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点:南京博物院之官窑瓷
乾隆年间的青花绿彩云龙纹盘倒是很清雅,只在盘底有龙纹,图案也很简洁,有大量的留白。青花九桃纹盘和黄地青花九桃纹盘款式和图案都相同,只是底色不同,私以为白底更显得清雅一些。青花海水矾红龙纹盘纹样也很细致,只有龙是红色的,显得更艳丽一些。旁边还有一件嘉庆年间的龙纹盘,几乎是完美复刻乾隆年间的那只盘子。
乾隆年间的红彩莲纹甘露瓶虽然款式和纹样都没有什么特别的,但釉色很鲜亮。胭脂红地粉彩花卉纹覆钵式塔就华美得多了,底座是四方的高台,足足绘了七八层的纹样,颜色图案都不一样。塔身更不用说,胭脂红的底色上,还绘满了蓝色的图案, 至顶部又是粉蓝色,葫芦宝顶是粉蓝色的,还有褐色釉,顶上是金色。这尊宝塔骤看只觉得华丽,细看更觉得精致。斗彩花卉纹甘露瓶中规中矩,如果单独放可能会让人惊叹,不过和旁边的塔放在一起,就觉得不大显眼了。
乾隆年间和嘉庆年间各有一件仿金釉法轮,初看我真以为是黄金,真纳闷怎么把金器或镀金的器物混到了瓷器展里,看了说明才知道人家只是上了金色釉。
乾隆时期的素三彩五福捧寿纹盘虽然没有红色釉,但黄底绿纹再夹杂褐色釉,这只盘子看着也是很鲜艳的。所谓素三彩,就是因为色彩中没有红色而得名,但其实除了红色,其他也有不少颜色也是很鲜艳的,看起来可一点不觉得“素”。倒是旁边雍正朝的淡描青花鸡缸杯那是真是淡雅极了,看着非常赏心悦目,才是真的“素”。
乾隆朝的珊瑚红地粉彩万福宝磬纹六方带托花盆真是富丽到了极点,旁边还有一件也是胭脂红地的粉彩福寿宝相纹椭圆式带托花盆在款式上要稍稍简单一些,个人还是喜欢蓝釉金彩双凤宝㲈纹椭圆式带托花盆,款式简单,整件器物只有蓝金两种颜色,看着很华丽精致,又不至于流于俗艳。
还有好几组花盆也极尽繁复之能事,我觉得可能不管栽种什么花,都没法夺走花盆的光彩。还是黄地粉彩三多连绵海棠式带托花盆稍稍素一点,花盆和花托的边缘都有精致的图案,怎一个精致了得。朝隆朝的粉彩实在是登峰造极,展厅里还有几对花盆,也是极尽精致华美,造型有长方委角、六方、海棠、梅花、葵花、菱花、菊花、腰圆等8种,足式有花式、如意式、圆足如意式扁足、圈足如意式角足等种类,内壁一般施湖绿釉,外壁不仅题材丰富,颜色也很丰富,有白、黄、绿、紫红、粉红、蓝等,真是万紫千红融于一盆。我觉得这些花盆根本不适合真正当花盆使用,实在想不出能把什么花栽种在这些花盆里。
乾隆时期有一件钻刻墨彩御题诗棉花图册,有图有文,看着也像是字画一样。但是让我意外的是,展柜里的图册竟然是瓷册!
雍正朝的青花云龙纹瓶和青花什锦花卉纹折肩贯耳瓶都是比较大的器物,乾隆朝的青花缠枝花卉纹天球瓶的造型十分别致,瓶劲部位竟然还有两只“耳朵”,不知道除了装饰作用,是否还有什么别的用处。
雍正朝的青花牵牛花纹倭角瓶是一对,造型也很别致瓶身居然是方的,瓶颈是直的,两侧还有细长的把手,看起来就像是两个穿着芭蕾舞群的小姑娘,透着娇憨天真,又带点小傲骄的模样。
相形之下,乾隆朝的青花缠枝花卉纹赏瓶青花冰凌锦纹盖罐、青花变体夔龙纹折肩洗口瓶、青花缠枝花卉纹铺首尊、青花缠枝忍冬纹贯耳瓶、青花串枝花卉纹纸槌瓶就显得挺正常了,我尤其喜欢青花折枝花果纹蒜头瓶,因为青花清晰而不过分铺陈,显得比较素而已。
青花缠枝莲托八吉祥纹盘虽然整个盘子都绘了青花,但盘底、盘身、盘边都各有各的图案,盘底的图案还挺清淡。青花海水红彩云龙纹盘因为有了红釉的龙,显得很艳丽,不过龙烧制得非常清晰细腻。倒是旁边康熙朝的一件青花香草龙纹折滑洗显得素淡得多,盘底的花纹浓而不杂,盘身则施白釉,边沿只饰以青花点。
斗彩就是拼合的彩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斗彩包括了所有釉上釉下结合的彩瓷,狭义斗彩是在釉下以青花勾线,入窑烧成淡描青花瓷,后于釉上在双勾线青花内填彩,最后烘烤而成,工艺着实的复杂。斗彩瓷始烧于明成化官窑,清朝雍正官窑的斗彩造型玲珑,色彩柔美,工艺精细。乾隆也喜欢斗彩,比雍正朝的斗彩颜色要更加鲜艳。
雍正朝和乾隆朝的青花折枝花果纹梅瓶器形相似,青花图案也大体相类,只是乾隆朝的青花要更满一些,但总体还是比较素雅的。
雍正朝的祭蓝粙玉壶春瓶和乾隆朝的祭红釉玉壶春瓶器形一样,只是釉色不同,只是红蓝两种釉色很难说哪一种釉更胜一筹,都很漂亮。还有一件器形相似的春瓶,是乾隆年间的青花芭蕉竹石纹玉壶春瓶,虽说青花也很素雅,但跟旁边两件春瓶比,忽然发现还是红釉或蓝釉单色的春瓶更漂亮。
粉彩始烧于康熙朝,雍正官窑粉彩最柔美,可能与他在当皇子的时候长年钻研佛理有关。自乾隆朝以后,粉彩取代青花瓷成为清代彩瓷的主流品种。因为色彩有粉质感,因而得名。在清朝的官方记载里,那时还不叫粉彩,而叫洋彩。乾隆帝就特别喜欢粉彩,不仅器型多样,色彩丰富,图案也很出彩。
整个展厅的精美瓷器已经足够让我们看得如痴如醉,结果到展厅最后看到了《结语》,据说这里展出的清康熙、雍正和乾隆官窑器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
自由行:南京博物院之官窑瓷
5月初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