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数:1 天
时间:10 月
和谁:夫妻
四川阆中贡院是再现古代科举场景的好地方。四川贡院在阆中的学道街中段。所谓“贡院”就是“考棚”之意,科举应试的考场,为清嘉靖年间重建,系三进四合庭式建筑,纯穿斗木结构,由山门、廊道、大殿、二殿、后殿(斋舍)组成。前院是考场,左右有两排考房(各考室相隔),后院是斋舍,四周都是号房。
从古至今,考试作弊一直未断过,各种各样的小伎俩自不必提了,总体来看,好像还是现代作弊的“手段”更高一筹。
不得不说,清代科举应试的制度设计还是很严密的。层层筛选也是很残酷的。皇帝为了选拔优秀人才为朝廷服务,还是动了不少脑子。但是也有故事,叙述过,还是有胆大妄为的官员进行集体作弊。所有考生的考卷由贡院专人负责“誉录”(抄写)。
古时,为防止考试作弊还是有许多严格措施的,九天的漫长考试时间里,考生自带着饭菜,小隔断里还备有马桶,吃喝拉撒睡全在哪个小隔断里面,除了意外死亡会被从顶端天窗吊出。古时,尽孝是头等大事,如果为了尽孝可以从后面出考场,但三年之内不能再进入考场。对于笔墨色调的使用也有5种色彩区分,相关职位的官员的笔色也是不同。有意思的是,为了防止夹带,入考场后要沐浴,但是居然还有人在衣服,甚至裤子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小抄”(有“考试裤”展出)。不管怎么说,就是打小抄的考生,毛笔字写还是很漂亮的。
阆中也是中国状元之乡。在阆中出过4个状元,116个进士,400多个举人,近500个贡生,可谓人杰地灵,科甲鼎盛。
笔者在阆中四状元雕像前的拍照,背景是宋代兄弟状元:陈尧叟(961-1017)老大(文状元)、陈尧咨老三(970-1034)(武状元)二状元。实际上另一位弟兄陈尧佐老二(963-1044),进士及第,官至宰相。又是诗人、书法家,更有“贤相”之誉,故而四川阆中市内有三陈街,即因他们三兄弟而得名。其父亲陈省华也是官府官员,后官至左谏议大夫(相当于四品官员)。其母在他们兄弟苦读书的山洞送饼,还有“状元洞”和“状元饼”的故事。
游记目录
暂无目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