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1

荔波纪游

编辑
天数:2 天 时间:8 月 和谁:亲子

贵州荔波是我一直想去而未能成行的地方,2007年6月贵州荔波与云南石林、重庆武隆等一起以“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荔波还曾入选“中国最美的地方”、“中国最美十大森林”,荔波小七孔景区还有“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的美誉。2024年8月15日晨,我从贵州荔波县财政局车站乘坐荔波11路公交车前往大小七孔景区游客中心,开启荔波大小七孔景区之旅。

大小七孔景区位于贵州省荔波县樟江名胜风景区境内,分别是樟江上游两条峡谷溪流,其中大七孔所在的峡谷名为恐怖峡,峡中溪流名为孟塘河;小七孔景区峡谷溪流名为响水河。两条峡谷两岸险峰对峙,飞瀑流泉,有几分“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的意境。溪流平缓处水平如镜,清幽宁静;溪谷险峻处湍流翻卷,急滩相连,奔流咆哮百下。

从游客中心乘坐景区交通车前往小七孔风景区东门,在大七孔桥站附近可以看到大七孔桥。车停小七孔风景区小七孔桥站,下车就可以看到小七孔桥。

小七孔桥是小七孔风景区的标志性景点,此桥横跨樟江支流响水河上,建于清道光十五年(公元1836年),当时为沟通贵州荔波至广西道路的重要桥梁。

小七孔桥桥长25米,桥面宽4米,拱高4米,桥身爬满藤蔓。两岸古木参天,巨大的虬枝沿着桥伸臂,宛如巨伞撑在桥上。小七孔桥行人如织,我想取一个幽静的桥景竟成奢望。

古色古香的七孔古桥下是绿得令人心醉的涵碧潭,小七孔景区有“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之誉,大概就是因为小七孔景区有涵碧潭这样一个又一个如绿宝石般的碧潭。

桥东侧不远处近响水河与漳江交汇处还有座古色古香的多孔石桥铜鼓桥。

离开小七孔桥溯流而上,来到拉雅瀑布。

拉雅瀑布瀑宽10米,落差30米,腾空喷泻,横向坠落,瀑势如山倒,吼声似雷,水雾奔腾,颇为壮观。

拉雅瀑布与响水河纵向错落的六十八级瀑布构成一幅绝妙的立体交叉瀑布群景观。瀑在路侧,人在瀑下,倍觉酣畅和清爽。

离开拉雅瀑布前行,只见两岸原始森林郁郁葱葱,响水河水潺潺淙淙。沿河漫步,一路高山流水,跌宕起伏,满目银泉漱玉、满耳水扬乐声。

峡谷间六十八级瀑布、跌水一路奔腾而下,层层叠叠的瀑布水流,淙淙哗哗倾泻而下,似银河泻地,形态各异。水面时宽时窄,水流时而急促狂泻,时而平坦舒缓,水的颜色也随着不同的状态而变化。

经过断桥飞瀑,瀑布以一棵断树干为桥,从空中掠过路面,落入峡谷溪流,也是奇景。

走完六十八级瀑布,登上景区交通车上行,来到水上森林。

水上森林是荔波小七孔景区一个著名的景点,其属于罕见的岩溶地貌水上森林区。

千百株树木,全都植根于水中的顽石上,又透过顽石扎根于水底的河床 。水中有石,石上有树,树植水中,这种水、石、树相偎相依的亲水景观吸引不少游客下水嬉戏。不过我对此景兴趣不大,匆匆而过,就前往翠谷瀑布。

翠谷瀑布悬于群山之腰,是贵州荔波落差最大的瀑布,80米的瀑流从七八十度的悬崖上倾泻而下,十分壮观。

远看似条玉带悬于山间,多条水流交叉穿插,浪花飞溅,犹如群龙下山一般,非常有气势。

翠谷瀑布所在的峡谷较为开阔,因群峰紧锁,群山苍翠欲滴,故名“翠谷”是小七孔景区中部的旅游歇息地。峡谷底部较为平缓的地形,使瀑布下形成一处处浅池,成为游客尤其是儿童戏水的乐园。

离开翠谷瀑布继续前行,来到上己定湖、拉关湖。湖面青翠,湖边栈道蜿蜒,有点公园的样子。

拉定湖附近还有天钟洞、鸳鸯湖等景点,我未留意,只记挂着去欣赏小七孔景区核心精华的卧龙潭。后来看有关小七孔景区介绍,有“来到小七孔不游鸳鸯湖,枉到小七孔”之说,有些漏看的遗憾。

乘景区交通车到卧龙潭,卧龙潭旁游人如织,几难行进。

来到潭边,卧龙潭一潭幽静的碧蓝水面是小七孔景区作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的最好注解。

