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3

龙门石窟,中国石刻艺术最高峰(1)——河南13日(1)

编辑
天数:13 天 时间:12 月 和谁:亲子

★旅游地点: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之西山石窟

刚踏上洛阳的土地,就看到大地一片雪白,原来洛阳已经下过雪了!自小长在江南的我们,对于雪景有着天生的热爱,看到这白茫茫的一片,自然心生欢喜。从洛阳乘坐公交车,可直抵龙门石窟。虽然路程有些长,不过一路隔着玻璃看雪景,倒也并不觉得无聊。

到站下车,距离入口还有一段不短的路,中轴线上是一座接一座的牌坊,当头的一座刻着“龙门”两个金色的大字。门口有卖鞋套的,据说我们得在里面步行五个小时,雪地路滑,套上鞋套就当是穿上了雨靴。10元一双的价格,大部分游客都能接受。

尽管冬天并不是洛阳的旅游高峰,但今天来龙门的游客还挺多。以前在抖音上看到有很多穿汉服的小姐姐,今天在龙门倒是见得不多,大概是天气的原因,大多数的游客还是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当然,也有爱美的小姐姐,穿着加厚的斗篷在前面款款而行。虽说看着也替她们觉得冷,不过也挺佩服她们勇气的。

中轴线的道路很宽,这里雪已扫尽,两侧的雪却还厚着,看着松软洁白,我们忍不住去踩上两脚。也有人随手握一个雪球,朝同伴扔过去,想来也是南方来的游客。

旁边有龙门古街,不过看起来都是新建的建筑。临近入口处,还有一间龙门博物馆,不过我们急于进入洞窟,虽然有心想入馆游览,但是怕时间来不及,脚步往那边走了两步,还是折了回来。

我们购买了99元七大景点的套票,直接在入口处凭二维码和身份证就可以入园。对于龙门石窟,我们已经久仰大名了,这次也是冲着石窟来的。这是世界上造像最多,也是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位居我国各大石窟之首,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我国四大石窟。

进了入口,还得走一段距离,走到龙门桥。这座桥横架伊河之上,岸边的两个桥洞,成了通往西山石窟的门洞。

相传龙门山是在大禹治水过程中所开凿的,《水经注》有过记载:“昔大禹疏龙门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间,故谓之伊阙。”在大禹开凿龙门之前,龙门山其实是一个相连的整体。伊水在龙门山之南积聚,因为此山的阻拦,无法向北流出,因此形成了一片汪洋,时常有洪水泛滥。大禹在治水过程中,把龙门山凿开,从此龙门分为东西两半,伊水便得以从两山中间向北流出,是谓伊河,与洛水一起注入黄河。现在我们行走的道路,就在伊河西岸。龙门山是东山和西山的统称,其中东山因为武则天建香山寺,后来就称其为香山,西山则继续称龙门山。

这里还有一则非常通俗的传说,那就是“鱼跃龙门”。相传禹辟伊阙以后,水流湍急,游息于孟津黄河中的鲤鱼顺着洛水和伊水逆行而上,游到伊阙龙门时,波浪滔天,纷纷跳跃。跳过去的,就化成了龙。跳不过的,额头上就留下了一道黑色的疤。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鲤鱼,可都是跳跃龙门不成的失败者?如今,“鱼跃龙门”也有着非常吉祥和讨喜的涵义,人们喜欢用它来比喻中举、升官或者逆流而上的成功者。

周赧王二十二年,秦国大将白起率军在伊阙龙门大破魏韩24万联军,攻占伊阙,此战后,韩国精锐损失殆尽,后人称其为“伊阙之战”,这也是白起的成名之战。

到隋朝的时候,隋炀帝杨广曾登上洛阳北面的邙山,远远望见洛阳南面的伊阙,认为这是真龙天子的门户,于是在洛阳建起了隋朝的东京城,把皇宫紫微城的正门则天门正对伊阙,此后,人们就习惯称其为龙门了。则天门,就是现在的应天门,是唐朝的时候更名的。

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在唐朝的时候达到鼎盛,至清末才结束开凿活动,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明、清等十多个朝代,陆续营造长达1400余年,这也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的石窟之一。现存洞窟像龛2345个,造像11万余尊。建造的时候,采用了大量的彩绘,不过传到如今,大多已经褪了色。在龙门所有的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左右。

龙门石窟景区由西山石窟、东山石窟、香山寺和白园四个景点组成。我们从伊阙门进入,先游览西山石窟,这里有北朝和隋唐时期大中型洞窟五十余个。北魏时期代表洞窟有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皇甫公窟、魏字洞、普泰洞、火烧洞、慈香窑、路洞;隋唐时期代表洞窟有大卢舍那像龛、潜溪寺、宾阳南洞、宾阳北洞、敬善寺、摩崖三佛龛、万佛洞、惠简洞、净土堂、龙花寺、极南洞等。宾阳南洞和北洞洞窟及窟顶装饰完成于北魏,佛像完成于隋和初唐。

对岸的东山山形优美,白雪覆盖,视觉上更觉得漂亮极了。雪,真是冬天的宠儿,似乎再平常不过的景色,都会因为白雪而漂亮了几分。

禹王池呈长方形,墙面有两眼泉水喷流而下,不知道是不是天然的,里面有很多锦鲤悠哉游哉。池面冒着热气,我们好奇地伸出手试探了一下,竟然真的是温热的。

潜溪寺是龙门西山北端的第一个大窟,开凿于唐高宗年间,高宽各九米多,进深近七米,曾是唐朝宰相李藩的别墅。清代的时候,这里曾建木结构窟檐,后来改建成仿唐木结构样式,铺上了石板地面。

端坐在须弥台上的是主佛阿弥陀佛,通高7.8米,身体比例匀称,表情肃穆,结珈跌坐于长方形的束腰须弥座上。左右两侧分别为迦叶和阿难,再旁边分别是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这三位菩萨被称为“西方三圣”。观音菩萨头顶高髻前雕出一立佛,大势至菩萨高髻前雕出一个净瓶。在菩萨的外侧,则是足踏地鬼的神王形象。

陈抟碑刻的是“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意思是像开天辟地奔赴天边的神马,像老子一样与众不同成为人中之龙。这是五代北宋时期著名隐士陈抟手书墨宝的摹刻。陈抟先后在武当山、华山隐逸数十年,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后世又称其为希夷先生。

碑刻左下有题刻,说明这是陈抟在华山隐居的时候写的,北宋真宗年间被盗后几经辗转,清代同治年间洛阳陈肇镛得到了手摹卷,请龙门僧智水把它刻上了石碑,并且镶嵌龙门崖壁。

碑刻旁的崖壁上有很多洞窟,虽然不是大窟,甚至没有名字,但每一窟都有佛像或者佛像的遗存。说是遗存,是因为有的洞窟能隐隐看到佛像的影子,但佛像却没了踪影。中国大地曾经遭到洁劫,不知道这些佛像被谁破坏带盗走了。

崖壁上还有一座四方的小塔,高四层,顶上有宝珠,每一层都有佛龛,供着小佛。可惜不能登上去仔细观摩,也没有说明的牌子,不知道供的是哪位菩萨。

也有的洞窟供奉的不止一位菩萨,常见的是三尊,当然也有两尊的,多的还有五尊的。有的完整,有的已经不太完整。

 

昔年大禹分山岳,鱼跃伊河始化龙。

凿窟十朝遗胜迹,漫坡洁白雪盈松。

——七绝

自由行: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之西山石窟

12月仲冬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龙门石窟,中国石刻艺术最高峰(1)——河南13日(1)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