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2

一场关于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对话——冠豸山和培田古村落一览

编辑
天数:3 天 时间:7 月 人均:2000 元 和谁:和朋友

陪同学到福建连城培田村办事,同行的还有二位老师,一位地理老师,一位历史老师,所以在高铁漫长的行程中一点不感到枯燥,因为每一段二位老师都有相关的解读。旅途自然十分轻松,情绪也十分活跃,当然十多个小时的车程也不感到累了。

夜里接近九点半才到终点站冠豸山,同学在当地的朋友已经安排车在等了。又经过近半小时的乡村公里,到达目的地培田村。据百度,培田村由冠豸山、笔架山、武夷山余脉环抱,河源溪环绕着。村落保存了中国较为完整的明清时期客家古民居建筑群,以“九厅十八井”为代表。古民居建筑群大体由6座学堂、两座书院、三庵、两庙、两碑坊等古代文化宗教建筑和20座古祠、30余幢民居,以及一条千米古街、5条巷道、两条贯穿村落的水圳组成,被誉为“客家庄园”、“民间故宫”,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因为是中国乡土建筑的典型代表,安顿好后,我们迫不及待地请民宿老板当向导。正好他也是一位历史老师,在他的引导和解说中,我们在夜色中浏览了一下古村落。

它和徽派建筑有许多相似的地方,都用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注重装饰,广泛采用砖、木、石雕,但好像规模上要大一些。纵较深,厅、厢配套,主体、附房分离,通风、采风、排水、卫生等完整、齐全、缜密。尤其是村子中一些古树,在夜色中显得特别高大雄浑。

时间也不早了,回到民宿,洗完澡便倒头睡了。

六点就起床了,迎着晨曦,我们又在村子转悠了。夏日清晨的村子,宁静甜美,薄薄的雾气在村口飘荡,古树巍峨葱茏,石板路干净整洁。村子露出它清晰的面目,安静而沉着。

整个村子古建筑保存得不错,基本呈现出原貌,建筑细腻古朴,小巧齐整,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到处可见。大约一个小时,我们基本上把村子逛完了。吃完早餐,我们马不停蹄赶往冠豸山。还好没从网上订票,在售票处获得了一个很优惠的价格,说是针对江苏的,感谢福建人民的善待。

冠豸山从规模和雄丽上一点不输武夷山,它们有一样的地貌,一样的山水,但名气一点也不响。如果不是出差到这边,根本不知道有这样一座山。

冠豸山的美在她的雄浑,险峻,可以在不同高度俯瞰连城县城。“举世闻名”的“生命之根”倒有几分像,随着角度和高度的变化,可以欣赏到它不同的呈现。

景区道路、栏杆等设计精美合理,建造用心讲究,在中国大山界算得上翘楚了。因为我们选的是B线路,又选的是直接从山路开始,整个行程还不是太辛苦。对喜欢爬山的人来说,这样选比较合理。下山后,来到了雄奇秀丽的石门湖,碧水映丹山,还看到了闻名的“女阴”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所以冠豸山有“阳刚天下第一,阴柔举世无双”的美称。

在去龙岩的途中,我想起了早餐时遇到的那位女道士,就谈起了关于道家的话题。然而让我始料未及的是我们一行四人,除了我,他们依然认为道家文化和佛教一样,都是在灌输理论,实践不可能真正落地。比如,道家的吸收日月精华功法,他们怎么也不相信。因为在他们眼里,这是不科学的,理论依据是,从物质层面上去分析,违背了常理,背离了科学。

原来我还认为,喜欢中医,或喜欢养生,或接触一点道家的人都应该知道,我们世界除了物质的东西以外,还有巨大的,非常多的非物质的东西,而且它们无时无刻和我们看到或检测到的物质发生着作用。叫暗物质也好,叫能量也好,叫信息也好,叫量子纠缠也好,总之,它们是存在的。

他们三位都是高知,也算社会精英,他们不约而同持怀疑态度让我立马联想到世人对很多事的理解。

比如疾病,《黄帝内经》就是一部养生宝典,如果按照人生的规律,天地的节奏,想得病都难。比如《四气调神大论》是讲天地的节奏,春天怎样怎样,夏天怎样怎样,告诫人们要顺应四时气候的特点,以调摄精神情志。如《上古天真论》陈述了人生的生、长、衰、老过程,以及生育的功能,主要决定于肾气的盛衰,强调了保养肾中精气对祛病延年的重要意义。

然而,现代的我们知道《黄帝内经》的人不少,但熟读和真正理解并身体力行的人不多,所以,我们看,现在人流最大的地方就是医院,人满为患,愁眉苦脸,内心焦灼。假如我们都懂一点养生,都在疾病侵扰之前能“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能“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比如物质和意识,一般人只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实有的东西,他才承认存在,才认为有用,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虚空的东西,就往往认为不存在,认为没用。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中医理论来源于对医疗经验的总结及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思想,其内容包括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等。比如“运气学说”,运气学说是根据天文历法参数用来推算、预测来年的天象、气候、疾病发生流行的规律,并提供预防、养生的方法。如果说“运气学说”研究的是我们可以观察和可以推演的东西,那么其它如“经脉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这些我们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它们都不存在,都没用吗?

