风雨兼程7天,游历了江浙13家5A级、1家4A级景区,11月6日晚抵达浙闽赣三省边界的廿八都古镇。廿八都到珠海大约1100公里,计划7日逗留赣粤边界县城一晚,8日上午逛逛周边景点,下午返回珠海。行至江西全南时,高速发生交通事故,通行缓慢,接着暴雨如注,能见度降低。出于安全考量,临时预订全南希桥酒店,停留江西南大门全南县城。
希桥酒店是一家四星级酒店,条件不错,住客不多,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不小。7日一天行车720公里,是江浙赣深秋几天旅行中跑的最多的里程。下榻希桥酒店,烧水沏茶,稍做歇息后,冒着如诗的秋雨,徒步全南老街新城,听桃江流水,闻青山气息,品地道土菜,感悟全南风土人情。
全南是一座山城,桃江穿城而过,一江两岸,临水而居。白昼秋雨绵绵,雾气蒙蒙,群山若隐若现;夜晚桃江如带,山城似画,梦幻的灯带若长虹卧波,在仿古建筑的点缀下,美轮美奂。百盛塔、解放桥古色古韵,书香轩、芳香亭香飘四溢。小城不大,逛完了,在河边老街风味餐厅坐下来。餐厅工作人员和食客都是八、九十年代年轻人,只有我们是例外。根据服务员的推荐,四菜一酒,享受本属于年轻人的时尚。
全南有两个国家4A级景区,一个是“客瑶全南”的代表雅溪古村,一个是“长寿全南”的代表天龙山。“天龙山峰插云霄,桃江曲折环山绕,四季不凋青春色,人杰地灵出英豪。”明代理学家王阳明游完天龙山,写下了千古佳句。一路走来,游历的多是名山、古镇,因而雅溪古村成了行者的全南首选。
8日上午7点,悠闲地享用酒店早餐,7点半出发,25公里的车程,535国道半个小时到达。停车场自动栏杆高悬,游客中心空无一人。泊好车,径直走进景区。古村仿佛还在睡梦中,除了三几村民老者,自始至终没见游人。与那些景区下班、景点就闭门的古镇不同,雅溪古村还没上班,景点敞开门庭,灯火通明。我们串巷进屋,如入无人之境。
雅溪古村位于全南龙源坝镇,因千年雅溪流经而得名。始建于明朝,依山傍水,青砖黛瓦,陈姓人家。无论朝代更迭、岁月流失,不管云卷云舒、花开花落,古村宁静而安逸,世代客家人在此繁衍生息。2016年12月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8年10月被江西省认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雅溪古村布局精巧,选址和营建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和“天人合一”的理念。选址以山川走势为基本要素,空间配置和安全设施以围墙、寨堡为主体,整体布局与周边山水、林木融为一体。房屋整体坐北朝南,背靠山丘,一条小溪自东向西从围屋群的前方流过,穿越村落以后,和另外三条小溪合流,与周边山体的植被形成村落美好的聚居环境。
景区不大,通过七彩入口田园区、古韵村落观赏区、客家文化体验区和稻田康养休闲区四个部分,营造和突显返璞归真的农耕文明与生态山水,向游人提供别具匠心的度假体验。由于没有游人,可以随性而行。雨后降温,有时不得不加快步伐,抗御天寒,全程下来不到2小时。
赣南有“围屋之乡”之称,雅溪围屋是赣南客家围屋的佼佼者。古村有两座客家围屋,一座土围,一座石围。土围即福星围,始建于清咸丰年间,是一座长方“口”字型的夯土墙结构建筑,设炮角四个,飞檐翘角,造型简约,却给人一种非常坚固的感觉。土围沿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为门坪、楼门、门厅、环廊、天井、厅堂,天井比例瘦高,二层以上均有内回廊,设计紧凑,别具一格。土围内有客家民俗馆,集中展示了客家非遗、婚宴家娶、过年过节等传统习俗。
石围即雅凤围,建于清光绪年间,素有“小家碧玉”之称,坐落于凤凰山麓,以长、宽约20米的正方“回”字型为构造,外墙用三合土和卵石夯筑而成,大门以排石条砌成,三层门固如碉堡,四层围屋全用砖木结构,每层13间。天井里有一口麻石围砌的古井,清澈见底的井水甘冽、清凉。挑空的砖砌炮角、花岗岩制的大门、防火攻装置、精美的木雕石雕,在赣南围屋中都是独一无二。石围内设有二十四节气展示馆,将农耕文化、客家民俗文化和二十四节气相融合。
古村内还存有陈氏祠堂,建有雅溪书院。祠堂坐东北朝西南,砖木结构,抬梁穿斗式梁架,小青瓦屋面,悬山顶,由门廊、院和厅三部分组成,门廊左右各有一厢房,是好家风和好家训展示馆。雅溪书院由一幢小四合院和一间旧民房改建而成,书院设有藏书、读书、讲学三个区域,藏有近万册线装书籍,暗香满屋,重现了雅溪“耕读传家、重教兴学”的文化传统。
幽幽千载,脉续客家。青石小路,围屋宗祠,天井回廊,斗檐翘角,雅溪古老而静谧,世世代代客家人,多少年的风雨沧桑,多少代的精心劳作,都藏在了这深深的村落之中。如今阡陌如诗,山水胜画,走在雅溪的石板小路上,小桥流失人家,仿佛世外桃源。
走出景区,停车场电动栏杆已经放下。正欲扫码缴费,一位着职业装的人,建议直接开去缴费口。起初不明白,车至收费口时,栏杆自动抬起,屏幕显示“没有入场记录”而免费放行。仔细想来,可能是景区五方便古村住宿游客随时进出停车场而做的安排,真的很人性化。
(江浙赣深秋穿越旅行日记10 2021.11.22写于珠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