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5

南浔古镇-不到南浔怎知江南

天数:2 天 时间:4 月 人均:600 元 和谁:夫妻

        4月春暖花开,开启一次古镇游吧。 南浔古镇位于湖州市南浔区,地处江浙沪两省一市交界处。明清时期为江南蚕丝名镇,是一个人文资源充足、中西建筑合璧的江南古镇,为江南六大古镇之一。

       上海到南浔乘坐高铁40分钟左右即可达到很是方便,携程上预订了博阳开元名庭酒店,酒店系江南园林式建筑群,环境优美安静,位置离景区小莲庄很近,办理入住时前台友情提示,恰逢今天起入住该酒店,凭酒店发票还有赠送5个景点联票活动。

博阳开元名庭酒店
博阳开元名庭酒店
博阳开元名庭酒店
博阳开元名庭酒店

     这次房间就安排在这幢小楼里,里面一共3套房,底楼1套,二层2套。

博阳开元名庭酒店

      我们的房间在2层,布局宽敞舒适古色古香。

博阳开元名庭酒店
博阳开元名庭酒店
博阳开元名庭酒店

   酒店中餐厅环境也不错,早餐尤其是这个小苹果点心,外形做得惟妙惟肖,鱼皮和藕节泡菜很爽脆。

博阳开元名庭酒店
博阳开元名庭酒店

     天气晴朗,这两天气温在4月份属于有点偏高了,都28°c左右了。

小莲庄

    出酒店第一站就是小莲庄,为晚清南浔俗称“四象”之首富刘镛所筑的私家花园,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占地27亩,因慕元末湖州籍大书画家赵孟頫所建莲花庄之名,故称小莲庄,西与嘉业堂藏书楼隔河相望。

    园林以荷花池为中心,依地形设山理水,形成内外两园。内园是一座园中园,处于外园的东南角,以山为主体。外园以荷池为中心,池广约十亩,沿池点缀亭台楼阁,步移景异,颇具匠心。

    碑刻长廊嵌置的《紫藤花管藏帖》刻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梅花仙馆藏真》等刻石共四十五方。其中有书法名家刘墉、王文治、梁同书及著名学者袁枚、赵翼等墨迹,堪称史料于艺术价值兼备的珍品。

    净香诗窟建于1897年,是主人与文人墨客吟诗酬唱之处。四周为格窗支摘窗,厅内轩敞明亮。因室内藻井一为升状,一为斗状,故又名“升斗厅”。由于建筑造型别具一格,被誉为“海内孤本”。

      扇亭——亭子平面呈扇形,设计别致,造型美观,雕饰精巧。亭内壁嵌有《刘氏义庄记略》石刻四方,系刘墉次子刘锦藻撰于1925年,记述刘氏家庙、义庄自1888年至1922年营建始末。1935年经其子刘承幹题跋,并延请名师书录、镌刻,置于亭壁。

   刘氏家庙,家庙前两座保存完好的御赐牌坊,是刘家地位的象征。光绪赐的积善牌坊乐善好施坊。

     为刘镛儿媳而立的贞节牌坊钦旌节孝坊。

      九龙金匾,承先睦族。宣统皇帝所赐。

         退修小榭。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建筑设计精妙,中厅方正 ,两翼突伸,形成独特的凹字形。厅后暗廊,与两侧曲廊相连,有峰回路转之趣,为 江南水榭建筑所罕见,是品茗赏荷之绝佳处。

  荷花池待到夏季时荷花盛开,将是另外一幅美景。

    恰逢紫藤花开,甚是喜悦O(∩_∩)O哈哈~

    这处的百年紫藤,似卧龙参天盘卷,枝叶茂密。

    西洋门楼,中西合璧的牌坊建筑。门额上的小莲庄三字为著名学者郑孝胥所书。

  边上有个游船码头。

     又见紫藤花开,忍不住再次驻足,女人看到花就是没有抵抗力。

      

      嘉业堂藏书楼,隔溪与小莲庄毗邻,系刘镛孙刘承干于1920年所建,大门楣上“嘉业堂藏书楼”六个大字出于刘廷琛。1951年11月,已至暮年的刘承干发函明确表示将所有藏书、书版、设备、楼房及附近空地全部捐献给 浙江省图书馆。

