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5-01-15 12:05
v 在云南东部,有一片土地,被许多摄影家、行摄达人、摄影发烧友称作“大地的雕塑艺术品”,他们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震撼人心的画面。那就是以元阳哈尼梯田为中心的神奇景观群,被称为“云南摄影发烧地”。对于没有太多摄影经验的我来说,倒不是为了要出什么大片。但探访那片神奇的土地,一直是心中夙愿,一路行摄,深感大自然与劳动者的合力创造,造就了最美的风景。我的行程:上海--昆明--罗平
第一天:罗平 宿罗平上午:九龙瀑布群 下午:牛街螺丝田。
第二天:罗平—陆良 宿弥勒早起于金鸡峰丛拍摄日出。随后观赏彩色沙林
第三天:弥勒—元阳 宿元阳老虎嘴梯田
第四天:元阳 宿建水多依树梯田——胜村梯田——坝达梯田,观赏哈尼村寨箐口民族村,燕子洞第
五天:建水 宿昆明游览团山民居、双龙桥
九龙瀑布群——“中国最美丽的瀑布”
罗平地处滇东高原向黔西高原过渡的斜坡上,西汉时曾设漏卧国。在整个民族文化发展史中,罗平土著彝族在这块土地上已生息繁衍达三千年之久,罗平布依族占全省布依族的80%,故罗平有“布依之乡”的美誉。罗平苗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自称“白人”。罗平风光有“四美”、“三融合”之称,多依河柔美、鲁布革三峡幽美、九龙瀑布壮美、布依民族风情美,融桂林山水之灵气、长江三峡之雄峻、黄果树瀑布之壮美、九寨沟之幽静和西双版纳风光之神秘为一体,融独特的自然风光和纯朴的民族风情于一体。位于罗平县城东北20公里处的以堵勒村旁,凭借地貌差异,形成了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十级瀑布,或雄浑、或秀丽、或坦露、或隐藏,形态各异,情趣浑然不同。瀑与瀑之间,浅滩、深潭因水流大小时而迂回舒缓,时而奔腾欢跃,变幻无穷。
瀑布以“群”为特色,林木参天,浓绿荫翳,藤条交错、溪流潺潺、野趣盎然。溪流蜿蜒,形成了20多处瀑布景观,两岸青山高峻,怪石嶙峋,奇树摇曳,艳花璀灿,山、岩、瀑、壁、花、鸟、草、树相映成画,相衬成趣。 每年农历二月二,云贵毗邻地区方园百里的布依、彝、水、壮等各族青年身着盛装赶到瀑边欢度对歌节,跳起古朴的野毛人舞、高跷舞、把式舞和传统花灯,对歌择偶。夏季,数里之外瀑布泻落轰鸣巨响,秋冬,缕缕雨丝从万丈悬崖之上悠然飘落。以奇险取胜,以雄浑见长,据说很久以前,南海龙王的一双恩爱龙子龙媳,云游落到大吾林站,为当地送雨、送水、造福人间,并产下龙孙六子一女,天长日久,化为九龙山。螺丝田—旋转的金色音符
金色罗平,必去之地是螺丝田,这里的梯田远看像是螺丝上的旋纹。冬春,油菜花金光灿烂,小麦碧绿如玉。大自然与人工的杰作,造就奇观。牛街螺丝田藏于深山,早已蜚声海内外,许多摄影家都曾来这里拍片,著名的画报、杂志也收集了这里的地形地貌。从罗平往九龙,过牛街镇顺盘山公路至坡顶就能看见依地势弯弯曲曲自然成型螺丝田。作为一个最著名拍摄点,这里的梯田是圈状的,罗平周边有以牛、羊、马等家畜冠名各街,罗平县城西北处有个牛街,已声名远播。由串珠岩溶漏斗密集构成的地质地貌,景观奇特,依其自然地形垦之以梯田,级级齐整参差。在不同的季节中,不同的农作物形成各种不同的色块造型,从中部的园形小盆地放射性展开。
