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凤台现南北长122米,东西宽78米。在金凤台顶有三个展室。
“三台均为曹操修建。金凤台建于建安十八年(213年),高八丈,台上有屋一百三十五间。后赵石虎都邺时,将三台加高和修饰,比初建时更好。建武帝石虎为避其讳,改金虎为金凤,并于台顶安装金凤凰。铜雀台是三台之主台,建于建安十五年(210年),台高十丈,有屋一百余间。台成后,曹操命他的儿子和诸文士登台赋诗,次子曹植才思敏捷,援笔立成,写下了《登台赋》,传为美谈。铜雀台巍然崇举,其高若山,在台顶建一五层楼,高十五丈,窗皆用铜笼罩装饰,日初出时,流光照耀,光芒四射,在楼上又制作了一个高一丈五尺的铜雀,舒翼若飞。数十里外遥望三台,疑若仙居。每逢夏秋,云雾在台腰缭绕,素有“铜雀飞云”之美称。铜雀台中外闻名,历代名人题咏甚多,如李白就留有“生前一笑轻九鼎,魏武何悲铜雀台”的千古诗句。
冰井台,建于建安十九年(214年),冰井台比铜雀台晚四年建成。台高八丈,上有三个冰室,每室有深50米的井多口,用以贮藏冰块、粮食、食盐、煤炭等。后赵皇帝石虎每年以井藏冰,用以分赐群臣。
电影中的铜雀台
金虎、铜雀、冰井三台南北直线相照,中间相距六十步,台与台之间用浮桥式阁道相连,开启则三台相通,关闭则中央悬绝。中间的两座桥一个宽,一个窄,被称为大桥和小桥。
大家可能读过《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写道,诸葛亮为劝说周喻联合抗曹,向周喻背诵了曹操命曹植所做的《铜雀台赋》中的诗句“揽二桥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其实曹植所指的“二桥”即建于铜雀台上的两座桥,但诸葛亮解释说诗中之意是曹操想夺取大乔和小乔,即孙权和周喻的夫人为已所有,周瑜听后大怒,决心出兵抗曹。诸葛亮巧妙地利用诗中的谐音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唐代诗人杜牧在《赤壁》中写道:“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三台不仅是曹操与宾客宴饮赋诗、与姬妾歌舞欢乐的地方,更是重要的军事要地,曹操曾坐镇铜雀台平定了严才的叛乱。我们看到整个邺城的遗迹已被深埋地下,在遗址上是邺城被毁后建起的十四个自然村落。”
三台西临城外滔滔漳河,风景秀美。曹操又修长明渠,伏穿铜雀台下,引漳水自城西入,在城内环流。
建安风骨。感觉很奇怪。过去的牌匾都是从右向左排列的。为什么这个匾是从左念的呢?不明所以。
建安七子 从左向右拍
建安七子,汉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
建安七子 从右向左拍
“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七子中除了孔融与曹操政见不合外,其余六家虽然各自经历不同,但都亲身受过汉末离乱之苦,后来投奔曹操,地位发生了变化,获得了安定、富贵的生活。他们多视曹操为知己,想依赖他干一番事业。故而他们的诗与曹氏父子有许多共同之处。因建安七子曾同居魏都邺(今河北临漳县西)中,又号“邺中七子”
这张是上面两张合成的 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 怎么是八个人?这就对了,最左边的是 蔡文姬 因为是女士吧,不在建安七子之列。。
建安七子 看文字说明 介绍建安七子 及蔡文姬
金凤台-建安七子 文姬归汉的故事
曹操赤壁之战失败后,经过几年整顿,重振军威,自封为魏公。公元216年,又晋爵为魏王(都城在邺城)。在北方,他的威望很高,连南匈奴的呼厨泉单于也特地到邺城来拜贺。曹操把呼厨泉单于留在邺城,像贵宾一样招待他,让匈奴的右贤王回去替单于监理国家。
南匈奴跟汉朝的关系和好了。曹操就想起了他一位已经死去的朋友蔡邕有一个女儿还留在南匈奴,想把她接回来。蔡邕的女儿名叫蔡琰,又叫蔡文姬,跟她父亲一样,是个博学多才的人。她父亲死后,关中地区又发生混战,长安一带百姓到处逃难。蔡文姬也跟着难民到处流亡。那时候,匈奴兵趁火打劫,掳掠百姓。有一天,蔡文姬碰上匈奴兵,被他们抢走。匈奴兵见她年轻美貌,就把她献给了匈奴的左贤王。这之后,她就成了左贤王的夫人,左贤王很爱她。她在南匈奴一住就是12年,虽然过惯了匈奴的生活,还是十分想念故国。
这一回,曹操想起了蔡文姬,就派使者带着礼物到南匈奴,把她接回来。左贤王只好让蔡文姬回去。蔡文姬能回到日夜想念的故国,当然十分愿意;但是要她离开在匈奴生下的子女,又觉得悲伤。在这种矛盾的心情下,她写下了著名诗歌《胡笳十八拍》。
登顶邺城 金凤台 我们从这里上去
左思《魏都赋》其中写“三台”:
“飞陛方辇而径西,三台列峙以峥嵘;亢高台于阴基,拟华山而削成……增构峨峨,清尘飘飘。八极可围于寸眸,万物可齐于一朝。”小伙子很精神,你在干嘛?
