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玩法:自驾
发表于 2024-11-25 22:32
兰州水墨丹霞景区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树屏镇杏花村,距离兰州市区13km,距离兰州中川国际机场30km。兰州水墨丹霞景区是国内距离城市主城区最近的丹霞地貌群,目前还有点小众,估计不久就会有更多人了解,游人会蜂拥而至。
兰州水墨丹霞景区门票80元,景区观光车20元,停车费10元。60~69岁老年人门票半价,70岁以上老年人凭身份证免门票。
兰州水墨丹霞景区是兰州市重点打造的综合性文化旅游项目。由于天气和日照的差异,兰州水墨丹霞景区内阳坡和阴坡分别形成不同的景观风貌,自西向东阳坡主导色调为橘红色,自东向西的阴坡主色调为深绿色,两种地貌交相映错,被誉为丝绸之路上的“黄金旅游资源宝库”。我们游览时,天气不是很晴朗,蓝天白云下的丹霞可能会更显妩媚。
进入景区,先从景区入口乘摆渡车到“丝路古途”接驳站。
换乘景区观光车前往“丹顶揽胜”观景平台。
在观景平台上欣赏丹霞全貌;而后乘景区观光车返回“丝路古途”接驳站;在“丹霞道接驳站”租用电瓶车,自驾电瓶车前往“驼车道接驳站”,再换乘景区观光车前往“九色丹青”观景平台,欣赏具有《千里江山图》韵味的水墨丹霞景观,途中可以在“丝路霞光”观景平台停留,登临观景平台遥望“丹顶揽胜”观景平台;驾驶电瓶车返回“丝路古途”接驳站,再乘摆渡车返回景区入口。
与张掖的七彩丹霞相比,兰州水墨丹霞有不同的韵味。张掖七彩丹霞像一幅七彩油画,不同色彩的颜料似打翻了的颜料盘,一缕缕流淌在大自然的山体上;兰州水墨丹霞更像一幅水丹青,赭红色的山体、青绿色的植被,赭红青绿两色渲染着大地,恰似一幅中国国画的水墨丹青,因此这里被称为水墨丹霞。
张掖七彩丹霞和兰州水墨丹霞各有特色。
张掖七彩丹霞是中国北方干旱地区发育最典型的丹霞地貌,是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高度复合区。张掖七彩丹霞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世界地质公园,色彩缤纷、观赏性强、面积大,集雄、险、奇、幽、美于一身。
兰州水墨丹霞地貌发育于白垩纪至第三纪时期,是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发育形成的红色岩系,保留下来的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而形成的地质奇观,距今约有一亿五千万年的历史。兰州水墨丹霞的特点在于其原始本真之美,优势在于其地理位置,是国内距离城市主城区最近的丹霞地貌景区,交通便利。兰州水墨丹霞目前还有点小众,尚不是5A级旅游景区,但我认为其发展前景很好。相比其他景区,兰州水墨丹霞的收费较为合理,以后景区提升等级后,估计收费标准也会相应提升。
乘景区观光车到达“丹顶揽胜”观景平台,从“丹顶揽胜”观景平台俯瞰水墨丹霞全貌,“丹顶揽胜”观景平台海拔1949米。
景区修建了蜿蜒的栈道,延伸至远处的红色观景台。赭红色的山体、绿色的植被,若衬托在蓝天白云下,想必更有韵味。
下图右下角的白色建筑是帐篷集市,可以入住。
乘景区观光车返回“丝路古途”接驳站,在“丹霞道接驳站”租用电瓶车,自驾电瓶车前往“驼车道接驳站”,再换乘景区观光车到“九色丹青”观景平台。在“九色丹青”观景平台沉浸式欣赏具有国画《千里江山图》和《富春山居图》韵味的丹霞景观。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画家(1096-?)王希孟创作的传世名画,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从网上下载了一幅《千里江山图》的局部。
