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去洛阳又重游了龙门石窟,龙门石窟距离市中心有十几公里路,我们为了浏览关林、龙门石窟方便选择了住在龙门高铁站附近(从老君山坐大巴回来在高铁站下车),去龙门石窟只有3公里,有直达公交车。现在与我上次去又大不一样了,以前下了公交车就是龙门大桥下面的拱门,现在景区将公交车出租车被拦在很远的地方,还修了一个仿古城,游客中心建在古城里,从下车处走到古城去买票,再穿过古城到景区得有2-3公里路,也有景区电瓶车,如果你需要购票或者需要坐电瓶车,那就往古城方向走,如果不购票或不坐电瓶车,就在下车处直接往这条路走进去,这样路近一点。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位居中国四大石窟之首(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景区由西山石窟、东山石窟、香山寺和白园四个景点组成。 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龙门由大禹治水中所开凿,鱼跃龙门的传说亦发生于此。其石窟则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盛于唐,终于清末。历经10多个朝代陆续营造长达1400余年,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的石窟。西山石窟南北长达1公里, 现存洞窟像龛2345个,造像11万余尊, 建造时采用了大量彩绘,今大多已褪色。 龙门石窟造像多为皇家贵族所建,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皇家石窟。 主要有武则天根据自己的容貌雕刻的卢舍那大佛、孝文帝为冯太后凿古阳洞、兰陵王孙于万佛洞造像、李泰为长孙皇后造宾阳南洞、韦贵妃凿敬善寺、高力士为唐玄宗造无量寿佛等。 又经历天竺、新罗、吐火罗、康国等外国人开窟造像,发现有欧洲纹样、古希腊石柱等,堪称全世界国际化水平最高的石窟。
龙门石窟
古城入口
龙门石窟游客中心
古城导览图
古城
龙门石窟检票口
龙门石窟导览图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
龙门大桥
龙门大桥
龙门大桥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潜溪寺
潜溪寺是龙门西山北端第一个大窟。它高、宽各九米多,进深近七米,大约建于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代初期。窟顶藻井为一朵浅刻大莲花。主佛阿弥陀佛端坐在须弥台上,面颐丰满,胸部隆起,衣纹斜垂座前,身体各部比例匀称,神情睿智,整个姿态给人以静穆慈祥之感。主佛左侧为大弟子迦叶,右侧为小弟子阿难。两弟子旁边分别为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特别是南壁的大势至菩萨,造型丰满敦厚,仪态文静,在故宫博物院有1比1的复制品陈列。阿弥陀佛与两侧的两位菩萨共称为西方三圣,即掌管西方极乐世界的三位圣人,是佛教净土宗信仰的对象。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陈抟碑”
亳州名士陈抟,集政治、哲学、道学、社会科学、医学、棋艺于一身,不愧为道家学派一位全才。但陈抟在书画艺术方面的造诣也是令人刮目相看的。留下的墨迹有刻在四川安岳、潼南、峨眉山、陕西华山、山东蓬莱仙境等地的“福”、“寿”二字石刻。因陈抟最初将“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十个字书于纸绢,故又称“陈抟十字卷”。据碑上刊刻的清同治七年(1868年)陈抟的“十字卷”当书于碧虚观,挂在华山白云堂壁,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被人窃去,中经明、清流传摹刻。陈肇镰得此墨卷后,于同治七年夏使人刻于此处,即现在的“陈抟碑”。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宾阳洞
别称:宾阳三洞,洞名寓意:迎接出生的太阳
开凿者:北魏宣武帝为父亲孝文帝做功德而建
工程状况:开工于公元500年,历时24年,用工达80万2366人。后因宫廷政变以及主持人刘腾病故等原因,计划中的三所洞窟(宾阳中洞、南洞、北洞)仅完成了中洞,南洞和北洞都是到初唐才完成了主要造像。
宾阳北洞
主佛:“剪刀手”佛像(阿弥陀佛)
宾阳北洞“剪刀手”佛像(阿弥陀佛)
手印考证:这个“剪刀手”其实是一种极少见的佛教手印,颇能传达强烈意志。
宾阳中洞内为马蹄形平面,穹窿顶,中央雕刻重瓣大莲花构成的莲花宝盖,莲花周围是八个伎乐天和两个供养天人。它们衣带飘扬,迎风翱翔在莲花宝盖周围,姿态优美动人。释迦牟尼。
宾阳中洞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敬善寺洞
敬善寺是唐朝皇室直接开窟造像的重要洞窟之一,是唐太宗的妃子韦氏所造的功德窟。 [1] 因洞内刻有宣德朗守记室参军李孝伦撰写的《敬善寺石像铭》而得名。敬善寺洞窟为前后室结构,前室的窟门两侧雕有两力士、两菩萨;后室是主室,正壁主尊为高约两米的结跏坐阿弥陀佛,佛像宁静持重,安详恬静。敬善寺洞窟的阿弥陀佛造像的头部颜色较深,与身体其他部位似乎不太一样。专家介绍,目前窟内阿弥陀佛佛首并非唐代所雕刻,而是1958年龙门石窟研究院的专家用水泥补制而成。真正的佛首(高39厘米)于20世纪上半叶被盗凿后流失海外,目前被收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摩崖三佛龛,凿于武周时期,是龙门石窟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摩崖三佛龛所造三佛代表过去、现在、将来,系典型的三世佛题材,这一窟因临山摩崖造像且题材为三佛而称为摩崖三佛龛。该窟应为武则天建立武周政权制造佛教神学舆论所开凿,宣扬武氏为“弥勒”下凡,以利于稳固政权。它开凿于武周政权时期,即公元690年左右,因武氏晚年发生了张柬之策动的政变,武周政权结束,该窟随即中辍,因此,窟中造像仅为毛坯,比较粗糙。但是这组造像却展示了,一块石头变成一个顶礼膜拜的神佛的制作过程。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
眺望东山的香山寺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万佛洞
