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7.28

第3121回:大王庙一湾碧水游,黄帝庙三架璃桥靓

天数:1 天 和谁:一个人
玩法:摄影,人文

发表于 2022-01-23 12:45

黃劍博采风追影 Jumbo Huang 皇氏古建築大全


第3121回:大王庙一湾碧水游,黄帝庙三架璃桥靓

©原创图片(本图文中的图片版权归黃劍博采风追影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络Huang_Jumbo或Jumboheritagelist),本章节图文中的图片具备一定的商业价值,本图志全部图片谢绝一切非完整性的截图转载!

请自重,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本作品保留一切权利。作品中的文字不得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商业行为,违者必究。本图文中部分章节文字内容可能局部来自公开网络或公有领域,仅供个人学习研究和欣赏而使用,文字没有明确商业用途。(©Image by Jumbo Huang, Part of Text citation resources was from public domain)

青瓦闲听客闹喧, 飞檐欲舞丽人阑。

一湾碧水游船笑, 两架璃桥靓女欢。

炮筒斑驳追思远, 壮乡剿匪忆当年。

天遗石磨流神韵, 古镇藏幽揽胜酣。


游南宁青瓦房古村落 (新韵) 郭青某保

广西的文彩云、杨波、孟振兴等报道过三年前下灵村改造之后景区开业的盛况。

激扬的音乐中,一群铠甲猛士策马疾驰,时而在马背上腾挪翻转,时而列阵对垒,重现数百年前邕江先民马战的热血场景……据说这里也南宁市第一家广西五星级农家乐,位于西乡塘区美丽南方田园综合体的青瓦房古村落,一场精彩的实景剧演出正紧张排练,初一起,成为献给游客的开年大剧。

当天是大年三十,古村落里张灯结彩,如常开放。工作人员多为当地村民,大家各司其职,忙碌至18时闭园后才回家吃年夜饭。“穿过景区后门就是我们新村,

走路5分钟到家。”餐厅负责人梁月娟是石埠街道下灵村村民,泳池旁的一座四合院包厢由她家祖宅改造而成,她自豪地说,“景区所在地是我们的旧村,餐厅、民宿、古院落都是我们的老宅子,在这里工作就像在家里一样。”

青瓦房约有30多栋明清古宅,青砖灰瓦、雕花瓦当与翠竹、樱花相映成趣,院落里的石磨、鱼篓等老农具,描绘出一幅壮乡农耕文明薪火相传的画卷。

在南宁工作的安徽客商徐正带着老家亲戚们前来参观,别致的乡村风情引起他们共鸣。春节前夕,景区内的餐厅和民宿在网上已预订大半,不少来自山东、湖南等地的家庭旅游团把美丽南方作为认识美丽广西和壮乡文化的窗口。

“原本旧村已经荒芜长草,60%的老宅子年久失修,但村落结构保存完整,还有竹林、水塘,具备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优越条件。”景区经理覃某欢说,青瓦房项目2015年起正式启动,2016年11月开园,原计划流转土地100亩,在村民们的踊跃支持下,园区面积扩大至380亩。

当地群众对古村落规划和重建倾注了对家的热情,义务帮忙搬砖运石、修房除草、修竹造景,纷至沓来的游客也为他们广开增收渠道。景区售票员李美颖辞去了高新区一家药厂的工作,与婆婆一块在古村落中打工,两人月收入合计近5000元,

此外,老宅出租做民宿,耕地流转给美丽南方的农业企业种植大棚蔬菜,收入也可观。有的村民承包了景区流动餐饮车,节假日高峰期日均收益达两三千元。

青瓦房古村落是美丽南方田园综合体的东部起点,一路向西,已有60多家企业、2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个家庭农场在石埠半岛的乡村落地生根。2015年至今,美丽南方共接待游客33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亿元。

走我国特色社会主乂乡村振兴道路,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其中,“田园综合体”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平台,进入了起步发展阶段。2018年我们谈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的暖风已吹遍青瓦房。

