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9日
“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家”,2024年12月二刷南京城,下飞机放好行李已经是中午了,第一站就打卡南京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旁边就是这栋有来历的民国建筑,认识的都认识,我就不过多的介绍了。
南京博物院作为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和故宫博物院,台北博物馆齐名,这里拥有众多珍贵的文物,其中一些被誉为“镇馆之宝”,终于可以一睹为快。
这面南京博物院的网红墙,很多人排队打卡的。
对远古馆的恐龙没什么兴趣,基本就是路过的一撇,但这里的恐龙骨架都是真的。
最先看见的镇馆之宝是透雕人鸟兽玉饰件,很精巧的展品,很容易就错过了。玉饰件出土于赵陵山遗址77号墓,墓主人为成年男性,随葬品包括玉、石、陶、象牙、玛瑙等共160多件。玉饰件放置在墓主右脚下的石钺圆孔处,推测为钺上附加饰件,象征墓主人生前的军事权威。
南京博物院镇馆之宝,金缕玉衣,2009年,南京博物院收到一筐金缕玉衣散片,后来证实盗自淮安盱眙大云山汉墓二号墓。大云山汉墓为西汉江都王刘非的陵园,其中一号墓为刘非墓,二号墓为其第二任王后的墓葬,具体姓名不知。经过修复后,长1.70米,玉片2381片,其中原有玉片1738片,新配643片。用金丝760克。
南京博物院镇馆之宝,西晋青釉神兽尊,为浙江越窑产,1976年出土自江苏宜兴周处家族墓,西晋青釉神兽尊高27.9厘米,口径13.2厘米,高27.9厘米,口径13.2厘米,底径16厘米,造型略微呈梨式,肩部两侧和腹部各有三只横系,上大下小,作品字形排列,平底微内凹;西晋青釉神兽体量大,神兽的神态惊人,全身刻满纹饰,造型独特而又具有西晋瓷器的典型特征。
南京博物院镇馆之宝,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1960年出土于南京西善桥宫山北麓,南朝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是南朝模印砖画,由648块长方形青砖拼镶而成,分为两幅左右两部分对称安置于墓室两壁。南墓壁描绘的是嵇康、阮籍、山涛、王戎的画像,高78厘米,长242.5厘米;北墓壁描绘的则是向秀、刘伶、阮咸、荣启期的画像,高78厘米,长241.5厘米,8个人席地而坐,以不同姿态体现了每个人的不同特点。
它是我国发现最早、保存最完好的大型人物画像砖实物,具有极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南京博物院镇馆之宝,唐三彩双鱼瓶,1975年江苏扬州扫垢山遗址出土。淡红色胎,釉色鲜艳,与中原地区三彩器的稳重浑厚有明显不同,是南方三彩器的特征,以水生动物为造型。此瓶塑成腹部相对的双鱼形,鱼口即瓶口,双脊即为双系,尾部制成瓶底,鱼目、鱼鳞、鱼鳍一应俱全,表面挂有绿、黄、褐三色釉,三色互相浸润交融 。
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是南京大报恩寺的重要建筑构件,大报恩寺是明代皇家寺庙建筑的代表,寺中的琉璃塔,被誉为中世纪七大奇观之一。由这座拱门可以想见当时琉璃塔的金碧辉煌,雄伟壮观。
这座拱门是用明代大报恩寺琉璃塔的一套备用构建复原而成,门券上的形象为藏传佛教密宗所特有的法相装饰(六拏具),门顶端高举着神态威武的金翅大鹏鸟,两侧对称设置龙女、摩羯鱼、狮羊立兽、白象王等神像和神兽。据史料记载,在当年建造大报恩寺塔石共烧制的三套完整的塔身构建,一套用于施工,两套埋于地下,用于以后的维修。这座拱门就是当时备用两套中的一套。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共有九层,塔上这样的拱门共有64套。
