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水小火车和车站
2.团山民居和三座古桥
3.建水古城
建水,一座悠久历史与经典人文触手可及的古老城市,一座融汇中原文明与边地文化精髓的千载名府。
在建水,你需要放慢脚步,细细品味,才能品出墨香古城原汁原味的中式浪漫!
建水在昆明市南面,到昆明170公里。
昆明驾车到建水全程高速公路,2个多小时可到。
昆明乘坐城际列车到建水,车程也是2个多小时。
第一天:11月26日,我们开始建水之行。
经过认真挑选,建水我们预定了望舒民宿。
老板娘的儿子小马到建水站接我们,20分钟就到民宿。
望舒民宿位于一条河边,距离临安观光火车站几百米,是一座独栋四合院。
去年开业的民宿设施新,客房宽敞明亮;更重要的是赛老板和一家人精心打理民宿,走进民宿感觉走进了家门。
民宿所在的街道是“民宿一条街”,午餐就在街东头吃一碗草芽米线。
“草芽”是生长在水里的一种植物,口感脆甜,常出现在建水餐桌上。
走出这条街就看到一座门楼,“滇南邹鲁”四个字闪着金光。
路边有座临安站。
建水小火车
建水观光小火车,世界上速度最慢的小火车之一,全程13km。
小火车行驶的铁路是中国唯一一条民营铁路——个碧石铁路。
云南八大怪之一:“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指的就是这条米轨线。
个碧石铁路于民国二年(1913年)着手勘测,直到1936年10月10日全段路竣工通车,是中国建筑时间最长的铁路之一。这条铁路的修建背景与个旧锡矿的开采密切相关。个旧是中国著名的锡都,为了运输锡矿,个旧绅商于1913年开始修建个旧至碧色寨铁路,并于1921年全线通车。随后,为了将其与临安(今建水)连接,又修建了鸡街至建水、石屏、宝秀的线路,最终形成了个碧石铁路。
个碧石铁路轨距只有60厘米,称之为米轨铁路。
个碧石铁路“T”字形,横笔两端分别是碧色寨——个旧,交接点是鸡街,竖笔下端是石屏。
临安站站房建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之前是建水老火车站简单的货场仓库。
2015年这里建成了临安古城米轨小火车主题公园,临安站改造成观光火车站,车站外墙涂成黄色,凸显了民国元素及法式建筑风格。
乡会桥站是一个小站,位于建水县西庄镇,距离团山站4.3公里。
乡会桥车站是个碧临屏铁路上最有特点的车站,也是中法建筑特点相结合的单檐现代建筑。主体建筑的办公楼,主要以中式木结构为主,屋面为歇山顶,对称布局,靠后为候车楼
乡会桥站有个咖啡馆。
团山站是米轨小火车的去程终点站,团山站在一条小河边,车站外墙也是黄色;火车头是黄色中镶嵌白条,车厢是木纹色。
这里有到团山民居的接驳车(往返参观团山民居)。
团山站到团山村车程1.1公里。
穿越时光的浪漫之旅!建水小火车一天发出两场(具体车次注意车站公告):
上午场次:始发站临安火车站09:00发车,中途分别在双龙桥站(停留30分钟)、乡会桥站(停留20分钟),10:30到达终点站团山站(停留110分钟);
中午团山站13:00返程,13:40返回临安站。
下午场次:临安火车站14:30发车→双龙桥站(停留30分钟)→乡会桥站(停留20分钟)→16:00到达团山站(停留110分钟);团山站17:50返程,18:30返回临安站。
建水小火车票95元/张(60岁以上老人半价50元)
携程网可以购买火车票;或者到建水古城小火车临安站售票大厅现场买票。
乘坐小火车看的就是一种情怀,适合静静的体会。
我们觉得乘火车观赏沿途车站乘客集中不利于拍照,参观团山村的时间偏赶。
建水完整保存了19世纪风俗特色的原生态古村落团山村。
建水有几座古桥至今保存完好。
我们到建水的第一个下午,沿着建水小火车的线路游览团山古民居和古桥。
团山民居和三座古桥
线路:建水→蚁工坊→团山村(站)→贝龙桥→乡会桥站→乡会桥→双龙桥→临安站
到建水看到一句话:“来到蚁工坊,仿佛踏入了几何美学的梦境,随手一拍,皆是如画美景。”
午餐后第一个游览地:蚁工坊。
民宿往北行驶3.5公里,途径建水县第一小学,到一个Y字路口。
驶入闸门右侧是停车场。
蚁工坊是一个艺术园区,由云南艺术家罗旭设计并建造。
前方是充满了几何元素的两栋建筑,色彩以夸张的红黄青蓝白穿插环套。
我们走进陶艺自选店、蚁工美术馆参观。
资料显示这里还有客栈和餐厅。
我们没有久留,离开蚁工坊去参观团山村。
团山村位于建水县西庄镇团山寨,在建水古城西面。
蚁工坊途径G323到团山村是一天L形路线,车程18公里,用时30分钟。
快到团山村时,经过团山站(隔着一条小河)。
