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古道的弯儿
此次南疆喀什小环线之旅,出游的目的是:一、首选时间点,十一节后游客少;二、深度游,每天游玩的景点原则上最好两个,如顺路最多三个,既保证了游玩时间又不感觉很辛苦;三、自己设计路线图;四、行程顺序可以根据天气变化更改;以下是旅行社提供的常规路线,后经过几次沟通调整到理想的自主设计路线。
选择喀什环线游最重要的看天气,几乎所有的景点在晴天时(不论是清晨还是傍晚、或烈日下)的观感最佳!
所以看天气预报是必要的,选定合适的时间段去喀什!
白沙湖位于阿克陶县布伦口乡,因湖面西侧的山上有白沙而得名,面积44平方公里,海拔3400米。在阳光的照射下,每天随着时间的变化,湖面颜色变幻莫测,奇妙无比。
奥伊塔克红山谷(气泡山)
新疆的奥依塔克红山气泡谷,真的是一个让人叹为观止的地方。整个山体被棕红色渗透,虽然是小众景点,暂时未开放,但是,确实值得深入探寻!景区位置需提前查询,过了奥伊塔克冰川公园门口标志后前行,
见到右侧1583里程路标,再前行500米左右的右手边,即山谷入口处。
这样的地貌形成主要是由风力侵蚀造成的。经过长期的风吹日晒,原本光滑的山体变得“千疮百孔”。不过,这些孔洞可不是随便分布的,它们基本都是环形的,而且贯穿了半边山体,形成了非常独特的镂空结构。
走在这样的山谷中,脚下是凹凸不平的岩石,周围是环形的孔洞,仿佛每一脚都踏在了火星的表面。
进入红山谷后,震撼的景观随着逐步深入,你有更多的收获!千万不能错过!
值得推荐的景点 木吉火山口
在新疆最西部阿克陶县木吉乡的帕米尔高原上,喀喇昆仑山旁边,有一座似梦幻一般的山谷。它就是有“帕米尔之眼”之称的木吉火山,全名喀日铁米尔火山群。柯尔克孜语,意为“喷发”。
木吉火山口地处帕米尔高原深处,阿克陶县西北部,位于中国的最西端,海拔约3800米,是新疆乃至全球海拔较高的火山口之一。1500年前的火山喷发,在这里形成了独特的“冰与火的幻境”。周围环绕着高原湿地、冰川、冰蚀湖等自然景观,与十八罗汉雪峰遥遥相守。虽然它是很久以前喷发的,但目前仍保留着透明的冰川、清澈的冰蚀湖、深不见底的冰洞、甘甜的冰川雪水。
木吉火山口属“泉华型”火山,也是世界上最具典型的火山口,它四周有高原湿地的包围,形成了冰川、冰蚀湖、冰洞等许多浑然天成的自然景观,这是大自然别具匠心的伟大杰作。
与传统的热火山不同,木吉火山口被称“冷火山”,也属于泥火山。热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射到地表后温度一般在1000℃以上,最低也要800℃。泥火山能够喷发泥和气体,看起来仍然蔚为壮观。泥火山通常在常温下就会爆发,实际温度甚至只有六七摄氏度,看着冒气,将手插入其中,会发现是冰凉的。泥火山喷发的气体主要是甲烷和乙炔,用打火机可以点燃。泥火山冷却后形成的岩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火山口多有深浅不同的积水,形成了丰富的色彩变化。
木吉火山口附近还是金矿、原生宝石的矿带。在整个卡日铁米尔境内,拥有着大大小小13处火山口,他们之间相互交错,高低错落,形状各异,以它们独特的造型和不同的地质色彩,向人们讲述着一千年前这里发生的故事。
对当地柯尔克孜族人来说,木吉火山口不仅是自然景观,也是世代生活的家园。
秋天的晚霞映衬下,十八罗汉峰的金黄色袈裟颜色逐渐变深,美轮美奂
慕士塔格峰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陶县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交界处,地处塔里木盆地西部边缘,东帕米尔高原东南部,经纬度坐标是北纬38°16′32″、东经75°06′57″。慕士塔格峰以北有公格尔峰和公格尔九别峰。
大约在2.4亿年前,由于地壳板块的运动,昆仑山和可可西里地区隆生为陆地,形成帕米尔高原的地貌特征。而慕士塔格峰在地理构造上处于西昆仑中央结晶带,始终保持着高地的地位。而在它的南、北两侧,则是陷落的洼地,接受来自高地的沉积物,形成了一整套滨海相、浅海相的碎屑沉积。