南京博物院镇馆之宝,西汉金兽,是目前中国出土文物中最大最重的金器,金兽长17.5厘米,重达9100克,含金量达99%。1982年出土于江苏盱眙县,造型屈腰团身,空腹厚壁,通体锤饰圆形斑纹,其造型为蜷伏的豹形,工艺精湛,展现了西汉时期高超的金属铸造技术。
民国馆挺有趣的,在这里能够一秒穿越回民国时期。馆内设有老式的邮局、火车站、报社、裁缝店、照相馆和小吃店铺等,还原了民国时期的街道和生活场景。此外,馆内还展示了许多民国元素的老物件,如老式打印机、老式汽车和电影海报。
据传说站在南京博物院房顶,可以远眺紫金山,我看见的不知道是不是紫金山。
南京梧桐大道是1928年为迎接孙中山灵柩从北京迁葬南京中山陵,时任南京特别市市长刘纪文主持修建了从下关码头至中山陵的迎榇大道,并在道路两侧集中种植约2万棵悬铃木俗称法国梧桐。
一百年的时光就这样在梧桐树斑驳的树影中悄然消逝了,经过百年的岁月,经过精心修剪的梧桐树粗大且笔直,他们见证着这里发生的一切。
广为流传的“蒋介石为宋美龄种植梧桐项链”属于浪漫化演绎,传说称蒋介石因宋美龄喜爱法桐,于1929年命人从美龄宫至中山北路种植两万棵法桐,形成项链形状。但历史记录显示:1928年大规模种植早于该传说时间,且与孙中山奉安直接相关。南京最早的法桐由法国传教士于1872年在石鼓路种植,与蒋介石无关。
美龄宫,正式名称为“国民政府主席官邸”,有“远东第一别墅”的美誉。美龄宫始建于1931年,1932年竣工,原为国民政府主席的寓所,后改为中山陵谒陵的高级官员休息室。1945年抗战胜利后至1949年南京解放前,这里成为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居住地,因此得名“美龄宫”。
民政府主席官邸的主体建筑是一座三层重檐山式宫殿,外形为明清官式做法,顶覆绿色琉璃瓦,琉璃瓦上雕有1000多只凤凰。
建筑依山势而建,四周栽种着法国梧桐,形成了一条环形路,宛如一条项链,府邸内部装饰奢华,特别是琉璃瓦和柱头上的凤凰图案。
美龄宫不仅是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居住地,也是他们接待外国贵宾的重要场所。这里不仅展示了民国时期的奢华生活,还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一层有来访接待室
宋美龄热爱交际,二楼设置了一个宴客厅,屋内地板下还装有暖气装置,冬季室内温度可以保持在24°C,四季如春。
宋美龄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甚至让蒋介石也加入了基督教。三楼设有一个凯歌堂,周末一起礼拜。
三层为居住部分,有蒋介石房间、宋美龄房间,宋美龄喜欢西式生活,晚睡晚起,宋美龄非常注重养生,每天在进口浴缸中泡澡,让女护士按摩,浴室不喜欢就重新装修了好几次。她非常注重外貌,身材常年保持得很好,饭后最喜欢和蒋介石一起散步。
而蒋介石则喜欢中式生活,早睡早起。为了满足宋美龄的需求,蒋介石将主卧让给了她,自己的卧室则小了两倍。
四楼的小餐厅是两个人一起用餐的地方,也是宋美龄喝下午茶的最佳位置。宋美龄喜欢吃西餐,蒋介石喜欢吃中餐。
屋檐上的瓦片也是凤凰的形状,宋美龄的生日是3月4日,所以二楼平台上柱子的数量也是34根,每根柱子上都有凤凰的图案。
地下一层有侍卫室、机要室、侍卫卧室、可以烹饪中西餐的厨房和可以供暖的锅炉房。
一层是宋美龄的书画艺术品,可惜都是复制品,她师从张大千,绘画技艺精湛。
