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0

江西游 4.宜丰天宝古村:繁华与落寞交织的千年遗梦

编辑
天数:3 天 时间:2 月

          江西游 4.宜丰天宝古村:繁华与落寞交织的千年遗梦

3月1日早上,我准备前往距离我住的酒店20多公里外的天宝古村。叫了一部滴滴车,车子有些破旧。打开车门,座位脏兮兮的,座位下的脚垫更是惨不忍睹。想着取消订单可能会对师傅不太好,我便硬着头皮上了车。

 

车行驶了20多分钟,抵达了目的地。下车时,师傅询问我:“你还要不要回去?”

我答道:“当然要回去呀,之后我还想去陶渊明故居呢。”

师傅又问:“那我要不要等你?”

我担心他等太久,便问:“要是等我的话,费用怎么算呢?”

师傅说:“你手机上显示多少钱就给多少钱。”

或许是我误解了他的意思,便让他等我。师傅还说在这古村转半个小时都用不了。

 

我下了车,映入眼帘的景象让我颇为震惊,这里着实荒凉,周边除了两个当地人,就只有我一个游客。我有些不敢相信,眼前这片地方就是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天宝古村,于是向其中一位当地人求证:“这真的就是天宝古村吗?”她肯定地回答:“是啊!”

 

水塘边有几栋灰白相间的建筑,远远看去还算耐看,可走近一瞧,不少墙体已经脱落。像宗祠、中华家训馆 等场所,大门都紧紧关闭着。原本中华家训馆从家训的起源、东晋到明清时期十大家训、第一个国家级非遗家训《钱氏家训》、江西十大经典家训、天宝墨庄刘氏家训,通过图文、声优沙剧、短视频等形式展现,让我们感受优秀家风的心灵熏陶,感悟优秀家训传承的意义,很有意义,可惜经营不下去了?

湖边还有一座拱桥,小桥倒映在水中,站在桥上倒是可以拍摄古村的全景。

天宝古村其实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自三国东吴(公元220年)至唐代,这里曾四次设立县治,时长达到250年之久,因此有着“古宜丰治”的别称。它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拥有独特的船形地貌和自然环境。东南方向有一条长达2500余米的东水西流、弯山绕城的护城河,西边是藤江河,北面则留存着1490余米长、气势恢宏的古城墙遗址。而且,天宝的姑娘出了名的水灵,江南还流传着“万载的爆竹浏阳的伞,天宝的女子不用拣(挑)”这样的赞语呢。

 

天宝建城至今已有1800余年历史,古村顺应自然山水的走势,按照船形布局东西延伸,建筑以青砖灰瓦马头墙为特色,属于典型的赣派建筑风格,建筑规模达到了80万平方米。曾经,它以“三街六市,内外八景 ,四十八条巷,四十八口井”闻名江南,还享有“小南京”的美誉。

 

这里更是历史名人、科举人士辈出的地方。它处于船形地貌之中,山环水绕,是风水宝地,也是氏族文化的起源之地,钟灵毓秀,充满着书香气息。元朝北京元大都的总设计师刘秉忠、明朝大臣刘伯温的祖籍都在天宝;近代的博士、民国外交部政务次长、驻加拿大和墨西哥大使刘师舜,民国赣州专员刘己达也都出自这个村子;岳飞、林则徐等历史名人也对天宝古村青睐有加,并在此留下了珍贵的墨宝。

 

据史料记载,古村历史上科举人才众多,曾出过进士、举人150多人,其中进士20多人,举人、解元等76名,武举11名,因此又有“进士村”的称号。南宋时期(1190年),墨庄始祖刘椿来到天宝定居,从此繁衍后代,所以至今古村90%的村民都姓刘。

 

这里的秀圃翁伺(秀圃别院)坐落在一汪池塘边,院墙高大,内有私人花园,但已凋零,不见花草,还有一段红色历史。

 

“秀圃”二字是天宝刘氏家族第20代先贤刘河芳的大号,他的享堂就被命名为“秀圃翁伺”。全屋四进八扇七开间,占地1050平方米。秀圃翁祠又叫文峰拱秀第,文峰拱秀是个双关语,本意指屋前山峦叠翠,风景秀美,引申为人文拱聚、书香蔚起的意思。这里曾经有一座“拱秀门”,相传是块风水宝地,古代天宝刘家子弟参加科举考试,都要从这里出发,从这儿出发走向科场的刘家子弟,创造了“江西乡试无刘不开榜”的科举佳话,一共诞生了22名进士和100多名举人!

