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亲爱的用户:感谢您对游记业务的长久支持。由于战略方向的调整,我们将于2025-11-30 23:59 停止游记业务的运维。您已发布的游记会继续保留,但不再提供“编辑”功能。后续您可以通过【发布笔记】,记录您的美好旅行。

更新时间:2025.04.30

神都洛阳三日游记

普通用户  0篇游记

天数:5 天 时间:12 月 人均:850 元 和谁:夫妻
玩法:美食,摄影,人文,半自由行,火车,省钱

发表于 2025-04-30 22:38

D1,乘坐T112次列车,15:28南京火车站出发,23:34抵达洛阳火车站,入住洛阳旭丰酒店

D2,老君山一日游,入住洛阳旭丰酒店

D3,参观洛阳古墓博物馆、洛阳博物馆、龙门石窟、应天门、天堂明堂,小街天府红卫水席店吃锅贴等,入住洛阳旭丰酒店

D4,参观白马寺、九州池、二里头博物馆,摇滚炒鸡(义勇街店)吃大虾炒鸡双人餐, 逛丽景门,入住洛阳旭丰酒店

D5,乘坐T114次列车,4:21洛阳火车站出发,12:53抵达南京火车站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这座承载千年历史的古都,恰似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镌刻着岁月的故事。2024 年 12 月 12 日至 16 日,我们踏上这片古老的土地,开启一场探寻历史与文化的深度之旅。

初抵洛阳,心向老君

12 月 12 日,我怀揣着满心期待,登上从南京出发的 T112 次列车。历经 8 个多小时的车程,列车于晚上 23:34 缓缓驶入洛阳火车站。一出站,洛阳冬日夜晚的丝丝寒意便扑面而来。我步行前往距离火车站不远的洛阳旭丰酒店办理入住。躺在床榻上,尽管旅途稍感疲惫,但一想到即将开启的洛阳之行,兴奋与期待之情便在心中涌动。在这种复杂的情绪交织中,我渐渐进入梦乡。

老君仙境,如梦似幻

12 月 13 日,我们早早起身,在附近小吃店品尝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汤,随后便前往集合点乘车。为了一睹老君山的亮灯盛景,我们特意选择了上午 10:30 发车、晚上 20:00 返程的晚班旅行团。


老君山,本名景室山,作为秦岭余脉八百里伏牛山的主峰,海拔高达 2297 米,目前是不对外国人开放的独特景区。因道教始祖老子在此归隐修炼,唐太宗御赐其名 “老君山”,它素有 “秀压五岳、奇观三山” 的美誉。

如今的老君山已然成为网红打卡地,那句 “远赴人间惊鸿宴,一睹仙山盛世颜” 更是广为流传。即便今日是周五,景区内依旧人头攒动。车辆将我们送至索道口,我们随即乘坐中灵索道向中天门进发。

中灵索道宛如一条盘踞山谷的巨龙,载着我们从灵观殿迅速攀升至中天门。轿厢缓缓上升,我的心也随之雀跃。透过玻璃俯瞰,山峦连绵起伏,恰似一幅巨型水墨画在脚下徐徐铺展。时值冬季,山上覆着一层薄雪,银装素裹,宛如仙境。

下午 1 点左右,我们下了索道,没走多远便抵达中天门。这里位于老君山山腰,是游客登山途中重要的休憩与观景平台。一座由二十吨纯铜打造的老子骑青牛雕塑格外引人注目,老子身披金黄色斗篷,稳坐于长着弯弯犄角的健壮青牛背上,造型栩栩如生。


从中天门大牌坊上山,有两条路径可选:左边是长长的石阶,通向救苦殿;右边则是木质楼梯。我们选择了左边,虽路途艰辛,但能少绕弯路,节省时间。

穿过仙境隧道,下午 2:30 左右,我们来到十里画屏。沿着绝壁蜿蜒修建的栈道,如丝带般缠绕在山体。我们穿着带钉的鞋子行走其上,每一步都仿佛踏入一幅巨型画卷。两侧山峰形态各异,有的如利剑直插云霄,有的似仙女亭亭玉立,还有的像骆驼负重前行。每一处峰石,都似在诉说岁月的沧桑。冬日的老君山,虽无春日繁花似锦,夏日郁郁葱葱,秋日五彩斑斓,却独具一份宁静与壮美。

