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玩法:美食,摄影,自驾,人文,自由行,火车,徒步
发表于 2024-04-23 14:18
位于景德镇湖田古窑附近有一位在仿古陶瓷制作工艺上颇有建树,并以湖田熊窑成名的熊璧如先生。记者曾先后于2004年与2007年两访熊璧如大师,并对他取得的高超陶瓷工艺制作的卓越成就而钦佩不已。
熊璧如作品陈列室(摄影:冯赣勇)
2024.03.27,记者借六到景德镇期间,又再次与熊璧如大师相会。当日上午08:30,熊璧如先生驱车如约来到入住的水晶璞邸酒店,接上记者一行来到他的家中。17年后再次来到他的工作展室,虽然整体感觉变化不大,但是依然感到很亲切,有一种旧地重游之感。
咏乐酒尊(摄影:冯赣勇)
认识熊璧如先生是于2004年4月19日,记者参加在郑州举行的“首届中国咏乐诗酒盛会”活动上,当时,他以一名普通嘉宾的身份参加了此次盛会,后来我才知道,诗酒盛会上的那个以古诗圣饮酒造型的装“咏乐酒”的景德镇异型名贵咏乐酒樽,从创意、设计到烧制均出自他之手。
创作中的熊璧如(摄影:冯赣勇)
后来,在与熊璧如的交往中,我才逐渐了解到他原为一名普通的数学教师,40岁时才半路出家转了这一行。所谓干一行爱一行,为此,他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把所有的心血都奉献给了这个事业。他的刻苦勤奋加之天生的艺术潜质,使他在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仿元青花瑞兽牡丹纹盘(摄影:王珏)
熊璧如先生精于元、永乐、宣德青花和洪武釉里红古陶瓷复制,并对其研究三十余年。上世纪的九十年代末曾两次应邀东渡日本大阪、东京举办个人作品展。深受日本陶瓷爱好者的青睐。其作品青花“萧何追韩信”梅瓶和青花“瑞兽牡丹纹”大盘,均被江西省博物馆收藏。青花“麒麟牡丹纹”大盘,被新加坡国家博物馆收藏。
水晶绣彩盘(摄影:冯赣勇)
熊璧如的陶瓷创作风格多变。近年来潜心于研究并吸收景德镇当代陶瓷彩绘之精华,形成了自己个性鲜明的彩绘风格的“水晶绣彩”新工艺珍品瓷。并首次在第三届文化博览会现场进行了推介。这一风格是景德镇陶瓷彩绘新的创新和革命。作品曾被众多美术馆和收藏者收藏,不少作品成为政府和党政要员的馈赠精品。
水晶绣彩婴戏图(摄影:冯赣勇)
记得那年熊璧如送我一个名为“婴戏图”的水晶绣彩瓷制品时,较为详细地向记者介绍了制作过程:“我这个‘婴戏图’是经过三次烧成的。在第一次烧成型后,我要将人物的皮肤上填色后再进炉烧;等取出后我还要再将人物的脸部面容,再次进行仔细勾画填色后进炉,这样三次进炉烧出来的瓷器,不仅人物造型会栩栩如生,而且整个构图也都更为丰满。特别是从不同的角度会看到不同的艺术效果。”
熊璧如介绍新作品(摄影:冯赣勇)
如今,再次来到他家二楼拥有数百件琳琅满目的陶瓷艺术作品,并令人叹为观止的陈列厅里,记者不仅又看到了一些新的作品,更是令人眼前一亮。而多年不见一起海阔天空般的畅谈,更是令我们彼此之间感到十分惬意。
作品陈列室一角(摄影:王珏)
熊璧如大师站起身来指着一块名为《山林霸主》的绣彩瓷板画说:你看这只老虎在绘画时得充分静下心来,每天午休后,我要关掉手机排除一切杂念,一笔一笔地画到半夜,不能有任何人打扰。你们看这个虎须要一根一根地画上去,而且色彩上去干不干也不知道,只有烧后才知道,真是容不得一丝懈怠……
瓷板画《山林霸主》(摄影:王珏)
面对这幅作品,熊大师还诙谐地说道:古人云: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可见老虎在山林中的霸主地位是没有别的动物所能憾动!比喻个别人在社会中间强势,正如诗中有两句:春来我不先开口,那个虫子敢作声!
瓷板画《紫气东来》(摄影:王珏)
难怪记者看着这幅瓷板画上的老虎,其虎视眈眈的目光,直逼所有看着它的人,好像从哪个角度都直视着你一样。也许,这就是熊大师对《山林霸主》这部作品倾心制作的成功之处吧。不仅这部瓷板画作品,记者看到的另一幅瓷板画《紫气东来》的画面也是精彩非常。
仿元青花鬼谷子罐(摄影:熊璧如)
记者问有什么作品是他比较喜欢的?熊璧如说,相对来说,我比较满意的两个作品一个是《仿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纹罐》,这个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开新闻发布会时,故宫博物院,中国博物馆,中国收藏家协会多位资深专家均到场来祝贺。
仿洪武釉里红大罐(摄影:熊璧如)
第二件是《仿洪武釉里红岁寒三友纹大罐》,这个釉里红整体发色非常的棒!釉里红有史以来是非常难烧好的,几十年来烧成了这一个,真所谓千窑一宝,只能偶遇!