早春时节,油菜花金灿其间,集香群芳,高低迂回给力绽放,露出青绿色腰肢,螺丝田最佳的观景点在山上,湛蓝的天空下,目之所及全是郁郁葱葱的油菜花,随着山势形成一个又一个奇妙的图形,半月,月牙,阶梯,变幻无穷,金黄色的花和碧绿色的杆,交相辉映。螺蛳田是一处奇特的喀斯特地貌景观,漏斗如此密集,形态如此奇特,十分罕见。梯式水田和旱地,一级级齐整整。螺蛳岭景区其实在一条省道的山坳中,因为地形的原因,油菜花的种植形成了一层层一圈圈的模样,不需要购票在路边停车就可观赏。我们把车停在半山一个停车场,就沿路边走边拍。因为地势比较低,不适合日出、日落时分拍摄,最佳的拍摄时间是上午10点到11点左右,利用侧光进行拍摄。沿着园周梯田一圈圈往上延伸的油菜花,像无数金龙盘卧。还有弓形、半园形的梯田,各种形状相镶,其间隔水田如明镜置于其中,一排排绿树点缀,色彩鲜明、线条优美、奇妙无比。远处山坡,开满油菜花的层层梯田一直延伸到山顶。来的有些早,田里还未透绿。虽然看到了油菜花,但是这花儿还青涩,过一个月,螺蛳田的花成熟了,场面必然壮观,一层一层的犹如金黄的阶梯。金鸡峰丛--霞光璀璨映花海
罗平最出名的观景点,金鸡峰丛的日出和日落非常漂亮,是拍摄的最佳地点。万亩花海突兀而出,犹如叶叶扁舟,荡漾金海。
远眺群峰,列嶂排空,巍峨形奇。若遇雾气,飞云漫铺,群峰浮动,座座独峰犹如花海中荡漾的岛屿,群峰耸翠,山形万象。十万大山峰呈塔形、尖锥形、浑圆形,远眺列峰,密密簇簇,巍峨雄壮,翠峦浮海。与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黄山的奇特不同的是,十万大山是以一种群体的力量将它波澜壮阔的生命形态演绎得淋漓尽致。数不胜数的锥状的小山丛,错落有致地排列在坝子里,这就是金鸡峰丛。占地近百平方公里。登临324国道左边的大黑山,是观赏金鸡峰丛的最佳点。站在山顶放眼望去,金鸡峰丛尽收眼底,数百个形状浑圆的岩溶山丘,各自独立于花海之中。一个个形态各异、玲珑精美的锥状山头,点缀在无边无际的黄色海洋中每年油菜花开时,每天有数千来自五湖四海、世界各地的旅游、摄影爱好者来到这里,坝子里十多万亩油菜花盛开,汇集成一片片金色的海洋,在春风的吹拂下,泛起层层波澜。天色越发明亮起来,从深蓝色慢慢变浅,底下梯田的模样隐隐约约地显现,这时的梯田宁静而安详。远处的群山层层叠叠,云海在山间缭绕。天越来越亮,东方的天际被淡淡的白光和一线橘色分开,天边露出了鱼肚白,天底下的景色越来越亮,梯田里的水映着淡蓝色的天,像一幅黑白分明的水墨画。油菜花金黄灿烂,随着山风摇摆。油菜田依地势弯弯曲曲,自然成型,线条优美,流畅动人仿佛群山间悠扬的笛奏。彩色沙林--七彩纷呈沙成林彩色沙林位于云南省曲靖市南部陆良县的马街镇境内,以沙成林,历经千古,众峰参差,形异神幻,,流光溢彩,妙笔在天。沙内渗泉,甘露长涟,风沙不扬,水沙不染,放眼望去,沙峰、沙柱斑斓缤纷。红、紫、蓝、黑、青、灰、绿……为世之罕见。她是地震冲击、岩浆喷射、地壳运动、风雨侵蚀逐步形成的千姿百态的地貌奇观;是七彩沙子凝聚起来的沙柱、沙峰、沙屏、沙皱的集合。座座沙峰或独矗,或相连,参差有致,远看成林,近看成峰,忽而盘旋直上,忽而陡然垂落,沿谷两壁呈现一簇簇屏、嶂、峰、崖。在这里凭物怀古,顿悟世事之变迁,感怀沧海桑田。
