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乔治城堡是里斯本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城堡建在阿尔法玛地区的最高点,是中世纪摩尔人占领里斯本时的要塞,因为位于居高临下的山坡上,几乎在里斯本的每个角落都可以望见它的身影。城堡原本属于更早期的西哥特人,摩尔人入侵后,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厚达8米的城墙至今仍令人感到气势非凡。无论是从阿尔法玛到远处市区的未来主义城堡和吊桥,还是城市中心卡尔莫教堂的露天废墟,都可以一览无余。
步行从里斯本大教堂到圣乔治城堡也就二十分钟,在阿尔法玛区的陡峭坡道上,仰望着那座盘踞在山顶的古老要塞——圣乔治城堡,还是颇有些感慨。这座始建于公元前的军事堡垒,历经罗马人、西哥特人、摩尔人和基督徒的轮番占领,如今像一位阅尽沧桑的老者,静静守护着里斯本的城市天际线。城堡入口处那块被磨得发亮的青铜导览牌上写着:"欢迎来到里斯本的起源之地。"
攀登城堡的过程本身就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旅程。我选择从阿尔法玛区最古老的小径上行,脚下的鹅卵石被数百年的脚步打磨得光滑如镜。两侧柠檬黄色的民居阳台上,晾晒的衣物在微风中轻轻摆动,某个窗口飘出煎鳕鱼的香气。转过一个急弯,突然出现一段保存完好的摩尔城墙,红褐色的墙砖间还能辨认出阿拉伯工匠特有的斜纹砌法。这段被当地人称为"城墙之吻"的遗迹,默默诉说着8-12世纪摩尔人统治时期的故事。
城堡正门前的观景平台已经聚集了几位摄影爱好者。从这里俯瞰,整个里斯本如同展开的立体地图:红色屋顶的海洋中点缀着教堂的尖顶,特茹河上的渡轮划出白色尾迹,远处四月二十五日大桥的钢铁轮廓在晨雾中若隐若现。听到附近导游在说,这个视角在19世纪就被制作成最早的里斯本风景明信片,"只不过当时河里停满的是帆船,不是邮轮"。
购票进入城堡核心区,首先迎接游客的是十一只骄傲的孔雀。这些蓝颈绿羽的皇家禽鸟在草坪上闲庭信步,完全无视举着手机的游客。据说,这些骄傲的鸟有时会站在城垛上对着落日开屏,那场景比任何历史重现表演都震撼。确实,当我看见一只孔雀突然飞上10米高的西哥特塔楼时,突然理解了为何葡萄牙古代编年史家称这里是"神鸟栖息之地"。
城堡广场,中央矗立着葡萄牙第一位国王阿方索一世·恩里克斯的雕像,几尊老式大炮静静守护在旁。1129年,阿方索一世宣布自己为葡萄牙亲王,开始摆脱对莱昂的臣属地位。1139年7月26日,他在欧里基城大败摩尔人,正式宣布葡萄牙为独立王国,并自立为国王,阿方索一世在位期间,致力于扩大葡萄牙的领土。1147年,他攻占了圣塔伦,并在英国十字军的帮助下占领了里斯本,将其定为国都。此后,他又陆续攻克了阿尔卡塞尔-杜沙尔、埃武拉、贝雅、塞尔帕等城市,进一步巩固了葡萄牙的统治。他还颁布了《福罗》,鼓励移民和土地开发,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算得上葡萄牙历史上一位最有成就的国王了
城堡制高点是著名的旗杆广场。1147年,阿方索·恩里克斯就是在这里升起十字旗,标志着基督徒收复里斯本。如今旗杆基座上镶嵌着32个方向指示铜牌,其中一个指向澳门的方向让我驻足良久。站在这个葡萄牙航海时代的象征性地标前,看着指示牌上标注的"澳门 18,743公里",突然对这个小国曾经的海上霸权有了具象认知。
广场正面便是宽阔的特茹河,河水在阳光下波光粼粼。沿着右侧的浪漫花园漫步,高耸的城堡城墙和塔楼逐渐展现在眼前。城堡拥有77个塔楼,城墙周长5400米,其建筑风格融合了罗马、摩尔和中世纪葡萄牙的影响,每一砖一瓦都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城堡最古老的建筑当属考古区发掘出的铁器时代遗址。透过钢化玻璃保护层,可以看到公元前6世纪的陶器残片和冶炼炉遗迹。令我惊讶的是,现场多媒体装置用AR技术重现了古代腓尼基商人在这里交易锡矿的场景——戴着尖顶帽的商人正用天平称量金属块,背景音里海浪声与古腓尼基语的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这种科技与古迹的结合毫无违和感,反而让沉睡的文物真正"活"了过来。
城堡花园的橄榄树下很适合小憩。这棵据说栽种于16世纪的老树,虬曲的枝干上系满了各国游客许愿的布条。隔壁咖啡厅飘来现烤葡式蛋挞的香气,配上一杯Ginja樱桃酒,看着这因罗马人、西哥特人、摩尔人和基督徒的轮番占领而留下来的各种遗迹,恍然间,真不知道今夕何夕了
圣乔治城堡就像一台精密的时光机器,将腓尼基人的商站、罗马人的瞭望塔、摩尔人的皇宫、葡萄牙王室的居所等不同时代的"地层"完美封存。但更打动我的,是它至今仍然保持着与当代生活的血脉联系——孩子们在遗址公园追逐嬉戏,恋人们在古城墙上交换誓言,老人们在花园里回忆往昔。这座城堡之所以不同于其他沦为标本的古迹,或许正因为里斯本人从未将它束之高阁,他与现代里斯本融合在一起,又各自独立;一如八百年间的每一天,沉默而温柔地注视着脚下的城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