郎窑红釉八宝纹杯(摄影:王珏)
再有,这次我送您的这个杯子是郎窑红釉。景德镇有个说法是:想要穷就烧郎红,说明郎红成瓷率是极低的。而这个小杯子内刻吉祥八宝纹。里面能烧出如此清楚的八宝纹饰,红得又那么漂亮,是百件之中难觅的一件极品。
与熊璧如留影(摄影:谭梓明)
当日上午10:00,离开熊璧如大师家,他驱车带记者一行来到三宝美术馆参观。这里以陶瓷展示为主,既有传统特色的设计,也有充满前卫意识的造型。
三宝美术馆一角(摄影:冯赣勇)
浏览着美术馆内古今融合的作品,即使对陶瓷艺术并不精通,也可以在其中感受到心情的愉悦。
馆内现代作品选(摄影:冯赣勇)
特别是在参观中聆听着熊璧如大师对一些作品的讲解,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有关陶瓷艺术制作及特点的相关知识,真是令记者一行受益匪浅。
馆内现代作品选(摄影:冯赣勇)
上午10:45,熊璧如大师又驱车带我们来到中国陶瓷博物馆参观。如今这里已经是新的馆址。不由得让我回想起首次来景德镇时,就是熊璧如大师带我参观中国陶瓷博物馆的往事。
熊璧如与宁勤政馆长(摄影:冯赣勇)
记得2004年5月3日,正值“五一”黄金周期间,记者采风途经景德镇,特意前往湖田古窑遗址一带的熊窑拜访了熊璧如。他首先带我前往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参观,在他的介绍下,时任景德镇陶瓷博物馆的宁勤征馆长与他共同陪同记者观赏了景德镇陶瓷博物馆的珍贵典藏,给我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
景德镇陶瓷馆(摄影:冯赣勇)
如今看到的景德镇陶瓷博物馆新馆,可真是比当年市区内的那座老馆气派多了。前身为1954年开馆的景德镇陶瓷馆,是新中国第一家陶瓷专题博物馆。2015年10月,改造完成的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参观陶瓷馆留影(摄影:路人)
新馆总占地面积近5.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馆内收藏了新石器时代陶器和汉唐以来各个时期的陶瓷佳作共5万余件,其中国家珍贵文物1641件(套),涵盖了景德镇陶瓷史中各时期的代表品种。
馆内彩盘展品(摄影:冯赣勇)
走进新的陶瓷博物馆,只见这里主体建筑共有7层,一层大厅形似窑炉的炉膛,各层之间由长廊连接,其造型仿照古代烧瓷用的龙窑。
博物馆参展留影(摄影:熊璧如)
博物馆基本陈列“瓷业高峰是瓷都--景德镇瓷器、瓷业与城市发展史陈列”分为5个单元:“水土宜陶、天赐景德”“技术创新、体系完备”“千年窑火、举世闻名”“名家辈出、传承跨越”“国瓷时代、铸魂塑形”。从这里展示的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陶瓷制品,可以清晰深入的了解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历史。
《沙家浜》瓷像(摄影:冯赣勇)
中午12:15,记者一行圆满结束了景德镇当天上午的观光行程,熊璧如大师带我们来到三宝路上的青禾小院用午餐。不大的院落环境优雅,要了几个特色菜味道不错,特别是其中的三色鱼尤其好吃。
青禾小院(摄影:冯赣勇)
记者一行再次与熊璧如大师在景德镇的相会,度过了一段难忘的美好时光,令记者的景德镇之行可谓收获颇丰。分手时,记者衷心祝愿熊璧如大师在陶瓷仿古艺术的创作制作中取得更大的辉煌。
浮梁农家小院(摄影:冯赣勇)
景德镇之行被表弟陈阳初安排得井井有条,当日傍晚17:00,表弟陈阳初一家来入住的酒店接上我们前往浮梁古城。当晚,所有在景德镇的亲戚,表弟陈阳初及夫人李银娥、陈新初、吴胜初、陈玲成;表妹陈惠英及妹夫王强、陈群英、吴建英及妹夫吴集才等男女老少总计16口人,在浮梁古县衙一侧的农家小院为我们设家宴接风。
浮梁古城门楼(摄影:冯赣勇)
用餐前表侄子李少治,特地开车带我们前往浮梁古县衙一观。这也是我第四次,基本上每次来景德镇都会抽暇来的地方。
浮梁古县衙留影(摄影:李少治)
景德镇浮梁古县衙之所以被称为“江南第一衙”,据说是江南保存的唯一一所清代以前的县衙旧址。
浮梁察院(摄影:冯赣勇)
与此同时,其得此名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浮梁的知县是官居五品,浮梁地处皖、浙、赣交通要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且贡赋多。
江南第一衙红塔(摄影:王珏)
浮梁这里的上缴税收多,尤其是茶叶税收,当年约占全国茶叶税的八分之三,有十五万余贯。由于到此已过了开放时间,故记者一行只是在周边转了转,并未进县衙一观。
浮梁农家小院合影(摄影:李少治)
傍晚18:30,十二年没来江西景德镇的记者,与在此的亲戚们欢聚一堂,其乐融融。晚宴上近十几道说不上正确名字的菜肴,可谓丰盛至极。特别是晚宴上浓浓的亲情,欢乐祥和的气氛,让此次景德镇之行,又再次留下了一段人生难忘的美好记忆。(图文:冯赣勇)
推荐相关游记更多
更多相关问答
- 2024-06-09 5回答
-
#都市花园酒店(景德镇市政府店)#有住过的朋友吗?卫生,隔音,交通,体验如何?
2024-09-15 9回答 - 2024-12-20 7回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