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4

江苏南京江南贡院游记

天数:1 天 时间:5 月 和谁:一个人

2021年5月14日,早上,我游览完毕东水关遗址公园,返回酒店,途径夫子庙旁的江南贡院,就顺便进去参观了一下。江南贡院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学宫东侧,又称南京贡院、建康贡院,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科举考场,中国南方地区开科取士之地,也是夫子庙地区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模之大、占地之广居中国各省贡院之冠,创中国古代科举考场之最,仅明清时期全国就有半数以上官员出自江南贡院,被誉为“中国古代官员的摇篮”。

 

江南贡院始建于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经历代修缮扩建,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清朝同治年间,仅考试号舍就有20644间,可接纳2万多名考生同时考试,加上官、膳、库、杂役兵等附属建筑数百间,占地超过30余万平方米。其规模之大、占地之广居全国各省贡院之冠,创造了古代科举考场中国之最。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袁世凯、张之洞奏请清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咸趋实学,从此江南贡院便结束历史使命。江南贡院从建成至晚清废除科举期间为国家输送八百余名状元、十万余名进士、上百万名举人,明清两代名人唐伯虎、郑板桥、吴敬梓、施耐庵、 翁同和、张謇、陈独秀等皆出自于此,金陵文化之昌盛可以想见。

 

江南贡院,从外面看,仅是临河而建一处狭小的院落。古铜色的门楣上方,高高的悬挂着蓝底金字的匾额,匾额上“江南贡院”四字,是清末风云人物、两帝之师——翁同龢的手书,挥洒自如、行云流水般的字迹,格外引人注目。江南贡院大门为三阙辕门,木结构,中通人行,两侧平时封闭。正门五间大小,正中门上为朱匾黑字“贡院”。左额“辟门”,右额“吁俊”。门前石狮一对,大门两侧分别刻有:“明经取士、为国求贤”八个大字,两柱楹联悬挂明朝扬士厅的题联:“号列东西,两道文光齐射斗;帘分内外,一毫关节不通风”。

 

进入大门,对着正门入口,是一堵黯淡的铜质屏风。屏风正中,是一幅一路(鹭)连(莲)科图画浮雕。端详浮雕,鸥鹭骞翮,莲花绽放,花鸟叶实,寓意昭然。这让我想起,不知源自何处的一种说法:科举时代的中国社会,金榜题名是人生非常重大的事情,与“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并称为人生四喜,以致于人们对金榜题名的渴望和追求,体现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铜屏背面中建是乾隆的诗句“人才当义取,王道岂分更。放利来多怨,徇私有恶声。文宗濂洛理,士仰楷模情。若问生前事,尚怜死后名。”;两边是“飞翔鸾凤天,变化鱼龙地。”

 

江南贡院门内东西有官房各三间,为府县官员休息之所。略西为二门,门对盘龙雕照壁,照壁背后为贴“金榜”之所在。金榜为御制,主考出京时皇帝颁发,四周有龙凤飞舞,彩云呈祥,正中上方印有皇帝玺印,以示国家重视人才。照壁上是彩色的南闱放榜图,重现了晚清时代的德宗爱新觉罗载,即当时农历辛卯年光绪17年,即公元1891年的江南乡试的放榜场景。

 

贡院东侧的房屋内介绍历朝历代的武举名人,有戚继光、尹凤、郭子仪等,还有介绍武科举的考试项目。

 

在大照壁西边有一个状元亭,楹联:“茶苑重开,抚景歌一泓春水;魁星高照,临风咏十代名都。”在大照壁旁有一个背着家当,前来考试学子的雕像。大照壁背面是历代状元名录。在大照壁东边也有一个半亭,匾额:扶文启运,楹联:“雨过琴书润,风来翰墨香。”

 

继续往前走是状元及第门,门旁楹联:“花香何及书香远,美味怎比诗味长。”江南贡院以刻满历代状元名录的魁星堂为核,以刻满经史子集文字的石墙为皮,以科举的历史变迁分层,将科举的千年历史收藏其间。江南贡院宝匣由坡道的狭长空间环绕而下,一边是布满文字的经匣,另一边是瓦砾堆积的立体庭院。

 

在江南贡院的室内外展品中,不仅有屏风浮雕,还有碑刻、绘画、饰品以及其他生活用品等,都有寓意金榜题名的构造元素。信步馆内,浏览着这些挂在墙上,陈列柜内,镶在框上,嵌在地面的多种多样的科举文化生活展品,我想:科举文化过去广受推崇,于国而言,通过科举取士,有助于为国求贤;于百姓而言,通过金榜题名,不仅人生能飞黄腾达,还能光宗耀祖和家族兴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足见金榜题名对于个人及其家族是何等的荣耀。