岩石慕士塔格峰主要由古元古界布伦阔勒岩群和三叠纪二长花岗岩构成。 [5]构造慕士塔格峰一带冰川水为长期隆起区,由各种中深变质岩组成的元古界基底大面积出露;在北西边部和南东端有小面积古生代地层分布。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元古界(Pt)杂岩、志留-泥盆系卡拉塔什河群(S-D)kl、泥盆系上统奇自拉夫群D3gz和中更新统(Q2)冰水沉积、上更新统(Q3)冰川堆积、全新统(Q4)冰水-洪积、现代(Q4)冰川堆积。慕士塔格峰西北侧一带位于塔里木板块与伊朗-冈底斯板块碰撞带前缘区附近,构造体系属帕米尔-喜马拉雅巨型歹字型构造的次一级构造带的公格尔-赛图拉岛弧区。新构造运动始于中新世,主要表现为间歇性和振荡性的水平运动。水平运动主要反映山前活动性褶皱和活动性平移断裂广泛发育,对该区冰川水的地下运移,起着重要的作用。 [6]水文地质慕士塔格峰西北坡,表层覆盖为冰渍泥砾和上更新统的冰水含漂砾卵石层,南侧山前有全新统洪积砂砾卵石层,沿河谷分布有上更新统和全新统的砂砾石层。冰渍泥砾相对隔水,中更新统的砂砾卵石呈固结或半固结状,固结物为泥钙质,孔隙度相对较小,上更新统的冰水砂砾卵石层,微固结状,固结物为砂质,孔隙度相对较大,透水性强,上更新统冲积的砂砾卵石,结构较松散,孔隙度大,透水性强,全新统的砂砾卵石层结构松散,多具分选,孔隙度大而透水性强;在山前河谷,全新统的洪积砾卵石层结构松散,分选性差,孔隙度较大,透水性好。上述松散砂卵砾石孔隙地层构成地下水赋存的良好空间。根据收集钻孔资料,单井涌水量>3000立方米/天,富水性好。区域地下水单元可划分为山前地下水形成(补给)-径流区及戈壁带的径流-排泄区。慕士塔格峰西北坡为该区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区,其主要特点为地下水受慕士塔格峰西北坡冰川融水侧向渗漏补给,地形坡降大,岩层渗透性能好,地下水径流强度大,岩石环境以强烈的溶滤作用为主;整个谷地是地下水径流-排泄区,由于地形变缓,岩层颗粒变细,水平径流变弱,地下水总流向与地表水的流向大体一致,即由南向北、由东向西侧向径流排泄。该区的地下水均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受冰川水质控制,冰川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水,矿化度<1克/升。 [6]地貌综述慕士塔格峰西坡坡势平缓,但多裂缝,北坡和东坡却十分险峻。该峰山体浑圆,状似馒头,常年积雪,雪线海拔约5200米,冰山地貌发育十余条冰川,其中最大的栖力冰川和克麻土勒冰川将山体横切为两半,冰川末端到达海拔4300米,山顶冰层厚100—200米。 慕士塔格峰是一座浑圆形的断块山,海拔7509米(登山界常说海拔7546米),地势高亢,气候寒冷。终年以固体降水为主,因此非常利于冰川的发育。围绕其主峰两侧发育了许多规模较大的山地冰川,呈放射状分布格局,数百平方千米冰体自7000米以上的山顶一直覆盖到5100、5500米的高度,成为特殊的峡谷式溢出山谷冰川。 [2]冰川慕士塔格峰位于帕米尔高原东北部,属高山冰川地貌类型。山势陡峭,山体宽大,浑圆,形状似馒头,常年积雪,雪线约海拔5200米,该冰川位于高寒地区,气候干冽,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 [6]慕士塔格峰有“冰川之父”之称,该区有现代冰川128条,冰川总面积377.21平方千米,其中冰川面积超过10平方千米的有8条,最大的冰川为位于主峰东侧的科克萨依冰川,面积可达86.5平方千米,为塔里木盆地的重要冰川作用区之一。 [2]慕士塔格峰西坡共发育有冰川17条,面积71.24平方千米,冰储量6.103立方千米。 [6]周围有大约20平方千米的大规模山地冰川,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冰川作用区之一。 [3]水系较为发育,均靠冰雪融水补给。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原名蒲犁,亦名朅盘陀,地处帕米尔高原东部、喀喇昆仑山北部、塔里木盆地西部以及新疆南部。在当地语言中,其意为“石头城堡”。塔县的石头城,乃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塔什库尔干县城以北数十米之处,是新疆境内古道上一座声名远扬的古城遗址。
