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2

牡丹阁,一场牡丹的视觉盛宴(2)——河南13日(34)

天数:13 天 时间:12 月 和谁:亲子

★旅游地点:河南洛阳牡丹阁

第二单元大厅里就是一场牡丹“诗会”,正中设计的是一个赏花的平台,当然摆放的牡丹花都是假花。对面是一个舞台,屏幕上放映着九贤赏花的场景,并唱着戏曲。

四角分别是四组文人,都在悠闲地赏着牡丹,吟着诗词。北宋时期,邵雍居住的安乐窝里栽种了一株二十四枝牡丹,棵型巨大,花枝众多,被称为“牡丹王”。花开时节,邵雍请当时的贤达人士前来观赏,众人诗赋酬唱,一时传为佳话,被称为“九贤赏牡丹”。

邵雍,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奋发有为,与周敦颐、张载、二程并称“北宋五子”。宋仕宗时期定居洛阳,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王拱辰,原名王拱寿,开封府咸平县人,北宋时期大臣、诗人,曾任西京留守,曾为邵雍提供住所“安乐窝”。

司马光,字君实,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熙宁四年,因新旧党争退居洛阳十五年,宅邸名为“独乐园”,主持编撰294卷近400万字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

富弼,字彦国,洛阳人,北宋名相、文学家,历仕、英、神、哲四朝,是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文彦博,字宽夫,北宋著名政治家、书法家,历仕仕、英、神、哲四朝,官至宰相,被称为贤相。

程颢,字伯淳,世称明道先生,河南洛阳人。他的弟弟程颐,字正叔,世称伊川先生。后世把兄弟俩称为二程,同是北宋理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其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后来朱熹进一步继承和发展,称为“程朱理学”。

吕公著,字晦叔,安徽寿州人,北宋政治家、学者,开启了吕学端绪,一生著述颇丰。因反对王安石变法遭贬,闲居洛阳。

张载,字子厚,世称横渠先生,凤翔郡县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尊称张子,奉祀孔庙西庑第三十八位。

墙上挂着牡丹画,都是复制品。有恽寿平的《牡丹》、邹一《花卉八开》、吴昌颐的《牡丹图》。旁边还有一幅《牡丹赋》全文,这是舒元舆的代表作。

这一单元也陈列一些文物,清代的粉彩花鸟帽筒,白色的筒身上绘了大朵的粉牡丹。另一只粉彩花鸟觚则是绿叶更甚于牡丹。粉彩花鸟海棠形盘倒是留白多了,颜色要淡雅一些。

珐琅彩稚鸡牡丹纹碗敞口弧壁,外壁以珐琅彩装饰,一侧绘稚鸡牡丹图,稚鸡画得十分灵动,颜色也极是艳丽,与一旁的粉牡丹相得益彰,分明是一帧精美的工笔花鸟画。另一侧则是五言行书体写的诗句“嫩蕊包金粉,重葩结绣云”,取自唐代诗人韩琮《牡丹》。

民国时期的粉彩花卉人物花盆,设色要比清代淡雅得多。粉彩松鹤观音瓶也如一幅水墨画,另一侧题了诗句。

第三单元介绍牡丹谱记,这是记录、排列、研究牡丹相关问题的文献史籍。自宋代起,牡丹谱记就大量出现,当时的文人对牡丹品种、种植、风俗进入了系统性的研究介绍。北宋时期,当时作为西京的文人汇集,名园荟萃,也为这些文人研究牡丹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牡丹专著中的扛鼎之作当然要属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是世界上最早的花卉学专著。周师厚在此基础上又写了《洛阳花木记》和《洛阳牡丹记》。此外,张邦基留下了《陈州牡丹记》、张峋留下了《洛阳花谱》、陆游留下了《天彭牡丹谱》,都是著名的牡丹谱记。

清朝时,江苏常州人氏蒋廷锡在宫廷为官时,绘成《百种牡丹谱》,以绢本着色,绘了一百种牡丹,以“元、亨、利、贞”为名分列四。这套牡丹谱被乾隆、嘉庆、定编三位清帝鉴藏御览。

玻璃展柜里陈展的一件残破临汝窑牡丹纹碗,我们原本觉得没有说明文字不免可惜,谁知道手指在玻璃上点开,立刻出现了对这件物品的全方位介绍,涵盖了器类及釉色特点、装饰题材、装饰手法等内容。

另一个玻璃展柜里的书帖,也有相同的操作,点开就能查阅宋徽宗赵佶的介绍、宋奥赛与瘦金体、《牡丹诗帖》的赏析。牡丹阁虽然没有牡丹,但是以于牡丹的全方位展示,还是很到位的。

