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7

平遥古城纪游

天数:2 天

山西平遥古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已有2700多年历史,被称为“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2009年平遥古城被世界纪录协会评为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城,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市之一,1997年12月平遥古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8月14日晨,我从太原南站乘坐高铁到平遥古城,开启平遥古城之旅。

我先去了平遥古城西南六公里处的双林寺。

随后到平遥古城书院街一家典型平遥民居风格的民宿稍作歇息,便按照民宿老板提供的平遥古城导游图开始古城游览。

沿书院街东行不远就到了平遥古城的大南门。

平遥古城大南门正式的名称是迎熏门,平遥城有古城门六道,东西各二,南北各一。鸟瞰平遥古城,形同一只欲行未动的乌龟,“龟”头南尾北,东西四门比拟为龟之四足,民间故有平遥“龟城”之说。“龟城”之说源于古人对“四灵”的崇拜,“龟城”寓意固着金汤,长治久安。南门之外,古有中都河水蜿蜒而过,从而引发了古代文人“龟前戏水,山水朝阳,城之攸建,以此为用”的感慨。显然,作为平遥古城正门的大南门在平遥古城六道城门中地位尊崇。

登上城头,近看南门城楼。

修筑于城池的城门顶的城楼,古代有时称“谯楼”,是城墙顶精致美观的高层建筑,平常登高瞭望,战时主将坐镇指挥,是一座城池重要的高空防御设施。

平遥古城的六座城楼创修于明代,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补修重筑。平遥南门的这座谯楼高16.14米,宽五间13.72米,进深四间 10.04米,为三重檐二层七檩歇山回廊式,造型古朴、典雅,结构端庄稳健。

平遥旧称古陶,平遥城墙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为夯土城垣。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旧墙垣基础上重筑扩修,由原“九里十八步”扩为“十二里八分四厘”(6.4公里),并全面包砖,变夯土城垣为砖石城墙。以后明朝历代进行过十次的。明清两代先后有二十五次补修和修葺,更新城楼,增设敌台,遂有今貌。

平遥城墙平面呈方形,周长6162.7米,高10米,垛堞高2米,顶宽3—5米,墙体素土夯实,外包青砖,内墙砖砌排水槽77个。墙顶外筑2米高的垛口墙(又称挡马墙),内砌女儿墙,城四隅有角楼四座。

城楼下的瓮城,又叫月城,用以增强城池的防御能力,狭小空间可延缓了敌军的进攻速度,而城墙顶部的守军则可居高临下四面射击,所谓关门打狗、瓮中捉鳖就是这样来的。

站在南门城头北望,作为平遥古城的中轴线的南大街映入眼帘,远处的建筑为市楼,南大街北通市楼,南到大南门(迎熏门),街道两旁老字号与传统名店铺林立,是平遥古城最为繁盛的传统商业街。

离开南门城楼,沿着城墙向东而行,沿途可见一个又一个敌楼,这些敌楼取孔子弟子、贤人之数为72座,墙顶外2米高的垛口墙上有垛口3000个。

城墙上还有当年城砖。

漫步城墙,远眺俯瞰城内街巷民宅,古城内街巷、民居布局严谨,轴线明确,左右对称、主次分明、轮廓起伏,外观封闭,大院深深。平遥古城自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重建以后,基本保持了原有格局。

来到东南角城顶上的这座魁星楼前。

平遥魁星楼创修于清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重修,通高24米,上下双层,底层砖砌,顶层建八角攒尖亭,造型精巧有加,层顶满布琉璃瓦,色泽亮丽,光彩夺目。魁星又名“璇玑”,是北斗七星中前四颗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的总称。因四星排列如“斗”,所以用魁命名,“魁星”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一。古人认为魁星为主宰文运的神,并建魁星以奉祀。

站在魁星楼旁北望平遥古城东南隅,东段城墙上敌楼相接,城内绿树、民居相依,别有一番祥和韵味。

魁星楼东行十余米外,就是平遥古城东南角的角楼,此楼名为“凝秀楼”。

建于城墙四角上的角楼,主要用以弥补守城死角即城墙拐角处的防御薄弱环节,从而增强整座城墙的防御能力。平遥古城的另外三座角楼,分别是西北角的“霞叠”楼、东北角的“栖月楼”、西南角的“瑞霭楼”。

