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1

洛阳博物馆,领略神都辉煌历史(12)——河南13日(32)

编辑
天数:13 天 时间:12 月 和谁:亲子

★旅游地点:河南洛阳博物馆之梵羽御璗展览

旁边还有一个临时展厅,现在展览的是“梵羽御璗:雀金绣文化艺术展”。我们只知道苏绣、湘绣、蜀绣、粤绣,还真不知道有雀金绣呢。

原来,雀金绣是中国古代皇家和佛教专用的高等级织绣工艺,以雀羽线和金缕线为主要材料,配以多种色线,采用编织、雕塑、缂金等多种手法织绣而成。看这原材料,就知道这种绣品一般人是用不起的。事实上,雀金绣也确实没有进入寻常百姓家,停留在皇族贵胄和礼佛的层面。

洛阳是雀金绣的主要发祥地,这项技艺源于战国、盛于隋唐、臻熟于晚清民国。如今,这项绣艺已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观音三十二应身像124cm×240cm的规格,中间是一尊观音,两侧各有十六位观音的化身。据说这件作品,历时六年才完成。

还有一尊观音身上披着宝相花缀松石雀金绣锦襕袈裟,据说这件衣服历时三年才制作完成,宝相花用打籽绣,每朵花中心绣钉了绿松石。

胡人呈马图像一幅构图精巧的图画,虽然篇幅不大,但布局和设色都让人觉得十分舒服,胡人的表情也很生动,这件作品用了两年时间完成。

刻金犀牛45cm×103cm的规格,看着倒是并不算太繁复,不是太写实的作品,历时一年完成。

重叠61cm×85cm的规格,红色的底子,图像有些抽像,本身这个“重叠”的主题,就带一点抽像的感觉。

清供图160cm×106cm的规格,图像是好几件清供的花瓶和花朵,布局有点绵密,大概挺费工夫的,事实上,也确实花了三年时间才绣成的。

要说到华丽,雀金绣绝对是绣品中的佼佼者,不过有时觉得太华贵了。要说到细腻,私以为还是以苏绣为最,或许这也只是我个人的偏爱而已。

还有一些并非雀金绣作品,中间还间杂了一些其他类型的文物,不知道是我们走着走着,走到了另一个展览。

绿釉载丝骆驼创作于唐代,体长49.5cm,身高49.5cm,曲首嘶鸣。前后颈和前肢上部有长毛,背上铺毯,驼峰之间置驮囊,两侧挂扁壶和丝绢等物。看起来,这是一头栽丝绢货物的骆驼。

西晋时期的彩绘陶多子格颜色已经掉得差不多了,但是这个格子和今天的收纳格到是有些类似。

雕漆御制十八罗汉挂屏用了剔红工艺,在挂屏中算得上是大件了,共两块,每块雕刻九尊罗汉,地上有草,上方有树,还有刻字。

唐代的三彩牵马俑体量比较大,人俑制作得不如马俑精致。马头微剩下左偏,马背上的马鞍很华丽。

鎏金铜观音雕琢精致,姿态颇为少见,左腿自然下垂,右腿则置于凳上,右手置右膝上,左手置于身旁,姿态显得极其自然。

菩萨头像是唐代的文物,双眸微瞌,神态安祥。头顶处,还有一尊小佛像,结跏趺坐,有点像龙门石窟的造像风格。

清代的鎏金银坛城制作精良,用圆形打造了一个立体的坛城,也被称为曼荼罗,这是菩萨们的道场,也能看成一个小型的佛国世界。

坛城以立体或平面的方、圆几何形并塑或绘以神像、法器,表现诸神的坛场和宫殿,比喻佛教世界的结构。坛城按照梵文音译,也叫曼荼罗,在佛教密宗中,曼荼罗是佛菩萨们的道场,成为了佛国世界的反映。

我们在河洛文明展厅看到的嵌绿松石铜牌饰介绍,当时说是送到北京博物馆去了,没想到在这里居然看到了实物。不过再细看说明,才发现这件是仿制品。

出博物馆,正门前东西两侧的一层附属建筑为牡丹花都特产展厅,面积约3600平米,主要汇集了河南省内尤其洛阳的知名特色食品、牡丹食品及农副产品,我们后面还有游览计划,自然不会在这时候购买洛阳特产,增加行李负担。

对面是“河洛之光”数字馆,总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借助VR技术、幻影投像、AI换脸、多媒体互动等数字技术,但展厅可能还没有完全布置好,也许是现在没有活动,有的厅不能进去。

馆内收藏了几件文物,看着很眼熟,我们在珍宝馆里曾经见到过类似的样式,但并没有注明文物的名称和年代,想来应该是复制品。

 

自由行:南洛阳博物馆之之梵羽御璗展览

 

12月仲冬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洛阳博物馆,领略神都辉煌历史(12)——河南13日(32)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