三年前美丽南方被评为广西唯一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包括金陵镇、石埠街道的10个村,涉及人口约5.7万人。试点建设3年期间,将获国家农发专项资金2.25亿元,

用于建立完善田园综合体农业生产、农业产业、农业经营、乡村生态、公共服务和运行管理“六大体系”,打造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广西乡村振兴新示范。(文彩云、杨波、孟振兴)

覃雄,陈思羽,邹春妍也曾经报道过这个古村,“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这便是青瓦房·古村落的真实写照。近日,广西新闻网记者来到了南宁市西乡塘区的青瓦房·古村落,古香古色的徽式老宅,自然淳朴的民族风情,惊心动魄的实景马战,触动味蕾的特色美食,探寻着岁月沉淀下的春之美景,流连忘返。

青砖灰瓦古村落承载岁月之春,村内闲游,但见小桥流水、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盆景花卉、秀竹茂林与青砖灰瓦相映成趣,砖隙墙角间的青苔诉说着春的故事。院落旁的水车、石磨、石碓、石缸上存刻着岁月留下的痕迹,记载着时代的变迁。

废旧铁道、旧火车头、旧机车等怀旧元素,不仅没有显得突兀,反而增添别样的魅力。可谓村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我们将看似没有关联的元素叠加在一起,造就一种‘混搭’风,也许有人不解,实则是一种怀旧,代表着一代代人的岁月记忆。”

青瓦房总经理李某艺说道。青瓦房·古村落位于美丽南方田园综合体试点建设项目都市农业集中区东端,石埠街道办下灵村。“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青瓦房对52间明清时期和民国时代完整保存下来的徽式老宅进行修缮,最大程度还原庭院的古风古韵,在保护传承古村落的基础上,融合地方民俗特色,打造一个集民俗风情、餐饮旅游、休闲娱乐、文化体验等为一体的古村落旅游景区。”李某艺介绍道。

金戈铁马实景马战传承壮族历史,古建筑的保存是时光的馈赠,民族历史的传承更是见证岁月的宝藏。

村落的另一边不时传来锣鼓声和厮杀声,一场大型实景马战《青瓦房往事——邕江风云》正在青瓦房校场上演。剧情讲述了大宋将领狄青平复邕州、垦荒戌边、保卫南疆,与壮族公民毗邻而居、和平共处的故事。在激扬的音乐中,一群身穿铠甲的马战演员时而策马疾驰、加鞭绝尘,时而腾挪翻转、绕马翻飞,时而单打独斗、列阵对垒。“回身跃马”、“倒挂金钩”、“马上飞燕”等马术特技轮番上演,场面惊心动魄。

服装、道具及现场的布置还原了北宋时期的特色,大量烟火、炸点的巧妙设置,大量影视配音技法的融入,一场数百年前邕江先民大气磅礴的马战情景,真实再现。“每天上午11:30,下午16:00,只要游客来到这里,就能如约欣赏到你在其它地方看不到的大片。”李某艺说。

青瓦房内散落着休闲的酒吧、茶庄、工作室,走累了便可小憩,品尝下“富硒豆浆、手工辣椒酱、誉品鸽”等触动味蕾的农家三宝系列特色美食。村内新开通了18米高空跳楼机、恐怖鬼屋、空中飞轮、飞车表演、魁星楼新年祈福、

古村落民俗等二十多个欢乐体验项目,可谓“田园版迪士尼乐园”。无论是“吃货”还是文艺青年,在这都可以找到一片心满意足的落脚地。这片承载着岁月厚重积淀的土地,在4月里萌发着蓬勃的春芽,静候着游人的探寻。

青瓦房景区能开发运营,与它距离南宁很近有很大的关系,这类景区通常是节假日才有游客,平常也是人迹罕至的地方。青瓦房古村落还设置了出售门票的地方,三个工作人员百无聊赖地坐在那里发呆,左侧的游客中心也关门了,倒是一个商铺的妇女对我非常热情,叫我购物。

