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3

龙门石窟,中国石刻艺术最高峰(5)——河南13日(5)

编辑
天数:13 天 时间:12 月 和谁:亲子

★旅游地点: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之东山石窟

 

出门左拐,就是边接东西石窟的漫水桥。桥面很宽阔,即使旅游旺季,应该也不会造成拥堵现象。伊河两侧雪景秀丽,伊河水面平静,河水清澈微带冷色调。

伊河是黄河南岸支流洛河的支流之一,源自熊耳山南麓的栾川县陶湾镇,流经嵩县、伊川,穿伊阙入洛阳,东北至偃师河注入洛河,与洛水汇合成伊洛河。龙门石窟就分布在伊河两岸,伊洛文明被西方的一些历史学家称赞为“东方的两河文明”。

过了漫水桥,原本我们想沿河而行,因为旁边是宽阔的车行道。不过好在只走了大概五十米,就意识到石窟是沿着崖壁的,于是赶紧退回来,穿过车行道,找到了东山石窟的入口。在这里,还要再验一遍票,据说龙门石窟包括的四个小景点,都是要分别验票的。其实有点没有太大的必要,因为往南的龙门湿地公园根本不开放,南门也关闭着的,所以根本不存在没有票就能进入的途径。也许当地人会找到什么捷径?

往右拾阶而上,有一段路被树枝阻住了,我们不想回头绕路,只能弯腰拨开树枝矮身而过。不过只是一小段,后面就是康庄大道。

大万伍佛洞是一座武周禅宗窟,位于擂鼓台之侧,据说连续有三个洞,被称为擂鼓台三洞,这是擂鼓台中洞。当年白起的伊阙之战、武则天因为大卢舍那大佛建成驾临龙门石窟,都曾在这里擂鼓助兴。可惜的是今天适逢擂鼓洞闭门修缮,整个洞窟都看不到了,这应该是东山石窟的第一个大洞。

擂鼓台北洞开凿更早,是规模最大的密宗造像石窟,据说还有一尊八臂观音和四臂十一面观音,可惜今天我们是注定没有眼福了。

沿着山路的台阶一路上行,穿过一段峡谷,终于看到密集的洞窟了。东山石窟相较于西山来说,规模要小得多,大概有大中型石窟20余个。

高平郡王洞位于台阶尽头的高处,开凿于盛唐时期,方形平面平顶,四壁环坛。正壁高浮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或坐或立于圆台座上。主佛像下方,还雕刻着一排菩萨像,这个布局也很有意思。

高平郡王是女皇武则天的堂侄武重规,当年女帝登基后,伯父兄弟之子皆封王,姑姐为长公主,堂姐妹为郡主。后来中宗即位后,高平郡王被降封郐国公。

西方净土变龛开凿于唐朝,方形摩崖平面,壁面雕刻一尊结迦趺坐的阿弥陀佛像和两尊菩萨,还有一些楼阁、飞鸟、琵琶等图案,展现的是西方极乐世界。

沿着道路走到头,有一尊千手千眼观音龛,开凿于唐代,摩崖平面,观音像平面佛雕,平面可能多有磨损,其实所谓千手千眼只是极言其手与眼之多,并没有雕出这么多的数量来。

走到这里就是尽头了,可以倚栏看一下东山的雪景。洛阳的雪下得还不够大,山谷里的雪大半已经融化了,只覆了一层薄雪在上面。

折返后回到高平郡王洞下,继续往北行,崖壁间的洞龛鳞次栉比,有的佛龛损坏程度不一,有的还保存完整。

看经寺是武则天时期雕凿的,双室结构。前室崖壁有数十个小龛造像,主室进深11.7米,宽11.16米,高8.25米,方形平面平顶,三壁下部雕出高均180厘米的传法罗汉二十九祖,其中正壁11身,两壁各9身,组成我国唐代最精美的罗汉群像。看经寺也是东山石窟最大的一个洞窟,29尊传法罗汉保存完好,实在难得。

二莲花洞是一组双窟,模式相同,造像雕饰和布局都是一样的,顶部的藻井覆莲花图案,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主佛阿弥陀佛手施降魔印。这两座洞窟开凿于武周至唐玄宗时期,规模介于大、中型洞窟之间,雕凿精美。