沙林内多处泉水浸渗,潺潺流水,清澈透明,晴时沙而不灰,干而不燥,雨时湿而不泥行而不艰。在泉水的出口处,水压冲沙、翻滚蒸腾,似袅袅炊烟。沙林,还有众多的野生动植物。有七彩小蛇;七彩蝴蝶兰花、含笑、杜鹃、茶花、松茸、牛千菌沙林,因其地形复杂,古朴神秘,多次被中央和省多家电影视部门选为外景拍摄地,先后在这里柏摄了《金沙水拍》、《南中秘史》、《珊娘》、《炎黄始祖》、《三国演义》等电影电视。沙林,以其“两峰”(五峰山、终南山)簇拥,“五湖”(西冲湖、永丰湖、终南湖、雨师庙湖、五峰山湖)相托,一碑(爨龙颜碑)相望,林峰水碑映衬成趣的自然画卷。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这里雕凿出了“爨王出征”、“书生看榜”、“爨女望夫”、“磨菇腾云”、“雨后春笋”“八仙过海”、“神女抱日”、“桃园结义”等100多个栩栩如生、形态逼真的天然造型。元阳哈尼梯田—大地的绝美雕塑元阳县是云南省红河州下辖县之一,县境位于云南省南部,面积2189.88平方公里。元阳县土地全为山地,无一平川,元阳因地处红河上游元江之南,故得此名。元阳县七个民族大致说来是按海拔高低分层而居的,海拔144米到600米的河坝区,多为傣族居住;600米到1000米的峡谷区,多为壮族居住;1000米到1400米的下半山区,多为彝族居住;1400米到2000米的上半山,多为哈尼族居住;2000米以上的高山区,多为苗、瑶族居住;汉族多居住在城镇和公路沿线。元阳境内全是崇山峻岭,梯田都筑在山坡上,梯田最高级数达3000级,这在中外梯田景观中是罕见的。红河哈尼梯田位于云南南部,仅元阳就有17万亩梯田。元阳梯田是哈尼族人1300多年来生生不息地“雕刻”的山水田园风光画。元阳梯田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元阳哈尼族开垦的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数亩,小者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哈尼族自称为“摩咪然里”,即“天然神之子”。即大自然之子。他们将自己的村寨建在森林下的山凹中,村寨是一片连一片的梯田。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哈尼族兴作了一套相应的文化宗教礼仪,哈尼族梯田从古至今始终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大系统,今天仍是哈尼族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根本。梯田文化就是哈尼族的代表性文化。
在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用整个民族的心力来挖筑梯田。哈尼人一把短柄锄头、一身铮铮铁骨,把他的一生与梯田缠绕在一起,哈尼人出生时,家人要举行梯田劳动仪式,哈尼人出生后将一生投放在梯田里,去世后仍然埋放在梯田旁边的山坡上,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守望着梯田。