岑参曾《登古邺城》:
下马登邺城,城空复何见。
东风吹野火,暮入飞云殿。
城隅南对望陵台,漳水东流去不回。
武帝宫中人去尽,年年春色为谁来?
什么?不走常规路?你要从这里登(爬)上金凤台?
唐·孟云
卿朝发淇水南,将寻北燕路。
魏家旧城阙,寥落无人住。
伊昔天地屯,曹公独中据。
群臣将北面,白日忽西暮。
三台竟寂寞,万事良难固。
雄图安在哉,衰草沾霜露。
崔嵬长河北,尚见应刘墓。
古树藏龙蛇,荒茅伏狐兔。
永怀故池馆,数子连章句。
喂!虽然不高,也很危险啊。以后不要这样,文明旅游嘛。
好吧,虽然不建议,但还是为你骄傲。年轻真好,什么路都可以探索。没有路自己走出条路。
这个低头沉思的家伙,就是本尊,阳光
临漳三台寻古:邺城遗址,邺城三台 金凤台 美女很靓啊
临漳三台寻古:邺城遗址,邺城三台 金凤台 来张合影,留下美好的回忆。
唐时的邺城已是一座无人居住的空城了。元许有壬的《三台赋》云:
“客乃指顾而告曰:子亦见夫三台乎?冰井峙北,金凤居南,铜雀中而立。”可见当时三台的遗址尚存。但到明中叶以后,铜雀台和冰井台均被漳河洪水冲没,只有金凤残****存至今。
古邺城旧地曾产有一种很有名的砚台——铜雀砚,因系铜雀台的铜雀瓦所制苏轼有诗曰:“举世争称邺瓦坚,一枚不换百金颁。”明人崔铣在《铜雀瓦砚铭》说,这种瓦砚之所以贮水数日不渗,“不费笔而发墨”,是因为铜雀瓦质地优良,细腻而坚硬如石。”
临漳三台寻古:邺城遗址,邺城三台 金凤台
历史已经不可能回去,如今能让人回忆的就是这些珍贵的照片。
那些渐行渐远的记忆,那些曾经的过去,那些抹不掉的瞬间……
天渐渐暗了下来。暮色黄昏,静静地讲述着远去的历史。
曹植:《登台赋》:
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阕乎太清。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
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蝃蝀。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
欣群才之来萃兮,协飞熊之吉梦。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云天垣其既立兮,家愿得乎获逞。扬仁化于宇宙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休矣!差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辉光。
永尊贵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皇。御龙旂以遨游兮,回鸾驾而周章。
思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愿斯台之永固兮,乐终古而未央!
尘归尘,土归土。留下的终归只有记忆。走吧,走吧。这就是临漳三台寻古,邺城三台访旧,游览铜雀三台
多留些照片吧,想起来的时候去看看。
临漳三台寻古,邺城三台访旧,游览铜雀三台 阳光原创 写于2010-4-10
完成昵称/头像的设置
发表任意一条游记/点评/回答
临漳旅游攻略指南? 携程攻略社区!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最佳的临漳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临漳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临漳旅游信息就来携程旅游攻略。
网站导航 | 宾馆索引 | 机票索引 | 旅游索引 | 商旅索引 | 攻略索引 | 关于携程 | 企业公民 | 诚聘英才 | 智慧旅游 | 分销联盟 | 代理合作 | 企业商旅 | 中小企业差旅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加盟合作 | 酒店加盟 | 目的地及景区合作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营业执照 | 旅游度假资质 | 保险代理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ctrip.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ICP证:沪B2-20050130 | 沪ICP备08023580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