来老君山,怎能不尝尝泡面?毕竟有 “远赴人间惊鸿宴,老君山上吃泡面” 的说法,我们也未能免俗,花 13 元在山顶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泡面。

经过漫长跋涉,下午 3:45,我们终于登上伏牛山主峰。俯瞰不远处,金顶道观群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

金顶道观群由老君庙、道德府、金殿、亮宝台、玉皇顶等建筑构成,气势恢宏,庄严肃穆。这里是道教文化的重要象征,承载着无数的历史与信仰。

前往玉皇顶的石阶又陡又窄,还铺满冰雪,每一步都需小心翼翼。山顶寒风呼啸,尽管身着厚冬衣,在零下十几度的低温下,我仍冻得瑟瑟发抖。我紧紧抓着两侧冰冷的铁链艰难攀爬,每一次呼吸都似与寒冷抗争。然而,当我终于站在玉皇顶的那一刻,所有疲惫瞬间烟消云散。山顶殿堂内供奉着玉皇大帝,我凭栏远眺,群山连绵,仿佛置身世界之巅,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成就感。

从玉皇顶下来,我又来到亮宝台。殿内供奉着财神赵公明元帅。传说这里是太上老君展示宝贝之处,站在台上,我似乎能感受到当年老君的豪迈之气。此时,夕阳西下,天边泛起绚丽晚霞,将整个老君山染成金黄。雪后的老君山在夕阳映照下,美得如梦如幻。

夜幕降临,老君山渐被黑暗笼罩。我们挤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满心期待金顶亮灯瞬间。大约晚上 5:30,老君山终于亮灯。眼前一亮,整个老君山瞬间被灯光点亮。金顶道观群在灯光映衬下,宛如一座金色宫殿,美轮美奂,仿佛连接了人间与仙境。

本想去金殿看看,无奈楼梯处人潮拥挤,水泄不通,实在难以忍受彻骨寒冷,晚上 6:00 左右,我们带着一丝不舍,乘坐峰林索道及云景索道返回山下。在索道出口处小吃店吃了馄饨和水饺后,乘车返回洛阳。


古墓博物,穿越古今

12 月 14 日,行程满满当当,主要参观洛阳古墓博物馆、洛阳博物馆、龙门石窟、应天门和天堂明堂。早餐后,我们乘车前往洛阳古墓博物馆。抵达时,博物馆尚未开门,工作人员正在门口台阶上撒盐化冰,以防游客滑倒。

洛阳古墓博物馆,是以历代墓葬和壁画为主题的大型专题博物馆。馆区占地 155 亩,建筑面积一万余平方米,分为历代典型墓葬、北魏帝王陵、壁画馆三大展区。历代典型墓葬展区又分地上、地下两部分,搬迁复原了上自西汉,下迄宋金时期的 25 座代表性墓葬,陈列文物约 600 件。通过整体展示墓葬形制,我们得以从更多视角了解墓室建筑、出土文物、墓室壁画、砖雕艺术以及文物所处的空间环境,展品蕴含着巨大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信息。


在地下展区,走进一个个复原古墓,仿佛穿越时空回到古代。古墓中的壁画栩栩如生,内容涵盖历史故事、羽化升仙、傩戏打鬼、天象星宿、宴饮出行等诸多场景。

其中,妇人启门壁画墓是典型代表。该墓为仿木结构砖室墓,由墓道、耳室、墓门、甬道、墓室组成,墓道右壁建有一侧室。墓室平面呈八角形,除南壁开墓门外,其余七面均有壁画或砖雕装饰。位于墓室北壁的妇人启门图,是北宋壁画墓常见题材。壁画高 1.13 米、宽 0.9 米,描绘了一扇微微开启的朱漆大门,一位头戴白色团冠,身着淡青色上衣、白色裙子的女子从门缝中探出半个身子,神态娇羞,似在观望,又似在召唤,颇具 “犹抱琵琶半遮面” 的美感。