大报恩寺其历史可追溯至东吴赤乌年间,孙权为西域高僧康僧会修建了建初寺及阿育王塔,这是江南地区的第一座寺院。明永乐十年,明成祖朱棣为纪念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在原址上重建大报恩寺,并建造了高达78.2米的九层琉璃宝塔,被誉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菩提树下有一尊纯白佛像,场景神圣宁静,是游客拍照的热门地点。
舍利佛光展区光辉璀璨,寓意佛光普照。中央静卧涅槃佛,84000盏灯寓意“八万四千法门”,是博物馆的一大亮点。
琉璃宝塔是大报恩寺的核心建筑,通体用琉璃烧制,塔内外置长明灯146盏,被称为“天下第一塔”。现在只剩下琉璃拱门了。
虽然原塔已毁,但2012年在原址上建成了与原塔形似的轻质玻璃塔,夜晚通体散发光辉,每天变换一种颜色,成为秦淮河畔的标志性景观。
千年地宫内供奉着“诸圣舍利”,并出土了石函、铁函、七宝阿育王塔等世界级文物,其中七宝鎏金阿育王塔是中国境内出土最大、工艺最复杂的塔王。
在“千年对望”的时空长廊,两旁共八根琉璃立柱,寓意佛主八相成道;步道上有七朵莲花,寓意七步生莲的故事。长廊尽头是玄奘法师与佛陀的对望,一眼千年。
这里展示了宋代保护塔基的护坡和房屋、明代的夯土台基以及清代的古井,三个朝代的历史遗迹在此交汇。
一个人的晚餐,张府园的皮肚猪肝面,第一次吃皮肚,很有嚼劲。
夜游金陵第一园,瞻园是南京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明代古典园林建筑群,也是唯一开放的明代王府,曾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府邸的一部分,是清朝各任江南布政使办公的地点,太平天国时期为东王杨秀清王府。瞻园叠经明、清、太平天国、民国与当代,和江南多数园林一样,沿革复杂,园貌历经变迁。
夜游的体验非常差,晚上所有能参观的房间都关门了,园林里灯光昏暗,没有游客,也没有保安,想问问路都找不到人,也看不出好景致,感觉白花门票钱了。
从瞻园出来,到不花钱的秦淮河上逛逛,这里人多热闹,临水人家红袖招。
2024年12月20日
清晨去鸡鸣寺上香,鸡鸣寺是南京最古老的佛教寺庙之一,始建于西晋永康元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这块牌坊不高,古朴雅致,它居然矗立在距离鸡鸣寺50米左右的马路中间,来往车辆不断,可见当时这一片都应该是古鸡鸣寺的庙址。
作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其建筑与历史底蕴兼具佛教文化与皇家气派。
药师佛塔始建于南梁大通元年,高44.8米,塔内供奉明代药师佛铜像。
大雄宝殿是寺内核心建筑,供奉毗卢遮那佛,两侧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东西两侧陈列二十四诸天雕像。
去鸡鸣寺一定要吃斋饭,吃了一碗素面,素荷包蛋一定要吃一个,因为做的非常好吃,从外形到味道,几乎以假乱真了。
佛家讲究惜缘,惜福,一个惜字,是多少人用多少年都参悟不透的道理,也许只有体会到了失去,才能参悟这个惜字,可是当时已惘然。坐在这里可以看见南京城墙,我们在眺望城墙上的人,城墙上的人也在眺望这千年古刹。
2024年12月21日
安徽宣城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敬亭山原名昭亭山,晋初为避帝讳,改名敬亭山。自南齐谢朓《游敬亭山》和唐代李白《独坐敬亭山》诗篇传颂后,敬亭山声名鹊起。
李白曾7次登临敬亭山,并留下“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千古绝唱。此外,白居易、苏轼、韩愈等300多名历代文人雅士也慕名登临,吟诗作赋,成就了敬亭山“江南诗山”的美誉。
古昭亭牌坊,明代崇祯九年,宣城县令陈泰来建,是敬亭山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石涛纪念馆,他是著名的叠石大家及艺术家,1670-1679年,石涛曾在敬亭山广教寺出家,《石涛罗汉百开册页》就是他以敬亭山风光为背景留下的传世名作。
