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山中天师府 -- 江西嗣汉天师府
天师府,位于江西省鹰潭市上清镇中部,为历代张天师的起居之所。又是中国道教正一派的祖庭和张天师曾经掌管天下道教事务的办公衙门。
张天师本名张道陵,据说是张良的八世孙。传说他身长九尺三寸,浓眉大脸,十分威武。汉光武年间,他出生于天目山,他母亲梦见魁星而感应怀孕生下了他。张道陵自幼聪慧过人,七岁就读通了老子道德经,天文地理河图洛书无不通晓。成年后又在深山中刻苦修炼,不久得道。他曾在龙虎山炼丹,三年丹成。不久后遇到神人指点,修成了最高的道术,能够除魔去病,拜他为师的人竟有好几万人。张道陵就把他们组织起来,成立了道教团体。后人尊他为张天师,而张天师的名号也被历代帝王特许世袭,现在的张天师已经是张道陵的第63代孙了。
论起历史来,天师府建府只有900年,而大多数建筑的实际年龄只有300多岁,这样,与崂山道观相比,就相差甚远了。但道气一脉相传,买票进府时送的那一张介绍,上面密密地写了两页的历代皇帝册封;年年正一派的徒子徒孙都要来此顶礼摩拜。
道教本来比较复杂,一应众神多有其位,南方正一道,或者叫天师道则同祖师一样,结婚不误习道,而且喜欢画符念咒一类,更向巫术靠近,比较民间,或者说更有中国味。不象崂山道教有一套完整的教仪和从佛与儒学习建构的理论体系。
嗣汉天师府坐北朝南,在保持明清建筑的基础上,以府门、二门、私第为中轴线,修建了玉皇殿、天师殿、玄坛殿、法局和提举署、万法宗坛等,从而把宫观与王府建筑合为一体。远眺龙虎山的圆融和舒缓,正是道家如水的境界,道教祖庭的天师府就坐落在千年古镇上清镇的民居之间,府院和民宅一墙之隔,仙风道骨和百姓俚语夹杂流传。宫观与王府建筑和为一体的道教领袖私第园林,在中国是仅有的。早在宋代,碧水丹山的龙虎山便形成了“南有天师世家,北有孔府世家”的格局。
很喜欢看天师府的对联,背靠青山,门临绿水,天师府的对联也更为雅致。头门上有一副对联:“麒麟殿上神仙客,龙虎山中宰相家”。很有气势!二门上的一副对联是:“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颇有一种舍我其谁的味道。财神殿的生意历来比较兴隆,门前一幅对联很有点诱惑,又有点威胁:“莫笑我泥塑偶像许个愿试试,那怕你多财善贾不烧香瞧瞧。”有趣!
门内大院,有树龄800年以上的樟树十余株,有七元至正十一年铸造的铜钟。玉皇殿是1993年建造的,占地600平方米,供奉十五尊神像。
很喜欢天师府那一棵棵参天大树,那是一大片香樟树,有几棵竟然是摆出了北斗七星的位置!不由得想起了金庸笔下的“天罡北斗阵”。可惜没有道袍飘飘,持一把寒剑的道士在树下练功!
笔直的树干上密布着绿色的苔藓,应该有些年头了吧,树荫绿绿浓浓看不到天,叶子竟然一般大小簇生着,小巧里透着可爱,阳光顽强地想透一丝光进来,反而恰到好处地把叶子衬透的晶莹碧绿,忽然发现,在叶子中间竟然飞翔着很多大鸟,长长的腿儿,大大的翅膀,应该是属于鹭一类的,我们在龙虎山呆了一天,只有在这里见到这种特别的鸟,这也是仙地的与众不同吧。空气里有一丝甜,有一种静,那一刻就想呆呆地坐在树底的木凳下,看着绿油油的树,看着那些飞翔的白鸟,看着来来往往匆匆而过的游人,心里有些醉了,时间会不会就此停顿呢?。
从天师府出来,本来是要看看古镇的。但由于时间关系,只有放弃了。虽然天师府如传说一样“绝不绝,灭不灭,六十三代有一歇。”但是故事和传说还在,细数光阴,已是千多年。让人欣慰的是,历经风雨涤荡,那些悠久的历史传承和厚重的文化积淀,却是固执地延续了下来,并成为今天的龙虎山和天师府不同寻常的荣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