参观完洛阳古墓博物馆,我对古代丧葬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墓葬不仅是逝者安息之所,更是历史文化的载体,透过这些古墓,我们得以窥探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


博物瑰宝,历史留痕

离开洛阳古墓博物馆,我们打车前往洛阳博物馆。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馆内珍藏着众多珍贵文物。


曹魏白玉杯,用名贵和田美玉雕琢而成,历经千年依然光彩照人。通高 11.5 厘米,敞口圆唇,深腹平底,造型呈圆筒状,底部为圆饼状,通体光素无纹,曲线流畅优美,代表了曹魏时期高超的玉器制作水平,堪称艺术瑰宝。


东汉石辟邪,由一块完整的汉代青石雕刻而成,是帝陵规制的产物,也是东汉石刻艺术的巅峰之作。通高 1.9 米,长2.97 米,重近 8 吨,其头如狮子,身似虎豹,身生双翼,作昂首奔走之态,怒目竖眉,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石辟邪。


北魏泥塑佛面像,20 世纪 80 年代出土于洛阳永宁寺塔基,是数百件出土佛教造像中最大的。它残高 25 厘米,仅存下眼睑、鼻子、嘴巴、下巴和脸颊等部分。佛面舒展光洁,鼻子端挺秀美,双唇紧抿,嘴角微微上扬,露出含蓄柔和的笑容,既有超尘绝世的神秘感,又具温和可亲的人间世俗意味,是北魏时期民族大融合和佛教本土化的生动写照,被誉为 “洛阳的微笑”。据说原本泥塑的佛像,因经历大火焚烧而变成陶瓷质地。


彩绘陶百花灯,东汉陶器,通高 92 厘米,1972 年洛阳市涧西区东汉墓出土,灯盏分为四等分,形如花瓣。灯柱插接 12 支曲枝灯盏,灯盏口沿有 12 叶柿蒂饰和 8 只卧蝉。中间部分为灯柱,曲枝接近灯柱部位分别端坐一羽人。灯柱下端有一圆盘,盘沿上插有 4 支龙形饰,龙尾分别端坐一羽人。最下部为象征山峦的喇叭形灯座,塑有猫、羊、狗、虎、鹿、猴等 30 多只动物形象。整件百花灯酷似一棵造型优美的古树,装饰效果很强,是汉代社会 “长生不老”“羽化升仙” 思想的物化表现,其灯座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仙山昆仑山十分相似,灯柱代表昆仑山上的天柱,曲枝灯盏形成的三层天盘代表传说中昆仑山上的三座城池。整体造型让人不由联想到三星堆的青铜神树。


参观洛阳博物馆,犹如在历史长河中畅游,每一件文物都诉说着一段故事,每一段历史都让人敬畏。它不仅展示了洛阳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更是中华民族文明传承的重要见证。


龙门石窟,石刻华章

从洛阳博物馆出来,我们乘坐网约车前往龙门石窟。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

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 400 余年之久,南北长达 1 公里,现存窟龛 2345 个,造像 10 万余尊,碑刻题记 2800 余品。

进入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伊河上的龙门大桥。站在桥上,望向伊河两岸的石窟,心中涌起震撼之情。伊河河水清澈,缓缓流淌,两岸山峦连绵起伏,石窟镶嵌其中,宛如一幅天然画卷。


沿着河边步道前行,我们来到西山石窟。这里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内容最丰富的部分,有许多著名洞窟,如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奉先寺等。

古阳洞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的洞窟,洞内造像题记多达 800 余品,被誉为 “龙门二十品” 的书法珍品就有十九品出自此处。这些题记字体端正大方,气势刚健质朴,结体、用笔介于隶、楷之间,是隶书向楷书过渡的字体,在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宾阳中洞是北魏时期的代表性洞窟,洞内主佛释迦牟尼像面容清瘦,褒衣博带,体现了北魏时期佛教造像 “秀骨清像” 的艺术风格。佛像两侧的胁侍菩萨和弟子像,造型优美,表情生动,服饰线条流畅,展现了北魏时期高超的雕刻技艺。