    

嘉业堂藏书楼

       嘉业堂藏书楼是一座中式建筑,坐北朝南,一座 回廊式的砖木结构、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东西阔十丈六尺,南北深十五丈九尺,分前后两进,每进面宽七间,左右厢房各六间,共五十二间。建造考究的52间房 屋均为藏书之库房。每间书库,地板坚固,书架整齐,两面均装有铁皮、玻璃双层窗户。楼四周墙基约五、六尺高,皆用花岗岩砌筑。平面呈“口”字形,为了便于 晒书,两进房屋中间有一占地300多平方米的大天井,平铺方砖,不生杂草。

嘉业堂藏书楼

     藏书楼鼎盛时期的藏书全部为五十几万卷,号称六十万卷,共十六、七万册,最著名的是《清实录》和《清史列传》两部书的底稿,至1949年藏书仅存十万册左右。藏书楼不仅藏书,还聘请专家刻印书,用的是红梨木书版,共有三、四万块。

嘉业堂藏书楼

            清帝溥仪所赠“钦若嘉业”九龙金匾。

嘉业堂藏书楼
张石铭旧宅

       张石铭旧宅,是江南巨富,南浔四象之一张颂贤之孙张均衡于光绪25年至31年(即1899-1905年)所建,占地面积65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

       整座宅院大致呈东西向分布,由中式传统建筑、西洋式建筑和后花园组成。中式建筑位于宅院东部,按三条轴线分布;西式建筑位于中部,由3座巴洛克风格的红砖楼房组成;花园则位于西端,由碑廊及两座毗邻小楼组成。建筑群以清代建筑为主,兼有西式韵昧,尤其是众多的砖雕、木雕、石雕以及从法国进口的刻花玻璃,颇具工艺研究价值。它也是南浔至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艺术品位较高的古民宅,号称“江南第一民宅”。

张石铭旧宅

     张石铭旧宅,又名懿德堂。懿德堂匾额系南通张謇所书。

张石铭旧宅

  花厅,张石铭日常生活和接待宾朋之处。

  匾额康有为所书以适其志,下方陈列着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所书酒德颂雕刻字屏。

张石铭旧宅

  择是居,张石铭书斋。

张石铭旧宅
张石铭旧宅

     砖雕门楼。

张石铭旧宅

芭蕉厅,粉墙上嵌有硬木漏明窗,雕有芭蕉叶图案而名。

张石铭旧宅
张石铭旧宅

  天井中有鹰石,为江南罕见的石中珍品。可惜鹰头部位已损坏。

张石铭旧宅

该厅平时为家人休闲品茶聚谈之处。

张石铭旧宅

    西洋楼,张石铭宴请文人名流、举办舞会之所。设有更衣间、化妆间的豪华舞厅,地砖及油画均从法国进口,墙面屋顶由红色砖瓦砌筑。从壁炉、玻璃刻花到克林斯铁柱等,均体现欧洲 十八世纪建筑风格。

张石铭旧宅
张石铭旧宅
张石铭旧宅

        后花园、碑廊。自1899年8月动工,至1905年4月中中旬完工,碑廊中共镶嵌自东晋王羲之至清代何焯等数十位我国书坛名家墨宝碑刻八十七方。

张石铭旧宅
张石铭旧宅
刘氏梯号

     刘氏梯号是面西的中西式建筑群,俗称“红房子”,主人刘安泩,号悌青,系南浔“四象”之一刘镛三子。正厅名为崇德堂,故又称刘氏悌号。这里曾是清初第一文字狱庄氏史案中庄姓人家的居住地,案发后庄家全族十五岁以上者尽数处斩,房屋荒废。200年后刘家在此废址上建造梯号,立崇德堂,又称红房子。

      整座建筑由南、中、北三部分组成,中部建筑以传统儒家文化思想理念的厅、堂、楼为主体,最有特点的是南、北部中式建筑融入西欧罗马式建筑,其中北部欧式建筑立面尤为壮观,大宅高达恢宏,以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见胜。