四雁洞是一个中型洞窟,开凿于盛唐时期,顶覆莲花藻井,四周中有四个飞天的飞雁环绕,腿部十分细长,大概是经过了艺术的加工,一般的雁腿是没有这么细这么长的。佛经中曾有五百雁比喻五百罗汉的故事,这里大概就是用的这种比喻的手法,不过在别的洞窟倒是没有见过类似的手法。

东山石窟的规模相对西山来说要小得多,再走一段也差不多就走过多了。我们有些懊恼,因为担心来不及游览,所以我们在前面走得有点稍稍急了些,其实可以在西山多逗留一阵子的。

下山出来,我们还是沿伊河的人行栈道又往回走了一遍,这是伊河东岸景观文化长廊。其实要说景色,那还是隔岸看西山。从这个角度看对岸,忍不住再次感慨西山石窟规模之宏大,着实让人叹为观止。

沿河岸有一座鲤鱼亭,但周围并没有看到养鲤鱼的池子,大概这座亭子的得名,也是取自“鱼跃龙门”的典故吧。

靠近漫水河处,还有一眼牡丹泉,泉眼周围巨石围拥,看起来也不像是温泉的样子。说到这眼泉,还有一则传说。相传很久以前,龙门山脚下住着牡丹一家三口,牡丹是妻子的名字。有一天,牡丹带着孩子去伊河岸边洗衣服,遇到了一个恶霸。因见牡丹貌美,恶霸欲把她掳回去,牡丹执死不从。一家三口被迫投河自尽,伊河涌起三股水柱把三人托起飞向天际。而在水柱涌起的地方,就出现了三股泉水,如同三朵盛开的牡丹花。当地的乡亲们为了纪念牡丹一家,就取名牡丹泉。

从东山石窟出口处沿长廊继续往北行,还有葛香亭、老群朱海洋 、花仙泉、莲花泉、神鹿泉、观澜厅。

这些泉无一例外,都有着一则美丽的传说。例如老君泉,相传这是太上老君骑青牛驾祥云路过龙门的时候,见到伊河干涸,庄稼濒死,于是发了慈悲之心,化作老翁吆喝青年深犁河滩形成深沟,沟中不断涌出泉水,缓解了旱情。人们为了纪念感恩,于是命名为老君泉。

沿观光车道还有高僧的塑像,例如唐代高僧善导,临淄人,也就是今天的山东淄博人,佛教净土宗的实际创始人,被尊为净土宗第二祖师。唐高宗时期,奉旨作为检校僧监造龙门石窟大卢舍那像龛工程。

善无畏,唐代高僧,古印度中天竺乌茶国人,释迦佛季父甘露饭王后裔,十三岁继承王位,后来出家,开元初年来到长安,被唐玄宗尊为国师,与后来的金刚智、不空并称“开元三大士”,奠定了中国密教的基地。圆寂后,葬于龙门西山广化寺。

玄奘就太有名了,《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就是这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洛州人。我刚看到玄奘名字的时候还纳闷呢,以为是这位高僧太出名,所以才在这里拥有了雕像,原来人家是地道的洛阳人。他俗姓陈,名祎,世称唐三藏。贞观年间历经十七年远赴天竺,带回了大量佛经和佛像。龙门石窟的一些造像,可能也参照过这些佛像,尤其是优填王造像。龙门石窟优填王造像之多,位居全国石窟之首。

神会,唐代高僧,荷泽宗之祖,湖北襄阳人。禅宗自五祖弘忍后分为南宗与北宗,神会是六祖慧能的法脉传人,是建立南宗的主要人物,对南宗在北方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被尊为第七祖。唐玄宗诏他入内供奉,圆寂后建塔于龙门宝应寺。

金刚智,唐代高僧,古印度天竺摩赖耶国人,婆罗门种姓,印法第五祖,中国密教初祖。唐玄宗开元初年来到大唐传法,是中国佛教密宗创始人之一。

 

自由行: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之东山石窟

12月仲冬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龙门石窟,中国石刻艺术最高峰(5)——河南13日(5)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