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5

贵州荔波小七孔景区游记

天数:1 天 时间:9 月 和谁:夫妻

2021年9月14日,我与夫人一大早就离开了入住的贵阳希尔顿酒店,坐上了旅行社的旅游大巴,前往我们此次贵州之旅的第一个景点:荔波小七孔景区。荔波小七孔景区位于荔波县城南部30余公里的群峰之中,景区在宽仅1公里、长12公里的狭长幽谷里,以奇、幽、俊、秀、古、野、险、雄著称,峰峦叠翠,溪流纵横的山、水、石、林,原始古朴的民族风情及原始性强的喀斯特森林完善地结合在一起,玲珑秀丽,山水秀美精巧,充分显示了大自然的奇迹,景致古朴幽静,置身景区之中,游人立即能够感受到如诗如画的情怀和如梦如歌律。

 

用完午餐,旅游大巴把我们带到了小七孔景区的西门,进入景区大门,乘坐景区内的观光车,几分钟时间,就到了卧龙潭车站,我们下了车,去卧龙潭。走过一段木栈道,来到了卧龙潭边,潭水碧绿,岸边树木茂密,步道旁有小亭和观景平台。卧龙潭原名翁龙潭,是喀斯特暗河卧龙河的出口处。从地表看它只是卧龙河的源头,近年又从这里筑坝引水发电后入响水河,成两河的总水源。暗河从崖底涌出,潭面上不见踪影,只有坝上雪崩似的滚水瀑布,潭外流不息的渠水,才感到卧龙河在潭底翻动,潭边怪石奇树林立,古木森森,潭外水声轰鸣,雾雨蒙蒙,四周高山紧锁,水潭犹如地底深渊,即便是发洪水时,潭面也犹如镜子般平静。

 

顺着步道往前走,来到一座拱形堤坝边,河水漫过堤坝,形成一道瀑布,上层镜子般平缓的水面急速沿弧状石坝飞流真下,宛如一帘幽梦,实在是太美了。水如白丝,万条垂落入卧龙潭,白浪翻滚,跃起丈余高,拍打堤石,发出巨响回荡山间。水流仿佛一串串珍珠,悬挂在空中,看起来就像一道珠帘。如果说卧龙潭的上游是大家闺秀,温柔恬静,那么当你看到卧龙潭的瀑布处,你会发现卧龙潭气势磅礴,活跃震撼的一面。月牙形的瀑布一倾而下,轰隆隆的撞击声,水花四溅,轻雾缭绕。

 

卧龙潭有着小九寨沟的神韵,卧龙潭水平如镜,由于潭底深浅不一,深蓝、宝蓝、蔚蓝、、浅蓝,各种不同风格的蓝融合在温柔的水中,天空般的蓝,空气般的透,幽幽地摄人的魂,成了画家恣意挥洒的杰作。潭水衬托着青翠欲滴的树木倒影,相互映衬,动人唯美。雨滴打破了潭面的平静,静悄悄地引起细小涟漪,两圈三圈地往外舒展,舒缓从容,仿佛诉说着述说着属于卧龙潭的絮语。在卧龙潭,我们可以看到翠绿的竹林、泛蓝的河水、七彩的花卉和葱茏的树木,断崖似的半月形,就像龙的身躯,卧在河面上休憩,蓄力待发。碧水慢慢流过,在坠落的过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如发丝般的整齐,线条均匀流畅,洁白似锦,倾泻而下,蒸腾起一阵水雾,恍若仙境。

 

我们游览了卧龙潭,坐上景区交通车,来到鸳鸯湖。据说鸳鸯湖是小七孔景区最精彩的部分,但必须划船才能进入鸳鸯湖,才能一睹她的风采。鸳鸯湖水如油,碧绿而凝重,因湖中有两棵并排参天的大树而得名,这两颗大树半截在水中,枝叶则在上方交握,雌树纤巧秀丽,雄树则两三人才能环抱过来,雄壮挺拔。湖面幽静,或宽或宅,忽明忽暗,整个湖有诸多小道,水道四通八达,纵横交错形成一座水上迷宫。湖面幽静,或宽或宅,忽明忽暗,整个湖有诸多小道,水道四通八达,稀疏的岛屿点缀其间,船行其间仿佛进入了水上迷宫。鸳鸯湖为典型的喀斯特盲谷湖,水域面积约20公顷,深约40米,由两个大湖、四个小湖串联组成的一个奇妙的水网。大小湖之间有长约700米的“水上林荫”,两岸秀木枝蔓成荫,水鸟相呼,境界幽绝,置身其间,有如仙境。

 

