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玩法:摄影,人文,自由行,火车,省钱
发表于 2021-11-05 10:52
9月21日,离开运城到洪洞县去。中秋节日,人在旅途。铁路方面似乎给了包厢待遇。
庙看多了,一旁蹭听,也发现点名堂了。应该说,洪洞在考古和文物方面最大的胜迹不是大槐树和苏三监狱,而是这座寺院。
广胜寺,佛教进入中土時初建,后毁毁修修,现存建筑以元代为主。
亮点:一是,黄绿蓝三色琉璃飞虹塔,极尽奢华,举世无双。据说与应县木塔一起,雄伫晋南晋北。
据百度:进入广胜寺寺门,奇伟精致的琉璃塔,巍然屹立,高耸入云。这座 塔始建于汉,屡经重修,塔身用青砖砌成,共13层,每层均为八角形。 从底到顶,各层高度逐渐递减,而宽度也逐层收缩,构成一个漂亮的圆锥体。琉璃塔的外表,镶嵌着形式多样的构件,其艺术形象,相当丰富, 穷极工巧,绝不雷同。有威武雄壮的力士,有云烟萦绕的楼阁,有慈眉 善目的佛祖。有肃穆端庄的菩萨。这些构件,有的是浮雕,有的是悬塑, 一款一式都精雕细楼,毫丝不苟,装饰在琉璃塔的周身,美轮美奂。专 家们把它称为我国琉璃塔的代表作品,实力当之无愧。琉璃塔表面的釉彩,由黄、绿、蓝三色组成。但由于色调深浅不同, 浓淡迥异,竟变得五光十色,异彩纷呈。
二是历经战火,寺内曾藏有一部金代经本《赵城金藏》,总计6980卷六千多万字,为稀世瑰宝。如今经本在国家图书馆,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敦煌遗书》,并称四大镇馆之宝。
据百度:全国的佛教寺院成千上万,为何山西洪洞广胜寺却著称全国,闻名世界?其原因在于这座佛寺早在八百多年前即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就供养有一部《金代大藏经》简称《金藏》,因广胜寺原属赵城县,故定名《赵城金藏》。1933年,高僧范成和尚到广胜寺,在藏经柜中发现了这部尘封了几百年的金代大藏经,但此时的《赵城金藏》只剩下5000多卷,尽管如此,依旧引起世界轰动。1942年,广胜寺爱国僧人与八路军共同谱写了一曲保护《赵城金藏》可歌可泣的壮歌,在日本人的重重包围下,将《赵城金藏》护送至解放区。《赵城金藏》即现在《中华大藏经》之底本,具有极高的艺术文化价值。
朋友在微信上留言:前几日央8频道刚刚播放完一部电视剧《代号山豹》,讲的就是八路军为了保护藏在广胜寺的《赵城金藏》与日本鬼子斗智斗勇的故事。
三是,除上寺飞虹塔及大雄宝殿明代重建外,其余均为元代建筑,壁画丰富,且非宗教题材。其中大部已在美国大多会博物馆,现寺内有残存块片。
看看窗棂之图案,是不是很有现代感,可给今人灵感?梁思成曾叹曰:世人只知藏经之可贵,不知建筑之奇特。
检查一下小趾甲,我似乎不太明显。据说两瓣的人,老祖宗,特別是杨姓王姓都源自这里。明代中土人多地少,朝廷强制山西及晋豫等中土百姓外迁。这里的一株大槐树下,是移民的集合和出发地。
绳索牵着,哭号连天,想来也悲惨。据说"解手“一词,就来源于移民在途中求兵士鲜锁方便。“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噢,小趾甲两瓣,传说系当时兵吏怕人逃走,用刀割趾甲做的记号。
“洪洞县里沒好人”,一句戏词,让这个长着大槐树、多少中国人的老祖之地蒙冤多年。
其实,苏三怨愤之言,指的是当时的官吏,与老百姓无关。
昨今两天我接触到的当地人,都很热情好客。这不,当晚在宾馆,还吃上了店家赠送的月饼,慰我
思乡之情。
当年的古城建筑基本不复存在,唯有哪座关押苏三的监狱尚在。说是明代的,看上半新不旧,估计也是遗址是翻新的。
除了苏三监狱,古城已经难觅古迹了。噢噢,还有座老关帝庙。山西人特别崇敬解州常平老乡关老爷,各地都有关庙,据说跟晋商重义兴利的推崇也有关系。
相隔二三百米,有座洋教堂,正在布署婚礼。
看来受传统文化浸润的当地人,既对关公,也对圣母顶礼膜拜。
游记提到的目的地
-
临汾
-
洪洞
-
山西
推荐相关游记更多
更多相关问答
-
临汾到壶口的旅游大巴,有四个停靠站有一个是鼓楼站。自己住在鼓楼宾馆,站点好找吗,有明显标志吗,
2024-02-17 8回答 - 2024-04-14 1回答
- 2024-03-20 7回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