刘氏梯号

     进门是一处空旷地,是崇德堂大厅、二厅遗址,还能看见部分地基。

      先从左边小门走

刘氏梯号

清醒书屋,传播和弘扬清廉理念。

刘氏梯号

      红房子,刘氏梯号最为核心的建筑,用红砖建成的欧式建筑。据说是听从了风水先生的建议,用红砖建红楼压一压这片200年前的案发之地。

     红房子天井和走廊

刘氏梯号

    窗格上安装的晶莹剔透、色彩绮丽的进口玻璃,鲜艳夺目,富丽堂皇。

刘氏梯号
刘氏梯号

  西欧罗马式建筑风格,欧式建筑尤为壮观。

刘氏梯号
刘氏梯号
刘氏梯号

    

     游览结束后到庄氏史案馆,参观了解一下庄氏史案。

     清顺治、康熙年间, 南浔古镇发生了一件震惊全国、影响深远的大案,史称庄氏史案,亦称明史案。

     庄胤诚, 湖州府南浔镇人, 南浔巨富,有子廷鑨、廷钺。庄廷鑨,自幼聪慧过人,因大病一场后失明,效法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购得明朝天启年间大学士、内阁首辅朱国祯隐归故里 南浔 时撰写的明史,遂补写崇祯朝和南明史事,定名明史辑略。庄胤诚于顺治十七年冬,将书刻成。庄氏父子没经过当事人同意,偷偷地把一些有点名气的 江南 才子列入参校名单,新书一时畅销 江南 。

     顺治十八年,归安县革职知县吴之荣,因贪赃获罪,赦免后闲居,得知此事后,挑出史书编年的毛病,向庄氏敲诈钱财,庄氏不理。于是吴之荣告至辅政大臣鳖拜府上,言此书仍奉明期正朔,鳖拜当即派出钦差查究。案发后,凡私藏禁书者皆为死罪,此案收监人犯达两千多人。

     南浔富商朱佑明,虽然富甲一方却目不识丁,因家中挂有一个牌匾清美堂,原是朱国祯后人变卖旧物时淘得,因此慷慨赞助出书,希望把自家牌匾也记载于史书中,没想到带来了灭门之祸。

      除庄氏、朱氏两族外,还有全部参与此书写序、校阅、刻版、印刷及销售、购买的人,以及为之开脱的一众大小官员也自入罗网。据记载,处死刑者达70余人,流放数百人。

刘氏梯号

         南浔在明清时期为江南蚕丝名镇,有明代史料书:“天下蚕桑之利,已莫胜于湖,而一郡之中,尤以南浔为甲”。 南浔是中国最早参与世博的城市,1851年上海商人徐荣村取 “辑里丝”,参加在英国伦敦举办的首属世博会,并一举夺得金、银大奖。

辑里湖丝馆

       馆内将陈列织丝的机器、箩筐、工具以及南浔在历届世博会上获得的奖牌、奖状的复印件等,并利用高科技多媒体手段通过图片影像展示南浔与世博会的历史渊源。

辑里湖丝馆

    “辑里湖丝”,又称 “辑里丝”,因产于南浔镇辑里村而得名。辑里丝“细而匀、富拉力、丝身柔润、色泽洁白”的品质,比一般土丝多挂两枚铜钿而不断。“辑里丝”名甲天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优质丝的代名词。清代的各地织造局,在每年的丝季,都前往南浔大量采购生丝。明、清时期,“辑里丝” 成为皇帝龙袍的御用丝品。

辑里湖丝馆
辑里湖丝馆
辑里湖丝馆
辑里湖丝馆
辑里湖丝馆

      第一天的午餐打卡状元楼(东大街店), 泰安路南东街18号。点了南浔特色双交面25元/碗,酥肉肥而不腻,又香又酥,爆鱼鲜而不腥,面条软而不硬,味道不错,难怪这家店整天都会满座。

