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游记二 《满山红叶似彩霞》

普通用户  0篇游记

天数:1 天 时间:11 月 人均:100 元 和谁:和朋友

发表于 2021-11-23 12:55

自明代以来就有“春牛首、秋栖霞”之说,“栖霞丹枫”为新金陵四十景之一,山西侧的枫岭有成片的枫树,是栖霞山吸引游人的主要景致,为中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每到深秋,山中漫山红遍,犹如晚霞栖落,蔚为壮观。我们到达栖霞主要还是来赏枫叶的,观赏层林尽染美景……

栖霞山素有“六朝胜迹”之称,在清代被列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有“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的美誉。历史上曾有五王十四帝登临栖霞山,历史古迹遗址80多处,荟萃了宗教文化、帝王文化、绿色文化、名人明俗文化、地质文化、石刻文化、茶文化。千年古刹、佛学“三论宗”祖庭、佛教“四大丛林”之一的古栖霞寺就座落在栖霞山西麓。
明镜湖 明镜湖位于栖霞寺大门西面,面积约3000平方米,是清乾隆年间兴建的,湖中有湖心亭,并有九曲桥与岸相连,造型精巧,景点名“彩虹明镜”,有《彩虹明镜》碑立于湖边。向东有月牙池,然后就是栖霞寺大门。
栖霞山古称摄山,又名伞山,南朝时山中建有“栖霞精舍”,因此得名。栖霞寺占地面积40多亩,共有毗卢殿、藏经楼三进院勤务,依山势层层上升,格局严整美观。栖霞寺前是一片开阔的绿色草坪,有波平如镜的明镜湖和形如弯月的白莲池,四周是葱郁的树木花草,远处是蜿蜒起伏的山峰,空气清新,景色幽静秀丽。寺内主要建筑有山门、弥勒佛殿、毗卢宝殿、法堂、念佛堂、藏经楼、鉴真纪念堂、舍利石塔。寺前有明徽君碑,寺后有千佛岩等众多名胜。