卧龙潭最美的地方就是那道弧形水坝所形成的瀑布,潭水从上落下,成一道弧形瀑布,绿色的潭水和白色瀑布,一绿一白、一静一动,造就了属于卧龙潭独特的美。

卧龙潭再前行就是小七孔景区西门方向,那一段似无美景。卧龙潭瀑布以下的峡谷河段有卧龙谷漂流项目,我没有参与。

乘景区交通车返回小七孔景区东门。转乘景区交通车到大七孔桥站,下车来到大七孔桥。

大七孔桥又名双溪桥,东西横跨漳江支流孟塘河(又名打狗河)上,是荔波县境内第一大石拱桥。大七孔桥高7米、宽4.5米、长35米,修建于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7年),落成于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后因桥被洪水冲毁一孔,交通中断;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重修复改名双溪桥。

不同于与游客络绎不绝的小七孔桥,大七孔桥因在大七孔景区之外,很少有游客驻足。我去时只有我一人来到大七孔桥,独对古桥,独拥一川碧波,也是惬意。

离开大七孔桥,乘景区交通车前往小七孔桥,想看看下午桥上游客会不会少些,结果到那里一看还是熙熙攘攘。

乘车再回到小七孔景区东门。附近就是大七孔景区入口,在那里乘坐竹筏前往大七孔景区恐怖峡。

坐筏而行,漫目峡谷两岸,景色幽美。

行未多远,离筏上岸,沿峡谷北岸栈道西行,沿路景色清幽怡人。

行未远,就看到前方巍然而立高80余米的天生桥。

这座天生桥,桥洞高约60米,桥厚10米,桥孔宽约20米,被誉为“大自然神力所塑造的东方凯旋门”。

天生桥景观我在湖南张家界、重庆武隆等地都看到过,在荔波大七孔景区再睹此岩溶地貌奇观也感欣喜。相较小七孔景区,大七孔景区景致较寻常,但凭此天生桥一带气势雄峻磅礴、峻险神奇、山高谷深的景观,大七孔景区仍是独树一帜、值得一游的景点。

天生桥内原有栈道通向远方,据说那里还有原始森林、峡谷、伏流、地下湖等景致,可惜栈道因需维修而封闭,未能深入。

离开天生桥,沿峡谷另一侧栈道回返。

峡下碧波荡漾的孟塘河上还有最后一波游客乘筏入峡。峡谷宁静,夕阳余晖下,大七孔景区呈现出

如仙境般的画卷。

翌日晨,距我中午乘高铁离荔波还有点时间。这时间重游小七孔景区来不及,只能在荔波城内转转。遂从下榻的馆驿出发,想到樟江边看看。

途径恩铭广场,那里有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故居和纪念馆。故居不大,里面还有一间医馆,据说邓恩铭父子当年曾在此行医。

故居和纪念馆前的恩铭广场上一棵大树很是醒目,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别有一份象征意义。

恩铭广场北侧不远处就是荔波县城的东门,城门应该是新修葺过的,不一定是古迹。

来到樟江畔,江景没有我想象中的绮丽。

沿江南岸的繁荣路东行,路边有座经年的老屋,木楼栏板上还依稀留存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代印记。

到了古城风雨楼前。这是一处前些年所建的人造景观,院门紧闭。风雨楼后的江边还有栈道,但似乎也荒废了。

回返路上见临江有一石砌古井围,有两人在踮脚俯瞰。近前而看,近一人高的井围下方是一口正八边形(意为八卦)古井,查地图标示是永济泉。

荔波永济泉是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知县钱埙为防农民起义军围城断水而掘,俗称“东门大井”。泉系平地凿一深穴,深至与樟江底齐,引樟江水入井,井台周围修砌有水沟,井水可以从沟经排水孔流入井外的樟江河中。采取牡骨地堡式结构,井在地下10米处,挖掘成直径为6.6米的圆筒形状,用粉红色石麻条砌成圆桶形墙,墙高出地面2米,以防止周围杂物落入井内。永济泉井台下沉低于地面8.3米,井台面用粉红色麻条石块铺砌,工艺精致美观。从地面到井口汲水需经过三道石拱门和宽3米长22米斜坡拱形通道,走下三段五十级石阶。

找到入口石阶,下到直径2.1米正八边形的泉井前。也许是近些年荔波东门一带居民用上了自来水已无人取井水和维护,井水似已不那么清澈。

站在井旁仰望,井壁石围的石缝间已生出了许多绿植,平添了几分苍凉和古意。

永济泉是我在荔波城无意中发现的一处古迹,也为我的荔波之旅划上了句号。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荔波纪游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