万佛洞
万佛洞因洞内南北两侧雕有整齐排列的一万五千尊小佛而得名。洞窟呈前后室结构,前室造二力士、二狮子,后室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是龙门石窟造像组合最完整的洞窟。窟顶有一朵精美的莲花,环绕莲花周围的为一则碑刻题记:“大唐永隆元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监姚神表,内道场运禅师,一万五千尊像一龛”。它说明了该洞窟是在宫中二品女官姚神表和内道场智运禅师的主持下开凿的,完工于唐高宗永隆元年即公元680年。主佛为阿弥陀佛,端坐于双层莲花座上,面相丰满圆润,衣纹运用了唐代浑圆刀的雕刻手法,施手印“无畏印”(表示在天地间无所畏惧,唯我独尊)。主佛束腰部位雕刻了四位金刚力士,主佛背后还有五十二朵莲花,每朵莲花上都端坐有一位供养菩萨。(五十二代表菩萨从开始修行到最后成佛的阶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洞内南北两壁整齐刻有一万五千尊小佛像,每尊只有四厘米高。南北两壁的壁基上各刻有六位伎乐人,在乐曲声中翩翩起舞。
观世音菩萨像
洞口南侧还有一尊观世音菩萨像,她是龙门石窟唐代众多菩萨像的精美范例。菩萨通高85厘米,头部向右倾斜,身体成“s”形的曲线,以其婀娜的身姿、高贵的气质被誉为龙门石窟最美观世音、网红观世音。中国著名戏剧大师梅兰芳早年参观龙门时,被她那优美的形象所吸引并大加赞赏,此后经过艺术加工,成功地运用到他的表演中。
龙门石窟双窟
双窑又名“双洞”,因南北并列的两座石窟共用一个窟沿覆盖而得名。北洞又称“八仙洞”。南面的窟龛因洞内两壁密列许多二寸小佛于小方格内,所以又称“千佛洞”。南洞:南北两壁各雕千佛,正壁五尊造像,本尊弥勒佛。
龙门石窟双窟
北洞:正壁造像一佛二弟子,本尊为释迦牟尼。南壁和北壁一样雕凿一佛二菩萨一天王。
龙门石窟双窟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
莲花洞
莲花洞因窟顶雕有一朵高浮雕的大莲花而得名,大约开凿于北魏年间。莲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意为出污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窟顶多以莲花作为装饰,但像莲花洞窟顶这样硕大精美的高浮雕大莲花,在龙门石窟也不多见。莲花周围的飞天体态轻盈,细腰长裙,姿态自如。人民大会堂的莲花顶就是依据此莲花设计而成。
洞内正壁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主像为释迦牟尼立像,著褒衣博带式袈裟,衣褶简洁明快。这是释迦牟尼的游说像,即释迦牟尼外出讲经说法时的形象。二弟子是浅浮雕,左侧弟子迦叶深目高鼻,胸部筋骨突兀,手持锡杖,似一西域苦行僧,可惜其头部早年被盗,现存法国吉美博物馆。龙门石窟中最小的佛像,仅有2厘米高,这些高不盈寸的小千佛位于莲花洞南壁上方,生动细致,栩栩如生。
莲花洞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
奉先寺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因为它隶属于当时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俗称“奉先寺”。此窟建开凿于唐高宗初,咸享三年(公元672年)皇后武则天赞助脂粉钱两万贯,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功毕,长宽各30余米,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主佛莲座北侧的题记称之为“大卢舍那像龛”,这里共有九躯大像,中间主佛为卢舍那大佛,为释迦牟尼的报身佛,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这座佛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达1.9米,佛像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形的发纹,双眉弯如新月,附着一双秀目,微微凝视着下方。高直的鼻梁,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意。双耳长且略向下垂,下颏圆而略向前突。圆融和谐,安详自在,身着通肩式袈裟,衣纹简朴无华,一圈圈同心圆式的衣纹,把头像烘托的异常鲜明而圣洁。整尊佛像,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有人评论说,在塑造这尊佛像时,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感情、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
卢舍那大佛
卢舍那大佛
卢舍那是武则天的形象,这是有依据的。据《大卢舍那佛龛记》载:“实赖我皇,图兹丽质。”而以皇帝本人的形象去造佛像,历史上早有先例。如北魏文成帝“诏有司为石像,今如帝身”。古阳洞中释迦牟尼造像,有北魏孝文帝之“丽迹”。大卢舍那像龛竣工之日,武则天亲率文武百官参加卢舍那的开光仪式,并在伊水东岸礼佛击鼓奏乐,至今这里尚留擂鼓台。
奉先寺
奉先寺
奉先寺
奉先寺
奉先寺
奉先寺
奉先寺
奉先寺
奉先寺
奉先寺
奉先寺
药方洞
药方洞因窟门刻有诸多唐代药方而得名。它始凿于北魏晚期,经东魏、北齐,到唐初还仍有雕刻。洞中五尊佛像,身躯硬直少曲线,脖子短粗,身体硕壮,菩萨头冠两旁的带子很长,下垂到胳膊上部。这都是北齐造像的特征。洞门两侧刻有药方150多种,所用药物多是植物、动物和矿物药。药方涉及内科、外科、小儿科、五官科等,所涉及药材在民间都能找到,很大程度上方便了老百姓。药方洞的药方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刻药方,对研究中国医药学起重要的作用。
药方洞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
游记目录
相关游记
- 低风险地区的八日游 19890
- 中原白云山最美秋色,身披七彩圣衣穿越时空,陪你度过这个秋天 10590
- 带你走进洛阳白云山,邂逅醉美的秋天 8157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