像老子说“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老子在这里告诉我们,有虚空世界存在。虚空并不是什么也没有,只是在我们这个世界维度,用眼睛、耳朵、鼻子等感知不了。老子是什么人?孔子大家都熟悉,他说:“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孔子对其评价甚高,这样人会说谎或故弄玄虚来蛊惑人吗?

还有佛学中所说“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等,难道他们说的都是逛语?那释迦牟尼放弃优裕生活,创立佛法难道是来骗人的?《金刚经》中有一句“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来提示世界本来就是无常性和虚幻性,假如我说“我们看到的世界不是真实的世界”,有些人是不是要骂我“神经病”了。但如果你理解了佛家的有些话,了解了这个世界的本质,你还会骂我吗?

认知不同,思维的方式就不同,思考的维度也不同,就像二维的蝼蚁不知道三维人类的存在,而我们不知道更高维度的存在一样。但为什么有的人能认识到这一点,有的人无论怎样也不相信?因为我们有的人就把三维当成了最高的存在。

接触道家以后,我一直不认为庄子的故事是神话。有人说,庄子之语看似夸言万里,想象漫无边际,然皆有根基。这个根基是什么?就是他们所认识的道。《逍遥游》很多人学过,但它是寓言吗?当然不是,《逍遥游》主要讲的是上古时期宇宙观,以及上古时期的天文和历法,由鲲鹏变化来说明宇宙生成总论。看南怀瑾的《庄子南华》,很容易就能知道。

《西游记》也不是神话,它就是道家和佛家讲修炼过程的书。孙悟空是猿猴,是心的形象,在五行中属心,心对应火,猴子活跃,不停地上蹿下跳,火急火燎。也是一个个心念的心猿意马,而对待心的修炼目的就是要到达一个“悟空”的境界。他的武器金箍棒能大能小,象征的也是孙悟空的心。其重量13500斤,正是人一昼夜13500次呼吸之数。

再说“魔”,魔这个说法是来自印度,来自佛教。“魔”的梵文本义是“扰乱”、“障碍”等,指一切烦恼、疑惑、迷恋等妨碍修行的心理活动,“降魔”其实就是战胜这种内心斗争的具象化。八十一难,是应道家的九九归一之意,基本寓意就是,所有的灾难都是成功道路上所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最后才能功成圆满。其他如三藏、悟净、悟能、白龙马等都有其特定的寓意。

因环境、教育等因素,今天的我们是被蒙蔽的,心成不了一面光亮的镜子,照不见自己,也照不见外面。王阳明说“心外无物”,几乎少有人理解,我明明看得见,摸得着,怎么就心外无物了呢?

所以,有格局的中医总是告诫我们,中医是讲人体的能量和信息层次的科学,是关于能量,关于精神,或者说是关于“神和气”。中医的基础就是无形的“神和气”,不明白这一点,无论是学中医,还是来养生,都不可能见效。那么,既然是无形的,看不见也摸不着,那么,我们是不是需要进行一些专门的训练,提高身心的敏感度,来感受神和气?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个世界就分一个形而上,一个形而下,一个道,一个器。《老子》讲:“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所有的“有”都生于“无”,“无”是什么?是形而上,是道。中医是这样的一门医学,它整个地是偏向于形而上的一面,是以形而上统形而下,是以治未病统治已病。

我们都讲眼见为实,我们都不相信气功,不相信特异功能,不相信飞檐走壁,但司马迁我们总该相信了吧!他写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扁鹊能隔墙看到人,不是天方夜谭。修行高僧天天打坐,坐什么?习武修行之人天天站桩,站什么?不就是练一口气吗?这个气没有人看得见,但它不存在?它没有吗?

一个浅显的例子,比如站桩就很容易得气,我身边就有很多人感受到了。还有如经络穴位的发现,不是摸出来的,是真人或至人修炼内观自证出来的。中医治病靠什么?就是调你的神,你的气,最后才是你的形。

所以,今天我们还能看到高僧练就不坏之身,还能看到上医看一眼病人就能准确知道病人哪里不好,当然,我们一个人不可能涉猎很多领域,但我们不能因为我们不清楚的事情而根据自己的认知去否定那个事情,应该不妥吧!因此,我不禁担忧起来,一是中国的道家文化和中医的推广无疑任重道远,二是人们的健康或思维因接触不到和接受不了正确的认知而大受影响。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一场关于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对话——冠豸山和培田古村落一览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