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1

时光刻下的印记 – 葡萄牙里斯本大教堂

天数:5 天 时间:1 月 人均:21000 元 和谁:亲子

里斯本的街道是顺着七座山丘的起伏自然生长的。它们不像巴黎那样经过精心规划,也不似巴塞罗那那般横平竖直,而是像老树的根须一般,在陡坡与谷地间肆意蔓延。这些街道有自己的脾气——有的突然中断在某个教堂的台阶前,有的毫无预兆地拐向出人意料的方向,还有的干脆变成一段需要手脚并用的石阶。我们的车在这样的街道穿行,每每与电车差身而过,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车位,赶紧停下车,后面在市区的游览,就大多靠步行了

恰是中午时分来到了里斯本大教堂,我站在阿尔法玛区蜿蜒上升的石阶上,望着这座庞然的建筑从一众杂七杂八的建筑中忽然显现出来,还是有些愕然。它不像波尔图大教堂那样被教会神圣的光环笼罩,也不似巴塞罗那圣家堂般以奇崛的造型夺人眼球,更没有一个巨大的广场去彰显他的存在。这座始建于1147年的罗马式教堂,更像一位历经沧桑却缄默不语的老者,每一块石头上都刻满了时光的印记,又这样施施然流落在市井之中。

阴暗的里斯本大教堂内部简单且朴实,完全无法想象在18世纪初期时国王洛昂五世曾大费周章地想将这里建造成一个华丽的教堂。

里斯本大教堂首先震撼我的是它不对称的双塔结构。右侧钟楼明显比左侧更为粗壮,这种不平衡感并非设计初衷,而是数次地震后重建留下的痕迹。1755年那场毁灭性的大地震几乎将里斯本夷为平地,大教堂却奇迹般地保留了主体结构。伸手触摸外墙,粗糙的石面传来丝丝凉意,仿佛能感受到几个世纪以来无数朝圣者在此留下的体温。正门上方的玫瑰窗已经失去了中世纪时的彩色玻璃,如今的素色玻璃让整个建筑显得更为肃穆。

阴暗的里斯本大教堂内部简单且朴实,完全无法想象在18世纪初期时国王洛昂五世曾大费周章地想将这里建造成一个华丽的教堂。

走进厚重的橡木门,光线陡然暗了下来。教堂内部并不如想象中那般金碧辉煌,裸露的石柱和简朴的拱顶构成了一种近乎原始的庄严。我的脚步声在空旷的中殿回响,惊起几只栖息的鸽子。阳光透过高侧窗斜射进来,尘埃在光柱中舞动,时间在这里似乎变得粘稠而缓慢。

祭坛右侧的走廊尽头,有一处极易被游客忽略的小礼拜堂。导游说这里保存着里斯本主保圣人圣文森特的遗骨。银质圣骨匣上雕刻着15世纪的航海场景——正是这位圣人的遗骸被运回里斯本的那段旅程。站在这个不起眼的角落,我突然意识到这座教堂与葡萄牙航海大发现时代的隐秘联系。恩里克王子、达伽马、麦哲伦,这些改变世界历史的航海家们,或许都曾在此祈祷。大教堂不仅是宗教圣地,更是一个帝国崛起的精神见证。

玫瑰花窗,不记得是哪个时代的遗迹了

沿着狭窄的旋梯登上屋顶平台,里斯本的全景豁然展开。特茹河在阳光下泛着银光,远处四月二十五日大桥的轮廓与旧金山金门大桥惊人地相似。从这个高度可以清晰地看到教堂建筑群的混搭风格:罗马式的后殿、哥特式的回廊、巴洛克式的装饰。这种风格上的"不纯粹"非但不是缺陷,反而成就了它的独特魅力。里斯本大教堂就像一本打开的历史书,每一代里斯本人都在这上面添加了自己的注解。

沿着狭窄的旋梯登上屋顶平台,里斯本的全景豁然展开。特茹河在阳光下泛着银光,远处四月二十五日大桥的轮廓与旧金山金门大桥惊人地相似。

回到教堂,刚刚空落落的教堂有稀落的信徒在长椅上低头祈祷。烛光摇曳中,我凝视着祭坛上方那尊中世纪的基督受难像。粗糙的画像呈现出一种原始的表现力,与后来文艺复兴时期那些过于精致的宗教艺术截然不同。或许这座教堂就是葡萄牙那种复杂情感的具象化,它承载着一个民族对辉煌过去的记忆,也包容着对未知未来的期许。

祭坛上方那尊中世纪的基督受难像。粗糙的画像呈现出一种原始的表现力,与后来文艺复兴时期那些过于精致的宗教艺术截然不同。

离开时,不由得又回头看看这承载着历史的大教堂,天幕中它锯齿状的轮廓,宛如一顶搁置在里斯本山丘上的古老王冠。这座见证了九个世纪风雨的建筑,看过帝国的兴衰,经历过地震的摧残,承受过战争的创伤,却依然屹立。它不是博物馆里被精心保护的展品,而是依然跳动着的城市心脏。里斯本大教堂教会我的,是历史并非遥不可及的过去式。它就沉淀在我们脚下的石板中,镌刻在斑驳的墙面上,流淌在特茹河永恒的水波里。在这座石头筑成的时间迷宫中,每一个当下都在与过去对话,而未来,正悄然在这些对话中成形。

这座见证了九个世纪风雨的里斯本大教堂,看过帝国的兴衰,经历过地震的摧残,承受过战争的创伤,却依然屹立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时光刻下的印记 – 葡萄牙里斯本大教堂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