莲花洞因洞内窟顶雕有一朵高浮雕大莲花而得名。洞内佛像雕刻精美,线条流畅,尤其是飞天造像,姿态轻盈,衣带飘飘,仿佛在天空自由翱翔,给人以美的享受。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一组摩崖型群雕。主佛卢舍那大佛通高 17.14 米,头高 4 米,耳长 1.9 米,面容丰满圆润,眉如弯月,双目俯视,嘴角微翘,露出祥和笑容,大气磅礴,气势恢宏。卢舍那大佛两侧依次为弟子迦叶、阿难,胁侍菩萨文殊、普贤,天王、力士等造像。这些造像表情、姿态各异,但都刻画得栩栩如生,体现了唐代佛教造像的高超艺术水平。站在奉先寺前,仰望着大佛,敬畏之情油然而生,仿佛能感受到它穿越千年的目光。


应天之门,隋唐遗风

从龙门石窟出来,天色渐暗。我们乘车前往应天门。应天门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 年),原名则天门,神龙元年(705 年)为避武则天讳改称应天门。

应天门是武则天时期举行重大国事庆典与外交活动的重要场所,是洛阳城 “七天建筑” 中 “天门” 的象征,被誉为 “天下第一门”。

远远望去,应天门灯火辉煌,气势恢宏。城楼上的灯光勾勒出其轮廓,使其在夜色中更显雄伟壮观。走近应天门,威严庄重之感扑面而来。城门上朱红色大门紧闭,仿佛在诉说着曾经的辉煌历史。

站在应天门下,仰望这座古老城门,思绪仿佛回到隋唐时期。那时的应天门,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各国使者纷至沓来,彰显着大唐的盛世气象。如今,时光流转,应天门依然屹立,见证着洛阳的历史变迁。


天堂明堂,盛唐气象

参观完应天门,我们步行前往天堂明堂景区。这里是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堂,作为紫微城的大朝正殿,号称 “万象神宫”,是唐洛阳城宫城的核心区域,也是唐代武则天时期洛阳太初宫的外朝正衙主殿。明堂是古代帝王颁布政令、接受朝觐和祭祀天地诸神及祖先的场所,是皇权的象征。其建筑风格独特,采用 “九宫格” 布局,寓意 “天人合一”。现存遗址为唐代建筑遗址,经考古发掘与保护展示,在遗址上方修建了仿唐风格建筑,让游客能更直观了解明堂的建筑结构与历史风貌。

天堂,是武则天时期的礼佛堂,内供夹纻干漆大佛,高度超过 150 米,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木构建筑。


参观完天堂明堂景区,已是晚上 8 点多。我们前往西工小街,品尝非物质文化遗产 —— 小街锅贴。导航至小街天府红卫水席店,点了锅贴及焦炸丸子等,锅贴量足,没吃完的我们还打包带走。


白马伽蓝,异域风情

12 月 15 日清晨,我们搭乘公交车,向着洛阳的佛教圣地 —— 白马寺进发。白马寺坐落于洛阳市洛龙区白马寺镇内,它不仅是中国第一古刹,更是享誉世界的著名伽蓝。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 68 年),佛教初入华夏,这座官办寺院便应运而生,自此承载起中国佛教 “祖庭” 与 “释源” 的无上尊名。

踏入山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对石马。它们原本静立于宋代太师太保魏咸信墓前,后移至此处,默默诉说着那段著名的白马驮经故事。

说起白马寺得名的缘由,还有一段引人入胜的传说。相传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夜寐之中,梦到一尊金人,身长丈六,周身光芒环绕,于殿庭之上自在飞绕。次日,明帝将此梦告知群臣,博士傅毅进言:“西方有神,名为佛,陛下所梦,莫非正是此神?” 明帝遂派遣郎中蔡愔、中郎将秦景等十余人,踏上出使西域、拜求佛法的征程。三年后,他们在大月氏国幸遇印度高僧摄摩腾与竺法兰,随后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一同返回洛阳。为纪念白马驮经的功绩,汉明帝下令在洛阳城西雍门外二里御道之北,修建了这座寺院,并命名为 “白马寺”。