状元楼
张静江故居

    张静江名增澄,字静江,又名人杰。祖父张颂贤、外祖父庞云鏳,都是南浔四象之一。张静江曾加入同盟会,参加并资助孙中山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为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是从经济上无偿捐助,默默无闻,尽心尽力,孙中山便称张静江为革命圣人,并手书丹心侠骨四字相赠。革命圣人的雅号由此而来。张静江历任 中国 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常务委员会代主席、中央政治会议 浙江分会主席、中华民国建设委员会委员长等职,后兼任浙江省政府主席,为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

张静江故居

        张静江故居又名尊德堂。张静江祖父张颂贤于清光绪二十四年所建。尊德堂匾额系南通张謇所书,中堂画作系谢公展佳作,画作两侧是孙中山题写对联:“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州”。 抱柱对联为同治、光绪二皇帝的老师翁同龠禾所写:“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张静江故居

    孙中山手书丹心侠骨。

张静江故居
张静江故居
张静江故居
张静江故居

雕刻精细的砖雕,写有“有容乃大”四字。出自林则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于仞,无欲则刚”的诗句。

张静江故居
张静江故居

    孙中山给张静江的题词。

张静江故居
宜园

      庞氏宜园,南浔人称庞家花园,是庞莱臣于民国7年(1918)在镇东栅光禄庞公祠西首原“鹿门旧德”的基础上扩建而成,总面积近20亩。此园坐北朝南,前临东大街,后达洗粉兜,西与张静江的“东园”(又名“绿绕山庄”)仅一墙之隔。

    庞家为南浔“四象”之一,庞莱臣以实业(纺织、铁路等)和书画收藏(虚斋)闻名,园林设计融入其艺术审美。宜园曾毁于1930年代,现在看到的是复原版。

       宜园分内园与外园,外园紧凑曲折,以廊、假山、云墙分隔庭院;内园借自然风光,以荷池、曲桥、楼阁为主,体现“春宜花、夏宜风、秋宜月、冬宜雪”的意境。

   鹿门别墅

宜园
宜园

   九曲回廊   

宜园
宜园
宜园

    绮霞仙馆(中西合璧风格)

宜园
宜园
宜园

     至此一天内完美结束联票5个景点免费游。

清代诗人张镇的诗句:百间楼上倚婵娟,百间楼下水清涟,描绘百间楼水乡风光的景色至今可见。

百间楼
百间楼
百间楼
百间楼

  

百间楼

   今天的晚餐选了古镇外的浔溪人家,香山路118号,距离古镇南门不远。这家店环境不错比较干净,洋葱鳝丝55元,我们上海平时都是茭白丝炒鳝丝,洋葱鳝丝和上海菜一样浓油赤酱,第一次尝试这种搭配,吃下来味道也很不错,决定回家以后也可以这么烧烧,鲍汁香芋28元,香芋油里炸过的,外面是脆感的,里面是粉糯的。正值清明节前后,到了吃螺蛳的季节,就点了一份28元,螺蛳一嗦一个很入味。

浔溪人家

   晚餐后回古镇的路上,正巧看到小毛定胜糕,人瑞路82号,就在南浔古镇南大门对面。先买了2个小的定胜糕尝尝味道,不错不错,米粉细腻口感软糯,里面豆沙微甜,都是一个个当场做出来的,很新鲜,所以第二天回上海前特地又来光顾了,这家店的阿姨们都蛮热情好客的,推荐我们买大的,说大的定胜糕里面有猪油更加好吃,还另外赠送了小的定胜糕。 

小毛定胜糕

    南浔古镇夜景,相比之下个人觉得还是乌镇夜景更胜一筹。

这里的桥洞下会有光影秀。

南浔的早晨

       第二天清晨6点多,没有白天游客们的穿梭与热闹,行走在静宜的古镇里,水墨画般的江南水乡,让你尽情悠闲地慢慢欣赏这幅美丽画卷,特别喜欢清晨那一抹晨光下的古镇风景。

双桥
双桥

   广惠桥位于古镇南栅,横跨南市河,因毗邻广惠宫得名。

广惠桥

        单孔石拱桥,始建年代不详,清代嘉庆、同治年间两次重建,桥长18米,宽3.3米,拱高5.3米,台阶24级。桥堍有一对工艺精湛的石狮(原属丝业会馆),狮口含可转动的石珠。