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祖祖辈辈永不中断、永不松懈地把巍巍哀牢山的千山万壑都开垦成片片田山。有专家说过:“每道梯田的下面,都掩埋着我们祖先累累的白骨,每块梯田是用祖先们的生命和鲜血垒成。也正因此,我们祖先把他们的伟大力量和崇高人格镌刻在大山之上,成为后代儿孙,成为全人类永恒的骄傲和荣耀!”哈尼族垦殖梯田的想象力令人惊绝,形成了一整套方法。找地开田时,要找向阳、平缓、又终年保水的肥沃坡地,开成台地后先种三年旱地,待其土熟,再垒埂放水把它变成梯田。古歌也唱到祖先们是如何在高山深箐和崖石上克服千难万险挖沟的,遇到绕不开的巨大岩石,就在岩石上堆上许多干柴,放火把石头烧红,然后用竹筒背来冷水浇上去炸开石头,古歌称这样的挖沟是“挖出了岩神的三朵肝花,挖出了岩神的七朵腰花”,梯田要求田面要整理得很平,祖先们用放水平田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围绕着梯田构筑和大沟挖掘,哈尼族发明了一套严密有效的用水制度,从开沟挖渠、用工投入,到沟权所属、水量分配、沟渠管理和维修等,无不精心经营。对稻作之民来说,水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肥,哈尼族利用村寨在上,梯田在下的地理优势,发明了“冲肥法”。每个村寨都挖有公用积肥塘,牛马牲畜的粪便污水贮蓄于内,经年累月,成为高效农家肥,春耕时节挖开塘口,从大沟中放水将其冲入田中。届时举寨欢腾,男女老少纷纷出动,有的还特意穿上盛装,宛若过节般热闹。平时牛马猪羊放牧山野,畜粪堆积在山,六七月大雨泼瓢而至,将满山畜粪和腐殖土冲刷而下,被大沟拦腰截入,顺水纷注入田,哈尼族人习惯在每年六月插秧,夏天到处是一片青葱稻浪。到了十月,山野也变为了金黄色,但看梯田最美的季节永远是冬天,因为注水后的梯田会闪现出银白色的光芒,从而凸显出梯田的婀娜曲折的轮廓。元阳哈尼梯田主要有3大景区:坝达景区包括箐口、全福庄、麻栗寨、主鲁等连片14000多亩的梯田,老虎嘴景区包括勐品、硐浦、阿勐控、保山寨等近6000亩梯田,多依树景区包括多依树、爱春、大瓦遮等连片上万亩梯田。一绝:面积大,连绵成片,每片面积多达上千亩;二绝:地势陡,从15度的缓坡到75度的峭壁上,都能看见梯田;三绝:级数多,最多的时候能在一面坡上开出3001多级阶梯;四绝:海拔高,梯田由河谷一直延伸到海拔2002多米的山上,可以到达水稻生长的最高极限。坝达和老虎嘴的日落,同样让人惊艳。随着夕阳余辉逐渐散去,梯田会变幻出绮丽的色彩。当这种色彩与田埂的线条交织时,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极其动人的彩绘版画。与此相比,龙树坝梯田则呈现出另外一种情调,它小巧、艳丽,像是藏在大山深处的田园。由于龙树坝的浮萍较多,这里的梯田会呈现出赤红色,在浮萍变色的季节里,总会有大批摄影师前来拍照。老虎嘴梯田老虎嘴梯田位于元阳梯田国家湿地公园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这里有850多公顷壮丽梯田,千姿百态,气势磅礴,老虎嘴景区包括勐品、硐浦、阿勐控、保山寨等近12000亩梯田,是元阳梯田势最险峻、气势最恢宏、布局最壮观、面积最大的梯田景区。其特点是立体感强、颜色的层次感强烈,五彩斑斓,像一幅油画。