团山村停车场车辆很多。
团山民居位于建水古城以西13公里处的地方,始建于清朝末年,是中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名村。
村庄建在一处坡地之上,背依青山,面临肥沃的西庄坝子、泸江河和个碧石铁路,因其建在一个圆形的小山包上而得名。
这个村落有着600余年的历史,最初由张姓家族定居,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典型的汉族移民村。团山村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包括张家花园、东寨门、北寨门、南寨门、上庙、下庙、大乘寺和张氏宗祠。
沿着路标先到张家花园。
张家花园是团山村规模最大的家宅,其华美古朴程度可与建水朱家花园媲美。
张家花园建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占地面积3495平方米,由一座黛瓦飞檐的宅门、一进院、二进院、祠堂和碉堡组合而成,拥有21个天井和119间房间,为一座城堡式私家园林。
离开张家花园去张家宗祠时经过一间草编店,店门口墙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挎包;店主人说了一句话:“我是有证的哦”(非遗)。
村中的张家宗祠是张氏族人供奉与祭祀祖先的场所。宗祠正厅门口的“百忍”对联特别醒目,“百忍家风”成为了张氏族人传承的家风。
团山村逛了一圈,参观了张家花园、张家宗祠、留苑、北寨门、上庙等古建筑。
如今的团山村,大多数老房子仍然由原屋主的后代居住,保留了原汁原味的生活气息,确实难得可贵。
团山村的古建筑群以其独特性和完整性,被列为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
走出东寨门,一群鸽子在我们上空绕了几个圈,鸽子在和我们说再见。
团山村东面不远有座贝龙桥。
导航不一定能找到贝龙桥,我是用“地图选点”导航到贝龙桥。
团山村 途径 团绍线(沿着米轨铁路线南面道路) 到贝龙桥 2.7公里,10分钟。
见龙桥位于建水城东十里外的泸江河上,是州级文保单位。
见龙桥始建于清乾隆60年(1796年),古老的大青石路面,非常坚固;我们参观时,先后多辆摩托车驶过贝龙桥。
桥下浅浅的河水中长满了水草,泸江属于“运河”水系,很难想象出当年这条泸江河道的繁忙。
桥头有两张石桌,桌面还刻有棋盘。几个村民围着其中一张石桌打麻将。
参观乡会桥和乡会桥车站。
到乡会桥之前会先到达乡会桥火车站。
贝龙桥 往南 走乡道 到乡会桥车站 2.3公里,6分钟。
乡会桥火车站到乡会桥只有630米,是一条单行道。
桥头一块平地可以停放两辆车。
没有碰见其他游客。
乡会桥位于建水县西庄镇新房村的泸江上,建造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主桥长30米,东西两端引桥各长25.3米,桥面宽7米,为三孔石拱桥,桥面由名为“文星阁”的主楼阁和次楼阁完全覆盖,为建水地区唯一的风雨廊桥,是目前发现的最美廊桥。
这里河面比较宽,河道两边绿树成荫,风景优美。
远处乡村基本上都是新建的小楼房。
乡会桥到双龙桥3.8公里。
双龙桥在周边有多个停车场。
双龙桥,俗称“十七孔桥”,是建水的标志性古建筑,位于建水县西庄镇白家营村,跨泸江河与榻冲河之交汇处,距离建水县城西约5公里。
双龙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最初只有三孔。后因泸江、塌冲河水泛滥,河床加宽,道光年间(1839年)又续建十四孔,与原建的三孔桥首尾相连,形成现今的十七孔桥。
双龙桥为典型的廊桥建筑,全长148米。桥中建有三座飞檐式阁楼,居中一座大而壮观,有“滇南大观楼”之称;南北两侧风雨亭为六角攒头顶,飞檐凌空。
双龙桥作为云南省著名古迹之一,被认为是云南省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一座多孔连拱桥,曾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列为全国大型古桥之一。
傍晚,夕阳余晖洒在双龙古桥上,是双龙桥最完美的时刻。
双龙桥 途径 朝阳北路、东林路 到望舒民宿 4.7公里,8个红绿灯 25分钟车程。
下午游览团山古村、贝龙桥、乡会桥站、双龙桥行驶路程约30公里,1.5小时车程。
“建水十八吃”"云:建水第一吃,汽锅鸡;第二吃,过桥米线;第三吃:草芽;晚餐到建水古城的奇味轩品尝汽锅鸡。