接着是科举木雕砖雕展,也叫登科长廊。铁保手书碑,清代书法家铁保在这块碑上“不留金币但留书”。碑文如下:忆余壬子典试江南,得士如潘世恩、史致俨、吴廷琛,俱以会状名世,蜚声清要,得人之盛,为志榜所不及。忽忽十六年,而余复以两江总督典武闱乡试。重来琐院,风景依然,不思所得士中亦多干城之器,与前榜后先辉映否?聊识数语,以俟将来。

 

继续往前参观,是介绍清朝科举考试考官情况。神勇碑,为巴图鲁阿玉锡立。阿玉锡,清代武将,生卒年不详。蒙古准噶尔部人,号喀喇巴图尔,有罪应锉臂,后转向清廷投效。乾隆帝闻其勇敢善战而召见,赐银,擢侍卫。乾隆二十年(1755)平定伊犁时,于格登鄂拉立战功。高宗为之作歌,七月命阿玉锡觐见,封为散秩大臣,列入平准五十功臣之中,召郎世宁为之作《持矛荡寇图》,画像悬挂于紫光阁,是很珍贵的匾。

 

在靠近河边的走道上,站立着一排科举名人的雕像,有张骞、林则徐、吴敬梓、郑板桥、吴承恩、唐伯虎等。难怪科举历史上年龄最大的考生,清代道光年间的陆云从以103岁的高龄还参加了丙戌会试。时至今日,虽然国家没有了“明经取士”的科举考试制度,但是高考、硕考和国考仍在,莘莘学子一旦通过了这些考试,不也意味着人生苦尽甘来功成名就吗?在我看来,金榜题名,不仅是传统社会士人的人生追求,还是当今社会学子们的人生追求,特别是对于寒门子弟来说,还是要靠日拱一卒、勤奋好学,日后金榜题名时,才能成就未来。

 

江南贡院还包括了科举博物馆的地面建筑部分,首先就是明远楼。明远楼是贡院内栋宇之一,平面正方形,三层木结构建筑,四面皆窗。位于贡院中心,原是用来监视应试十子人贡院考试的行动和院内执役员工有无传递关节的设施。它是历史上江南贡院中最高的建筑,也是考试期间警戒与发号施令的地方。明远楼始建于明朝嘉靖十三年(1534年),明远楼是江南贡院的主体建筑,清道光年间重建,是中国保留的最古老的一座贡院考场建筑。“明远”二字取自《大学》中“慎终追远,明德归厚”之意。

 

明远楼的底层四面为墙,各开有圆拱门,四檐柱从底层直通至楼顶,梁柱交织,四面皆窗。楼下柱上有楹联,系清康熙年间名士李渔所撰并题:“矩令若霜严,看多士俯伏低徊,群嚣尽息;襟期同月朗,喜此地江山人物,一览无余。”从联中也可看出明远楼设置的目的和作用。楼下柱上的另一幅楹联:“三年灯火,原期此日飞腾,倘存片念偏私,有如江水;五度秋风,曾记昔时辛苦,仍是一囊琴剑,重到钟山。”系汪瑟庵题至公堂。

 

在明远楼的背后是复建的“至公堂”,这里曾是古代考官批卷、阅卷的主要场所。两楹悬挂明朝扬士厅的题联:“号列东西,两道文光齐射斗;帘分内外,一毫关节不通风”。贡院主展厅叫至公堂。至公堂是指这里是最公正、公开、公平选拔人才的地方。现为陈列馆的主要展厅。这里,以文字为主配以图片和实物资料,向观众系统地介绍了我国科举制度的形成发展与历史沿革。

 

在至公堂的正中,有一块石碑,名曰“御制宸翰碑”,此碑是康熙皇帝为全国贡院所题。正厅上方是“为国求贤”匾。碑后墙壁上是一幅清朝秦淮河及江南贡院图,室内柱上楹联:“圣朝无政不宜公,况此举乎更属抡才大典;天子命名原有意,登斯堂也当兴顾义深思。”《御制宸翰碑》为康熙三十八(1699),康熙帝亲赴江南贡院所赋诗,“人才当义取,王道岂分更。放利来多怨,徇私有恶声。文宗濂洛理,士仰楷模情。若问生前事,尚怜死后名。”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主持江南乡试。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命张廷枢提督江南学政。行前,康熙又在南书房召见张廷枢等奉使10人。康熙有感于科考弊案时有发生,手书五律一首,要求“人才当义取”,不许徇私逐利,破坏科场规矩。劝诫考官、士子应以理学大师为楷模,规范自己的行为,爱惜自己的名声。张廷枢等“跪请圣制颁赐臣等,勒石各省,垂训无穷!皇上俯允,命内廷钩临,各赐一卷”。张廷枢到任江南之后,于莅年六月以钩临的“御制宸翰”刻碑立石,并作跋刻于碑下部,以记其事。在张廷枢等人的请求下,“命内廷钩临,各赐一卷”,才有了这块《御制宸翰》碑。康熙字迹疏朗空灵、行笔流畅率意,自然平淡、美而不媚,是存于南京、屈指可数的“御制宸翰”佳作之一。在张廷枢等人的请求下,“命内廷钩临,各赐一卷”,才有了这块《御制宸翰》碑。康熙字迹疏朗空灵、行笔流畅率意,自然平淡、美而不媚,是存于南京、屈指可数的“御制宸翰”佳作之一。

