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玩瘾大发:清明回山西老家感受黄土高原的风土人情,五月中旬与园区姐妹去三亚天域度假村沉迷碧水蓝天椰林风情,刚给小宝贝过了六一儿童节,立刻与闺蜜去苏州看古典园林,品丝竹之韵,圆江南水乡的一帘幽梦,还没有从姑苏城美丽的诗意和浪漫中醒过来,就趁端午节小长假踏上浙江丽水之旅。
三天两晚,步履匆匆,亦真亦幻,徜徉山水,流连仙境,寻访古迹,赏心悦目,不虚此行。
D1.大肚岩——小赤壁——小蓬莱——倪翁洞——问渔亭
早上7点乘大巴自上海出发,下午一点多到达浙江丽水缙云仙都景区,入住鼎湖村天然居,午餐后稍事休息,即乘景区交通车观光游览。
仙都景区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城东7公里处,自隋代起就已闻名于世。10公里的练溪九曲回环,大肚岩、姑妇岩、小赤壁、倪翁洞、鼎湖峰分布两岸。云雾缭绕,一衣带水,可谓山峭水秀桥奇洞幽。
进了景区,首先看到棕黑色的半圆形倚山巨石,远看酷似头小脚短大腹的奇形人像,俗称大肚岩。民间有传说:当年轩辕黄帝东巡,在缙云山犒赏百神,大肚神仙贪吃饭粮,肚子越来越大,把眼睛、嘴巴、鼻子都给遮住了,以至于再也无法行走,黄帝见了好气又好笑,只好命他和南海龙王一起,守住南天门。听了这个演绎,我忍不住笑了,这些奇妙的传说还真为鬼斧神工的大自然增添了些许灵异。
沿着九曲练溪行走,两石夹击,状如双手合十的样子,大石挡住了阳光,洞内黑魆魆,洞口却是重峦叠嶂的美景,路旁练溪中,散落许多鳞峋怪石,形成溪中有岛,岛上有水的奇观,那就是小蓬莱。
隔溪远望,山峦起伏,有高低两石屹立山巅,这就是仙都胜景“姑妇岩”,也叫“婆媳岩”,姑岩略低,酷像佝偻僵坐的老婆婆,妇岩与姑岩对峙,徒有身躯而无首,据说是媳妇不孝,雷公把她的头劈掉了。婆媳形象惟妙惟肖,仿佛自古及今在天地之间一直在上演一出教化百姓敬老孝老的戏。
距姑妇岩百余步就是小赤壁,山势陡峭,颜色赭赤,石山如屏,犹如刀削。山腰的悬崖峭壁间,横嵌着一条长达六七十米的天然石廊,俗称“白蛇路”。相传当年刘秀遇难,追兵将至,突然一条蛟龙闪着鳞光从岩壁间飞速穿过,开出一条石路,使他幸免于难。石廊窄处只能容一人通过,爬起来要格外小心。宽处有天然石室,冬暖夏凉,立于室中,举目眺望,四周美景一览无余,青山绿水石桥村落尽收眼底。
(小赤壁所见)
途中又拍照又录像,不知不觉被大部队甩出老远,好在景区公交车便利,根据导游远程指引,乘坐上前往倪翁洞的巴士,下车走了几步,迎面碰上导游率众从倪翁洞返回,她提醒我们末班车的时间,我们不敢耽搁,冒雨一阵小跑,一起随行的大姐和大哥顶着一把伞,相互搀扶走在雨雾之中,看了觉得既温馨又温暖,忍不住为他们高唱婚礼进行曲,一时间,大家笑得前仰后合。也许是上了年纪的缘故,不太被海誓山盟所感动,更动情于相依相伴相扶到老的爱情。
倪翁洞位于初阳山上,相传因老子的学生越国大夫范蠡的老师计倪,嫉俗遁世,隐居于此而得名。洞中留有诸多自唐以来的文人摩崖石刻,“倪翁洞”三个篆字,由李白的叔叔时任缙云县令著名小篆书法大家李阳冰所题,洞口有座造型独特的独角亭。山下有一块形似莲瓣、四面临水的巨石,石上还有一座以鱼为装饰的重檐八角亭,名为问渔亭,这座亭一定也是有故事的,可惜没有来得及细细追究。
D2.朱潭山——仙都观——河阳古民居
一夜暴雨,空气中弥漫着泥土、花草和农作物的清香,沁人心脾,深吸几口,满足而惬意,勾起城里人心心念念的乡土情结和田园情怀。
清早,站在窗前,鼎湖峰就在眼前,时而烟雾缭绕,时而云开雾散,真可谓瞬息万变。
(暴雨之后的朱潭山)
下了景交车,徒步十几分钟,来到朱潭山景区,相传宋代理学家朱熹曾在这里与弟子游玩,故名,其实,并没有哪一座上叫朱潭山,只是一个区域概念而已。今天的九曲练溪已变成一片汪洋,失去了往日的温顺和平静,河域宽了,礁石淹没了,大树只剩下树梢,阵阵涛声在耳畔回荡,仿佛一夜之间,一个俏丽婀娜的江南小女子变身为彪悍的北方汉子。
站在桥上向南遥望,鼎湖峰兀自立在那里,淡定从容,不急不躁,全然不顾有多少外地游客是专程为他而来,而那座举世闻名的石梁桥——著名的网红牵牛桥更是羞答答的躲了起来,深藏水中,无影无踪,像是跟我们捉迷藏,无奈,只好折返,沿着练溪徒步观景,看水势,听水声,祈祷今天晚上或者最迟明天早上排水洪泄,让石梁桥露出真面目,让我们一睹她的芳容。
