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点:南京栖霞古镇
我们去栖霞古镇,纯粹是因为那天在龙潭附近没找到吃饭的地方,停车场附近居然正好有两路公交车开往栖霞山,于是拍板决定,乘坐公交车去栖霞吃饭。
我们在公交车讨论着感兴趣的话题,听到栖霞山的站名,急急忙忙下车,结果发现似乎下早了一站,这里是栖霞山的另一个大门,但是古镇还在前面。好在步行也不过一公里的样子,没再等下一国内公交车,我们就闲庭散步地走了一站路。
栖霞古镇因水而居,因渡成集,因山而隐,因隐而寺,因寺而名闻天下。要说古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朝,在唐宋的时候就已经成为江南名邑,明清时期是南京近郊的重要集市。这座古镇大多数建筑都是后来建造的宁镇民居建筑,坐落于栖霞山西麓。
如今的栖霞古镇范围西至九乡河,南至疏港大道,东至栖霞山,北至五福路,总面积17.78公顷。
入口处是一座三门四座的牌坊,下面是汉白玉,坊檐是木结构的翘角飞檐。坊额刻“江乘古邑”,我开始错认成了“江东古邑”。江乘是南京最早的县名,算起来这个名字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相传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时从浙江返回咸阳的时候,途经栖霞山附近,在这里乘船渡过长江,当时官员就将始皇帝渡河的区域设为“江乘县”。当时的江乘县面积不大,不过因为地处长江下游的交通要道,一度商贾云集。后来隋朝再度建立大一统王朝,陈国覆亡,江乘县就被废置了。
栖霞山素有“六朝胜迹”的美称,在清代被列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在历史上,共有五十四帝登临栖霞山,其中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有五次就驻驿栖霞山。不过,栖霞山最美在秋季,这种暮冬初春的季节,还不如夏天。因此,我们也没打算进入景区,只是在古镇吃顿简单的午饭罢了。说来也是遗憾,虽然我们往来南京多次,偏偏就没有在深秋时节到栖霞赏过红叶。
虽说栖霞山拥有悠久的历史,但栖霞古镇却是近两年才建成的。上次我们来栖霞山游玩的时候,虽然山门前也挺热闹,有很多售卖纪念品和小食的店铺,但并不是今天这样的规模。
走过牌坊,双龙造型拱卫着街道的入口,因为今年是龙年,这两条龙做得还挺应景。本来龙,就是我国自古以来的吉祥物。两侧各有一株大树,冬天看着有些苍凉,到夏天枝繁叶茂才更会留下一片阴凉。
街道很宽阔,地面是长条形的石块,看颜色和年代,估计也不是同一批的,可能是从哪里运过来的。
两侧的建筑很新,据说2023年才开街的。墙是用青砖横砌的,门窗一应木制,大多是两层楼的格局。
江南的小镇总少不了水,除了古镇外面有条大河,里面也有小河小溪,借水还有一些小景,水边有太湖石、小桥,颇有些园林景观的意思。
古镇不大,主街道很快就走完了,在尽头右拐就是栖霞山景区的入口。让我们惊讶的是,尽管现在并不是栖霞山最美的季节,门口居然人头涌动。我很快就明悟了,里面有栖霞古寺啊,据说许愿很灵验的。
最近大概在举行灯光节,随处可见灯光造型,虽然白天没有灯光,但是造型也挺漂亮。桥头的四神兽不那么古风,看着很是萌态可掬。龙的造型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不过这条龙居然还有翅膀,大概是中西方的结合吧,中国传统的龙可没有翅膀,这是独属于东方的浪漫相像,没有翅膀并不影响飞行。像古代神话里的神仙,衣飘袂举,飘起来不要太有仙气。不像西方神话,非要给天使安上翅膀,还以翅膀定品级的高级。
过桥就是古镇的另一个入口,通往栖霞大道,这时候仍然有络绎不绝的游客走进来。桥的北侧还有一些建筑在施工,游客不能进入,不知道里面有没有一些三国、宋元、明清时代的老旧建筑。
我们走进巷子,其实这里的街道也不窄。这里也有灯光造型,尤其是一只九色鹿,颜值超高,鹿角五彩缤纷,漂亮极了。
大概是新春的缘故,很多店铺没有开门营业,不过吃饱肚子是没有问题的,我们先在入口处吃了一碗牛肉面,走到里面看到有金陵粉丝汤,肚子还有一点角落没有填满,于是两个人要了一碗。离开的时候,又合吃了一份汤圆,撑得饱饱的,回到入口乘坐公交车前往龙潭。
九乡河畔长街上,旧邑江乘接古今。
远避红尘呼浊气,近依禅寺觅清音。
——七绝
自驾游:南京栖霞古镇
2月初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