广惠桥

      通津桥南浔三大古桥之首,被誉为“南浔第一桥”,始建于宋代,原名浔溪桥,后取“通济行人”之意改名,清代多次修缮。桥长28米,宽4米,高7.6米,台阶33级。

通津桥
通津桥
通津桥

  洪济桥明代已有记载,清代重建。桥长28米,宽3.5米,高7.2米,台阶33级。抗战期间曾遭炸毁后修复。

洪济桥
洪济桥

    百间楼位于南浔古镇东百间楼河两岸。百间楼河东起东吊桥,北至栅桩桥。百间楼沿河蜿蜒而建,长约400米,为明代万历(1573—1620)礼部尚书,南浔人董份所建。百间楼因两岸傍河建楼百间,又架长板石桥连接两岸故称为“百间楼”。傍河而筑的百间楼,有的充分利用空间筑骑楼;有的楼前连披檐,故街道行人方便,雨季可避雨,夏季可遮阳。百间楼的封火山墙,有三叠式马头墙;也有琵琶式山墙,高低错落,极富情趣。百间楼的建筑即保持明代建筑风格,又具有清代建筑遗韵。是具有典型江南水乡风味的民居楼群建筑。

百间楼
百间楼
百间楼
百间楼
百间楼
百间楼
百间楼
百间楼
百间楼
百间楼
百间楼
百间楼
三道茶

         南浔三道茶是古镇南浔用来招待贵客的习俗,第一道茶——甜茶,也叫风枵茶,特点是“甜”、“香”、“糯”、“滑”,里面放了糯米锅糍、白糖泡成的。第二道茶——咸茶,也就是熏豆茶,熏豆茶以熏豆为主料,加上其它辅料一齐冲泡而成。辅料一般为胡萝卜干、桔皮、芝麻和绿茶叶之类此茶具有通气开胃健脾的功能。第三道茶——清茶,一般用西湖龙井,顾渚紫笋或者安吉白片等江南地区名品绿茶,清茶其实就是绿茶。

       第二天早上在酒店吃过早餐后,漫步到春兰茶室,下塘东街24-1号,是专营南浔三道茶的网红老店,据店主老伯介绍,他是10几年前用自家老房子在南浔古镇上第一个开三道茶的店铺,他们家第三道茶选用的是紫笋茶。

春兰茶室
春兰茶室

   茶室虽小,但布置得很有年代感。

春兰茶室
春兰茶室
春兰茶室
春兰茶室

        清早没啥游客来品茶,我们可以无限时在茶室最雅的包间品茶,平时茶客多的时候,这间小包间会有半小时的时间限制 , 店主老伯很是热情,友情提示茶盘的最佳摆放位置是在窗口的架子上,这样拍照会更加好看,还提供了小扇子给拍照当道具,最后还拉上了移门,让我们享用两人世界,O(∩_∩)O哈哈~,昨天暴走一天确实有点疲乏,今天没啥行程也不用敢时间,在这宁静地上午,坐在河边打发打发时间,喝喝茶发发呆吹吹风,听听小时候家家户户都有的三五牌老式台钟熟悉的报时声,窗外偶有游船划过,感觉身心无限放松,自身完全融入到了这古镇之中,这份美好的记忆将永留心中。

春兰茶室
春兰茶室
春兰茶室
春兰茶室

       回程前午餐长兴馆,东大街33号。油淋虾80元,这个其实就是上海的炝虾,活蹦乱跳的活虾倒入料酒等佐料生腌,上菜时虾们还在跳,虾肉弾牙嫩滑,不同的是他们这里还会淋上热油,莼菜鱼丸汤30元,鱼丸鲜嫩没有过多添加面粉,莼菜滑溜,汤鲜清淡。绣花锦15元,这是南浔当地特色青菜,每座必点口感类似杭白菜,本鸡30元,就是上海人常吃的白斩鸡,不同的是他们是把蘸料直接淋在鸡上面,鸡皮是有点脆脆的,鸡肉嫩但有嚼劲是有鲜味的,酱油调味恰到好处,鸡的品质不错。

长兴馆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南浔古镇-不到南浔怎知江南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