鸳鸯湖景点,成群结队的鱼儿正快乐地顺流而下或逆水而上,形成一道别样的景观。鸳鸯湖美得令人沉醉,美得令人向往,没有污染的原始湖水,是那样的纯净美好,泛舟湖中,不知疲倦,小船轻荡在平静的湖面上,感觉心灵都被这的纯净给洗净了。湖水清澈见底,可以看见条条小鱼,时而有秀美的岛屿出现,犹如精巧的天然盆景。湖的四周由各种颜色的植物组成,密密高高地包了好几层,在湖中荡舟有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绿色当中还掺杂着红色、粉色的花朵,在阳光下美丽而温暖。湖岸嶙峋、犬牙交错,浓荫围匝。湖水如茵,深不可测,湖水四季恒温。狭窄处如水上林荫巷道,开阔处似水上森林巨窗,清晨和傍晚时分,浓雾似乳,笼罩湖面,朦朦胧胧,愈觉野趣无穷。

 

鸳鸯湖的标识碑不远,有一处去天钟洞的候车点。天钟洞位于小七孔景区汤粑石林的半坡上,洞长近千米,最宽处38.6米。最窄处仅1.3米。最高53.4米,最低处公1.5米。洞穴横剖面大部分洞道呈三角形,洞内碳酸钙沉积形态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石盾、穴珠、流石等。洞厅高大,廓道迂回,形态逼真生动,且洞内道路平坦,可观性强,是小七孔景区的主要景观之一。

 

天钟洞的入口是一座古钟的造型,嵌在山壁上。进洞之后,首先是一段隧道,隧道里装设了各种颜色的灯光,显得光怪陆离。过了隧道,就进入了真正的溶洞,这个溶洞里面高大宽敞,洞内钟乳石多酷肖动物,有鳄鱼厅、金鸡厅、百兽厅和犀牛厅等。在经过了两处较大的洞穴之后,我们又来到一处较大的洞穴,这里立着一座两人多高,顶端浑圆,形似古钟的钟乳石柱,它就是令天钟洞得名的天钟,钟身遍布细石乳,宛似蝌蚪文。

 

天钟洞出来,继续乘上了观光车,到了翠谷站下车,走过一段铺设在水中的栈道。翠谷湿地修建有长长的的木质栈道,眼前山清水秀,孤峰一座紧接一座,有一片宽阔的瀑布,缓缓流泻。耳畔鸟语阵阵,脚下湖面水平如镜,青峰倒影,鱼儿畅游,游客走在上面,步履似乎特别轻盈。翠谷瀑布下的溪流蜿蜒曲折、清澈见底,时而急湍甚箭,时而平波缓进。一个个形状各异的石蹬,铺在水中形成一条小路,将溪流两边连接起来,游客们踩着石蹬在溪流上往返,人在石上走,水在脚下流。加之身后青山叠翠,溪边绿草如茵,这景色非常优美。

 

翠谷瀑布坐落在响水河最上游,是一个封闭的峰丛洼地。群山苍翠欲滴,田野郁郁葱葱,翠谷因此得名。这里密集的峰丛耸入云天,山峰上原生性森林密布,山腰云雾缭绕,清新悦目。青峰下小桥、流水、人家,布依族人民保留着古朴淳厚的风俗。翠谷瀑布悬于群山之腰,是小七孔景区落差最大的瀑布。翠谷瀑布的瀑水在两座山头之间出现,呈多级下跌倾泻,瀑流从近山垭口处喷涌而出,瀑流处是七八十度的陡坡。瀑高约六七十米,远看似条玉带悬于山间。水顺山势倾泻而下,略呈上小下大的扇形态势,多条水流交叉穿插,浪花飞溅,水雾蒙蒙,犹如群龙下山,清新悦目。

 

欣赏了翠谷瀑布,我们乘观光车去下一个景点,几分钟的时间就到了水上森林站。水上森林长约600米,分上下两段。河谷里丛生着茂密的乔木和灌木,形成一道翡翠屏障。清澈的河水从河床的杂木林中穿涌而下。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冲涮,河床已没有了一粒泥沙,连磐石也被激流磨光了棱角而变得“圆滑”起来,但树木却扎根在河床里,纹丝不动,四季常青。可谓是“水在石上淌,树在水中长”的奇景。荔波小七孔景区的植被茂密,到处烟雾缭绕,空气非常清新。草木藤条全部长于水上,从石头缝上钻出来,你甚至没找到泥土!水上森林成梯级状,时而淙淙而流,时而从某块石头处冒出涌动的泉流,时而漫水淹过所立之地,时而狭窄悠长,时而宽阔坦荡。水,树,石融为一体,不分彼此。

 

