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04

农历来源于河洛地区

天数:5 天 时间:2 月 人均:100 元 和谁:一个人

不知不觉到了2022年2月4日,这一天是二十四节气的立春。我们的农历春节就在立春的前后。

那么元旦春节是怎么来的呢。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公元纪年法”,将公历元月一日正式定为“元旦”。同年12月23日,政务院第十二次会议通过并公布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度假办法”,将“春节”列为法定假日之一,从此,公历1月1日被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被成为“春节”。农历和公历相差没有几天,而且也固定,就是纪年的方式不同,比如,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春节就在公历的一月底二月初前后。

农历又称夏历,夏历就是夏王朝的历法, 夏王朝主要控制区是豫西、豫东、豫北、鲁西西和晋南部分地区。核心控制区域则是豫西地区的洛阳盆地和汝河、颍河上游地区。洛阳盆地,北部为邙山黄土丘陵,中部是呈三级阶地的伊、洛河冲积平原,南部为万安山,东部有嵩山山系。盆地内南北高,中间低,略呈槽形。盆地呈东西狭长的椭圆形,地势自东向西倾斜。盆地的总面积1000平方公里。也就是说夏历发源于洛阳盆地。在夏朝国王的带领下夏先民们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夏先民们根据月缺月圆的自然规律逐步制定了夏历。夏先民们把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为一个月,他们发现了最冷的三九天,也发现了最热的三伏天,最冷天到最热天大概12个月;他们知道白天最长的夏至日,也知道白天最短的冬至日,他们也知道白天和黑夜一样长的那天是秋分和春分,他们还发现了这个冷热周期是365天左右,夏先民们把这个周期叫做一年,夏先民们还把最冷的天气与最热天气和农时结合起来,比如惊蛰,就是春天的第一声惊雷,春雷始响,蛰伏于地上地下冬眠的动植物该苏醒了,该出来工作了,该忙于生计了,夏先民们逐步分了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 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二十四节气,就这样二十四节气产生了。夏历 是夏代创立的历法,夏历除了反映月相盈亏外,还反映了潮汐现象 。 夏历,反映了月亮围绕地球转动的规律。夏历的一个月叫做“朔望月”。每月初一为朔日,十五月最圆,“朔望月”是月相盈亏的平均周期。以后各朝代沿用至今。

在洛阳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里有个绿松石铜圆形器,这个绿松石铜圆形器中间留有固定东西的区域。这个绿松石铜圆形器带上中间固定的一根针后就特别像古代天文台的日晷,日晷由“日”和“晷”两字组成。“日”指“太阳”,“晷”表示“影子”,“日晷”的意思为“太阳的影子”。因此,日晷就是白天通过测日影的长度或方向计时定时间的仪器。此物出自高等级贵族墓葬。圆片形,直径17厘米,厚0.5厘米。周边镶嵌61块长方形绿松石片,大小相同,排列均匀,形似钟表刻度。中间镶嵌两圈十字形绿松石片,外周较大,内周较小,每周13个,相间排列。61*6=366,366和13与《尚书》所载夏历闰年天数和相合,有专家认为此器为天文历法用品。正面最少蒙有六层粗细不同的四种布,每平方厘米经纬线分别为8*8根和52*14根,背面也有布纹痕。可见当时天文历法、铜器铸造和纺织方面的高超水平。

其实,中国农历产生得更早。在洛阳博物馆第一展厅有两个伊川缸,缸上的图案可以说明中国农历发展的脉络。这个图案是个圆,圆中间是个大眼睛,这个眼镜很特别,好像横看又好像竖看,横看竖看的眼睛刚好把圆分成四等分。圆的上边点就是黑夜最长的冬至日,下边就是黑夜最短的夏至日,左右点是黑夜白昼一样长得春分日与秋分日。这个圆里有五个黑点,刚好处在四等分的中间,如果连上直线刚好把圆分成八等分。也就有了八个节气。就看出夏至、冬至、春分、秋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时八节的位置。另一个红陶缸上的图案是画了十二对上下对称的半圆,每一组对称半圆相连处是一个实心圆,共十二对上下对称的半圆和十二个实心圆:图案的意思很明确,画的是月亮在一年中运行的情况,用两个上下半圆,中间用白线分开,表示上弦月和下弦月,满月则用黑色实心圆来表示,围着缸转一圆圈画出十二组上下弦月和满月的图形。

伊川缸距今5000年至7000年。“伊川缸”口径最大不过40厘米、高不过半米。伊川缸出土于1959年伊川县土门遗址。土门遗址是仰韶文化的代表,仰韶文化广泛分布于河洛地区。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农历来源于河洛地区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