石头城的海拔达 3100 米,作为新疆境内古丝道上的著名古城遗址,它坐落于高丘之上,地势极为险要。这座古城历史悠久,始建于汉代,曾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蒲犁国的王城。
相传,古时色勒库尔国有一位杰出的国王,欲修建一座供商队休憩的宫室,却苦无良策。一日,一位神秘的过路老者献上妙法,国王旋即下令,让全国百姓排成行,从塔什库尔干河一直排至阿甫拉西雅布山采挖和传送石块,历经 40 个昼夜的奋战,石块得以备齐。
随后,他们又在山下挖土和泥,一桶桶传递至高地上,历经 40 天,泥土充足。再经 40 个昼夜的拼搏,一座宽敞宏伟的宫室终于落成,这便是如今的石头城。从开工至建成,仅用 120 天,此乃伟大的奇迹。
石头城不仅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关键驿站,更是东西方文化与贸易交流的重要节点。其位于帕米尔高原东南端,与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三国接壤,是古代丝绸之路穿越帕米尔高原时最大的驿站之一。石头城分内外两城,内城保存相对完好,外城虽损毁严重,但城墙、炮台和民居的残址仍依稀可辨。其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 60 年,至唐代晚期被废弃。它是中国著名的三大石头城之一,见证了丝绸之路的兴衰。
卡拉库勒湖畔看慕士塔格峰
公格尔九别峰
达瓦昆部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世纪,当时昆仑山脚下的叶尔羌河流域是达瓦昆部落的繁衍生息之地。部落的头领是铁力木酋长,他的女儿达瓦昆公主美丽善良且聪慧。传说中,达瓦昆公主与部族的第一勇士班吉尔相恋,并共同抵抗黑风怪的侵袭,最终公主为了保护族人化为一汪湖水,形成了现在的达瓦昆湖。
传说故事
达瓦昆公主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相传在部落迁徙时,达瓦昆公主在一次沙尘暴中救了一个男孩,并将自己的绳索绑在了男孩身上,自己却被风暴吞噬。后来,这个男孩长大成为了部落的首领,为了纪念公主,他将这个湖命名为达瓦昆湖。
有人说胡杨树活着三千年不死,死了三千年不倒,倒了三千年不朽,这用的是夸张的文学语言。
金湖杨国家森林公园,座落于泽普县西南40公里处的亚斯墩林场境内,镶嵌在叶尔羌河冲击扇上缘,三面环水,景色宜人。金秋时节,正是金湖杨景区最美的季节。入秋后,胡杨树叶子开始逐渐变色,放眼望去满目金黄灿烂,与湖水相映成趣,故称“金湖杨”。当地“胡杨、水、绿洲、戈壁”四位一体的独特自然风貌,堪称塔里木盆地西南边缘不可多得的一处旅游圣地。
在林场场东北部约200米处,有一棵高10.05米,胸径1.2米的胡杨,经鉴定该胡杨为雄性,其树龄之长,躯干之伟,生命之旺盛,在叶尔羌河流域乃至西北地区实数罕见。它印证了胡杨树“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的传奇。据考证,“胡杨王”有1400多年的树龄。坚韧不拔的品质,让它在经历千年风雨后仍然屹立天地间;顽强不屈的精神,让它在走过漫长岁月后仍然枝繁叶茂,被当地人尊称为“胡杨王”。
在盘龙古道的小盘龙山脚下,有一块醒目的牌子,上面写着 “今日走过了所有的弯路从此人生尽是坦途”。这句话不仅是对过往旅人的一种祝福,更是对这条神奇天路的一种诠释。
盘龙古道最初是一条方便当地民众出行的便道,后来于2019年6月新铺了柏油路面并正式通车。这条公路不仅便利了山区农牧民的出行,还成为了旅游自驾的热门线路。
自然景观和特色
盘龙古道因其壮观的自然景观和复杂的路况而闻名。公路蜿蜒曲折,海拔从3000米急剧上升到4200米,沿途经过白沙湖、喀拉库里湖和慕士塔格峰等著名景点。公路的S形弯道多达600多个,形成了独特的景观,被誉为“中国第一弯公路”。
盘龙古道也叫瓦恰公路,因其宛如盘旋的神龙盘卧在大地上一样,所以才被称为“盘龙古道”。它位于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简称塔县)瓦恰乡境内,公路全长75公里,而真正的盘龙道只有约30公里,有超过600个的S弯道,众多弯道180度,甚至270度,海拔跨度更是从4100米落降到3000米,整个落差有1100米。可以叫板云南怒江72道拐,完爆滇缅公路上的晴隆24道拐,在世界也独一无二,谓称中国道路建设的一大奇迹。