王希孟可以称得上中国绘画史上仅有的以一张画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王希孟十多岁入宫中为北宋画院学生,后被召入禁中文书库,奉事宋徽宗左右,一代艺术帝王宋徽宗赵佶慧眼识珠,认为“其性可教”,于是亲授其法。王希孟得到宋徽宗赵佶的亲自传授,经悉心教诲终成大器。王希孟用了半年时间,创作了名垂千古之鸿篇杰作《千里江山图》,时年仅十八岁。可惜王希孟年寿不永,20余岁即去世。《千里江山图》是王希孟的“千古绝唱”,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千里江山图》为青绿设色绢本长卷,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冈峦和浩淼的江河湖水。《千里江山图》所使用的石青石绿为矿物颜料。《千里江山图》设色继承了唐以来的青绿画法,于单纯统一的蓝绿色调中求变化。用赭色为衬托,使石青、石绿颜色在对比中更加鲜亮夺目。整个画面雄浑壮阔,气势磅礴,充满著浓郁的生活气息,将自然山水,描绘得如锦似绣,分外秀丽壮美,是一幅既写实又富理想的山水画作品,全图既壮阔雄浑而又细腻精到,不愧是青绿山水画中的一幅巨制杰作。
近年来,出现了依据《千里江山图》意境创作和编导的电影和舞蹈《只此青绿》,《只此青绿》以青绿两色为基本色彩,艺术地再现了《千里江山图》的创作过程,展现了灵魂中色彩的冲击和执着的艺术理念。兰州水墨丹霞借助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赭红色和绿色为主基调,在大地上神奇地绘制了注入人们心灵的《千里江山图》。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无用师和尚)所绘,几经易手,并因“焚画殉葬”而身首两段。前半卷: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富春山居图》局部。
《富春山居图》画的是浙江富春山两岸初秋景色,笔墨苍简清润,体现了黄公望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其作山水画所倡导的去邪、甜、俗、赖的高标画风在此画中做出了完美诠释。《富春山居图》展示了典型的元代宁静淡泊的山水画风貌,后世画家无不对此图顶礼,膜拜。
《富春山居图》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每天不思茶饭的观赏描摹,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幸被吴洪裕的侄子及时从火中抢救出,但此刻画已被烧成一长一短两段画幅。1652年,吴家子弟吴寄谷得到短的一段损卷画幅后,将此损卷画幅烧焦部分细心揭下,重新接拼后居然正好有一山一水一丘一壑之景,几乎看不出是经剪裁后拼接而成的,于是,人们就把这一部分称为《剩山图》。而保留了原画主体内容的另外一段长段画幅,在装裱时为掩盖火烧痕迹,特意将原本位于画尾的董其昌题跋切割下来放在画首,这便是后来乾隆皇帝得到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值此,原《富春山居图》被分割成《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和《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长短两部分,身首各异。
关于乾隆皇帝得到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还有一段真假混淆的经历。乾隆年间,一幅《富春山居图》被征入宫,乾隆皇帝爱不释手,但在隔年又一幅《富春山居图》进入清宫。前者称为“子明卷”是后人假造;后者是“无用师卷”,是黄公望的真迹。但乾隆皇帝确定“子明卷”为真,并在假画上加盖玉玺,并和大臣在留白处赋诗题词,将真迹当赝品处理。直到近代,学者研究认为乾隆皇帝搞错了,被视为赝品的《富春山居图》才是黄公望的真迹《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
《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局部。用这副图对比水墨丹霞的景色,很有点相似之处。
文字的描述显得很薄弱,难以描绘大自然震撼的美,直接看图,接受视觉的冲击。
若是赭红青绿的丹霞映衬在蓝天白云下,景色会如何?
身在美景中,融入传世佳作的丹青画面,放飞心情,让自己融入大自然的青绿山水。
离开兰州水墨丹霞,前往永靖,晚上在永靖入住宾馆旁边的一家新开张的手抓羊肉店品尝手抓羊肉,味道不错,价格公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