 

在至公堂西边墙壁上介绍,外帘负责试卷处理,糊名眷录。有受卷、弥封、眷录、对读、试卷分配几个过程。在至公堂东边墙壁上介绍,内帘负责评阅试卷。有阅卷、搜落卷、录取、放榜过程。

 

在明远楼前有两个白色的惜字塔,惜字塔,亦称为惜字楼、焚字库、焚纸楼。受科举制度影响,古人认为文字是神圣和崇高的,写在纸上的文字,不能随意亵渎。即使是废字纸,也必须诚心敬意地烧掉。

 

在明远楼两侧是复建的99间号舍,即当时的考试场所,参考的学子们便是在这不足1.5平方米的号舍中开始长达9天六夜的追梦之旅。“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左右两边是两排考生号舍的文序列是还原历史原貌,每个的外墙上都用硕大的字体写着《千字文》,又用小字在每间号舍顶上分别写着“洪字号”、“宇字号”、“辰字号”等字样,左右两边各有二十间号舍。

 

1864年(清同治三年),曾国藩的湘军攻克南京时,除明远楼、衡鉴堂、至公堂等建筑尚存外,“监临主考官及各所片瓦无存”,一派衰败景象。于是,曾国藩果断决定立即修复江南贡院。1867年(清同治六年),继任两江总督李鸿章继续在江南贡院增加号舍数百。明、清两代,江南贡院不断扩建,江南贡院已形成一座拥有考试号舍二万零六百四十四间,另有主考、监临、监试、巡察以及同考、提调执事等官员的官房千余间,再加上膳食、仓库、杂役、禁卫等用房,更有水池、花园、桥梁、通道、岗楼的用地,规模之大,占地之广,房舍之多为全国考场之冠。

 

江南贡院在历史曾经共有20644间,每个号舍容纳一位考生。而今明远楼前的东西两侧也恢复了89间灰墙黑瓦的号舍。门口依次标有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每个楷体汉字都有1米多见方,彰显端庄宏伟。考舍三面是墙,舍内砖墙两壁离地一、二尺,砌有砖缝两道,放有两层木板,板可抽动。白天考试,上层木板为桌,下层木板为凳;晚上取上层木板并入下层木板,便可作床休息。那么窄的距离晚上睡觉只能“曲膝而卧”了。考生需按号入座,自备油布以为门帘,遮风挡雨。考试期间,考生伙食自备。因为乡试的三场考试,每一场都历经3天,这期间,考生的吃喝拉撒全都在一个高6尺,深4尺,宽3尺的号舍里。每年的农历八月,正值南京“秋老虎”季节,蚊虫张狂肆虐,气候闷热异常。号舍充分体现了科举考试的公平,因为考生不论高低贵贱,不论家庭经济状况如何都可参加科举,科考不仅是考核成绩,也是考核考生的人品。考生面前有一些考篮,是考生进考场时带进来的,里面装了一些干粮和考试用具如笔、墨、纸、砚等,但考生带的干粮必须切开,以防考生作弊。

 

江南贡院为中国历史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优秀人才,从江南贡院走出的名人包括陈独秀、方苞、唐伯虎等,林则徐、曾国藩等清代重臣也曾在江南贡院担任过主考官。仅清一代,科考共举行了112科,其中在江南贡院乡试中举,后经殿试考中状元者江苏籍49名、安徽籍9名,共计58名,占全国状元总数的51.78%。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咸趋实学。从此江南贡院便光荣地结束了它的使命。1918年(民国七年),江南贡院大部分被拆除,只保留了明远楼、至公堂、衡鉴堂及少量号舍。1919年,贡院被拆除,除留下贡院内的明远楼、衡鉴堂和一部分号舍作为历史文物外,余下部分全部拆除,辟为市场。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江苏南京江南贡院游记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