石涛原名朱若极,是朱元璋的后裔,明亡后,幼年被太监带出皇宫,从此悲苦的行脚僧生活随之而来,50多岁的时候过完了颠沛流离的一生。
太白独坐楼,李白曾在此独坐,楼内设有李白雕像。
相思泉边,玉真公主的汉白玉雕像与李白的铜像遥遥相对,大唐公主和落魄文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千年过去无人知晓,用一句现代的话来解释,暧昧是糖,甜到忧伤,求而不得才更令人魂牵梦萦,佛家不是说,爱别离,求不得。
竹林中的玉真公主塑像,是纪念唐玄宗之妹玉真公主,传说她隐居于此。
从敬亭山门走出来,步行一段路就能看见路边的广教寺,始建于大唐宣宗大中三年,江南千古名刹,曾与九华山化城寺、黄山翠峰寺、琅玡开化寺合称四大名寺。
广教寺,曾有“山前山后寺连珠,寺外青山列车图,山中不雨花常润,林下无人兰自馨”的壮观景象。史书记载:“宋太宗赐广教寺御书百二十卷,元朝皇帝赐广教寺住持荣佑崖法师金袈裟”。由此可见宣城广教寺在中国历代佛教寺院中的显赫地位。此外,广教寺还是国内国外佛教重要心法宗派的发源地。
广教寺兴盛于宋元时期,清代乾隆年间毁坏严重,历代曾重修。1937年,抗日战争时期广教寺又毁于日本侵华战火,仅遗存广教寺双塔,双塔兴建于北宋绍圣三年,为仿木楼阁式的砖塔。
这里就是广教寺遗址。
宣城市博物馆作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外观建筑很有特色,而且拥有丰富的馆藏文物,其中一些被称为“镇馆之宝”的藏品尤为珍贵。
青釉羊作为宣城市博物馆的馆藏精品之一,青釉羊以其精美的造型和釉色著称,是研究古代陶瓷艺术的重要文物。
西晋青釉人物鸟兽堆塑罐,这件文物于1986年出土,被称为“魂瓶”,说白了就是装骨灰用的,反映了西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习俗。罐身装饰有楼阁、飞鸟、走兽等,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极高。1999年,它入选“全国文物事业五十年”展览。
唐月宫纹镜是唐代铜镜以月宫为主题,饰有嫦娥、玉兔、桂树等图案,保存完好,质地精纯。
离开宣城博物馆坐公交车到达宣城水东古镇时天已经黑了,这是一座始建于隋唐时期的千年古镇,因位于水阳江东岸而得名“水东”。
2024年12月22日
清晨走过水东最著名的老街,老街以其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丰富的历史遗迹和独特的文化氛围而闻名,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也是宣城重要的历史文化地标。
水东老街的历史可追溯至隋唐时期,因水阳江的“黄金水道”而成为明清时期重要的水运码头和商业中心。老街见证了古镇的繁荣与兴衰,至今仍保留着宋代的风貌。
被岁月打磨得油亮的青石板路有点凸凹不平,走在这里感受着历史赋予的一切荣辱兴衰,转眼间风流云散,没有过多商业化的老街很安静。
老街的建筑以徽派风格为主,青砖黛瓦、马头墙、木板槽门等元素随处可见,沿街民居多为明清建筑,采用“下店上宅”或“前店后坊”的布局,体现了古代商业与生活的结合。
当地特色小吃,经过油炸的花卷,略带甜味,口感酥脆。
水东圣母堂,始建于1870年,是华东第二大圣母教堂,这座哥特式教堂与上海佘山圣母堂齐名,是皖南第一座天主教堂,具有重要的宗教和文化价值。
站在很远的街角,都能看见哥特式的房顶,明末清初的时候,由于战争和瘟疫,宣城许多村庄成为无人村,湖北、河南等地移民大量迁入,他们中有许多人是天主教徒,法国传教士金式玉受命来水东传教并建立了教堂。