第二天:11月27日,一天游览建水古城
云南建水县城的海拔约为1320米,这里不会有高原反应。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名胜区建水古城是一座有1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古城始建于唐代元和年间(约公元810年前后),古称步头,亦名巴甸,它曾是元、明、清三代云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建水古城核心区域占地面积1.03平方公里,截至2022年10月,建水古城保存有50多座古建筑,被誉为“古建筑博物馆”和“民居博物馆”。
古镇有3个4A级旅游景区,分别是文庙景区、朱家花园景区、云南提督学政考棚景区。
建水古城原有四座城门,李定国攻占临安城时,南北西三城楼毁于战火,唯有东门朝阳楼,虽历经多次战乱和地震,仍旧巍然屹立。
李定国是南明永历政权时期的抗清名将,与郑成功并称为南明后期的东西两根擎天大柱。
建水古城主街禁机动车;如果乘车前往古城,只能到北门。
望舒民宿往南 途径 迎晖路 步行810米(20分钟)就到古城东门·朝阳楼。
迎晖路是建水新建的“清式风貌一条街”。
朝阳门,又称迎晖门,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滇南重镇建水悠久历史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朝阳门由48根合抱的大木柱和粗大的楹梁稳固支撑,三重檐歇山屋顶。朝阳门的正面悬挂着清代书法家涂晫于1739年书写的“雄镇东南”巨匾,每字大近两米。
朝阳门上一口大钟引人瞩目。
站在城楼上,可以俯瞰整个建水古城。
进入朝阳门,就是从朝阳门到清远门(西门)的临安路;临安路全长1.3千米,被绿茵覆盖。
古城内大多数古建筑都被拆除了,保存了朱家花园。
到朱家花园游览。
朝阳门沿着临安路走370米,右转进入翰林街,走160米到朱家花园售票处。
朱家花园国家4A级景区,门票:35元
朱家花园位于建水县翰林街16号,是清末乡绅朱渭卿兄弟建造的家宅和宗祠,其建筑风格融合了东方韵味和西式元素,被誉为“西南边陲大观园”。
2013年3月,朱家花园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该建筑群占地2万多平方米,主体建筑呈“纵四横三”布局,是建水典型的“三间六耳三间厅,一大天井附四小天井”式传统民居的变通组合体。房舍格局井然有序,院落层出迭进,共有大小天井42个,整组建筑陡脊飞檐、雕梁画栋、精美高雅。庭院厅堂布置合理,空间景观层次丰富且变化无穷,形成“迷宫式”建筑群。
朱家花园有许多精美的雕刻和诗文,每个院子和雕刻都各有特色,非常值得细细观赏。
朱家花园东南角有一座怀远厅,厅内有《朱氏家族百年兴衰资料展》,以各种文字和图片资料展示朱家花园多舛的命运。开商号做生意,开采个旧的锡矿发家的朱家,把江南的园林搬到滇南建起了大观园——朱家花园;几次大的劫难让这个当年辉煌的家族迅速落败下去。
我们在朱家花园游览2个小时。
到午餐时间了,到奇味轩品尝菌子火锅。
这家餐厅的菌子火锅很有特色。
据说当年云南科举考试中榜者中临安府人士要占半数,堪称云南之冠,故有“临半榜”之称。这里也保留了全国罕见的古代考场——学政考棚。
朱家花园沿着临安路往西走不远就到学政考棚(朱家花园到考棚460米)。
云南提督学政考棚景区 国家4A级景区,门票:35元
学政考棚位于建水县城临安路中段。明代旧址在城内东南隅,清康熙三十年(1693年)移建于今址,为云南提督学政定期至此举行院试的考场。
学政考棚前的雕像生动的描绘出当年参加科举考试考生的形象。
考棚纵深150平方米,面宽40余米,占地6000余平方米,房舍栉比,以甬道为中轴线严格对称,成四进院布置(一进院为仪门,二进院为龙门,三进院设有大堂和东西文场,四进院为二堂),庄严肃穆,给人以层层奋进之感。后一院为学政署。
建水学政考棚的院试,为科举前的预备考试。凡被院试录取者,便可获得优厚待遇,从此步入国家科举选士的途程。此后再经乡试考中举人,经会试、殿试高中进士,就可被委派为官员,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
继续往西,参观文庙。
学政考棚沿着临安路往西走到文庙约340米。
经过临安府。
建水文庙 国家4A级景区,门票:40元
