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7

祈福上茅山,秋雨之中我见识了别样的风景

编辑
天数:1 天 时间:10 月 人均:200 元 和谁:一个人

这个假期来到之前,我就计划了一场茅山祈福自驾之旅,我安排的是十月三日“一日游”行程,原本晴空万里的好天气延续二日中午,下午便逐渐乌云蔽日,接着飘起了雨,而且是越下越大。

于是我纠结起这趟行程是否该不该取消了,家人也建议我改日再去吧。其实对于我们摄影人来说是没有好天气与坏天气之分的,有的只是拍摄过程中因雨而来的一些不方便。好在我有防雨装备,比时很少用相机防雨罩和相机包防雨罩都武装上了,两台相机分别装上不同焦段的镜头。

位于镇江市句容茅山是我国道教名山,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说,这里便是福地之中的福地,为七十二福地之首,“第一福地,第八洞天”。这也是我选择茅山作为国庆中秋前来祈福的原因,祈福上茅山,不只是一句口号,你来了便与茅山结了福缘

茅山距离南京市区有七十多公里,因为在国庆放假期间,路上车少,一个小时我便到了茅山脚下,在游客中心停车场停好车便准备上山了。茅山的门票是分淡季和旺季的,淡季80元,旺季100元,如果你是学生、老人、军人等特殊人群,可以享受按照国家规定的门票减免政策。此外景区还提供了交通车服务,车票35元,可以在景区内不限次数的上车下车,在几处代表性景点都设有上下车车站,你可以持票在站点乘车,这个是自由选择的,年轻人选择步行登山游玩也是不错的选择。

我选择了乘车上山,从游客中心进口入内登车,车子是直接开上茅山顶峰大茅峰,一下车便见周围云雾缭绕,这里的九霄万福宫完全笼罩在烟云之中了,顷刻间便觉得自己真的来到了仙境。

九霄万福宫又名顶宫、九霄宫,这是一座始建于西汉的道教宫观,传说中的三茅真君就是在此得道飞升的,到了元代敕建赐额圣祜观,这里便专祀大茅真君茅盈,至明代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又得敕建殿宇,赐名九霄万福宫。建观两千多年来一直是香火旺盛,虽居近四百米的茅山巅峰,依然是香客络绎不绝,就连这秋雨之中依然是熙熙攘攘的人流,我们前行参观都需要排队进入。

九霄宫坐北面南 , 极盛时宫内有楼阁、道院、道舍、客堂等建筑百余楹,宫观雄伟壮观,金碧辉煌。后因近现代战火摧残,整个道宫先后被毁,现存建筑均为近年重新修建,宫前是平坦的广场,东西各建一座山门,入宫首为灵官殿,过藏楼拾级而上是主体建筑太元宝殿,殿后有飞升台,台后一殿为二圣殿,左右分别建有白鹤厅、养真仙馆、迎旭道院、花厅、仪鹄道院、道舍、斋堂等建筑,这里的建筑依山借势,层层而上。宫中今陈列有许多道教文物,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宋哲宗赐给茅山道士刘混康八件珍宝之中的前四宝,玉印、玉圭、玉符、哈砚,也是现在的茅山四宝。因观内是禁止拍照的,我也是遵守规定,没有拍这些物件,我也觉得这些宝物需亲自登临观曕,方可得到此中福缘。

原来在此顶峰可以向四周远眺,便能饱览茅山诸峰及周围田园风光,这次因雨天雾气浓厚,这些虽然没有再次拍得,倒是拍得仙境中的楼阁殿宇,这个也是可遇不可求的。若是此刻雨过天晴,明媚的阳光洒在山巅,群峰之间便是云海飘荡,又是另外一番风景。为了便于读者全面了解茅山,这里分享除了此行拍摄照片之外,同时也分享一点往年晴天前来拍摄的部分照片作为补充。