老虎嘴周围梯田的坡度相对较陡,是摄影爱好者的挚爱。老虎嘴的日落也很壮观。近万亩的梯田宛如一片坡海,泛着粼粼波光,奔来眼底除了梯田,元阳素有"云海之乡"的美誉。在云海的点缀下,梯田更加神秘、飘逸和有神韵。元阳的云海气势磅礴,在阳光的照射下,云团、云层和云浪染上绚丽多姿的色彩,像锦缎、像胭脂,美不胜收。当云雾散尽,峡谷空旷,村寨布局其中,青山、梯田蘑菇房构成了一幅神奇而美妙的画卷。无论登上哪一座山顶,都能看到那如山如海汹涌而来的都是梯田。延绵起伏的梯田,在雾气的缝隙中时隐时现,飘渺悠然,在陶醉中生起一种身在幻境的错觉。站在观景台上,东方的天际微微的一丝彩霞明亮着,远处人家的点点灯火和天上的星星连接着,分不清天上地下,此时观景台上已满是人群,最前面都是三脚架和照相机,大家都在等待着日出的那一刻…… 几万亩的层层梯田好似天梯,从山脚下一直延伸到高山上,宛如一片坡海,有 3700级。如此磅礴气势,美丽线条,带来极强的立体感,那份壮观和绚丽,除非亲历是很难体会的。冬春两季的晴朗时光,梯田会呈现两匹奔腾骏马与藏龙卧虎图案。又似千年古龟静卧谷底,这里是元阳山势最险峻、气势最恢宏壮观的梯田,堪称“大地雕塑”的最高典范。虎嘴观景台一个在高处,一个在低处,景色不相伯仲,只是角度不同赋予了更多的创作灵感。老虎嘴看日落4点半左右去就可以,上观景台看整体效果好,下观景台静距离拍摄,很多三脚架已经在占位置了。长枪短炮,块门声不停的响。当我站在高高的观景台上,远远眺望那种强烈的视觉震撼无法用言语来表达。那依山而筑,层层叠叠由山顶一直铺到谷底的梯田,天空织出一方流金溢彩的地毯;大地写出一首激越飞扬的交响曲。以群山为景,以梯田调色,描绘出一幅绝美的画卷!站在高高的老虎嘴,猛品梯田状如一朵盛开的白色巨花,3000多亩梯田如万蛇静卧,阳光照射下似天落碧波,近百个田棚点缀其间,令人惊叹不绝。被摄影家们称为世界上最壮丽的田园风光; 往西遥望,阿猛控梯田嵌刻在由南向北从渊谷直伸高山的三座脊梁,忽高忽低、忽大忽小、忽曲忽直,三座三梁披挂着层层梯田如三条巨龙,尽情挥舞,红白黑相映,光彩夺目。往东远眺,保山寨梯田全攀附在7座半圆型山梁上,月型天梯直指苍穹。梯田相连,阳光倾泻,波光粼粼,7座半圆形山梁中间,又有无数个圆形小山包,被层层圆型梯田绕到顶,山顶青翠竹木果林,似仙境如梦幻。线条好,形体美,立体感强的梯田之一。 斜阳彩霞映照,连片梯田像浩瀚大海,各种有节奏的层次和美妙曲线,五彩斑斓的颜色搭配,让人不知身在何处。多依树梯田多依树梯田景区位于元阳梯田国家湿地公园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海拔1900米,有650公顷梯田分布在多依树、爱春、大瓦遮等状如海湾的25°至50°山坡,是观赏、拍摄云海梯田、日出及山寨的最佳景区。著名风光片《云南故事》就是以这片梯田、村寨为主要场景拍摄而成。多伊树是元阳梯田的精华,光影最美之地,也是最难拍的地方。梯田三面临山,一面坠谷,布满在临山三面的无数村落,蘑菇房如待发帆船;六千亩亩梯田均由东至西横向。如万马奔腾,似长蛇舞阵。梯田上半部分稍缓,如万蛇蠕动,下半部分较陡直入深渊,如将倾的大厦,白花花的大海湾如一个巨大的瀑布从南向北倾泻,壮观无比。 如此众多的梯田,在茫茫森林的掩映中,在漫漫云海的覆盖下,构成了神奇壮丽的景观。日出前,梯田优美的轮廓已经在黎明的晨曦中若隐若现,高处俯瞰,宛若一幅极其淡雅的水墨画。