我之后又参观了黄氏居民废弃的十多栋老宅,皆位于邕江边,走进去都是空无一人的,非常荒凉。

离开古村之后,我又来到了邕江明珠小区,位于南宁市江南区五一与南建路交汇处东南面,在高楼旁边有一个城中村,

大部分老宅被火柴盒式的自建农民洋房代替,有一些农民修建的预制板房居然有七八层高,大部分房子是没有粉刷油漆的,我走过马路,沿着邕江就看到了淡村黄帝庙,旁边是有蓄水塔。

黄帝庙,位于南宁市江南区福建园街道淡村砂场附近、江南大道外侧,江南水厂旁,邕江边上。南宁黄帝庙从北宋皇佑5年至今已经九百多年。民间传说,九月初九重阳节是黄帝始祖的诞辰。每年的这一天,

位于淡村江边的邕州黄帝庙都会有相应的庆祝仪式,请一些道人来做场。可惜该庙已于数十年前被毁。近代也拆建两次,该庙2003年因淡村水厂泵站扩建而临时拆除,2004年抽水泵站扩建完工后,群众又将黄帝庙修复,2005年进行装修,所以现在庙宇显得很新。

而就在该庙原址的旁边,至今仍耸立着一棵上百年的木棉树,似乎以自己苍劲挺拔的身姿,默默地述说着这里的悠悠往事。

不过,南宁历年出版的地图均标有淡村黄帝庙的方位。宋皇祐五年(1053年),宋仁宗派枢密副使狄青率军南征,黄帝的后裔随军征战,后定居岭南。但只在南宁淡村建起了辕帝馆(后更名为‘黄帝庙’),个中原因尚待深究。目前在国内仅有20多座黄帝庙,淡村的黄帝庙是广西唯一的一座。庙里坐着的两位阿婆跟我讲述了黄帝庙几次重建的历史:1943年日寇侵占南宁期间,将黄帝庙拆除。

看到修葺一新的黄帝庙在庙前高大挺拔的榕树和木棉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庄严恢弘。黄帝庙,庙宇面积有140多平方米,正殿的两侧书有对联:“八百里邕城玉垒依然山色秀,五千年华夏金瓯永固帝恩深”。

三间殿房分别供有轩辕黄帝、北帝圣君、北府老爷、龙母娘娘和花王圣母等神位。庙墙两侧镶嵌有年代久远、字迹模糊的石碑,上面刻有捐资建庙之人的姓名和金额等。每年的旧历九月九日是黄帝的庙诞,众多香客纷纷前来朝拜,寄托炎黄子孙对中华始祖的怀念之情。

我国历史上对轩辕黄帝的公祭,大致起于春秋时期(前770-前476年),秦文公时祭祀已经相当隆重。秦灵公时代,恢复了早已荒废的祠庙祭祀,第一次把轩辕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供奉祭奠。汉明帝永平二年(59年)为了表示对黄帝的尊敬,各地都建立了黄帝庙,作为祭祀轩辕黄帝的专用场所,轩辕黄帝曾经生活居住及其安葬之地的陕西省黄陵县桥山之麓的轩辕庙便拔地而起。

自唐代以后,历经五代十国、宋、明,世代相传,绵延不绝。古代公祭黄帝陵的活动,史书方志均有记载,有史可考者70多次。对黄帝陵的公祭活动,历史上绝大多数朝代基本上都保持了当时的较高规格。春秋时期秦文公的祭祀活动多由君王亲自主持。西汉汉宣帝本始元年(前73年),朝廷对轩辕黄帝的祭祀,规定了极严格的等级,即只有皇帝才有资格祭祀轩辕黄帝。汉武帝时,等级稍有松动,除皇帝亲祭外,还可委派朝廷重臣代为祭祀。


王莽新朝,又将公祭活动范围扩大,得以延伸至基层,成为民间祭祀黄帝的重要过渡和前奏。唐太宗大历年间,公祭活动重新升为国家级祭典。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认为,黄帝是中华民族的远古始祖,对其祭祀应当为国家大典。