步入寺内,仿若踏入一片宁静祥和的佛国净土。寺中古木参天,枝叶交织,洒下斑驳光影;香烟袅袅升腾,萦绕在殿宇楼阁之间;梵音悠悠回荡,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佛缘。沿着中轴线徐徐前行,依次可见山门、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清凉台和毗卢阁等主要建筑。每一座建筑皆古朴典雅,一砖一瓦、一梁一柱,都凝聚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无声地见证着岁月的流转。


除了洋溢着中国传统韵味的建筑与佛像,白马寺内还别具一格地矗立着印度、缅甸、泰国风格的佛殿,宛如一座汇聚多元佛教文化的艺术殿堂。印度风格佛殿以印度世界文化遗产桑奇大塔为蓝本精心设计,洁白的建筑主体搭配精美的雕刻,尽显印度佛教建筑的独特魅力。殿内供奉的印度风格佛像,线条流畅自然,姿态优雅从容,散发着庄重而神秘的气息。

缅甸风格佛殿则以其金碧辉煌的外观,吸引着八方来客的目光。殿宇的墙壁与屋顶镶嵌着大量琉璃瓦与宝石,在阳光的照耀下,折射出耀眼光芒,仿佛将缅甸佛教建筑的华丽风貌展现得淋漓尽致。

泰国风格佛殿的建筑风格更为华丽多姿,浓郁的东南亚风情扑面而来。殿内供奉着一尊由泰国赠送的释迦牟尼佛铜像,佛像面容慈祥,身披金色袈裟,庄严神圣之感油然而生。


告别白马寺后,我们来到了九州池。九州池,作为隋唐洛阳城・宫城 —— 紫微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形似东海的九州而得名。踏入九州池,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繁华的隋唐皇家御苑。园内水域广袤,波光潋滟,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地点缀其间,花草树木郁郁葱葱,交织出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沿着湖边悠然漫步,微风轻拂面庞,带来丝丝惬意,让人沉醉于这旖旎的风光之中。


九州池的建筑风格尽显隋唐遗韵,飞檐斗拱,气势雄浑。其中,瑶光殿堪称九州池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这座宫殿采用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红柱彩梁,雕梁画栋,尽显金碧辉煌。殿内陈列着诸多与隋唐文化息息相关的文物与展品,透过这些珍贵物件,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仿佛在眼前徐徐展开,让人们能够更为直观地领略那个时代的风貌。

在九州池内,还有一座名为 “映日亭” 的亭子。亭子依湖而建,造型精巧别致,四周绿树成荫,宛如一颗镶嵌在湖畔的明珠。坐在亭中,凝视着波光粼粼的湖面,思绪不禁飘向千年前。彼时,这里或许是帝王将相、妃嫔宫女们游乐嬉戏之所,他们于此赏景赋诗、饮酒作乐,尽显盛世繁华。如今,时光已然流转,但九州池的美景依旧,宛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静静诉说着历史的变迁,令人心生感慨。


离开九州池后,我们原计划在火车站附近搭乘专线车,前往郊外的二里头博物馆,却因弄错上车地点,遗憾错过班车,无奈之下,只能打车前往这座心心念念的博物馆。

二里头遗址,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批重点六大都邑之一,被誉为 “最早的中国”,宛如一把珍贵的钥匙,为我们开启了探索华夏文明起源的神秘大门。

二号展厅是博物馆的核心所在,集中展示了二里头文化的代表性文物,件件皆为瑰宝。


夏代乳钉纹铜爵,1959 年出土于偃师二里头遗址,它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为久远的青铜酒器,当之无愧地堪称 “中国第一爵”。其器身修长纤细,束腰平底,三条细高的锥足稳稳地支撑着器身,器表装饰着简洁而古朴的乳钉纹,整体造型简洁大方,庄重典雅,是夏代青铜铸造工艺的珍贵实物见证,为研究早期青铜文化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线索。


