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2-08-11 11:21
行走方式:自驾
行走时间:2022年7月
行走路线:
D1:景德镇陶溪川街区
D2:中国陶瓷博物馆——慈云寺远观——御窑景巷
D3:仙槎沿沟煤矿——三宝
D4:御窑博物馆——三宝国际艺术节
D5:九集小镇——陶艺街
御窑景巷
地址:景德镇市珠山区中山北路
2020年的7月来景德镇,住在曾经学习生活了三年的中山北路。那时知道了这里沿昌江打造了一条旅游景观街道——御窑景巷。在清晨和夜晚时都沿着潺潺流淌的母亲河昌江,沿着沿江步道赏心醉神迷的昌江美景和美丽的河岸城市风光,也沿着御窑景巷由南到北由北至南的逛过两三回。在清晨钻进小巷体验景德镇宋代以后形成的23条里弄古老街区的历史风貌。那时看到一个老城博物馆,因为我总是在清晨或夜晚来到这里,这个博物馆一直没有能一睹容颜。今年暴热的夏日回乡,又带着孩子,逛博物馆就是我们白日里的主要行程了。老城博物馆,我们来了。很巧的是,跟着导航一路来到御窑景巷的地下停车场,步行楼梯一上来就是老城博物馆。
无需门票,门口登记就可以进入。一进门的序厅
一侧有博物馆的平面图
穿过序厅进入正厅第一展厅,陶阳十三里的盛世繁华展陈在我们面前。
通过文字,图片介绍了老城肌理,老城由昌江码头而上,沿河形成了“码头——商铺——老街——里弄——民居——窑厂”的层次。以珠山御窑为中心,星罗密布的民窑老字号,构成了一副独特的清明上河图的画卷。
2020年我在御窑景巷来来回回走过几次,我感受到了从南北走向的昌江,到码头,到南北走向的商铺,老街,再到东西走向的里弄,还有深藏其间的御窑。在如今的前街中山路,后街中华路上行走感受景德镇历史,感受这一带长达十三里的陶瓷产、供、销集散地的风貌。感受这里曾经“陶阳十三里,烟火十万家”的说法。因为有了实实在在的感受,现在再来看博物馆才有了实感的体验。
博物馆中收纳了民间珍藏的作坊工具、古色古香的生活物件。
水锥是用来粉碎瓷石的手工业作坊的传统工艺。
第一展厅介绍了城,第二展厅介绍了人——工匠八方来。
景德镇历来是没有围墙的城市,七十二道制瓷工序和流程,一座没有围墙的城市,聚集了八方工匠,演绎为一个共同的社会愿景。
无论先来后到的手艺人,还是五湖四海的商人,来了就是镇巴佬。历史上无论是皇家官窑,还是民间自发流动形成的民窑,这座城从来就不属于本地人,它吸引对陶瓷有共同兴趣的人。现如今更是如此,景德镇的景漂族有几万人,还有庞大的洋景漂汇聚在这里,因为共同的爱好,一双双劳作的手,一张张镇民的脸,世相百态,融汇东西方材料、技术、文化和美学、器物、技术和精神。
家有家规,行有行规,这里介绍了瓷业的行规。
第三展厅通过立体交错的投影和场景模型,表现了一条灵动的昌江意象。作为国际海上陶瓷之路的起点,昌江流域各大码头最为壮观的景象是大型运输船队集结远航。
母亲河昌江哺育了一代代瓷都人的成长。“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 像一幅独特的“清明上河图”呈现在我们面前。
第四展厅——老街区愿景。
老城的宝贵遗产和丰富记忆,无不值得发掘、复活、保护,我们身处的御窑景巷就是2013年开始政府结合旧城改造,突出瓷都特色而打造的街区。这里通过文字,图片详细的介绍了御窑景巷项目的规划与建设。
老城博物馆多角度地收藏、保护和研究景德镇老城独特的文化景观,展现了千年瓷都的城市精神和市井风情,成为见证老城历史文化的窗口。
博物馆不大,但流走的是岁月沧桑,留下的千年回忆。御窑景巷老城博物馆,将景德镇千年历史文脉以浓缩的实物、实景形式,在一千六百平米的现代化展厅里,徐徐呈现。
不论博物馆的内容有多丰富,我还是建议你自己来御窑景巷好好的走上几回,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在这些修复也好,打造也罢的街巷中去感知历史的符号,穿行在街巷中真真正正地感受“一条老街,讲述瓷都老城故事”。