我走到江边,看到一位美女坐在草坪上看书,江对面有一个五通庙,不少老南宁都知道南宁的五通庙香火很旺,做生意的人喜欢去拜拜 祈祷有财运。近几年有热心市民说,五通庙可能要被拆了,连收费大门都被挖掘机推到了。

南宁江北大道永和桥下有一座庙,名叫五通庙。在南宁很多人都知道五通庙。它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香火一直很旺,每个月的农历初一和十五都会有很多香客来上香,就连日常也会有不少人慕名而来。

南宁五通庙以前人山人海,如今被关闭整改,连一个算卦的人都不见。前两天经过江北大道,看到五通庙跟平时不太一样,就下去看了一番,才发现原来前几年9月份就有公告出来说要关闭整改。五通庙位于南宁市江北大道边阳街段,临近邕江边,其位置属河南水厂取水口二级保护区。五通庙周边搭建用来售卖香火的简易店铺,属于违章建筑。

在五通庙的旁边就是永和大桥,永和大桥建成于2004年,沟通南宁邕江南北两岸。桥为钢管混凝土拱桥,全程弧长跨度399米,高85米,桥面宽35米。建成后将大大分流邕江大桥的交通流量,缓解市民和车辆“过江难”的问题。南宁永和大桥,项目总投资2.65亿元。工程起于邕江北岸南宁市第一建筑构件厂,连接中华路延长线,往南跨邕江至南岸淡村,止于五一路与南建路交叉路口处。

大桥包括主桥、引桥和引道三部分,全长1402.152米,其中主桥长398.72米,宽35米,桥型采用单跨下承式变高度钢管混凝土桁拱方案,跨径338米;引桥长482米,采用跨径25米的先简支后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引道长521.43米。大桥项目总投资2.65亿元。工程借鉴国外桥梁建筑的先进经验,其技术含量和规模设置均属全国前列。

介于邕江一桥(邕江大桥)、邕江二桥(中兴大桥)之间,该桥建成最大的影响是无需穿行繁华商业区交通干道朝阳路,大大改善了南宁城市中心万达——百货大楼——火车站一线的拥堵局面。

在南宁,跨过邕江有很多大桥,每一座大桥都是一道风景。六年前邕江铁路大桥已经“退休”了。在它的上游一点就是新建邕江四线特大桥。新旧两座铁路桥并排跨过邕江,成为邕江上一道独特的风景。从1956年2月施工,到1957年8月1日正式通车,再到2015年9月“退休”,邕江铁路大桥为南宁的交通做出很大贡献。站在邕江畔,抬头看着大桥,满眼都是历史的痕迹。邕江铁路大桥不仅是邕江上第一座永久性桥梁,也是邕江上第一座跨江大桥。

几十年前,邕江南北两岸之间的交通只靠一些小艇和两艘车渡(一艘在石巷口,一艘在亭子)。最早建成的是邕江铁路大桥。1951年2月23日湘桂铁路铺轨到南宁,当时鉴于工期紧迫,先在距今邕江铁路大桥上游400米处修建临时便道和木便桥以保证铁路畅通。同年6月1日木便桥通车,列车通过速度限制每小时10公里。

在老桥旁边是新桥,一列客运火车从永和大桥旁的邕江四线特大桥上呼啸而过。这座新建的铁路大桥桥面宽阔,有4条并行铁轨,一座桥就容下了南(宁)凭(祥)铁路和南(宁)昆(明)客专两条铁路线。

在“高大上”的新桥旁,一座苏式铁路铁桥显得较有沧桑感,无论跨度还是高度,它都比不上身旁的“后起之秀”。这座桥就是邕江铁路大桥,它建于1957年。在上世纪60年代,这座桥非常繁忙,每天都有数十列火车通过。它还连通了我国内地和越南的铁道。如今,这座铁路桥已经不见往日的风采,登上桥,看到的是锈迹斑斑的铁轨、开裂的枕木、破碎的信号灯,还有已经空无一人的值班室。桥头的一块铭牌记录着大桥的主要数据:跨度55米,宽5.78米,钢铁主体结构由丰台桥梁工厂制造。