从顶峰下来第二站是茅山积金峰,此峰风光迷人,这里林木深深,树木苍翠,在这绿色山林之中环抱的是茅山中另一座道教名宫元符万宁宫,此宫观初名潜神庵,后易名元符观,传说这里原是摆放茅山镇山之宝“玉印”的地方,后来成为善男信女们朝圣进香的处所,相传得盖此印,有求必印,此宫因此又称为印宫。元符万宁宫与大茅峰的顶宫遥遥相望,又有"顶宫一炷香,印宫一颗印"之说。

这里原来是茅山上清派第25代宗师刘混康修炼之地。元祐年间哲宗皇帝母后误吞尖针于喉中,御医束手无策,道士刘混康用茅山道教的符录和丹药治好了皇太后,哲宗非常高兴,赐给茅山八件珍宝,又赐名刘混康为“洞天通妙法师”。

印宫山门是座东西向而立高大的牌坊,牌坊两面有匾额,东面是康有为所书“众妙之门”,西面是“紫气东来”,门柱两侧东西面又各有一副楹联。

进入山门是睹星广场,广场上建有一座石牌坊睹星门,又称石碑坊,这个原是宫内道士观星望气之处,相传始建于宋代,元末曾经重建,清代再次遭损毁,现在这座牌坊建筑是 1987 年利用原先老构件重新修建的。牌坊高 7.5 米,宽 21.8 米,分左中右三门,正门横额上刻“睹星门”三个红色大字,门上有四根青石云头盘龙柱,其中两根为宋代原雕,两根是元代石雕,门左右石壁上刻有“第八洞天、第一福地”八个蓝色正楷大字,“福”字为红色,每字大约一米见方,苍劲有力,端庄清秀,为清代书法家王澍于雍正六年(公元 1828 年)五月朔旦所书,具有极高的书法价值与石刻艺术,也是茅山珍贵的道教历史文物,来这里的香客门都要抚摸这个红色的“福”字,便会沾上福气。

穿过睹星门,拾阶而上为灵官殿,殿额石上书刻“敕赐元符万宁宫”七字,门前两侧各置石狮一尊,左雌右雄,虽残缺不全,但极古朴自然。其后便是依山势建造各殿建筑,这里最为亮眼的就是露天而立的老子神像

其实我们到茅山,天气晴好之时远远便能看到这座老子神像,这是载入吉尼斯纪录的露天老子神像,高99尺、重106吨、用226块青铜拼接而成,是中国道教史上、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高的一座露天老子神像.

除此之外,老子神像还有茅山三怪之一的“蜂窝当作戒指带”,据说在这老子像建成开光前夕,人们忽然发现老子左手中指上长出一个长长的天然马蜂窝,传说当年老子修炼时,蜂即是为其护法的,这些是不是灵蜂寻老子而来,为其护法呢?蜂窝如同戴在老子手指上的戒指,后来人们戏称这是寓意海内外宾客蜂拥而至,同时也象征着茅山欣欣向荣吧。

这里还有神奇的怪坡、神秘的地面"符图”等,都是令你入奇、入迷的地方,这里不再细说,等你前来探奇哦。

福地茅山既然是道教第八洞天,这里的洞确实很多,仙人洞华阳洞、黑虎洞、金牛洞等等。老君神像下方的一个石灰岩溶洞即是“仙人洞”,这个“仙人洞”与我原来见过的溶洞有所不同,一般溶洞都是厅大宏伟,而“仙人洞”则以秀气、灵气、仙气而名闻遐迩。此洞总长度近千米,分为上、中、下三层,现在可以参观的为中、下两层,长度两百多米。茅山仙人洞原名“蓬壶洞”,因有古人在此洞中潜心修道,得道升仙,故更名为“仙人洞”,因其的下洞就是“古人修炼处”。

在这里我还看到洞内靠边上放着许多酒坛子,据说这个是在洞藏美酒哦!因洞内冬暖夏凉,保持相对恒定的温度,还有着稳定的发酵菌群,条件非常适合酒菌繁衍生息,为酒的存放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我不懂酒,是不是这样存个几年拿出来会更香更甜呢?