第四单元是牡丹艺术,洛阳地区发现大量与牡丹相关的古代瓷器、壁画、建筑雕刻等文物,自唐代起,牡丹主题的戏剧也百花齐放,牡丹的故事和传说在曲艺家口中流传到了今天。

说到绘画中的牡丹形象,最早还是见于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宋摹本)。唐代时花鸟画独立成科,牡丹也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唐代边鸾“时以牡丹第一”称名画坛。不过唐画留存很少,但是唐墓中倒是出土地了很多牡丹花鸟画的壁画。至五代、宋、明清以来,牡丹的绘画作品更是层出不穷。

出土于北京海淀区八里庄唐代王公淑墓的《牡丹芦雁图壁画》,就有大量的牡丹形象。洛阳新安县出土的宋代《牡丹仕女图壁画》,两位仕女就在赏一盆硕大的牡丹花。

宋代的《牡丹图》纨扇页,花冠硕大,重瓣层叠,画的是牡丹中的名品“魏紫”。明明浓艳的紫红色会流于俗气,但画家笔下的牡丹却艳而不俗,主题突出。

明代徐渭的《水墨牡丹图》轴是纸本,构图精巧,三朵牡丹姿态各异,枝叶开展错落,清雅中不失贵气。当然,我们看到的画作也是复制品,原件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恽寿平的《山水花鸟图》册原件也收藏在故宫博物馆院,展示的复制品画册上,是一朵浓艳的红牡丹和一朵清雅的白牡丹,一朵在左上方,绿叶衬红花。一朵在右下方,似乎带着孤傲。

当代画家陈半丁的《华堂春满》、钟质夫的《春晨》、陈卓的《牡丹图》轴、金梦石的《岁朝清供》都是以牡丹为题材的绘画作品,收藏在牡丹博物馆。

民国的牡丹挂饰看着像是挂在旗袍或毛衣外面呢,花朵显得有点大,花瓣也层层叠叠的,有的饰品在上方还有锁片。

民国时候的堆漆凤凰食品盖盒通高9.5厘米,直径31.2厘米,盒盖上有牡丹纹饰,盒子分九宫格,中间一格稍大,是作角盒,可以单独取出来,很可爱。

清代的平安富贵绣片真的是很喜庆的图案,红色的底子上,满铺着青白色的牡丹花。外层还有一圈黑底的红白花饰,可能是在喜房用的吧。

中国传统戏曲艺术自宋金时开始形成,到了元代,散曲、杂剧迅速发展,明清时期,戏曲艺术达到了繁荣。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又叫《牡丹亭还魂记》,直到现在还是戏曲的著名曲目。明代还有杂剧《天香圃牡丹品》,主人公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朱有郭,其人一生喜好牡丹。

以牡丹为主题的刺绣也很朵,清乾隆年间的香色缀绣八团夔花牡丹单袍、清同治年间的石青色缎绣牡丹蝶女夹坎肩、清光绪年间的藕荷色缎绣牡丹团寿纹裕衣等,都做工精良,看起来不像是普通老百姓的衣着。

洛阳古代建筑艺术中的牡丹,最早见于宋代瓦当的装饰纹样及北宋仿木结构墓室中。明清时期建筑牡丹装饰有了琉璃制品和牡丹砖雕,山陕会馆的琉璃照壁中间就有数朵牡丹装饰,潞泽会馆也用牡丹龙纹装饰。

在文学作品中,牡丹题材也屡见不鲜,唐朝李浚在《守窗杂录》中有唐玄宗和杨贵妃在沉香亭中赏牡丹的记载,诗仙李白作《清平调词》三首,此后在文学史上,牡丹几乎成了杨贵妃的代名词。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记载了八仙之一的韩湘子异术种牡丹的故事。李亢在《独异志》记载了唐代名相裴度与牡丹生死相依的故事。

明代冯梦龙在《醒世恒言》卷四中,记载了牡丹抗旨的传说,清代李汝珍在《镜花缘》第四回、第五回也写到了这个故事。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的《葛巾》中,描写了洛阳儒生常大用与曹州牡丹仙女结为伉俪的故事。

第五单元介绍了各地的牡丹花会,当然着重介绍的是洛阳牡丹花会。欧阳修、李格非、张邦基在《洛阳牡丹记》《洛阳名园记》《墨庄漫录》中都有洛阳牡丹花会的记载,现在洛阳每年还会举办牡丹花会。除了洛阳,成都(彭州)、延安万花山、荷泽、垫江、常熟尚湖、台湾南投都有牡丹花会,日本须贺川也有牡丹花会。

这一单元还陈展的洛阳自1983年始,举办过的牡丹花会的门票、纪念章和一些文创产品。

 

自由行:河南洛阳牡丹阁

12月仲冬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牡丹阁,一场牡丹的视觉盛宴(2)——河南13日(34)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