1934年,工农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由师长肖克指挥的红17师,在天宝乡黄沙村以不足三个团的兵力,打垮了敌人四个团,取得胜利,这就是红军早期战争史上著名的黄沙大捷。黄沙战役胜利后,秀圃翁伺屋主曾经将这栋大屋腾出来,供肖克师长和红军战士在此休整多日。

 

古村先后获得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级生态乡镇”“中国民族优秀建筑文化魅力名村”“中国独具特色名村”“江西省乡村旅游示范点”等诸多荣誉,还在2010年入选了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小城镇展区展览。

然而,展现在我眼前的天宝古村与网上的介绍大相径庭。就在我准备离开的时候,看到一个中年人从水塘边走过。

我上前问道:“大叔,天宝古村就这么大吗?感觉很破烂呀,怎么这些门都关着?”

大叔很健谈,他说:“搞不起来,都关门了。”

我又问:“这个村子有上千年历史了吧,那村子里的人都去哪了呢?”

大叔回答:“有一千多年历史了,人都搬到对面去了,这里没人住了。”

我惋惜地说:“好可惜啊,怎么不好好维护一下呢,是没人投资吗?”

大叔无奈地摇了摇头:“没人来,根本搞不起来。”

最后,大叔用带着当地口音的普通话,一边比划一边告诉我:“村子其实很大,顺着这条路过去还有好大一片呢。”

 

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走去,脚下是乡村的泥巴路,坑坑洼洼的,我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行着。眼前的景象愈发破落,如果说水塘边的灰白建筑像是精心打扮过的新娘,那么我现在看到的就如同衣衫褴褛的乞丐。

 

这里有木门、砖头房子、瓦片屋顶,却到处是断垣残壁、杂草丛生,院落和小巷脏乱不堪,还弥漫着一股臭味,让人难以踏足。有些房子因为长期无人居住,已经被杂草完全覆盖,只隐约露出房屋的轮廓。

很难见到人影,偶尔能看到有人居住的地方,也是在老房子旁边新建的新房子,绳子上晾晒着青菜。

 

曾有人说,踏入天宝古村,仿佛穿越了千年时光隧道,时光与青砖一同被打磨得光滑。这座“千年古村”本应处处弥漫着历史的厚重气息,古村的布局精巧严谨,街巷纵横交错,似迷宫却又井然有序;古祠堂、古牌坊错落林立,精美的木雕、石雕、砖雕琳琅满目,繁复细腻的花纹中蕴含着先辈们无尽的匠心与智慧。然而,我却只看到了古祠堂紧闭的大门,那些传说中的美好大多难以寻觅。

 

天宝古村的巷弄如同老人掌心的纹路,本应藏着48口古井的清冽往事;伸手抚过培根茶馆的木质窗棂,本应能恍惚听见百年前书生翻动书页的沙沙声;在昭公祠的雕梁前驻足,本应能看到那些褪了色的吉祥纹样,讲述着“物华天宝”的旧梦。

 

实际上,天宝古村现保存有明清房屋170多栋,1919年仿西洋建筑的培根学校,7375米的古石板路,43条古巷,一座长1490米的古城墙,以及遍布村落的36眼古井。自天宝刘氏开基以来,这里出过22名进士,留存着25块皇家赐匾。可这些珍贵的历史遗迹,我却很难找寻到它们的踪迹。

 

我见到了天宝古井,心中满是感慨。真心希望有人能关注到这个有着1800年历史的古村落,也希望当地政府能够重视对古村落的保护和修缮。期望天宝古村的巷弄能再度藏起48口古井的清冽往事,期望抚摸培根茶馆的窗棂时能听见往昔的书声,期望在昭公祠前能再次领略“物华天宝”的旧梦,期望它能凤凰涅槃,修旧如旧,重获新生!

回到停车的地方,我让师傅带我去陶渊明故居。师傅说:“那不是陶渊明真正的故居,只是关于他生平的一些展览,他真正的故居还在几十公里外,而且也没有房子留存了。”

 

到了一座桥边,师傅说:“车子只能开到这里了,你顺着阶梯下去走200多米就到了。”

 

询问车费时,我原本以为来回也就三四十元,因为师傅之前说手机上显示多少钱就给多少,我手机订单上显示的是60元,优惠后是47元。可师傅却说:“你来的时候的订单我已经取消了,你要先付去程的订单费用,然后再付我回程的车费60元。”我一直以为来回总共60元,真不知道是我理解有误,还是师傅当时没说清楚呢。

(3080 图28 2025/3/5)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江西游 4.宜丰天宝古村:繁华与落寞交织的千年遗梦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