沿城墙折向北行,古老的城墙和断续相接的敌楼,呈现出平遥古城墙苍凉古朴的意境和韵味。

我原想绕平遥古城城墙一圈,因时间有限,沿东城墙北行一段后,便折返到南段城墙。

走下城墙进入云路老街与妻儿汇合,来到位于平遥县城内东南隅的平遥文庙。

平遥文庙始建于唐贞观初年,坐北向南,规模宏大,规制齐全。

平遥文庙的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五间,平面近方形,单檐歇山顶,建在高1米的砖砌台基上,前有宽广的月台,周围施以石栏板。大成殿为金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重建,至今保持原貌,是我国现存各级文庙中历史最久的殿宇,是全国文庙中仅存的金代建筑。

大成殿后墙上有依照南宋文天祥的墨迹而描摹复制的“魁”字。

文庙后半部分是学宫建筑,有明伦堂、超山书院、敬一亭、尊经阁等。

还有独占鳌头这样的吉祥口彩石雕和祭祀魁星的场所,这些应该都是近年复建之物。

出平遥文庙后门,来到东西向的城隍庙街,走进平遥城隍庙。

平遥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初,明成化年间重修,清代郑板桥宰潍县,重修城隍庙并撰有《创修城隍庙碑记》。

平遥城隍庙以城隍正殿为中心,集六曹府、土地堂、灶君庙、财神庙(附真武楼)四大部分组成,建筑规模宏大,殿宇建筑保存完好,在国内县级城隍庙中当属珍品。

离开城隍庙,来到南大街的天元奎用午餐。

餐后,沿南大街北行,看了中国镖局博物馆。这是在明末清初平遥一家镖局旧址基础上布置的,建筑为四合院结构,主要陈列镖局相关的器物和相关的图文介绍。

与中国镖局博物馆相邻的是协同庆票号,现在是中国钱庄博物馆。

协同庆票号创立于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1913年歇业,历时58年。据说开业期间协同庆票号分庄达33个,遍布全国,重点经营在西北、西南地区。协同庆票号是平遥规模大的钱庄院落,前后共有五进院落,每个院落功能有别,当时无论总号、分号,上至掌柜,下至员工都要住在票号中。

协同庆票号的地下金库是平遥诸多票号中最大的金库,走进地下窖洞(地下金库),当年这里储存着数量众多的黄金白银,当然现在这些黄白之物是仿品。接近于现在的银行金库。

眼前这根樟木雕刻的神龙宝柱,据说是明太祖朱元璋时期的文物。这根龙柱,是建在整个“龟城”(平遥古城)的正中心。很多游客都喜欢到协同庆的地下金库,摸摸这根神龙宝柱,沾沾财气。餐后,沿南大街北行,看了中国镖局博物馆。这是在明末清初平遥一家镖局旧址基础上布置的,建筑为四合院结构,主要陈列镖局相关的器物和相关的图文介绍。

出协同庆票号,回到南大街,眼前这幢古建筑就是平遥市楼。

平遥市楼位处平遥城中心,是古城内唯一的楼阁式高层建筑。市楼始建年代不详,清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 重修,后世多有补葺。市楼坐北朝南,平面呈方形,为砖木结构两层过街楼建筑,面宽、进深各三间,三重檐歇山顶,孔雀蓝、黄、绿三色琉璃瓦覆顶,并饰琉璃脊饰、宝刹。市楼在东西两边的台基上各有砖券拱门一道,与南大街路面交汇成一个象征性的十字形通道。

过市楼北行不远就是东西向的东大街、西大街。

沿西大街西行不远就是著名的日升昌记票号,现为中国票号博物馆。

日升昌票号成立于清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由山西省平遥县西达蒲村富商李大金出资白银30万两与细窑村掌柜雷履泰共同创办,是中国第一家票号,第一家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开中国银行业之先河。总号设于山西省平遥县城内繁华街市的西大街路南,占地面积1600多平方米,用地紧凑,功能分明,是中国民族银行业的先河,从此结束了中国镖局押送现银的落后形式。

日升昌票号分号达35处之多,遍布全国大中城市、商埠重镇,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黄金时期年汇兑金额高达3800万两白银。1914年在金融界活跃90余年的日升昌票号倒闭,票号也称“票庄”、“汇兑庄”,是因物品流通和货币周转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专营钱钞汇兑业务的机构。这个行业为山西人所包揽,又被称为“山西票庄”,它垄断了全国的汇兑业,当时全国最大的票号共有17家,平遥人开的就占了7家,其中最大的票号是“日升昌”,但最终走向末路,时也,运也。