十八踏是连接老街与水阳江码头的主要通道,位于水东老街古航道——沿井河的源头,由18级青石台阶组成,下方有五道古井,分别用于饮用和盥洗,展现了古人用水的智慧。
用青石砌筑的石阶,因为有十八级,所以得名“十八踏”,石阶旁有一口井,相传乾隆皇帝当年微服私访,临驾水东,来到此处,品尝了清冽甘甜的井水后龙心大悦,当即脱口而出:“此水真比得上杭州西湖里的玉泉水”,然后就赐名“十八踏御井”。
大夫第是一座始建于明代的官宦宅邸,徽派建筑风格,展现了古代官宦人家的恢宏气势。
老街入口有一座禅寺——宁东禅寺,始建于唐朝,是宣州现存最古老的寺庙,又叫三官殿,是道佛合一的宗教场所。大雄宝殿前的天井里还有120岁老桂花树和50岁的香樟树。
从宣城回到南京已经是下午了,住在丰富路,楼下就是小吃街,周边的几处小吃一网打尽。
晚上去看南京长江大桥夜景,原计划是想上桥面看看的,发现很难上去,只好在桥下仰望着这座“争气桥”,看着火车在桥上呼啸而过。
南京长江大桥于1968年12月29日建成通车。这座大桥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技术成就。
南京长江大桥不仅是新中国技术成就与现代化的象征,更承载了中国几代人的特殊情感与记忆。它被列为新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并于2014年入选不可移动文物,2016年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从长江大桥回到繁华的德基广场。
在南京,有一处地方被誉为“厕所界的网红胜地”,它就是德基广场的厕所。每当有人谈及南京的必访之地,德基广场厕所往往位列其中,自2021年推出“米开朗琪罗艺术风”厕所以来,已相继推出了“森系花园风”、“蓝调奢华宫殿风”以及最新推出的“赛博朋克夜店风”厕所,每一座都成为南京的网红打卡地。
800万打造的“热带雨林风”盥洗室。
“中式禅意风”,
1200万打造的“蓝调奢华宫殿风”盥洗室。
2024年12月23日
早餐鸭得堡粉丝老老鸭汤,汤底浓郁,鸭血应该是加了作料,味道很特别,粉丝爽滑有弹性。
南京雨花台是一直想去的地方,雨花台位于中华门外一公里处,雨花台因多产五彩石子,古称“聚宝山”,“玛瑙岗”,它共有三个山岗:东边的东岗台,又叫梅岗,中间的中岗台,又称凤台岗,是明代南京外城13 个城门之一的凤台门的所在地。西边的西岗台,在明代南京外城门安德门外。
雨花台是南京城南的制高点,守城者据之,可以有效抵御对南大门的进攻;攻城者得之,可以据高临下地对城内展开猛烈攻势。所以,它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宋将岳飞曾率兵在此痛击入侵的金兵。太平天国的忠王李秀成同曾国荃的清军在此血战。辛亥革命时,国民革命军也曾凭借雨花台攻击城内清军。
雨花台是兵家重视的战略要地,也是深受人们喜爱的风景胜地。《丹阳记》说,江南登览之地共有三处,雨花台就是三处之一。可见人们对这一游览胜地的青睐。
风景秀丽的雨花台,在 1927 年以后,却被蒋介石当成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场。据统计,从 1927 年到 1949 年的 22 年中,被杀害在这里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达 10 万人以上。恽代英、邓中夏、罗登贤等著名共产党人就是在此英勇就义的。
建国后,为缅怀和悼念曾在此牺牲的共产党人和革命人士,兴建了雨花台烈士陵园,包括近代牺牲的烈士,都埋葬在这里。
低头就可以看见路上镶嵌的雨花石。
雨花台埋葬的不止有民国,现代的先烈,还有明朝开国功臣之一的李杰,他是徐达麾下战将,1369年在指挥北征中死于阵前,洪武十五年,朱元璋纳其女为妃后,追封李杰为镇国将军,李杰墓道现存神道碑,翁仲,石羊,石马等石刻。
