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1

洛阳博物馆,领略神都辉煌历史(4)——河南13日(24)

编辑
天数:13 天 时间:12 月 和谁:亲子

★旅游地点:河南洛阳博物馆之河洛文明展第二展厅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置洛阳为三川郡。西汉初年定都洛阳,后来才迁都长安。东汉定都洛阳,这一时期是洛阳古都史中最辉煌的时期,大一统的汉王朝经济、文化、科技和对外交流空前繁荣和发展。斑超出使西域,拓展了丝绸之路,中国第一座官办佛教寺院白马寺建立,洛阳太学成为古代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太学。张衡发明地动仪、浑天仪,蔡伦发明造纸术,斑固作《汉书》,许慎编著《说文解字》,东汉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朝代。

东汉洛阳城南北九里,东西六里,俗称九六城,设城门12座,纵横24条大街,宫殿分南宫和北宫,以复道相连。南宫是皇帝接受群傣朝贺议政和国家举行重要仪式的地方,北宫是举行天子临朝、宴飨朝议的地方。城南郊建设规模宏大的明堂、辟雍、灵台和太学等重要礼制和教育性建筑。

曹魏、西晋、北魏王朝定都洛阳,历时三百余年。汉魏洛阳在是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际大都会,总面积约一百平方公里,城市布局逐渐向中轴对称布局过渡。

自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后,东汉都洛196年,前后历经12帝,除汉献帝死后葬在现在的河南焦作外,其他11帝都葬在洛阳,皇陵位于都城附近,西北5陵,东南6陵。

汉代推行“生则极养,死乃崇葬”,洛阳发掘的墓葬规模宏大,结构复杂,随葬品各类丰富,大凡生前使用的衣食住行等各种器皿都有。

白草坡帝陵有一处外围筑有夯土垣墙的建筑贵址群,由房屋、庭院和良窖组成。朱仓东汉帝陵遗址是东汉顺帝、冲帝的陵墓,都是甲字型大墓,汉函谷关仓库建筑遗址位于新安县盐东村,发掘了主体建筑、窑区、墓葬区、附属建筑墓址和其他生活设施,发掘了大量灰陶板瓦、筒瓦和瓦当,有一定数量的“关”字瓦当。

汉代的随葬陶器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数量巨大,有供人居住的宅院和楼格,也有供储藏粮食的仓房,还有饲养家禽家畜的圈舍等。

绿釉陶楼颜色已经褪成了褐色,共分三层,檐角有装饰,第一层有门有窗有院子,上面三层都有门,第二层还有阳台栏杆。

朱红隶书“小麦万石”灰陶仓看着并不大,呈圆柱形,不知道万石小麦是怎么装下去的,或许不止一个而是一组?

玻璃瓶大概是西域传过来的,和今天的花瓶形状类似,不像今天的玻璃那样透明,通体黑色,有米色的水波条纹。高13.5厘米,外表有锈蚀层,据说迎光转动的话,还会变成蓝色。

关林校汉墓出土的陶风车高18.5厘米,长26厘米,由高槛、车厢、杵、碓架和底盘组成,上部有一个长方漏斗形高栏,两侧各有两个斜腿。风箱左端两壁凿圆孔,用来安装风扇和曲轴,中部下方是出粮口。

六博案出土于嵩县库区乡吴村,高6.5厘米,这是汉人六博之戏所用的棋盘,这是一种汉代盛行的智力游戏,有点类似于今天掷骰子玩的飞行棋。

东汉时期豪强占有大量土地,采用田庄式的生产经营方式,有农、林、牧、渔业,还从事手工业生产。田庄所产产品能够使田庄闭门成市,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东汉的陶井陶栏陶棚很有意思,虽然按比例缩小,但该有的配置都有。还有一件陶作坊,连工具都齐备。还有一件两坡式陶作坊就更精致了,作坊在室内,室外还布展了比较袖珍的陶器物件。

彩绘的四神纹陶壶和花草纹陶钫也很漂亮,整件器物上都布满了纹饰,颜色经历近两千年的时间,竟然还没有褪色,依然栩栩如生。

最华丽的还是彩绘陶百花灯,出土于洛阳市涧西区东汉墓,通高92厘米。整件灯饰分为灯盏、灯柱、灯座三部分,最上部的灯盏呈朱雀造型,昂着头,翘着尾,双翅开展,灯盏分为四等分,如同一朵盛开的鲜花。灯柱插接了12支曲枝灯盏,分作三层,每层4支,曲枝接近灯柱的地方还雕着一个羽人。灯盏口沿有12枚叶蒂和8只卧蝉,灯柱下是一个圆盘,盘沿上4支龙形,龙尾分别是一个羽人。灯柱下方是喇叭形灯座,雕着猫、狗、虎、鹿、猴等30多只动物。整件灯饰制作精良,雕塑考究,华丽非凡。据说这件灯饰有13档亮度可以调节,简直就是现代的调光台灯嘛!