当朝阳投射在西侧的村庄上,四周的颜色也随着太阳的升高而不断变幻,让人陶醉。这里一年有两百天云海缠绕,一会儿无影无踪,一会儿又弥天大雾,忽而淹没一层层梯田、村寨;时而露出一层层梯田、村寨,一天如此反复,每次各异。每年2~3月,摄影爱好者纷至沓来。为了占一个好位子,很多人四点就起床了,住在多依树有一个好处,就是离日出观景台很近。云雾缭绕中村寨、梯田、绿树若隐若现如水墨画。感受到的神秘静谧,6000余亩梯田,在两山之间形成的壮观景象,延绵不绝。那种像版画一样的画面,绚丽非常。梯田的颜色,随着太阳和云雾的不同,也跟着瞬息万变,那种视觉的冲击让人应接不暇。在元阳哈尼的诸多梯田中,以多依树的日出最负盛名。四周的山脊构成了天际线,日落日出,不见旭日。令人陶醉的是清晨和黄昏时天空中的光束、彩霞和云雾的穿插,梯田的波光、倒影、色块、层面和线条的组合,交相辉映,铄金镀银,瞬息万变。云海在山谷中满满的荡漾着,但它不挥发,不分散,浓浓的聚集在一起,像要漫过来,但却又好像有神秘之手阻住了它往上蔓延。太阳还没出来,但快门声却是此起彼伏。走在埂子上,由衷赞叹哈尼族祖先的勤劳和智慧,那些雕刻在海拔千米高山上的无数台阶,规模之庞大,让人叹为观止。当太阳呈逆光角度驱散晨雾,层层梯田渐渐染上金光,坐落其间的哈尼族彝族山寨,被云雾掩映得扑朔迷离,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在彩霞的映照下,连片的梯田雄伟壮丽,各种有节奏的层次和美妙曲线,五彩斑斓的颜色搭配,一排排的长枪短炮,那阵势也算得上是一景了。从清晨第一缕阳光起,梯田就开始显露她的千姿百态。大老爷们是抽大烟筒的远山、梯田和村庄,都还睡着,光线一点点儿亮起来,梯田由紫渐红,变幻着金黄和灰色。不知不觉中,太阳慢慢地从山背后升上来了,映红了天空,梯田的水里映着那金色的光,层层梯田变成了一幅金色的油画。让人赞叹不已。一瞬间,太阳从山那边跳了出来,光芒四射,梯田映着天空的颜色,映着太阳的光线,金光闪闪,柔美的田埂勾勒出一层层曼妙的轮廓。这一刻,我被大自然的奇观和人的伟力制造的梯田日出景象所震撼。坝达梯田坝达梯田位于元阳梯田国家湿地公园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有950多公顷壮丽梯田。坝达梯田线条美、立体感强。从海拔800米的麻栗寨河起,连绵不断的成千上万层梯田,一直伸延至海拔2000米的高山之巅,把麻栗寨、坝达、上马点、全福庄等哈尼村寨高高托入云海中。3700多级梯田宛似天梯,直达云霄。梯田在日落时金光灿烂,银光闪闪,美不胜收,是观赏、拍摄云海梯田、日落及山寨的最佳景区。
坝达梯田面东靠西,是一个落日景点,夕阳西下、满天红霞的时候,有摄影家称它是夕阳晚照,白茫茫的坡海随着夕阳西下,逐渐变成粉红色、红色。再转变成粉红色、白色。是观赏和拍摄梯田随时光变化而变化的地方。眼前的梯田,我已经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它的壮阔了,在这里勤劳耕作的哈尼族的先人们,他们可知自己创造出了怎样的奇迹。相机,开始追逐着落日投射下的身影在梯田上的滑动。昏黄的阳光在哀牢山的遮挡下均匀的洒在梯田上,此时的梯田宁静的用延绵不断展示着它的绚烂,每一条堤坝勾勒出来的都是这世间最精妙的一笔线条。