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航在极地两端

天数:8 天 时间:6 月 人均:4600 元 和谁:和朋友
玩法:人文

发表于 2019-04-26 07:57

肩抗塔尺、背着经纬仪、全占仪负重爬山涉水,完成定点划线的测量工作,每天付出的辛苦,洒下的汗水,是常人难以理喻的。而在丛林叠嶂的高黎贡山深处,承担大(理)瑞(丽)铁路“亚洲第一长隧”高黎贡山隧道线路“导航”任务的测量班,行走在险峻的高山之巅、地层深处所经历的危险、艰苦,更是在风雨无忧条件下工作者无法想象的。

“大山不留咱们就得走出去!”

进入2015年7月份,从怒江天堑峭壁之处往腾冲方向开掘的高黎贡山隧道洞口位置找准确,接通抗战“国防大通道”滇缅公路,抓紧时间修建抵达高黎贡山隧道施工洞门处施工便道时,寻找设计航测GPS定位点的测量作业同步展开。

一次,肩负找出导线定位的郭继业、翟辉两名测量队员,扒开 叶片如同刀锋般锐利的芭茅草、各种茂密得几乎无法挤进身躯的藤蔓植物林,登上抗战时日军设立的松山要塞子高地,历尽千辛万苦找到GPS点位点时,大太阳已经落山了。淅沥淅沥下个不停的阴雨,如同具有强劲催化作用的发酵剂,把高黎贡山特有的雾气催发起来,使原本便极难行走的沟谷丛林险道,显现出一种迷雾遮蔽的诡异。

在丛林大山完全阻拦住手机信号情况下,两人高一脚低一脚只是凭着一种感觉往低凹处移动。在浑身上下被雨水打湿,冷得牙齿直打架的情况下,心里想着哪怕在山间找到一间当地人看庄稼的茅草房,都不想迈开双腿继续前行了。

然而,在冻饿交加情形下咬紧牙关翻过几道山梁,除了松涛阵阵,还是迷雾重重的山峦。两人相互鼓励着翻过一座山沟后,发现很远的山峰对面有一盏灯光在闪烁。虽然灯光穿越重重迷雾给人一种鬼眼在眨动的感觉,但对于精疲力尽的测量队员来讲,这种让人感到恐怖飘忽光影注入心底的兴奋,绝不亚于麦哲伦发现美洲新大陆。

看到前头希望的灯火越来越亮,两人仿佛忘记了疲累交加的感受,不顾各种藤蔓挡道栽跟头,加快前行步伐,终于在一处田埂下方找到一独户人家,打听一名没有点灯在做晚饭的老妇,被告知乡村道路的方位后,不再顾惜大半天水米未进而双腿发飘的那点残存体力,咬牙坚持往前挪动脚步一个多小时,终于找到拉运自己和测量设备进山的皮卡车,成功脱困。

隧道内的特殊“跑场”

预留二线扩能改建的高黎贡山隧道,因为山势险峻,失去了从隧道走行线各段里程增开斜井,分割长大里程的隧道,实现长隧短打,各个击破的条件。因此说,30几公里长的开挖里程,雄踞于亚洲铁路隧道榜首不可动摇!这就对每个施工步骤都要用测量来“导航”的测量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以完成平行导坑与正洞相连,相距20米的横通洞来说,设计范围内的地质岩层通过爆破掏空贯通后,要完成一个测量导线闭合环,半天下来基本上得不停跑动才能完成。

开挖距离长90余米,为的是多开工作面而在相应里程处增开的横通洞,架上专用测量仪器,用红外线扫点,最终实现导线闭合的单项测量作业,共分成7个大点。而7个板块测量区域,又在每个点集中派生出8个测绘站,每个测绘站又分成9个测回点镜面扫上红外线后,还得通过30米外的坐标系进行反证才能得到精确的测量数据,使隧道后期跟进的混凝土衬砌得以正常进行而不会跑偏。

这一放置仪器、在相应侧位上找到测量放线点位工作看似简单,但要在数小时内完成这一组组均由数据支撑的测量项目,一般由看测量仪器、看镜面找测回点及打桩、划线三人协同完成的测量项目,要完成一个测绘单项的9个测回点,都是在快速移动中才能完成。可以说将90米长、横截断面5平方米,联通正洞与预留二线平行道坑的横通洞,7大区域板块内所有测回点项目拿下来,形成高精度闭合环,基本上是在跑动过程中完成。

高黎贡山地层深处这道由地热、潮湿、污浊空气等构筑成难度系数的“特殊跑道”,对年轻的测量队员来说是一种意志与耐力的考验,更是一大职业生涯考场!难能可贵的是,测量队员们面临危岩、坍塌、落石、高温、地热等考验,没有一人败下阵来,而是以高昂的激情斗志,拿出精确的测量数据,为30多公里长的“亚洲第一长隧”开挖进行精准导航。

水冲、电击不倒的“特战”身姿

掏空形成马蹄形的高黎贡山隧道,来不及进行终结混凝土衬砌的临空面边墙、起拱面上半弧形洞顶部位,时常会有手握电钻的测量队员向隧道周边岩层打眼,随后将直径为16毫米的螺纹钢楔入钻孔之中用砂浆固定,待凝固吃住劲后观测爆破之后围岩之间的静态变化,提取相关数值。

这一捏紧握把、按下电钮开钻的动作,普通工人都能做。但在潮湿闷热、水流四溅的高黎贡山隧道开挖现场,特殊的作业环境,使这一简单的操作技能,变得意义非凡。

尽管穿着防水的雨靴、雨衣,但带有压力劲射而出的水柱,还是在打钻队员变换角度、更换钻头和将螺纹钢楔入山体的瞬间,喷射而出的水柱直往领口、袖口灌,一个台班下来,全身上下基本上是透湿的。

“落汤鸡”般的狼狈相还能忍受,给队员的意志力考验带来巨大压力的是那一阵阵与静电“亲密”接触的感受。

同样戴着绝缘性能极佳的专用手套,也在导线接口缠上一圈圈的绝缘防水胶布,并在能够调节高度自由移动的作业台车上做了预防触电的接地装置,但在水雾蒸腾迷漫、水流四溅、潮湿环境条件下,潮湿雾气和水流成了连通静电的最佳“介质”,时间越长,静电“出笼”的机率大增,使打钻队员们吃尽了苦头。

静电击打对身体造成的难受劲,浑身“落汤鸡”般的狼狈劲,并没有削减测量队员的战斗激情。他们如同“特战队员”全副武装起来,减少静电干扰之外,在专用配电箱旁安排一名旁站队员,待所有线路接通之后推上电闸,预防通电状态之下引发安全事故,尽量为完成隧道围岩测量作业创造良好条件,并在高质量完成特种作业的同时,尽量减少静电对身体带来的不适,提高工作效率。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推荐相关游记更多

更多相关问答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龙陵14
引航在极地两端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旅游攻略导航

龙陵旅游攻略指南? 携程攻略社区!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最佳的龙陵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龙陵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龙陵旅游信息就来携程旅游攻略。

保山旅游快速入口

+更多

保山旅游推荐

+更多

    保山旅游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

          最新游友动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