建水文庙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经过明清两代的多次扩建,目前占地面积达114亩,其规模、建筑水平和保存完好程度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是云南乃至全国研究儒家文化及其辐射影响的重要历史文物建筑。
2001年6月25日,建水文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水文庙有三个门:东门、西门和南门。我们从南门进入文庙。
文庙总体布局采用中轴对称宫殿式,仿曲阜孔庙风格建造,坐北朝南,共六进院子,纵深625米,主要建筑有一殿、二庑、二堂、二阁、四门、五祠、八坊,规模宏大,规制谨严,气势雄伟壮观,庄严肃穆。
步入文庙大门,迎面是庄严肃穆的“太和元气坊”,下面是20余亩的“学海(泮池)”,塘内碧波荡漾,四周柳丝轻拂,塘中建有思乐亭,左、右有“礼门”和“义路”。
从学海后的台唇登上数级石阶,眼前出现“洙泗渊源”牌坊,牌坊高九米,木石结构,坊座上雕刻着龙、麟、狮、象等巨型石雕,拱卫着木构架的牌楼。坊檐下密密层层地饰以精巧的斗拱,特别精巧。“洙泗渊源”坊背面的门楣上写有“万世宗师”四字。
坊后东西向也有四座砖石底座、土木筑顶的牌坊,各高九米,分别题写“德配天地”、“道冠古今”、“圣域由兹”、“贤关近仰”字样。坊间空地上陈列着二十余块石碑,记载着明清时期增修文庙的经过,是研究古代边疆文化教育的珍贵史料。
往后为大成门,门上饰以鼓钉,门前石阶正中有飞龙浮雕一幅。
走进门去,既是文庙主体建筑大成殿。
文庙吸引人的去处无疑是大成殿。大成殿为五间大开间,由二十根高五米的巨柱支撑,其中有二十二根青石大柱,全用整块石料凿磨而成,石柱上雕龙画凤。大成殿门楣上悬挂着“先师庙”三个鎏金大字匾,大殿正中供奉着孔子牌位,两边屏门上雕刻着100多个大小动物图案,无不雕工精美,惟妙惟肖。
棂星门、杏坛、先师庙......。
在华夏悠悠数千年的文化长河中,至圣孔子、復圣颜回、宗圣曾子、述圣子思、亚圣孟子这五大圣贤宛如璀璨星辰,熠熠生辉,对中国儒学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比拟的关键作用。他们的思想学说如源头活水,润泽了华夏大地,孕育出博大精深的儒学体系。
大成殿后陈列着元明清时期留下来的碑刻十余块,其中有大元年武宗皇帝追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的圣旨牌,是目前滇南现存古老的碑刻。
再往后是崇圣殿,为祈奉孔子父母的地方,雕梁画栋,与大成殿相呼应,蔚为壮观,殿前石栏上刻有杭州西湖二十四景图。殿东侧还有仓圣祠、景贤祠等建筑,也都工艺精湛,颇具观赏价值。
建水文庙不仅是一座宏伟的建筑群,更是一座蕴藏丰富文化内涵的宝库。
文庙在古代不仅是尊孔崇儒的道场,也曾是办学的场所。当年的建水城之所以能成为滇南的“文献名邦”,文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至今,仍有许多学子在考试前都会到文庙来祈求顺利。
建水古井,是云南建水的一道独特风景。全城据说有128口古井,每口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古城西门外有口大坂井,被誉为“滇南第一井”。
走出建水古城西门(清远门)往左走190米就到大坂井。
西门大坂井
坐落于建水县临安镇西门西正街(37号)旁的溥博泉,即大板井,建于明洪武初年,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大板井的“大”是名不虚传,井栏由六块石板镶嵌而成,井口直径达三米。
这口井因其优良的水质,被许多建水人作为餐饮的水源,井边就看到往大塑料桶里灌水的人群。
建水古城美食中,豆腐是建水的特征和标志。旁边一家建水县曾记板井豆腐坊的井水豆腐生意不错。
天色暗下来了,亮灯的城门楼更加庄严。
50年代后全国各地大拆城墙,“文革”期间许多名胜古迹遭受破坏,成为千古遗恨;滇南重镇建水,积淀了丰厚而深沉的历史文化底蕴,由于交通条件的限制和地理位置的僻远,使建水这座边城深藏历史文化、人文景观、民族风情以及众多的保留完好的古建筑、古文物。
游记目录
相关游记
- 2020小众宝藏滇东南,遗失的多彩秘境 21688
- 探秘世外桃源,行摄诗画人文云贵黔(2020.7.31-2020.8.10) 36983
- 云南 | 酸甜苦辣咸,至味滇东南 2534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