铁路大桥是邕江上的第一座跨江大桥,以前淡村人到江北去,都要靠摆渡。铁路桥建好后,不仅能过火车,两边还有人行道,“我挑菜到江北水街去卖,都是从桥上走,自行车也可以推着过去,非常方便”。刘先生说,铁路桥建设时他才六七岁,“后来才建了邕江一桥、二桥,直到永和大桥建成前,我们还是习惯走铁路桥过江”。

我从永和大桥走到对岸,看到很多高铁驶过,偶尔还能看到拉货的旧火车驶过铁路大桥,江两边分布着大量高楼,江边有一个镇江祠,是群众烧香的地方,我还看到几艘旧式的木船泊在江边,有人生活在船上,江边有人钓鱼。


我沿着江边徒步,看到了一个大王庙,正在施工中,大王庙的围墙上有很多神仙人物的壁画,大王节民俗是当地的传统。

为了扩大南宁本地民俗文化活动的影响力,更好地传承弘扬传统民族文化,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南宁大王节民俗传承单位——南宁市西乡塘区永和村委会,联合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等社会组织于农历七月二十日举办大王节文化遗产挂牌传承活动,唤醒了群众的历史记忆,增强了大家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心。

南宁大王节是南宁市影响广泛的民族传统节庆活动,特别是传承单位所在的永和村大王庙,由于位居邕江著名的鲤鱼湾边,是水上人家聚集举行各种传统文化活动的中心场所,所以历史上大王节期间参加活动的人流数以万计,热闹非凡。南宁大王节是骆越后裔民族在七月系列祭祖活动的压轴节日,它实际上是骆越后裔民族对古骆越建国大典的历史记忆,是骆越祖神大王的“复活节”,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南宁大王节于2016年11月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布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近年来由于受到外来洋节的冲击,永和大王庙大王节活动渐渐沉寂。为了激活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增强群众的文化自信心,永和村委会近日成立了大王庙理事会,并联合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等社会组织,利用传统的农历七月二十大王节策划了这次挂牌传承活动。

挂牌传承活动举行了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南宁大王节民俗传承单位的揭牌仪式,宣示了保护、传承遗产的身份。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会长谢寿球在仪式上朗读了传统的大王祭祀歌,武鸣区甘圩镇师公队则在仪式上表演了传统的大王祭祀舞,

南宁大王节民俗传承人群体献上了自己制作的各式传统礼品。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的专家和各界群众共3000多人参加了节日活动。活动期间还进行了骆越文化展示,新石器时代的玉锛、取火器、大石铲等骆越石器,引起人们驻足观看。系列传统文化活动展示了南宁大王节遗产的风采和魅力,增强了社会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

黄氏家族民居民居位于南宁市中尧南路东三里,毗邻邕江,始建于清康熙十年(1671年)。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砖木结构,硬山式屋盖,青砖青瓦清水墙为硬山顶砖木结构,有着300多年历史的黄氏家族民宅,由正厅、厨房、居室等不同使用功能的建筑33栋组合而成,分5列8排布置,大小共118间房,

总占地面积是南宁市清朝建筑物中保护最完好的一处古建筑群,整个建筑群所用的青砖青瓦和梁木依旧坚固结实,屋檐和墙壁上的龙凤花鸟雕刻和绘画依然明晰可辨,地下水道、青砖地板等也大都完好无损,从中清朝建筑的特点可见一斑,具有较高的人文景观价值。

十几代子孙曾在该民居居住过,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如邕江水一般奔流不息。黄氏家族传至今为第十四代。

在康熙年间,黄氏家族民居的先人黄明通来到永和村,在望族梁氏府中以放牛为生,据说梁氏是当年狄青手下的大将,随狄青征侬智高后留在了南宁。后来,黄明通在帮梁家养牛时发现放养在永和村一带的牛长得特别好,便认为永和村是块风水宝地,于是黄明通就在此地盖起牛棚养牛。黄氏第二、三代以种菜务农为主,闲时还做点小生意。而黄氏家族民居建筑的扩大是从黄氏第四、第五代开始的。

