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s:
1)、出行前的准备:黔东南气候很舒适,擦点防晒就足够了。我们4月26日-5月3日八天行程,回来一点没晒黑。
2)、整体印象:黔东南的少数民族寨子都很吸引人,民族风情让人难忘。淳朴的民风让人流连忘返。
3)、推荐的景点:堂安侗寨,黄冈侗寨,岜沙苗寨,肇兴古镇。
4)、念念不忘的美食:凯里酸汤鱼,龙脊的竹筒饭,桂林的椿记烧鹅
5)、住宿情况:沿途都是少数民族村寨,但住宿的条件并不落后,都可以洗上热水澡
6)、交通信息:不到十人的团队,刚好一辆中巴,山路虽然很多,但路况不错。
7)、行程安排:从贵阳一路向南,深入少数民族腹地,不走回头路,最后桂林返回上海。
8)、时节信息:导游介绍最佳的旅游时间是5月下旬,6月,10月,11月。
9)、旅途建议:买点糖果给当地寨子里的孩子,有些孩子一辈子没出过大山。千万别给钱。钱有时会亵渎人间最美的真情。
五一假期的旅行早已结束,而自己是第一次这么久才开始写关于这次旅行的游记,我想除了一点点忙的借口以外,大多数的原因是自己想更好地沉淀一下关于这次旅行的心情。
看惯了浮世的繁华和虚假,在看到那么淳朴的山民之后,心里的震撼远不是几天的时间就可以泯灭的,相反,我更希望这种感觉可以一直陪伴在我的生命里,让我永远与真诚和质朴为伍。
4月26日一大早,和友人一起登上前往贵阳龙洞堡机场的飞机,幸运的是这次飞机没有晚点。下了飞机,地接的导游一定要按他们的工作要求给我和朋友留影。
手里拎的礼品袋是这次参团的纪念品。看来携程的臻品游还是有一点好处的。
26号的下午要等同团的另外几个人,所以下午自然而然就是自由活动。我和友人查了下贵阳的景区介绍,锁定了贵阳黔灵山公园和花溪城市湿地。目的地既然选定,自然要先解决温饱问题,导游给我们推荐了当地小吃“丝娃娃”。结果一餐下来真的是很喜欢吃这道素食,非常美味。
照片的这些菜就是丝娃娃了,我和友人不知道的是这道菜里的菜是随便吃的,相反那个黄色碟子里的小面饼是需要再加钱的 ,我和友人大吃特吃的又加了两次面饼,悲催啊。不过这美味对于我这个素食者来说实在是让人回味啊·。
吃撑了的我们直接坐上去黔灵山公园的大巴,在黔灵山公园里,猴子和友人让我开心至极啊。
猴子吃东西的时候,跟人的动作居然是一模一样的,嗑瓜子吃水果都可以用灵巧的手扒好皮再送到嘴里
这些猴子看来是一家的,几只大猴子互相坐着抓痒,几只小的猴子在树上荡来荡去,不肯安分,顽皮而好动。看到猴子这样才知道为什么形容一个人不老实的时候会说“猴里猴气”的了。
对于猴子最深刻的印象莫过于喝饮料,这个不仅仅是因为猴子打劫了同行友人的饮料,最重要的是看到猴子喝饮料居然是从饮料瓶的底部开始喝,总结下是因为瓶口处瓶盖太硬,实在不好下口。友人的饮料只喝了一口,一只大猴子不知道是口渴至极还是看到友人太漂亮,直接拦在了友人的前面,友人向左,它就左,友人向右它就右,我笑的已经直不起腰也忘了拍照,后来还是旁边的看客说快把饮料给它才算逃脱,哈哈哈,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大笑不止。猴子实在是太聪明。
逛了近两个小时的黔灵山公园,离开这些可爱的猴子们,我们打车去了花溪城市湿地,这里的风景比黔灵山公园好了许多,黔灵山公园除了猴子以外没什么特别的风景,而湿地的空气清新,景色怡人,更多了些大自然的气息。花溪湿地和杭州的西溪湿地比起来就是少了一些游船,更多了些溪水潺潺的清澈。
这些猴子看来是一家的,几只大猴子互相坐着抓痒,几只小的猴子在树上荡来荡去,不肯安分,顽皮而好动。看到猴子这样才知道为什么形容一个人不老实的时候会说“猴里猴气”的了。
湿地里这样的石头路走起来很刺激,只是湿滑的石头是真的容易“湿足”啊
喜欢这样的溪水潺潺,喜欢这样清透的流水不染一世尘埃····
湿地里远处的山脉若隐若现,只有这个看起来清晰又透着暧昧····
华灯初上,我们在暮色中离开湿地,去美食街找寻喜欢的美味
一条美食街走下来,面对无限的美食,面对有限的皮囊,最后和友人选定了一烙锅。
这个一烙锅把我和友人撑得半天不想动,特别香,蘸料就是干的辣椒面,辣椒面纯的实在是辣极了。实在是辣的过瘾。
饱餐过后,转转贵阳的夜色,虽然白天的贵阳比别的城市少了阳光的照耀,但这里的夜色和其他大城市一样也是五彩斑斓,霓虹闪烁,千年的甲秀楼在夜色中依然保持着古老的风采。
建于明朝的甲秀楼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当时贵州巡抚所建。在夜色中更添历史的沧桑。