离开日升昌,妻儿在北大街西大街口冷饮店歇息,我则折向北大街沿街而北行,前往平遥古城北门。

北门名为拱极门,北门城楼为二层重檐歇山回廊式建筑,砖木结构,面阔五间,进深四间,规制应该与南门城楼相同。

瓮城开门向东,门外上方嵌砖雕“拱极”二字。北门防御体系由城门、瓮城和城外壕沟三道防线组成,加大了防御纵深,可谓金城汤池、戒备森严。

因时间关系,我没有上城楼,离开北门沿北大街向南。

经过二郎庙,匆匆进去走马观花看了一下。

二郎神是道教正神,二郎庙是道教的寺观,供奉的主神是秦国蜀守李冰的次子李二郎。秦时,蜀守李冰治理岷江,次子李二郎积极协助,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建成了举世瞩目的防洪灌溉综合性水利工程都江堰。二郎死后,百姓视之为神,建二郎庙以纪念。 平遥古城二郞庙创建于清代,坐西朝东,三进院落,布局严谨,建筑精细,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二郎庙。

步入二郎庙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精美的二龙戏珠砖雕影壁,神马殿中供奉的神马,原为岷江中兴风作浪的龙神,被二郎神收服化为坐骑。

穿过钟鼓楼下的小门,进入面积最大的第二进院落,对面即是二郎庙正殿,坐落于高高的月台之上,是整个建筑群的主建筑。

记挂着要挤出时间赶往平遥古城东北郊的镇国寺游览,我未在二郎庙多加逗留,继续前行。

沿途经过一家当铺古迹。在平遥古城,无论是民居还是商铺,都装饰有精巧的木雕、砖雕和石雕,是迄今汉民族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居民群落。如有时间,真应该从容漫步,仔细端详。

匆匆来到北大街西大街口与妻儿会合,前往古城衙门街的平遥县衙。

平遥县衙坐北朝南,始建于北魏,定型于元明清,最早的建筑建于元至正六年(公元1346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平遥县衙为中国现有保存完整的四大古衙之一,也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县衙。我没有在县衙停留,看了一会儿平遥古城古县衙大堂前“县令”升堂断案的仿古表演,便离开平遥县衙,赶往小南门。

下午四点半,从小南门打的前往镇国寺,游览完后回到古城书院街已近傍晚六点

见平遥武庙还未闭门,便入内游览。

平遥武庙,也称关帝庙,始建年代不详,清乾隆、道光、同治间曾反复修葺,主要建筑有戏楼、钟鼓楼、献殿、中殿、后殿等,屋顶均为琉璃瓦兽装饰,气势非凡。

平遥武庙真正的古建筑似只有戏台和大殿,现在的武庙应该是近年新修复的。

武庙门外,书院街两侧的牌坊在夕阳的余晖里,画面感不错。

回到民宿稍加歇息,见时近日落时分,便想到大南门看日落。

来到大南门,已过登城墙时间,遂来到南门外徜徉,并迎接日落古城的画面。

平遥古城南门外蜿蜒的中都河南岸是一片绿地,绿地沿河的一条绿荫道取名“阮仪三街”,平遥古城得以保存的确要感谢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没有他的奔走呼吁,平遥古城或许早已面目全非,新旧混杂,没有了旅游和怀古的价值。

在南门外,我看到了“马面”这一古代城墙建筑部件。“马面”是城墙中向外突出的附着墩台,因为它形体修长,如同马的脸面,故称。“马面”之设,既增强了墙体的牢固性,又在城池守卫战中得以消除战场的死角。平遥城墙每隔60米-100米即有马面一个,马面上筑有瞭望敌情的楼台,称“敌楼”。

晚霞下的平遥古城南门一带,景色如画。

翌日晨,我感到平遥古城下西门(凤仪门)附近等候太原前往壶口瀑布的旅游车。正值旭日初升,我看到西大街上的冉冉升起的朝日。

来到下西门,徜徉其间,欣赏初升朝阳下平遥古城凤仪门一带的清新晨景。

平遥古城晨昏及昼时之美,我皆已初步领略。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平遥古城纪游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