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亲爱的用户:感谢您对游记业务的长久支持。由于战略方向的调整,我们将于2025-11-30 23:59 停止游记业务的运维。您已发布的游记会继续保留,但不再提供“编辑”功能。后续您可以通过【发布笔记】,记录您的美好旅行。
2021.10.26

游程颢书院 感受文脉力量

编辑
天数:1 天 时间:10 月 和谁:和朋友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对中国古代教育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具有世界级的文化价值。晋城古代书院众多,其中位于城区的程颢书院影响最为深远。趁着天气不错,我们准备前往程颢书院,感受千年前的书院文化。

程颢书院坐落于晋城市城区的古书院社区,金贞二年毁于战火,万历四十八年,在书院原址重建“文昌书院”,清光绪初年,文昌书院更名为“明道书院”,以纪念明道先生(程颢字明道)。后科举制废除,明道书院变更为“书院小学”,晋城的很多老人幼时都曾在这里读书。今人追本溯源,为纪念和缅怀程颢先生,将书院遗址再次更名为程颢书院。

书院文化广场
我们从客运东站出发,乘坐309路(川底方向)公交车,途经15站到达郭山口下车,就到了书院文化广场。广场内景色怡人,是个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历史名人墙
这里是历史名人墙,以“高山景行”为题,弘扬晋城名人的历史功绩。比如康熙帝师陈廷敬、山药蛋派创始人赵树理等。
程颢雕像
穿过廊道,就看到了程颢先生的雕像,这是晋城人为了感念先生之恩德而建造的。主体5米,年龄30岁左右,设计以程颢讲学时刻的姿态呈现出来,采用了具象的艺术表现手法,左手拿书卷,右手相背,头微微上扬,意在表现出程颢文人雅士大家风范。

程颢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与弟弟程颐以及朱熹共同创建了我国哲学史上的程朱理学。他“以兴起斯文为己任”,在任晋城县令短短3年内创设乡学72所、社学数十处,并创办了程颢书院。程颢书院也是程颢创办的第一所书院,其在历史上一度是有显赫地位的,国内诸多专家学者将其视为中国理学之源。程颢兴学影响重大,晋城民风为之一变,开创了“泽州学者如牛毛”的文化局面,为晋城的古代教育和人才培养作出了卓越贡献。

石碑林
石碑林文化柱上雕刻着儒家经典。
浮雕墙

旁边的浮雕壁画围绕着程颢在晋城的故事绘制。

就近放粮
程颢讲学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再往前走就到程颢书院的大门了,进来以后翠竹遍地,看来对竹的喜爱是中国古代文人群体的共性之一,让我想起了苏轼的一句诗“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冬日景色
这是朋友冬天雪后前往书院拍到的景象。薄薄的一层白雪覆盖在屋顶上、竹子上、路面上,与夏日的书院相比,又是另一番景象。

程颢书院是一处典型的晋东南民居式书院,原为一进四院的完整书院,建筑坐北朝南,石木或砖木结构,颇具清雅淡泊之气。目前保存下来的二院和四院是重建于清顺治年间的明清风格建筑,其中二院保存较完整。程颢书院的房屋两面都开有较大的窗户,通透明亮,便于授课教学,与讲究封闭、内敛、保守的传统民居大不相同。其上有精美的“琴棋书画”雕刻,二院的东、西外墙分别镶嵌有“竹韵书声”和“松风水月”石碑。

站在程颢书院的窗棂下,仿佛还能听到琅琅书声在飞檐上、在廊道间绵延回响。

山西新军决死纵队旧址
院内的西屋还曾被抗日战争牺盟会驻扎过,墙上的标语见证了晋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使早已过去很久的历史重新鲜活了起来,非常具有研究价值。
酱五花肉
其实,程颢给晋城带来的不止教育和文脉的力量,据说有一道美食也和他有着特别的缘分呢。程颢刚担任晋城县令时,曾到一位富有威望的乡绅家做客。乡绅设宴款待县令,并安排三个儿子表演拳脚功夫。就在此时,管家拖带着伙夫来向乡绅禀报,说伙夫做菜时不慎将肉掉进了酱缸,浪费了食物,要求严惩。老实的伙夫不善言谈,只好求县令主持公道。程颢听后,让伙夫将掉进酱缸的肉用蒸笼蒸好上桌,伙夫听从县令吩咐,做好的酱肉颜色鲜美,飘香扑鼻,肉质酥烂,程颢就此讲到,肉本无过,酱缸浸之,改变做法,味更鲜美,而晋城百姓重武轻文,不喜儒术,文化及其落后。乡绅听后,深知县令良苦用心,立即让三个儿子拜程颢为师,由此晋城文风鼎盛,酱五花肉也成为一道名菜,流传至今。

在程颢书院,你可以放下纷繁的思绪,闭上眼睛仔细感受,仿佛穿越了九百多年的悠远时光,看到程颢先生在吱呀声中推开木门,亲自讲学授课的场景。踏遍天南地北,莫过此般良辰美景。程颢书院不管是对晋城还是历史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它能被更多的人了解。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游程颢书院 感受文脉力量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