我们沿着小河信步而下,呼吸着富含氧离子的清新空气,观赏着一路上的美景,不知不觉之间,走完了水上森林的游道,来到达石上森林的入口。这是一条长1.6公里的狭窄山谷,68级跌水瀑布沿着高高低低的河床,淙淙哗哗倾泻而下,或倾珠撒玉,推雪集云,或白练飘逸,似银河泻地,形态各异、千姿百态的瀑布流,在千山万壑中竞领风骚,争奇斗妍,构成风情万种的动态水景,令人称奇。

 

我们穿行于石上森林之中,旁边就是龟背山,龟背山因山上是漫山遍野的野生龟背竹而得名,岩石峥嵘,怪石嶙峋,古木参天。藤萝缠绕。此山有三绝:一是林中的古藤缠绕,恰似人工搓绞的麻绳,殊为奇特;二绝乃山林上端入口处有一条树根碗口粗,沿路伸延数十米,如游动的巨蟒,令人咋舌;三绝为林中有一块巨石悬空,巨石下是三根石柱支撑着。就在这块悬空的巨石上,竟长着一棵十几米高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榉树,居然也婆婆娑娑、葱葱郁郁,令人惊奇和叹服。走在龟背山的原始森林中,各种树木盘根错节,百多种飞禽栖息其间,五颜六色的奇花异卉俯拾即是。穿越森林,绚丽多彩的一大片湖面呈现在游人眼前。多彩的湖面是多彩的树木反射形成的美景,瞬息多变,百看不厌。

 

响水河为黄后地下河下游明流段,从龟背山脚出露,长1.6公里,落差314米,平均流量8.03立方米/秒。因河床瀑布众多,响声震天,故称为响水河。峡谷呈“V”字型,谷坡洞穴层层分布,均是早期地下河出口。成因系第四纪(距今约2.48百万年)以来,区域大幅度大面积的间歇性抬升,樟江下切,响水河为适应侵蚀基准面下降出现间歇性下切,河床形成多级裂点,即今瀑布所在;谷坡地下河为适应响水河下切进入下一层洞穴,如今雨季时可见水流。

 

我们沿着河谷的梯级瀑布而下,尽管已是深秋,行走间依然会有些燥热,不过徜徉在这瀑布群边,还是会觉阵阵得凉意袭来。水流冲击河中的礁石,溅起了一片水雾,而后慢慢洒落,犹如晶莹的珍珠。一路览青山秀水,观绿树红花;闻鸣泉响瀑,听虫吟莺唱。不觉冥思遐想起古有琴瑟和鸣鸾凤歌,高山流水知音唱,更觉得眼前诗意盎然,怡悦情怀。这里不愧为文人墨客冠以“知音谷”的雅号,俞伯牙与钟子期在此,一定会弹出更加美妙的旋律,再续知音。

 

瀑布群顺河而下,狭谷水流湍急,有冲天石浪咆哮如狮,有石涧泉水汩汨像鼓音,有高山坠水哗哗似笑声。狭谷一侧有平敞公路,另侧有青石险路,两边人流如织,有人上山逆游,我们是顺河下行选走临水险路。行走崎岖小路,上下探索,便觉景中有景,府观白带,仰视林阴,不觉外界是暑天,呼吸也特别有劲。我们看到,小七孔风景区融山、水、林、洞、湖泊和瀑布为一体,有柔美恬静的涵碧潭、飞流狂泻的拉雅瀑布、潭瀑交错的六十八级瀑布、盘根错节的龟背山、林溪穿插的水上森林、密林镶嵌的鸳鸯湖、悠蓝深邃的卧龙潭,妩媚而迷人的响水河贯穿了整个风景区,它静如娴花照水,动似蛟龙出海。品味小七孔,感觉时而浓烈时而淡雅,浓烈时,给予人一种奋进的冲力,淡雅时,一种淡然的态度缓缓地浸染人的心境,悄无声息地荡去心底的尘埃。

 

走到拉雅瀑布,距离小七孔桥只有百余米了,拉雅瀑布好似一条白龙从天而降。瀑布宽10米,落差30米,瀑势如山倒,吼声状雷,颇为壮观。瀑布腾空喷泻,横向坠落,飞珠溅玉,瀑在路侧,人在瀑下,倍觉畅酣和亲切。瀑布溅喷的水雾飘飘洒洒,纷纷扬扬,给游客以扑面凉爽和美的享受,可一洗征尘的燥热和劳乏,顿觉轻松和振奋。

 

