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至12世纪,朝圣热潮让教徒教会认为,教堂是时代最好的建筑,是建立在现实世界的神的宅第。为了容纳更多的信徒,需要更大的空间,更大的教堂,从而出现了古罗马建筑之后第一种风靡欧洲的建筑形式——罗曼式建筑。
比萨大教堂是罗曼式教堂的典型代表,起建于1063年,长95米,宽30米,纵向四排68根科林斯式圆柱。纵深的中厅与宽阔的横厅相交处,是轻巧的列柱支撑的木结构椭圆形拱顶。内部四层,木质天花板呈金色,传说镀了24K金!。教堂外观设计独特,大理石红白相间,色彩鲜艳夺目。
该教堂竣工时是欧洲最大的教堂,能容纳15000人。
比萨洗礼堂始建于1152年,100多年后重新设计,罗马式和哥特式混合风格。
比萨塔,始建于1174年,塔底直径15.24米,高55米,8层,每次允许20人登顶。目前倾斜度为5°6′。千年不倒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基督教教堂建筑通常由主教堂、洗礼堂和钟塔配套成组,中世纪的意大利人习惯建成独立建筑。比萨大教堂整个广场,包括大教堂、洗礼堂、比萨塔和比萨公墓同为世界文化遗产。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风格的变化与流行,是岁月交响的不同乐章。随着技术进步、审美变化和社会文化背景的转变,哥特式建筑逐渐取代罗曼式建筑。
锡耶纳老城是 意大利哥特式建筑的典范
圣母升天主教座堂,建于12至13世纪,融合了罗曼式和哥特式风格。正面是屏幕式山墙,哥特式上半部3个山尖形加哥特式小尖塔和壁墩,下半部则是罗曼式。三角门楣的马赛克镶嵌画显示了拜占庭罗曼的遗风。教堂地面由56块精美的大理石镶嵌画铺成,约3000平方米,描绘了《旧约》和希腊神话的故事场景,无数工匠铺设了500年。我们在圣诞节下午到达时,教堂已不开放。
曼吉亚塔楼,位于田野广场,建于1325年到1344年的哥特式塔楼,高102米,是意大利中世纪第二高的塔楼,与锡耶纳主教座堂钟楼相同,标志着世俗政权获得了与教会神权同等的权力。
塔楼边的市政厅始建于1297年,由当时的共和政府使用。按照意大利中世纪城市的统治架构,每一位城市居民都能共享统治权。市议会由许多成员组成,并为各式各样的团体代言。受哥特式影响,市政厅底层用石头,上层用砖,正立面微凹,以适应田园广场的形状。
田野广场——古城的中心和灵魂。建于13世纪,面积1万平方米,平面像贝壳形,铺成鱼骨图案的红砖分出九个扇形,分别代表锡耶纳政府的九个成员。围绕广场的是贵族府邸。
欢乐喷泉 位于田野广场,始建于14世纪,现代喷泉的雏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