这是一条靠近边境的公路,而塔县自南向北,与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三国接壤,边境线长达888公里,是我国境内唯一一个与三国接壤的县城。原先这里地处边境附近,也无人问津,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自驾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来到这里,无不为这震撼的景色所倾倒,他们及时将所见所闻发布在网络上,这里便成为新疆最红火的打卡地。
塔合曼湿地看慕士塔格峰
瓦罕走廊又称阿富汗走廊、瓦罕帕米尔,是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巴达赫尚省至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呈东西向的狭长地带,位于帕米尔高原南端和兴都库什山脉北东段之间的一个山谷。西起阿姆河上游的喷赤河及其支流帕米尔河,东接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瓦罕走廊东西长约300公里,南北最窄处仅15公里,最宽处约75公里。也是东亚到西亚最近的道路。中阿两国在狭长的瓦罕走廊东端相毗邻,边界线只有92.45公里,这也使得阿富汗成为了所有与中国接壤的国家中边境线最短的。
公元399年,东晋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正是从瓦罕走廊进入印度的。法显在《佛国记》一书中描述这一段路程时写道:“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莫测所之,唯视日以准东西,人骨以标行路”。足见当时穿行瓦罕走廊之艰难。
公元658年,击溃西突厥汗国的唐高宗接受了中亚,661年设立鸟飞州都督府,管辖瓦罕走廊,治所在萨尔哈德城,属于大安西都护府治下。
公元747年,唐将高仙芝从吐蕃手里收回小勃律,高仙芝的军队不畏艰险,三天三夜翻越垂直的冰川,神奇地出现在小勃律。唐军大胜,重新获得唐朝通向中亚的丝路孔道。
13世纪,富有传奇色彩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到过瓦罕走廊。那时候蒙古帝国称霸欧亚大陆,丝绸之路也进入黄金时代。马可·波罗曾提到这里的宝石珍贵、骏马威武、弓箭手技艺高超。他尤其提到,山上的空气非常纯净,据说能治愈一切疾病。
18世纪末19世纪初,沙俄不断在中亚进行侵略扩张,与此同时,英国势力从印度西进。为避免沙俄透过中亚染指印度,大英帝国在划定阿富汗与俄国边界时,背着中国签订了《关于帕米尔地区势力范围的协议》,不但划定两国瓜分帕米尔的势力分界线,而且将兴都库什山北麓与帕米尔南缘之间的狭长地带划作两国间的“缓冲地带”,也就是今天的瓦罕走廊。
近代以来,阿富汗一直深陷战争泥潭。因艰苦卓绝的地理环境,瓦罕走廊躲避了阿富汗的战火,当地人得以幸存,雪豹和马可波罗盘羊也幸存了下来,躲过了偷猎者的枪口。
1963年,中国与阿富汗的边境全线封闭,与此同时,瓦罕走廊也被遗忘,成为一条不知何所来、不知何所至的断头路。
地理位置
瓦罕走廊,位于帕米尔高原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这段全长三百多公里的土地,是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到邻国阿富汗境内,从东至西的一段狭长谷地,被誉为“东西方文明的十字路口”。
在古代,自张骞凿空西域以来,因北方有强大的匈奴部落威胁,东西方文明的交流须靠翻越帕米尔高原才能实现,而瓦罕走廊地势较其他平坦,因此成为了连接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如今,瓦罕走廊在中国境内长度约100公里。这里土地贫瘠,多暴风雪灾,千年来荒芜人迹,至今是地球上最难生存、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