自山峦引来的泉水就是滋润作物生长的最好源泉。波光鳞鳞盘旋在青翠的群山之中,令人心旷神怡。顺光中梯田水面反射着蓝天的色彩,很美。霞光万道,水面呈现斑斓色彩。箐口哈尼民俗村--森林、水系、村寨、梯田浑然一体元阳境内最有特色的哈尼族村寨叫箐口,箐口村是森林—水系—村庄—梯田“四素同构”的哈尼族生态村。箐口村与哈尼族的其它村落一样,座落在大山的半山腰。上有大山,下也有大山。村落的上面是梯田,下面也是梯田。哈尼族人在漫长的岁月里,用辛勤和劳苦,用梯田和森林把村落围在了大山里。
寨后山头有茂密的森林,寨子两边有常年不断的箐沟溪水。通过开挖水渠将水引至寨中或寨脚,保证人畜用水。然后往下流入开垦出的梯田里。泉水顺着块块梯田,以田为渠,由上而下,长流不息,最后汇入谷底的江河湖泊。溪水或蒸发升空,化为云雾阴雨,贮藏于高山森林。所以,哈尼山乡有“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自然优势。位于寨子上方的森林中,树木是禁止砍伐的,每年哈尼人都要在这里举行庄严的祭寨神活动,求寨神保佑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村寨四周,树林茂密,鸟啼蝉鸣,充满了原始乡土气息。沿着村里的石板路,一路拍片一路游览。欣赏梯田风光,蘑菇房,水碾房,水磨房,祭祀房水碓房这是哈尼族村落的前世。箐口哈尼族民居,它的标志就是蘑菇房。房屋的屋顶,都是用稻草沿着墙壁铺盖起来的,整座建筑呈现出一个圆形的造型,看上去就像一朵蘑菇。几户人家墙壁相连,屋顶相交,就像一丛蘑菇群挺立在大地上。俯瞰整个村寨。哈尼人的房屋很有特色,共分三层,最底下一层养牲畜,二层住人,顶层则是仓库。其棚顶用茅草搭成,远远看去像是一个蘑菇,因此这种房屋也被称作“蘑菇房”,它是哈尼村庄的标志性建筑。在元阳旅行时,我最喜爱的就是这种奇特的房屋,大大小小的蘑菇房点缀在梯田里,这里保持了“森林、水系、山寨、梯田”四素同构完整的生态系统,哈尼族的民风民俗,民族文化特色鲜明,生产生活方式独特,梯田云海与古老的“蘑菇房”融为一体,一路上两边都是梯田,偶尔能看到妇女在耕种。哈尼族的农活也经常由女人来承担,男子则负责带孩子。相对来说,他们要悠闲许多。据当地人讲,箐口当前有一百八十多户人家,八百余口人,即使在元阳境内,箐口也算是比较大的寨子。在村子的中央,有专为节庆广场,在过去的几年里,这里先后举办过长街宴、苦扎扎、十月年、锥牛祭祀等庆典活动,广场东侧还有两面铜鼓,其后是箐口人自己开办的哈尼族文化博物馆。山林、小溪、村寨与梯田是哈尼族人最珍视的四样事物。在哈尼族人看来,他们对梯田的开垦根本不是外人所想象的对自然的征服。他们相信在周遭的山水间存在着众多主管自然的神灵,哈尼族人寓居于此,只是接受着神的眷顾。正是这样,这个民族才会以绝妙的手法,将梯田雕琢得灵妙非凡,沿村里的石板路,感受到哈尼梯田文化的精华,观赏哈尼蘑菇房、寨神林、水渠、分水木刻、水碾房、水磨房、水碓房,参观哈尼族的民族服饰、梨、耙、锄头和织布机等,还有两眼清澈见底的泉水即白龙泉、长寿泉。据说不会生孩子的人饮了"白龙泉"的水后就会生儿育女,喝了"长寿泉"的水后会长命百岁。燕子洞—万燕翔集的第一溶洞建水燕子洞被称为“亚洲第一溶洞”, 洞分为二,一旱一水,旱洞居上,水洞在下。旱洞形似一巨大天生桥,两面透光,洞厅宽敝可容千人,洞北有小洞通凌空栈道。旱洞内有近百块清代摩岩石刻、碑刻,与水洞口钟乳悬匾遥相呼应,相映成趣,这一景区,较集中地展示了燕子洞风景区的历史发展轨迹和文化遗迹。