寺前左侧有明徽君碑,是初唐为纪念明僧绍而立,碑文为唐高宗李治撰文,唐代书法家高正臣所书,碑阴“栖霞”二字,传为李治亲笔所题。此乃江南古碑之一,是珍贵文物。进入山门,便是弥勒佛殿,殿内供奉袒胸露、面带笑容的弥勒佛,背后韦驮天王,昂首挺立。出殿拾级而上,是寺内的主要殿堂枣大雄宝殿,殿内供奉着高达10米的释迦牟尼佛。其后为毗卢宝殿,雄伟庄严,正中供奉高约5米的金身毗卢遮那佛,弟子梵王、帝释侍立左右,二十诸天分列大殿两侧。佛后是海岛观音塑像,观世音伫立鳌头,善财、龙女侍女三旁,观音三十二应化身遍布全岛。堂内塑像,工艺精湛,入化传神,令人赞叹。
过了毗卢宝殿,依山而建的是法堂、念佛堂和藏经楼。藏经楼内珍藏着汉文《大藏经》7168卷,另有各种经书1.4万余册。在佛龛中供奉着释迦牟尼玉像一尊。藏经楼左侧为“过海大师纪念堂”,堂内供奉着鉴真和尚脱纱像,陈列着鉴真第六次东渡图以及鉴真和尚纪念集等文物,这些都是日本佛教界赠送的,是中日佛教界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寺内还新建了玉佛楼,正中供奉一尊高1.5米,重390公斤的玉佛像,玉佛雕凿精细,装金着彩,是台湾僧人星云大师捐赠的。玉佛楼两壁挂有释迦牟尼佛成道彩图。
栖霞寺舍利塔位于南京市栖霞区栖霞山麓的栖霞寺东,是中国五代时期的佛教石塔,是中国最大的舍利塔,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栖霞寺舍利塔的整体结构紧凑,雕饰华美,塔八角五檐,高15米,是研究南唐建筑的重要实,中国佛塔艺术的精品之作,是南方非常少见的密檐式塔。栖霞寺始建于南朝齐永明元年(483年),舍利塔后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复修原为五层方形木塔。现存石塔系五代南唐(937~975)重建。
传说,栖霞寺创建人僧绍曾梦见西岩壁上有如来佛光,于是立志在此凿造佛像;他病故后,其子在南齐永明二年(484年)开始与僧智度禅师在西壁上凿佛龛,直到南朝齐永明七年(489年),三圣像才得以完成,三佛合称“西方三圣”,该殿也称“三圣殿”。南朝梁大同六年(540年)三圣像佛龛上出现佛光,惊动齐梁贵族,于是纷纷前来凿石造像。于是从南朝齐永明二年至梁天监十年(484-511年)逐渐开凿而成的佛像始有515尊,所有佛像或五六尊一龛,或七八尊一室,分凿于294个佛龛中。后来,唐、宋、元、明各代相继在纱帽峰都有开凿,连南朝在内,共有700尊。佛像大者高数丈,小者仅盈尺,号称千佛崖。
栖霞山三圣殿 现“奇妙佛光”自2009年在栖霞山三圣殿内发现“奇妙佛光”后,2009年11月22日传说中的“奇妙佛光”再次出现,时间是下午15:17~15:43,历时27分钟。09年佛光出现的时候,起初是一道细线般的光斑出现在无量寿佛佛像的右脸颊上,随着光斑慢慢移动,其形状也不断变化,最后光斑不偏不倚的正好照射至佛像的眉心之间时形成扇形,由于佛像的眉心部位有一颗仿水晶的明珠,当光斑照射到明珠上时,明珠折射出绚丽的五彩光芒,映射在“三圣殿”的顶部,随后就神秘的消失了,这一现象在此后的四五天内几乎在同一时间连续的出现,但“佛光”移动的轨迹一天和一天不一样,而且持续的时间也越来越短,特别是到最后的一天,“佛光”没有到达无量寿佛的眉心处就消失了,以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这一奇异现象也越来越受到游客的关注,由此引来众多虔诚佛教徒纷纷前来顶礼膜
  拜对此现象的出现,有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各自的观点,有的说也许是一种巧合,有的说是一件人工的杰作,众说纷纭。据《同治上江两县志》记载,千佛岩“三圣殿”中无量寿佛“顶部有珠,光彩射人”,后来可惜坠落,在宋代被当时的权要拿走,此后就下落不明。可见栖霞山三圣殿“奇妙玄光”历史上早有记载。这说明中国古代能工巧匠很有可能会利用太阳日照与建筑的微妙关联性创造出一些奇妙现象。不管是自然的巧合,还是人工的杰作,最主流的也是最有说服力的观点就是认为此现象的出现与那几天南京太阳高度角有关,是难得一见的自然现象,只是出现在栖霞山千佛岩这一特定的地方,就显得更加“灵异”,并赋予了人们更多的想象。
千佛岩在凤翔峰西南麓,南朝齐永明七年(489年),明僧绍之子与智度禅师合作开凿三圣像以纪念明僧绍。唐、宋、元、明各代相继在纱帽峰都有开凿,连南朝在内,共有700尊。佛像大者高数丈,小者仅盈尺。其中“大佛阁”为开凿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石窟,凿于南齐永明七年(公元489年),正中无量寿佛坐像高达12米。东飞天石雕像就在中102号佛龛中,这个洞龛非常小,共有5座佛像,洞顶的两组飞天为橙色,线条清晰可辨,中间佛像头顶的火焰隐约可见。虽然仅有这么两对飞天,但这是中国所发现的最东部的“敦煌遗迹”。
出了栖霞寺后门,我们沿着寺后山道,向主峰进发。栖霞山三面环山,北临长江,山有三峰,主峰三茅宫又称凤翔峰,海拔286米。
始皇临江处
始皇临江处位于中峰半腰北侧。据汉司马迁《史记》载,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北返时登临摄山(栖霞山),有彰显四海一统、雄视千古之意。该景点于2006年春修建,为一仿古建筑,包括重檐亭、廊、轩以及观景平台,是阅江揽胜之绝佳之地。
桃花涧自明代以来,逢春桃花争妍,久负盛名。明代秣陵名士盛时泰在《栖霞山志》中述:“春暮夏初,则红英绿荫错落左右,游人行其下,衣袂皆有季色”。明末清初,秦淮名妓李香君也在此隐居,死后葬于桃花涧畔丛林。桃花涧中的桃花湖和李香君墓隔路相对,栈桥、古枫、桃林、亭榭、湖水、叠浪岩、天开岩、御花园环绕期间。
栖霞山有三峰,主峰凤翔峰海拔286米;东北有龙山;西北有虎山。栖霞山的地学内涵极为丰富,古生物化石众多,是许多地学名称的命名地,被专家称为“天然地质博物馆”、“地学教科书”。
枫岭位于栖霞山西侧,有成片的枫树,深秋的栖霞,满山枫树长满了红色的叶片,使栖霞山被誉为“金陵第一明秀山”。
栖霞山还有若干自然奇观,饶有情趣。如栖霞寺东北,平山头的南坡上有一处青灰岩石,表面呈波浪状,人称“迭浪岩”,十分罕见。此外还有“青锋剑”、“天开岩”、“一线天”等自然奇观以及李香君墓。
红叶谷位于御花园和凤翔峰西南山腰的交界处,由于这里长年无人涉及,加上山水的冲刷,于是岩石裸露处尽显崖溶奇石景观,其余则为茂密的丛林和湿地,特有的气候环境,使这里奇石嶙峋、古枫矗立、古藤缠绕。该景点的建设充分考虑倒地貌、水体、植物、设施等的和谐搭配,注重栖霞山的生态功能的修复,不断美化、优化、彩化环境,并引水造池,改善该区域的生态环境。红叶谷占地约5万平方米,景区自然风貌优美,以奇石、红叶为特点,是集山、石、水、林、亭为一体新的红叶观赏区。
春游牛首秋栖霞, 满山红叶似彩霞, 片片红叶惹人醉, 层林尽染美美景暇。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推荐相关游记更多

更多相关问答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南京7874
系列游记二 《满山红叶似彩霞》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旅游攻略导航

南京旅游攻略指南? 携程攻略社区!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最佳的南京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南京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南京旅游信息就来携程旅游攻略。

江苏旅游快速入口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

      最新游友动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