瓦罕走廊地处海拔高,平均海拔能达到4000米左右。帕米尔高原位于瓦罕走廊北部,瓦罕走廊东部靠近新疆西南边境;瓦罕走廊南部是高大的兴都库什山脉,西部是深入中亚的阿富汗境内山地。
瓦罕走廊横跨在亚欧大陆中心,紧邻世界屋脊,两边高大的山脉和雪域高原冰川夹击。瓦罕走廊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海拔地势高致使气温较低,高处之地常年达到零下气温,年平均气温只有6度到零下8度。瓦罕走廊的高山大雪覆盖时间每年会长达八个多月,只有夏季气温相对会高一些。
北部帕米尔高原雪域冰雪融化,瓦罕走廊水源充足,加上河谷地形河流密布,著名的瓦罕河就在这。它又与北侧的帕米尔河流相汇,形成阿富汗喷赤河的主干。瓦罕走廊的西边是塔尔库什干河,是中国境内塔里木河的支流之一。
瓦罕走廊是特殊的河谷,在群山山麓还有一些丰美的高山牧场。临近帕米尔高原的瓦罕走廊,其中崎岖不平的高山山地地形中,板块作用和冰川作用以及水流作用影响,形成较为平坦的河谷,最为平坦的地带当属明铁盖达坂。在此活跃的人群是塔吉克民族,他们一般在瓦罕走廊山麓周围生活群居。
生活在瓦罕走廊的主要居民是瓦罕人(塔吉克族)和吉尔吉斯人。瓦罕人居住在海拔2000-3000米的瓦罕河谷,人数大约有10万,散居于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和中国新疆的崇山峻岭中。在塔吉克斯坦他们被称为帕米尔塔吉克人,在中国就叫做塔吉克族。
生活在阿姆河流域的阿富汗人和塔吉克斯坦人本是同源同宗,但在互相敌对攻伐的政权下成长,使得他们成为活在不同时空维度里的人。在塔吉克斯坦,女人可以不佩戴面纱,肆意地大笑,和男人一样做生意,村里的男孩在喷赤河谷边的空地上踢球。
而这在阿富汗境内的瓦罕走廊都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在这里,他们的生活比阿富汗绝大多数地区更落后,至今仍居住在泥土和石头盖的小黑屋里,连通电都还是个梦想。女人们戴着不露脸甚至不露眼的头巾,不踏出家门半步。
但崇山峻岭的包围也使得瓦罕完全与世隔绝,在极端分子和战乱横扫阿富汗全境时,大山为瓦罕提供了庇护,使它免受其灾,和平的瓦罕一直遗世独立地存在着,宛若一处天堂秘境。
与瓦罕人不同,吉尔吉斯人是传奇的游牧民族,他们一年中迁徙4次,相貌具有蒙古人的特征,说突厥语,祖先来自于蒙古西部的叶尼塞河河岸,数千年来,吉尔吉斯人不断迁徙,最终抵达中亚的草原和山区。如今他们生活在海拔4000-5000米的帕米尔高原,女人的生存率很低,身价水涨船高——一个女人能值100头绵羊。
吉尔吉斯族的女人们无一例外地穿着大红衣衫,戴着项链,全身上下饰满了串珠。要想知道当地女子的婚姻状况,不需要开口问,只要看一眼她们的头巾就可以了——少女穿红,妇女戴白。结婚后她们不再远行,只是追赶着日头和行踪不定的水源在帕米尔的各处草场间迁徙,从来没有看见过帕米尔以外的世界。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而言,任何一个大国若控制阿富汗, 向北可以控制中亚进而遏制俄国,向东可以挟制中国,向南可以威胁伊朗和控制印巴,向西可到达中东以控制红海和地中海,也可经黑海直抵欧洲,从而扼欧、亚、非三洲的交通咽喉。故当代美国地缘政治战略家布热津斯基把中亚称为“欧亚大陆的巴尔干”。
如今,瓦罕走廊是阿富汗与我国陆路连接的唯一通道。虽然瓦罕走廊不是贸易要道,然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仍吸引着世界目光的注视。尽管阿富汗长期动荡不宁,但这里一直由北方联盟控制,远离阿富汗战火,所以瓦罕走廊一直保持着相对的平静。如今,瓦罕走廊依靠我国有效力的军民联防,成为一个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
雪柳树洞的浪漫
游记目录
相关游记
- 西游漫记续 81024
- 有一个地方叫新疆,和心爱之人,远赴山海 129960
- 小假期 “野路”少年的南疆自驾之旅 54838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