沿仙人洞朝右下方则是被誉为道教第八洞天的“华阳洞”,此洞之口上端坐间石刻有“华阳洞”三个红色大字,每字大约一米见方,笔力苍劲,传为宋代苏东坡手迹,壁上另有历代文人墨客游洞之后所留下来的石刻文字。

这个华阳除了洞口的“华阳洞”三个字和几块碑刻外,洞中世界人们一无所知,至今还是一个迷!有人猜测这个华阳洞会不会就是一个道家虚设的“洞天福地”呢?历代文人墨客慕名前来游览,所留下许多赞美的诗文大多也是描写洞外景致,很少有洞内描述,即便有也是一些比较虚无的东西。

茅山的这些山洞既有许多迷待人去解,也有着许许多多美妙而神奇的故事和传说,这些也等你来发现哦!来此游览之后必然会让您留忘返、意犹未尽,我也是多次登临茅山祈福。

山色灵秀,泉水叮咚。从华阳洞向山下步行约十分钟是茅山十九泉之一的“喜客泉”,也被称为“福地神泉”, 泉水冬暖夏凉,水质甘甜,更奇特的是此泉遇旱不涸,而且是只要拍手击掌即可看到泉水会冒出串串珍珠似的气泡,甚是神奇,这是茅山第二怪“客来泉喜冒的快”。明代诗人陈沂诗称“池上一鼓掌,池下泉四溃”,于是游客至此常常是击掌唤泉。

喜客泉对面山下是茅山三宫之一的崇禧万寿宫,俗称红庙,因建国初期这里建东进水库,原址被淹没,现在建筑是在原址东侧重建的,属于青玉峰南麓。原来是南朝时所建的“曲林馆”,后为陶弘景的“华阳下馆”。唐贞观时(627-649年),唐太宗为王法主(王远知)建“太平观”。宋代敕改“崇禧祠”,延祐六年(1319年)赐名“崇禧万寿宫”。

在游览崇禧万寿宫之时,忽闻鼓乐齐鸣,原来是道士在作法事道场,这是为前来的善男信女的祈福消灾,其方法主要由高功、经师诵经、掐诀、踏罡、存神,把信众的美好心愿传达给神灵,祈求神灵保佑人们实现一切美好的愿望。

道场分为“祈福道场”(阳事道场)和“度亡道场”(阴事道场)两大类,这次所见为祈福道场,祈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禳解灾疫,为人们祈福迎祥、驱邪伏魔、消灾解厄,保佑人们事业有成,生活幸福,财运亨通,灾消祸散,身体康健,运程改变,通过做这种道场,能够使人们的一切善良美好愿望得以实现。

我此行除了游览风光,便是祈福。今年世界遭受新冠之疫,百姓受灾,国庆中秋双节相逢,我在茅山就是要祈福祖国早日平安度过这不幸之年,祈福普天之下万民早日摆脱疫情之苦,祈福大家都能健康长康!

随后我出来在门口站点乘景区车出山,在纪念碑站点下车,就听见鞭炮齐鸣,军号嘀嘀嗒嗒之声响彻空中,“纪念碑的鞭炮响出军号来”即是茅山第三怪,也是“世界一绝”的纪念碑,我也是亲身领略“碑下放鞭炮、空中响军号”奇特现象。纪念碑西行约300米,来到“新四军纪念馆”,这是此行最后的景点。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和新四军纪念馆是为纪念当年的新四军抗战,建立茅山根据地而建。

茅山在历史上是我国的传统文化道教上清派的发祥地,又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抗战根据地六大名山之一。陈毅、粟裕等率部进入茅山,击退盘踞这里的日军,创建了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为后来新四军东进和北上抗日创造了条件,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纪念馆内展示了丰富的照片和实物,还有模拟现场展现,使我全方位体验和了解新四军当年的情景。

至此,结束了一日游行程,此行中有平时晴天里无法见到的风景,同时再次仔细游览,也收获了更多的关于茅山的知识和故事。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祈福上茅山,秋雨之中我见识了别样的风景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