褒忠祠,专为祭祀南宋抗金英雄杨邦义和抗元英雄文天祥所建,文天祥与杨邦义同为江西吉水人。
清乾隆自1751年至1784年,六巡南京,曾多次到雨花台游览并题诗,此御碑即为游览之遗迹,正面为乾隆16年所题之诗“崇冈跋马晚春晴,凭览遗台触慨情,纵使云光致花雨,可能末路救台城”。
雨花台东岗,有一泓泉水,与精巧的假山石相伴,这就是很有名气的“江南第二泉”。泉水清冽甘美,宜于饮用。南宋大诗人陆游饮后,誉之为“江南第二泉”。明代赵谦为它题写了“江南第二泉”的匾额,这块匾额后来被毁。又因泉的对面有永宁寺,所以又称之为“永宁泉”。
"江南第二泉”处,还有一幽静的茶社,可以品尝一下清香可口的雨花茶 , 雨花茶生产于 1959 年,是一种高级绿茶,曾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是南京的一大特色产品。
古高座寺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刹遗址之一,始建于西晋永嘉年间,初名“甘露寺”,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西晋永嘉年间,西域国王子尸黎密多罗来到中国弘扬佛法,为丞相王导等所敬,邀其在甘露寺讲经说法,因讲经时坐在高处,被人尊为“高座道人”,声誉日隆,东晋时改称高座寺,元代又名永宁寺。
雨花阁坐落于雨花台遗址之上,传说是南北朝梁武帝时代云光法师讲经说法的地方,1997年重建。
出了雨花台坐车到达玄武门城墙的入口,玄武门是南京城墙的后开城门,开辟于1908年,原名丰润门,位于神策门和解放门,太平门之间,因靠近玄武湖而得名,作为玄武湖公园的西门,1931年玄武门由单孔劵门改辟为三孔劵门,在这里可以登上城墙俯瞰玄武湖。
玄武湖风景。
用手抚摸着这些城砖,仿佛在跟古人对话,一块城砖就是一个故事,当初烧制这些城砖的人,还有把他们嵌在城墙上的人,绝不会想到几百年后有人想探究他们这些小人物的故事。
玄武湖的假山瀑布建于1954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玄武湖建造的第一个景点,1992年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假山前的童子拜观音石系北宋花石纲遗物,是太湖石中罕见的珍品。
留东同学会旧址,建于1935年,留东同学会为上世纪二十年代中,由国民党军界中一批留学日本学习军事的同学共同发起而建。
洪武三年,朱元璋下旨在此设坛祭泰历,泰历是古代帝王的七祀之一,因辟建黄册库,祭祀泰历的典礼另行择地址举行,神祠得以保留。
弘治三年,明孝宗下旨春秋祭后湖黄册库土地神,民间传说,神祠是洪武年间为纪念一毛姓老人而建,又称“毛老人庙”,后改称湖神庙,同治九年,两江总督曾国藩重建。
喇嘛庙建于1937年,是一座面阔三间的单檐歇山式殿堂。2012年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诺那塔建于1937年,九级六面,仿唐宋风格,底级四面镌刻碑文,系国民党元老居正所撰并书的《普佑法师塔碑铭》。
从玄武湖公园出来可以到达解放门,解放门是南京城墙建国后新开的城门,为单券城门,位于宣武门以南,太平门以西,鸡鸣寺东北,玄武湖南岸。
现在轮到我在这里远眺鸡鸣寺,从城墙下去就可以到达鸡鸣寺。
饥肠辘辘的我到科巷小吃街觅食,科巷真的不太长,不过网红小吃排队的人倒是挺多的。
糯叽叽的糕团
麻团乌饭
梅花糕
酒酿赤豆元宵
好吃的太多了,可惜胃太小了,回到酒店拿上南京盐水鸭,水东的蜜枣,踏上了开往归家的列车,在2025年2月下旬,又一次来到了南京,这次只是下飞机坐地铁换乘高铁,下次故地重游是什么时间呢,人生就是这样的神奇,永远不会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