他们看到当时清代水运发达的运输网络,利用黄氏家族民居比较靠近上尧码头的地理优势,从事运输木材、油和布匹等商贸生意,家境有了很大的改观。黄氏族人便开始在永和村购地置田,同时在原来的房子的基础上修建新房扩大了黄氏家族民居的面积。到黄氏第六、七代的时候,黄氏家族经商已经达到了鼎盛时期。

走近黄家大院,能看到大门口两块明显的牌子,右边的牌子上书“黄氏家族民居”,左边的牌子写明黄家大院的情况:“整个建筑始建于清康熙十年,建筑群坐北朝南,由正厅、厨房、居室等38栋建筑组合而成,青砖清水墙砖木结构,小青瓦硬山顶,壁画、雕塑栩栩如生,该民居是南宁目前保存较完好、规模较大、具有南方特色的民居建筑。“

黄家大院架构严谨,左右两旁的房屋整齐划一,光滑的青石砖昭示了这里曾经的繁华,能建得起这么气派房子的大家族,相比当时的地位不低,据《黄家族谱》介绍,其祖先来自山东白马,曾经追随狄青的军队南下平定侬智高,

黄氏后人经商有道,从事着事运输木材、油和布匹的行业,赚到一些积蓄后,就在风水不错的永和村建立新居,之后房屋的规模逐渐增多。

说到这个,南宁很多黄氏家族的族谱中大多都写自己祖先来自山东白马,曾在宋代跟随狄青南下,可是很多黄氏人之后北上山东认祖归宗,却找不到山东有白马县这个地方,不知道其中到底有何误会。

从黄家大院的建筑布局中可以看出,这些曾经的外来人对当地人的防备心理,黄家大院的围墙高筑,只设置几道门可以进出,房屋上还设置了探望口,以便观察大院外的情况。黄氏族人本是来自中原的汉族人,而广西原先的土著居民是百越人,也就是壮族人,这些中原汉人与土著想必会发生一些矛盾。

黄家大院虽然还保留着精美的雕花和壁画装饰,但是总的来说,这座民居装饰还是比较淡雅简单的,没有那么多花哨的装饰。黄家大院房子的大厅前后贯通,而两端配置了四间小屋,每间小屋分有两层,第二层是由木头搭成的。由于黄家大院处在邕江边,因此民居整体位置较高,院内中间高两边低,便于排水。

这座曾经的大户人家,如今一件屋子的租金才几十上百块,也很难再租出去了,我在里面逛了一圈,发现屋内漆黑一片,水管老旧,这里还能看到很多接受电视信号的”锅盖“,因此更别说网络了。估计这里还会有漏水的情况,很多来这里游玩的人虽然嘴上感慨着老宅的古朴,但这样的居住环境,普通人还是难以接受。

这座古宅不应该就这样埋没于村子中,希望能有人发掘出他们的价值。黄氏有人小时候就在那里住,前门以前有鱼塘,后门也有,老房子是小孩喜欢躲盲鸡的好地方。留在心里满满的回忆。

黄家大院三面被火柴盒式的自建农民洋房围住,一边是公路,池塘已经被填了,走进古村,可以看到一些老人和妇女住在里面,还有人在房间里搭建的简单的烘台,使用劈柴烧火,很原始。大部分民宅是二层的,楼板是木头。

我站在外面俯瞰黄氏民居,整体还是保存得完好。


第3122回:银滩老码头碧浪翻,千年南珠史珠民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推荐相关游记更多

更多相关问答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南宁3738
第3121回:大王庙一湾碧水游,黄帝庙三架璃桥靓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旅游攻略导航

南宁旅游攻略指南? 携程攻略社区!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最佳的南宁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南宁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南宁旅游信息就来携程旅游攻略。

广西旅游快速入口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

      最新游友动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