在练溪岸边随意行走,绕到大肚岩旁边,游览仙都观,进村民的菜园子拍杨梅,逛仙都集市,无论走到哪里,鼎湖峰都像是一位和善的长者,始终遥远地注视着我们。
鼎湖峰,又称“天柱峰”,状如春笋拔地而起,直插云霄,有“天下第一峰”“天下第一笋”之誉,听老农说,峰顶有小湖,是世界上最小的湖,相传轩辕黄帝曾置炉于峰顶炼丹,丹成黄帝跨赤龙升天,丹鼎坠落而积水成湖,故名鼎湖。
经过一场大暴雨,有些景点已关闭,所有的演出都取消了,为了弥补我们的缺憾,下午三点,导游带我们游览了河阳古民居,万万没想到获得了意外的惊喜。
河阳古民居,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新建镇镇西1.5公里的河阳村。始建于五代末期,因河南信阳朱姓二兄弟避乱定居于此而得名,现在已繁衍四十三代,已有1100多年历史。
河阳的水系和道路基本保持着元代村庄设计特色,整个村落规模宏大,公共设施齐全,其建筑、匾额、木雕艺术、壁画、家具,透露出含蓄和委婉,彰显着古风古韵和低调的奢华,实属罕见的千年文化古村。
一千多年来,河阳朱姓家族崇尚礼教,耕读传家,文化璀璨,底蕴深厚,人才辈出,富甲一方,成为缙云望族。徜徉于古老的庭院与祠堂,漫步在长满青苔的斑驳街巷,行走在被岁月打磨过的青石板路,仰观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马头墙,俯视半亩方塘、塘中游鱼和随风摇曳的倒影,百感交集,既有对千年古镇悠悠历史的喟叹,又有对淳朴民风的赞美;既有对营造师工匠精神的钦佩,又有对谦逊内敛不张扬的朱姓望族的仰慕。
D3.再访石梁桥—— 绍兴安昌古镇
昨天下午听导游说第二天六点半开饭,七点离开仙都,我们就急了:来了仙都却没有看到传说中的石梁桥(网红牵牛桥),真是一千个不甘心一万个不死心,于是,早早起床,披星戴月上路,最后赌一把,祈祷苍天给我们最后一次机会。
五点一刻赶到朱潭山,没想到更有早行人已站立在仙堤之上,其中不乏长枪短炮的发烧友还有持续直播的人,仙堤是观看鼎湖峰的最佳位置,此时的鼎湖峰,在熹微的晨光中含情脉脉地看着我们,像一个妩媚而多情的女子,一会儿蒙上一层薄薄的面纱,一会儿又撩开面纱给我们抛媚眼,仙气十足,我们仿佛置身仙境。
河面比昨天变窄了,也平静多了。河对岸,粉墙黛瓦在晨光中端坐,云海、房屋和树木倒映水中,构成一幅恬淡闲适的晨光山村图。
(暴雨过后的牵牛桥)
如果天气晴好,也没有遭遇暴雨,远方的鼎湖峰与近处的石梁桥与练溪之中的倒影会构成绝美的风景,就像张大千先生的水墨山水。只可惜,这时的石梁桥,只露出水面一尺左右,那一幅能够勾起人们田园情愫的画面只能存留在梦中了——一对老年夫妇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牵着老牛在晨光中缓缓走过石梁桥,一条黄狗紧随其后,背景是那座在群山中一石独秀的鼎湖峰……
六点一刻,依依不舍地与美丽的牵牛桥作别,踏着晨光归去,把牵牛桥收藏在心底。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早饭后,乘坐大巴踏上返沪路程, 3小时后,来到安昌古镇。
安昌古镇是绍兴著名的四大古镇之一。始建于北宋,后在战乱中被焚毁,明清又重建。古镇里游人如织,天空一碧如洗,白云悠悠,远山如黛,小桥流水人家,一河贯穿,两岸商贾云集,店铺作坊林立,店主和善,物价低廉,民风古朴,一派繁荣;一路走来,满眼都是绿色,千年古树绿意盎然,爬满石桥的小草,挤在石板缝隙里的青苔,都是绿色,油油的,嫩嫩的,宛若碧玉,煞是可爱,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真不愧为“南国明珠”,
如果说河阳古民居是跨越千年的建筑活化石,缙云仙都就是难得的世外桃源人间仙境,而安昌古镇则是繁盛的人间烟火。
浙江三日行,领略奇岩绝峰、神山秀水,感受“桂林之秀,黄山之奇、华山之险”,寻访历史遗迹,探寻人文荟萃的古民居,漫步古老而充满活力的江南古镇,在自然山水和人文史迹之间游荡,时而迷醉于人间仙境,时而流连于人间烟火,真是乐而忘忧,窥谷忘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