两洞内巢居数十万只雨燕,每年春夏间,燕阵飞舞盘旋,蔚为大观,洞外古树名木于绝壁陡崖之间,3万多平方米的自然林地,枝繁叶茂,有数十种鸟栖息。洞内外岩壁上巢居着数十万只白腰雨燕,燕子洞因此得名。每年春夏期间,群燕飞来,如万箭齐发,呢喃之声不绝于耳,燕声和着水声,在洞内共鸣,燕于洞成盛产燕窝,当地农民徒手攀登上50多米高、450米长的洞顶,在钟乳丛中采集燕窝。 燕子洞每天都进行着徒手攀岩表演,无任何保险措施,全靠双手双脚。探索其间,如临仙境,似游龙宫,洞内蜿蜒曲折、高低起伏的3000米陆路、800米水路游览线上,分布着三组规模宏大的溶岩景观,每一景区景观独异,共有大小厅堂数十个,景点数百个,可谓五步一奇,十步一景,步移景异,美不胜收。团山民居--汉彝结合的民居建筑群建水县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下辖的县之一,建水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早在唐代就是南方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北岸,地处滇东高原南缘,地势南高北低。居住着汉、彝、回、哈尼、傣、苗等民族。团山民居位于建水古城西13公里处,是一个典型的滇南汉族移民村。
始祖张福于明洪武年间由江西饶州府鄱阳县许义寨贸易入滇,后经三迁择里,定居于团山,人丁兴旺,衍为巨族。在600年的历史长河中,张氏族人家训严谨,家风良好,至清末,族人发达之贾纷纷回乡置办地产豪宅,如此,团山造就了这么一处民居庄园。其形制规整,布局灵活,空间景观丰富,内雅外秀,建筑精美,工艺精湛,表现了滇南民居建筑的典型特征。里面有张家花园,张家祠堂,将军第,司马第,皇恩府等建筑,是至今保存比较完好的清代建筑群。现存保存完好的大型民居15座,寨门3座,寺庙3坐,宗祠1座,祖茔1座,占地面积18384.5平方米,建筑面积16158平方米。双龙桥--巍巍大观的古桥梁建筑双龙桥,俗称“十七孔桥”,是座三阁十七孔大石拱桥。它坐落于建水古城城西5里处,横跨泸江与塌冲河交汇之水面上,清乾隆年间先建三孔,道光年间又建十四孔与之相连,因此俗称 “十七孔桥”。桥中建有三层楼阁,两端各有亭阁一座。桥身用巨石砌成,全长148.26米,宽3米,远看犹如一艘楼船,近观似长虹卧波。双龙桥气势恢宏。桥上建有亭阁三座,层檐重叠,檐角交错。正如碑记中所称的“桥上建有飞阁三座,中间一阁层累为二,高接云霄。更加左右两阁,互相辉映,巍巍乎西望大观也!”
从远处看双龙桥,十七个桥孔一字排开,孔孔相连。雄伟壮丽,如长虹卧波。倒映于水天一色之中。走近拱桥,看到桥上的阁楼,楼中有楼、檐外有檐,雕琢精美,慢步桥上,恰似复道行空。泸江、塌冲二水从远方滚滚而来,在脚下汇合又一泻千里。走进桥上的楼阁,更可以品味到桥的别致,工艺精湛,布局得体。小的楼阁为重檐攒尖楼阁,檐角高翘。大阁是三层檐的方形主阁,屋檐层叠。檐角交错。登楼而上,楼内的漏窗屏门,空镂花卉、鸟兽、游龙、神像令人惊叹古人技艺高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