陶鸡陶鸭看着就很可爱,彩绘的百戏陶俑基本上褪去了原来的颜色,有的部位略有损坏,但排列成一圈,还是挺有意思的。

彩绘人物纹陶奁高18.3厘米,圆形深腹,平底三足,内外都涂粉红彩,外壁饰云气纹,中间绘着树和人。这种以人物为题材的图案,在汉代彩绘中也是比较少见的。

彩绘镇墓罐出土于偃师墓,也叫镇墓瓶,是古代比较常见的随葬品,流于于东汉中后期,魏晋时期仍有沿用。这种镇墓罐会刻字,大概就是告诫地下的鬼怪不能对死者进行侵扰的意思。

汉代低温铅秞陶器是制陶工艺的重大创新,在釉料中加入铅,降低釉的熔点,而且能使釉面更亮。洛阳出土的这类陶器釉色多是黄、褐、绿色,用于陪葬。草叶纹釉陶罐高19.6厘米,肩部饰以四组横置的白色草叶纹。

釉陶薰炉出土于王城公园东汉墓,通高28.2厘米,下层是浮雕虎形座,浮雕菱形纹样。上层是镂空浮雕的力士、凤、虎、蛇等的炉盖,这种薰炉也是比较少见的式样。

铜灯通高12厘米,由灯盘、铜人和底座三部分组成,灯盘呈扁平状,下面有现,铜人头微微抬起,右臂伸出举灯柄,左臂下垂,单膝跪于案上。

绿釉提篮小巧可爱,篮子是圆形的,鼓腹敞口,提手很高,釉色浅绿,十分可爱。绿釉井栏是墨绿色釉,显得中规中矩。

斗兽纹绿釉陶壶高45厘米,外表施深绿色釉,肩中半浮雕斗兽纹图案,有熊面人与狮形兽相斗和骑士拉弓射兽的画面。

汉代铜器更注重实用性,纹饰趋向素朴简括。汉墓出土的铜器除明器外 ,有一部分是实用器,工艺以范铸较多,兼有鎏金、错金、镂孔等特种工艺。说明人家不是工艺不精湛,而是审美更趋向朴素。

东汉的铜镜非常精美,有一件画像铜镜浮雕花纹图案分内外两区,齿纹带和铭文各带一周王公王母车马两兽等的半浮雕画面。

青铜印章没有过多的装饰,都是很简洁的式样,馆内陈展了部曲将印、假司马印、军司马印、别部司马印、军曲侯印、龟钮铜印等。“附马都尉”银印高2.1厘米,方形钮,下面篆书“附书都尉”四字。

王莽新政时间曾四次进行币制改革,“一刀平五千”钱币的造型还挺好看,就像现在用的钥匙。如果不是刀柄部位,其实铜钱跟后来的外圆内方钱式样已经差不多了。

汉代鎏金铜羽人通高15.5米,通体鎏金,深目高鼻,大耳长发,身子微微向前倾,手里捧着管座,是西域胡人的造型。

鎏金的铜象、牛、独角兽等动物都不大,看着小巧玲珑,极其可爱。还有铜钫、扁壶、圆壶,走的都是迷你风。

汉代的玉器制作呈现出繁荣景象,伏人玉环对角长12.7厘米,口径9.8厘米,外侧刻着四个趴伏着的人,双腿呈鱼尾,大概是传说中的鲛人。玉握猪长11.6厘米,虽然是卧着的形状,但耳鼻眼尾一样不少。

透雕龙凤纹玉佩出土于洛阳机瓦厂汉墓,整件饰品采用透雕的工艺,玉色沁润,龙凤缠绵,雕工精致。

东汉骨尺长23.3厘米,宽1.36厘米,长条形,正反两面都是线刻尺寸,这是中国古代度量衡史上的重要实物资料。

西汉早期的墓室开始用壁画装饰,到东汉成为一种流行,高官显贵或地主豪绅的墓穴中都会饰以壁画,早期壁画的内容多是神灵、仙人,中期则是历史故事和神学,东汉时的壁画内容更加丰富,增加了饮宴歌舞、车骑出行等场面。

 

自由行:河南洛阳博物馆之河洛文明展第二展厅

12月仲冬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洛阳博物馆,领略神都辉煌历史(4)——河南13日(24)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