我走近仰视,但见瀑首悬蓝天,旁缀白云,几疑天河自空而降。瀑尾坠碧潭,彩虹凌空舞,泄流峡谷间。瀑势如山倒,吼声状雷,颇为壮观。瀑布腾空喷泻,横向坠落,同响水河纵向错落的68级跌水瀑布构成一幅绝妙的立体交叉瀑布群景观。拉雅瀑布源自响水河上游山体洞泉,截流沿崖体陡岸悬空而下,“拉雅”布依语译“美丽的女神”。

 

在响水河上有一座小巧玲珑的七孔古石桥,桥长25米,桥面宽4米,拱高4米,这就是著名的小七孔桥,建于清代道光十五年(公元1836年),当时是沟通荔波至广西的重要桥梁。桥由麻石条砌成,桥身爬满藤蔓和蕨类,古色古香的桥下是绿得令人心醉的涵碧潭,两岸古木参天,巨大的虬枝沿着桥伸臂,宛如巨伞撑在桥上,衬出桥的雅静恬美。桥体取拱形,结构玲珑,此桥看似单簿,近二百年来它经过多次洪水冲击却泰然屹立,迄今完好无损,可见其建筑工艺的精妙,小七孔桥景区也因此桥而得名。

 

这座风韵幽雅的古桥,就像曹植笔下的凌波仙子飘逸在碧水之上。峡谷溪水,清澈灵秀,碧湖倒映,树影婆娑,叠瀑飞泻,七孔川流。疑似步入九寨沟,酣醉梦入桃花源。美景令游人目不暇接,有“超级盆景”之美誉,“群瀑坠潭”之神奇。在古桥上观河景是一件惬意的事情,河面幽幽泛着绿光,粼粼微波显得十分恬静,河水清澈,有如游人至此干干净净放下所有的心情。如若泛舟游河,便可赏到两岸布衣民族的古色古香的建筑,嗅着两岸花丛溢出来的芳香心中平添了许多诗情画意。

 

相传小七孔桥是爱情的“忠贞之桥”, 有一段美丽动人的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对情侣相恋于此,但迫于世俗的压力,她们不能朝夕相守,执手偕老。为了爱情,他们最终决定离开故乡,携手走天涯,生死共患难。可当逃离到此地时,汹涌的大河却阻挡了他们的去路,爱侣决定殉情。正当两人准备跳河时,真情感动了天宫的七仙女,仙女幻化出七孔桥相助,但同时,仙女也告诫他们,这座桥凝聚着时间和命运的魔力,他们每走一步,便会衰老一分,代表着他们走过一年,当走过七孔桥,他们苍颜老矣,但也代表着他们共度了一生。最终,在这座七孔桥上,情侣牵手而过,虽然只有短短百步,却如愿白首偕老,无怨无悔。

 

我们离开小七孔桥,来到了奇特的铜鼓桥。如果说小七孔桥有映秀之美,铜鼓桥则有民俗之风。铜鼓桥位于小七孔景区东大门处,横跨樟江河。这座桥始建于1993年,重建于2001年,有着明显的民族风韵。铜鼓桥长126米,净跨60米,宽2.4米,高25米,桥身两端采用瑶山铜鼓造型,故称为“铜鼓桥”。瑶山瑶族将铜鼓视为神赐之物、镇寨之宝,是权力的象征。桥头设立的图腾柱,象征着瑶族的尊严,对祖先、神灵的崇敬,征服自然的信心和力量。柱身上的浮雕图案展示了瑶族传统、独特而古老的民族文化,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色彩。我行走在高桥上,仿佛走近了瑶族的历史,漫步在文化的长廊。

 

秋韵正浓之季,我们游览了荔波小七孔,一睹这里秀丽迷人的风光。这里可媲美九寨沟,堪比武陵源。有“坠入仙境自成仙,误入桃源不知返”的感叹。不论是从视觉还是听觉上,都令人为之一振,感觉步入瀑布的家园。瀑布腾空喷泻,横向坠落,与响水河纵向错落的68级瀑布构成了绝妙的立体交叉瀑布群,一幅瀑布家族的风景画。最让人惊奇的是,我沿着溪水行进,飞瀑从高山上倾泻,形成一弯喷壶状,越过路面。人在瀑下走,瀑在头上流,仿佛沐浴天水,倍感酣畅淋漓。瀑布飞溅的水珠雾幔,飘飘洒洒,纷纷扬扬。阳光映衬下,霓虹闪烁,碎玉四溅,瀑浪灌顶,水雾淋浴,给人以扑面清爽之感,彩练炫目之悦。真是一洗征尘暑热,一解旅途劳顿,让精神为之振奋,令诗情油然而生。大自然送给游人一幅秋色图,我却把这幅精美的画卷珍藏在记忆里。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贵州荔波小七孔景区游记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