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点:南京古鸡鸣寺
今年南京着实成了一座网红城市,樱花季未届,鸡鸣寺就火了一把,也有很多游客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因为来得太早,樱花还没开。不过,原来的鸡鸣寺也不是因为樱花而著称的,这座始建于西亚永康元年的古寺,已经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刹和皇家寺庙之一,自古有“南朝第一寺”“南朝四百八十寺”的美誉,与栖霞寺、定山寺齐名,是南朝时期中国的佛教中心。
追溯古鸡鸣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吴的栖玄寺,不过当时的寺址不在这里。直到西晋永康年间,才在这里倚山造室,东晋以后被辟为廷尉署。南梁武帝在鸡鸣埭兴建同泰寺,曾四次“舍身”,并颁布“断酒肉文”。原来佛教的素食,是从这时候开始的?也就是说,原来的僧人,并不要求茹素吧?也正是在这个时期,鸡鸣寺真正成为佛教胜地,天竺高僧菩提达摩从印度来中土,就居住在这里。南唐时易名净居寺,后改名圆寂寺,宋朝时改名法宝寺。
明朝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重建寺院,御题“鸡鸣寺”,扩大规模。后来又几经扩建,鼎盛时期占寺庙占地千余亩,殿堂屋宇达三十余座。清朝咸丰年间,鸡鸣寺毁于战火,直到同治年间重建。一九五八年改为尼众道场,一九八三年根据明清时候的规模形制复建。
山门正中“古鸡鸣寺”四个金色的大字,就很能让人肃然起敬。据说,这四个字还是清康熙帝的手笔。这个“古”字,就足以奠定鸡鸣寺在南朝四百八十寺的地位了。
拾阶而上是天王殿,面阔五间,重檐歇山顶,四大金刚分列两侧。殿内供奉铜质的弥勒佛像,据说是赵朴初先生捐助的。背后则是韦驮菩萨,是泥塑像。出门两侧是钟楼和鼓楼,二层阁楼,形制相似。
毗卢宝殿又名大雄宝殿,是寺庙的主殿,正中供奉三身佛中的毗卢佛,两边是文殊、普贤菩萨,东西两侧供二十四诸天。殿内供奉的释迦牟尼坐像,据说是泰国赠送的。
经过般若廊,往左是五观堂。走到尽头,是般若堂,拾阶而上,就是药师佛塔,当年《新白娘子传奇》拍摄雷峰塔场景的时候,其实用的是鸡鸣寺药师佛塔的景。当时雷峰塔倒了,新塔还没有建成,药师佛塔拍出来的效果,居然一点都没有违和感。其实这座佛塔也是后来新建的,七层八面,外观看上去是九面,被称为假九面。塔高四十余米,斗拱重檐,这是鸡鸣寺历史上的第五座大佛塔。正门上的“药师佛塔”四个字,是赵朴初的手迹。北门门额上“国泰民安”匾额,是当时的南京市市长题写的。塔内供奉药师佛铜像,原来供奉于北京雍和宫,后来送给了南京灵谷寺。宝塔建成后,移奉药师佛塔。
塔内的每一层,都有四个佛龛,每个龛内供奉一尊药师佛像,共二十四座。佛龛是明代金丝楠木雕,原来是北京中南海的旧物。
宗诚老师太纪念堂是为纪念鸡鸣寺住持宗诚师太建立的,她是复兴鸣鸣寺的一代宗师。鸡鸣寺和南京大学共建了江苏省内唯一一所高级屁众佛学院——江苏尼众佛学院。
中轴线上最后一幢建筑是藏经阁,但凡名寺,都会有珍藏的佛经,不知道鸡鸣寺的藏经阁里有什么珍藏。
观音殿和观音楼供奉观世音菩萨,殿内供奉的观音镏金铜坐像,是由泰国赠送的。
往南还有一座大悲殿,可见观世音菩萨虽然没有供奉在主殿,但供奉也不少。殿中供奉四尊千手观音坐像,四周是观音菩萨三十二应身浮雕彩像和大悲咒所示的图像。
豁蒙楼位于鸡鸣寺最高处,清末两江总督张之洞曾多次和学生杨登临鸡鸣寺,戊戌变法失败、杨锐等“六君子”死难后,张之洞介建此楼,纪念六君子,取杜甫诗“忧来豁蒙蔽”的意思。现在已经改建成百味斋,原本想凭吊六君子的,但如今在这里凭吊,似乎不那么合时宜了。
据说古鸡鸣寺是汉传佛教素食发源地,还是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倒是可以品尝一下鸡鸣寺的素斋,可惜我们抵达的时候不是饭点儿。
这一带还有达摩殿,应该是供奉当年从印度而来的菩提达摩高僧。铜佛殿内供奉泰国赠送的释迦牟尼佛像,重达五吨,殿内两侧是十六尊者的画像。
附近还有三圣殿、念佛殿,大香炉位于平台上,这里大概是统一奉香的地方,被称为“鸡鸣香海”。在地图上看到这个名称的时候,我以为是栽种的香花,原来此香非彼香。
古胭脂井是南朝陈景阳殿的井,隋文帝灭陈后,陈后主和妃子张丽华、孔贵嫔藏入此井,被隋兵发现俘虏,又名辱井。这口井看着倒是有些年头,但似乎并不像从南朝陈遗留下来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