方格纹铜鼎,同样出土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夏代青铜器中的杰出代表,被誉为 “华夏第一鼎”。其造型与纹饰与中原龙山文化晚期的陶鼎颇为相似,通高 20 厘米,既保留了陶鼎的古朴遗风,腹部别具一格的方格纹又彰显出独特的时代特征,是探索夏代文明与青铜技艺发展脉络的重要实物例证。


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出土于二里头遗址的一处高等级贵族墓葬,长 16.5 厘米、宽 8 - 11 厘米。器身以青铜铸就主体框架,呈四角钝圆、略呈亚腰形的独特形状,两侧各有对称的环纽。其上以数百片绿松石精心拼合镶嵌出兽面纹,工艺之精巧,丝丝入扣,历经三四千年岁月洗礼,竟无一松动脱落,堪称中国最早以宝石镶嵌工艺制成的青铜器之一,充分体现了当时登峰造极的工艺水平。


绿松石龙形器,出土于二里头遗址的高等级贵族墓葬,长 64.5 厘米,中部最宽处达 4 厘米,由 2000 余片形状各异的绿松石片巧妙组合而成。每片绿松石大小仅在 0.2 - 0.9 厘米之间,厚度更是仅有 0.1 厘米左右。龙首隆起于托座之上,略呈浅浮雕状,为扁圆形巨首,吻部微微突出,形态栩栩如生。这件器物堪称早期龙形象文物中制作最为精美、体量最大的一件,被视作中华民族龙图腾最直接、最正统的根源,有力地证明了早在夏代,先民们便已将龙作为图腾加以崇拜,对于研究中国龙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不过略显遗憾的是,此处展出的只是复制品,真品现珍藏于中国考古博物馆。


七孔玉刀,1975 年出土,长 60.4 - 65 厘米、宽 9.5 厘米,玉料呈深邃的墨绿色,局部带有黄色沁色。刀形扁平,呈肩窄刃宽的宽长梯形,两侧各有两组对称的扉牙,玉刀两面纹饰相似,皆以交叉的直线阴纹勾勒出网状与几何图形,刀背处等距排列着七个圆孔,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这是迄今为止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最大一件玉器,造型规整,工艺精湛绝伦,堪称玉器中的珍品。它不仅反映了夏代玉器制作工艺的高度发展,同时极有可能在礼仪或宗教活动中具有特殊用途,是研究夏代玉器文化与社会制度的重要物证,也是洛阳市目前唯一一件被国家列为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


参观完二里头博物馆,内心久久难以平静。二里头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宛如坚实的基石,为后世文化的蓬勃发展奠定了深厚基础。它让我们更为深刻地领略到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魅力,也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对自身文化根源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乘坐专线车返回市区后,我们在网上团购了 “摇滚炒鸡(义勇街店)” 的大虾炒鸡双人餐。上桌的鸡肉鲜嫩多汁,大虾鲜美弹牙,两者搭配相得益彰,再配上香气四溢的米饭,令人大快朵颐,吃得津津有味。


夜幕悄然降临,华灯初上,我们来到了丽景门。丽景门,作为洛阳古城的西大门,始建于隋代,历经岁月的洗礼与多次修缮重建,如今已然成为洛阳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高大巍峨,气势恢宏,在灯光的映照下,更显庄重壮观,仿佛一位历经沧桑的守护者,静静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往昔。

走进丽景门,仿佛踏入一条时光隧道,古老的街道、传统的建筑以及琳琅满目的店铺扑面而来,让人仿佛穿越回了往昔的繁华岁月。

尽兴游玩后,我们返回酒店,早早休息。次日凌晨 4:21,从洛阳火车站出发,乘坐 T114 次列车,于 12:53 顺利抵达南京火车站,至此,圆满结束了这场愉快的洛阳之旅。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推荐相关游记更多

更多相关问答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洛阳3142
神都洛阳三日游记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旅游攻略导航

洛阳旅游攻略指南? 携程攻略社区!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最佳的洛阳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洛阳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洛阳旅游信息就来携程旅游攻略。

河南旅游快速入口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

      最新游友动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