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点: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之西山石窟
万佛洞是西山石窟的著名洞窟,因洞内刻有一万五千尊小佛而得名,由唐代宫中二品女官姚神表和内道场智运禅师开凿。其实一万五千尊佛像,只是洞内的数目。根据我们蹭到的一个导游的说法,加上洞外的这些佛像,竟然有一万七千尊之多,实在让人叹为观止。这是太监姚神表和内道场禅师智运为高宗李治、皇后武则天和太子李显、讲得王祈福而雕凿的。
碑刻题记中说是“大唐永隆元年十一月三十日成”,这是龙门石窟造像组合最完整的洞窟,分前后两室。前室造二力士、二狮子,据说这两只狮子是龙门最精美雄浑的离浮雕狮子,可惜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被盗凿,现收藏于美国堪萨斯州纳尔逊艺术博物馆和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后室则是一尊主佛,外加二弟子二菩萨和二天王的造型,窟顶是精美的莲花。主佛是阿弥陀佛,端坐于双层莲花座,衣纹是唐代浑圆刀的雕刻手法,施“无畏印”,腰部还雕刻了四位金刚力士。据说背后居然还有五十二朵莲花,每朵莲花上都端坐着一位供养菩萨。可惜洞窟是不让我们进去的,因此背后的雕刻我们自然是看不到,不过能够想像中这尊佛像的精美。
南北两壁就是一万五千尊小佛像,每一尊只有四厘米高。南北两壁的壁基上各刻着六位伎乐人。前面的伎乐翩翩起舞,后面的则是奏乐者,手持箜篌、钹、笛、筝、琵琶、排箫等乐器。
洞口的南侧还有一位被誉为“龙门石窟最美观世音”的雕像,这是唐代菩萨像中的精美范例,通高85厘米,头部向右倾斜,身体呈S形的曲线,身姿婀娜,气质高贵。据说当年中国著名戏剧大师梅兰芳先生在参观龙门的时候,就被这尊观音像深深吸引,还把它的形象经过艺术加工,运用到了他的表演艺术中。可惜面额已经残缺,不知道什么时候被破坏的。
万佛洞是龙门石窟有确切纪年的,造像组合一铺九尊最完整的中型洞窟,是唐代洞窟的典型代表,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如果两只狮子还保存着,最美观音像面额没有被破坏,那就更好了。
下楼往回折走,可以看到双窟,就是南北两个并列的洞窟。前室布局统一,北洞刻的是三世佛,南洞正壁主尊是弥勒佛,两旁二弟子二菩萨,两侧还刻着一些佛像。
再次走上台阶,爬了一段,是唐朝的清明寺。这是前后室结构,正壁主像是阿弥陀佛像,两侧分别有两位菩萨,这三尊像比较大。旁边还有一些小龛,雕刻得也极尽精美。
惠简洞位于万佛洞南侧,是一座敞口似龛的中型洞窟,开凿于大唐咸亨四年,是长安法海寺僧惠简为唐高宗、武则天等皇室成员所修的功德窟。洞内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主佛弥勒佛和右侧的弟子阿难面相与卢舍那大像龛主佛和弟子的造像酷似,又被称为“小卢舍那大像龛”“小奉先寺”。不过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武则天的面相,在唐朝的时候大家还是比较熟悉的,根据她的面相来塑造的主佛像,自然会颇有些相似之处。据说惠简也是大卢舍那像龛的“检校僧”,承担着开凿大卢舍那像龛的任务,可能这座洞窟是在正式开凿大卢舍那像龛之前的练手之作?
老龙洞是利用天然溶洞开凿的,洞壁凿了很多的小佛龛,造像的题材看着也十分丰富,虽然我们也不能一一辨认出这些佛像的内容。北侧最大的佛龛造的是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下部各雕三身供养人。
老龙窝泉在老龙洞北侧,是一个南北狭长的小水池,泉水自山窍深处涌出,在池中形成深潭,最后往东注入伊河。潭水微绿,没有冒热气,可能不是温泉。相传大禹治水凿龙门的时候,得到了一头应龙的帮助。所谓的老龙窝,就是指这条应龙的窝。
莲花洞开凿于北魏年间,因为窟顶雕了一朵高浮雕的大莲花而得名。虽说窟顶雕莲花的洞窟并不少,但这朵莲花雕得很大,也相当精美。莲花因为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向来被佛教视为象征,很多菩萨都会趺坐于莲台之上。
这朵莲花的周围,还雕着飞天。与唐时以丰腴为美不同,北魏时的飞天都是细腰长裙,体态轻盈。据说北京的人民大会堂莲花顶,就是根据这朵莲花设计的。
洞内的正壁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主像是释迦牟尼的立像,这是一尊游说像,是释迦牟尼外出讲经说法时候的形象。
两个弟子运用的是浅浮雕的手法,左侧是大弟子迦叶,深目高鼻,手持一根锡杖,像是一个西域的苦行拉黑。不过头部早年间被偷盗了,现在收藏在法国的吉美博物馆。
在南壁的上方,还有龙门石窟出最小的佛像,每一尊都只有两厘米高,非常迷你,但雕刻得相当细致。
往前走,崖壁上还有很多洞窟,有的规模还真不小,可惜有些佛像已经并不齐全,不乏缺胳膊少腿的现象。石窟经得了风受得了雨,却抵不住人为的破坏。
普泰洞旧称十四窟,因为窟内有北魏节闵帝普泰元年的造像题记而得名。造像布局严谨,刻有维摩故事四铺、涅槃故事一铺。
赵客师洞也是因为题记而得名的,是赵客师留下了开龛造像的题记,在窟门的北侧。这座洞窟始凿于北魏晚期,直到唐代高宗显庆年间才开凿完成,是一座中型洞窟。洞中主佛结跏趺坐,左手下伸,右手上举,脚心朝上。龛外还有两尊姿势相同的菩萨。佛座左右还有狮子,下层两侧雕刻着供养人。洞顶刻莲花藻井,两侧各有两个飞天形象。门外的两侧,各有一尊力士雕像,不过没有完工。
魏字洞有北魏孝明帝正光、孝昌年间的多块造像题记,因而得名。正壁造像一佛二弟子二菩萨,本尊头像和宾阳中洞的佛像一样。南北两壁的佛龛内,有佛传故事和装饰图案。
唐字洞开凿于北魏晚期,不过可能唐朝的时候才完成最后的造像,因为西壁上有盛唐晚期洛都景福寺比丘尼净命镌刻的一尊阿育王造像。外壁上有仿木屋檐,这也是北魏常见的建筑形式。窟檐上有枋眼,可能又是唐代的前檐殿堂留下的遗迹。
自由行: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之西山石窟
12月仲冬
游记目录
相关游记
- 低风险地区的八日游 19892
- 中原白云山最美秋色,身披七彩圣衣穿越时空,陪你度过这个秋天 10591
- 带你走进洛阳白云山,邂逅醉美的秋天 816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