御窑景巷的游客服务中心设在太平巷和中山北路的交叉口
景德镇被称为“三洲四码头,四山八坞,九条半街,十八条巷,一百零八条弄”,从这些巷弄中可以窥见城区内巷弄纵横交织之状。太平巷是其中一条宽敞的可以行车的巷子。
太平巷的西头与中山北路相连。
御窑景巷的前身就是中山北路的一段,因为这里毗邻御窑起名御窑景巷,而御窑是历史上专门为皇室烧造瓷器的官窑。
太平巷口的一家甜品店。天气炎热,在室外待不了多久就想躲进空调房休息。
这家店有高大上的冰沙甜品,好看好吃
中山北路也被称之为前街,两侧都是特色的商铺。前街临江的一侧是一家家的店铺,记得我2020来的时候,这里的店铺一家一家都还做着生意,可是这一次已经有不少店铺都处于关门状态了。
这一家有着好听名字的店铺还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大环境下实属不易。
前街里弄一侧也大多改造成了与旅游相关的产业,餐饮或民宿。
下姚家弄。沿着南北走向的前街,一条条东西走向的弄子由西向东延展。弄堂与中山北路成垂直状分布,窜起了中山北路与中华北路。
弄口的门脸,走进去就是细细长长的弄。弄堂中无论是大宅大院还是百姓人家的建筑特点都是制瓷业息息相关。老弄堂的建筑类别有民居,店铺,会馆,制瓷的作坊,窑房等都是瓷都特有的产物。
文化墙上的绘画表达了当时的弄堂文化
这次没有深入弄堂行走,而是来到了江边想着在母亲河边看一次落日。
中山北路的西侧被打造成了御窑景巷的滨江景观带。
在这里有四层临河的亲水步道可以欣赏到昌江的美景。只是原来最临河的一条步道因为一年年涨水的冲击,现在基本已经废弃不用了。
太阳渐渐地躲在高楼大厦的身后,但又好奇的探出那张热情的脸。
享受着落日躲闪过程中的景色,色彩的变化,带来了同一个场景下不同的感官效果。此时漫步亲水平台,有着一步一景的视觉感受。
河对岸就是人民公园,那是我小时候就有的公园,印象中应该是景德镇最老的公园了,现在依旧。
在昌江边欣赏城市的河流与城市的建筑,城市的景观如何完美的结合。
前方就是一条如彩虹横贯江面的瓷都大桥。
沿江逐步到御窑景巷的北侧,这里有几家很大的餐饮店铺。店铺外很大的院子作为烧烤营地。
这里开了一家钟书阁,两年前还没有这家书店,本已计划离开的我们忍不住好奇,踏入书店一看究竟。
一进门给人高大的空间感,各种流线型灯带的点缀让这里流光溢彩
书店内更多的使用了拱形的结构框架,让人很容易的联想到景德镇特色传统窑炉元素“因龙窑而生”。
书架结构模拟瓷窑独特的拱券原型,塑造出窑、瓷、人的同构关系。
透过垂直及水平方式织造出不同高度的拱状窑壁结构书架,整个书店的结构由弧形各异的线状拱形结构组成。
红砖窑的元素设计
各种拱形套叠在一起,有着梦幻般的效果。
拱形结构中还有一个螺旋式的旋转楼梯
漂亮,独特的景德镇设计特色的书店看的我们眼花缭乱,但书籍依然是书店的主角。
通向二楼的壁画楼梯
二楼一个大大的地板空间,很适合在这里进行亲自阅读或者席地而坐开一个小沙龙。
书店很美,书店人不多,是我喜欢的样子。等我的生活重心慢慢回归故乡的时候,我会来这里消磨一天天的时光。
今天我在御窑景巷子只是草草的走了一段。颇有感受。这两年的光景给这里带来了一些变化,有积极的,也有暗淡的。但是可以看出这里的努力。很庆幸和孩子一起参观了老城博物馆。博物馆给没有时间,或没有耐心深入了解一座城的路人一个快捷的了解方式。老城博物馆仿佛带着我们瞬间穿越回数千年前的景德镇,古老的昌江河水似乎在述说一段段往事。如果有时间还是来御窑景巷的巷弄中穿梭一番。巷弄延续着当地的习俗和传统,在弄堂中能听到地地道道的景德镇的乡音,音调也是热热闹闹的,让我们透过这些,领略景德镇的人文风情与陶瓷文化,来感受一座城的灵魂。
推荐相关游记更多
更多相关问答
- 2024-06-09 5回答
-
#都市花园酒店(景德镇市政府店)#有住过的朋友吗?卫生,隔音,交通,体验如何?
2024-09-15 9回答 - 2024-12-20 7回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