八天的旅途,今天只是第一页,在夜色中期待着遗世苗疆的神秘·····
一夜无梦,酒店里用过早餐直接去西江苗寨,去大文豪金庸笔下会下蛊的神秘苗寨。不知道现在的苗人是不是依然会那么神奇的法术?如果会,我还真希望学点绝世武功,回到闹市可以无法无天、无所畏惧。
据说西江苗寨是苗族始祖蚩尤的子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苗都。这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苗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观光并感受着历史沉淀的沧桑,在感受着时光静止的静谧中,静候时光在白水河中悄然流逝······
这条白水河将苗寨一分为二,山边的吊脚楼层峦叠嶂逶迤在群山之中,百年来风雨中飘摇却屹立不倒。都说苗人世代依山而居,实际上不仅仅依山,之后每到一处苗寨都是依山傍水,风光无限。
苗家人生下来就会唱歌,能歌善舞的民族除了些许的豪放之外更多了些对生活的热爱。背后的苗家吊脚楼建筑在群山中更显其沧桑和厚重。
苗家的长桌宴。可惜我们来的不是旺季,又不是苗家人的节日,所以只有8个人的团队实在没有千人长桌宴的壮观,倒是苗族人的欢迎酒洒了我一身。
苗族人对远方来的客人都有一个欢迎仪式,在歌声中给客人敬酒,只是敬酒时你的双手可千万别沾到她们敬酒用的器皿,只要沾到你就要一饮而尽啦。最有意思的是还会给你一个染了色的红鸡蛋,这个鸡蛋要敲自己的脑门给打碎,算是一种祝福,我还真没敢试。怕把本来就笨的脑子敲的更笨。
在苗族的房屋建筑上,很多地方都会用到牛角形的建筑,实在是因为在苗族人的心中,牛就是他们吉祥的象征,据说是牛曾经救过苗族人的祖先蚩尤,所以就把牛作为图腾去崇拜。我想不管真正的历史原因是什么,只要有一种信仰一心向善就可为之!
碧山黛瓦隐没在群山中的苗家吊脚楼,古朴中透着沧桑。只是这沧桑在夜晚的灯光中却显示出了现代的风范,让人有了不醉不归的心动。
西江的夜色,同样可以风花雪月,只是这里比丽江那个艳遇之都似乎更多了些静谧与安宁······
依山而建的吊脚楼在夜色中,被有层次的灯光渲染的愈加迷人多姿。
和友人从山上看苗寨全景下来,选了一个临水而居的酒吧,要了杯饮料,惬意的享受着夜色下美丽的西江。
特别可惜的是这饮料实在是不怎么好喝,影响心情啊,好在美丽的灯光在夜色中是那么炫目,安静的酒吧倒也弥补了饮料的不足。
一直以为西江苗寨是此行中最美的一站旅途,实际上之后的郎德上寨、岜沙苗寨、堂安侗寨才真正惊艳了此次旅途上的美好时光······
在迷离的古寨中住了一夜,被子很潮,大概因为在山林中湿气太重的缘由吧。一大早起来想看看日出的美景,可惜一片蒙蒙的雾霭罩住了朝阳的霞光,呈现在眼前的是云山雾海中的苗寨,又别有一番韵味。告别这个渐渐被商业气息侵蚀的西江苗寨,我们向下一个苗寨--朗德上寨前行。朗德上寨是最早开发的苗寨,只可惜被大肆开发的西江苗寨所取代,所以在这里,在这个林中静谧的上午终于得以看到最安静最原始的苗寨。
朗德上寨里没有碰到如织的游人,在雾霭中特别的安静,青石板小路被雾气熏得湿滑,我和友人爬到这里就没敢再向上攀爬,不习惯山路的我们心里还是有着一丝丝的胆怯。
这个像梯田一样的水池里,通常都是苗家人用来养鱼的,据说舌尖上的中国中有一集是介绍稻田鱼的,基本就是产于苗家的稻田。
勤劳的苗家人利用大自然的恩赐也运用着自己聪明的头脑,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最大的效益来改善着自己的生活。
离开朗德上寨我们坐车赶往下一个地点,车江三宝侗寨。据说这里是侗语发源地。只是这里的风景不是很美,但乡野间的宁静与质朴在这里展现无遗。
车江三宝侗寨有世界上最高的鼓楼,这个鼓楼就这么寂寞的立在山林之中,陪伴着同样寂寥而又安静的山林。
离开朗德上寨我们坐车赶往下一个地点,车江三宝侗寨。据说这里是侗语发源地。只是这里的风景不是很美,但乡野间的宁静与质朴在这里展现无遗。
沿河而下,看到主人赶着回家的水牛,那么美丽而又和谐的画面呈现眼前,让你不得不惊叹乡村里随处都有可以信手拈来的美景。
这几个村里人就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捕鱼,我和友人也跑到河中央,看到他们满满的鱼篓,看到他们那一刻真心的邀请吃鱼,实在是让人心里充满温暖的感动,或者质朴已成为他们一生的烙印。
岸边的小船随时可以起航,只是这船终究不会驶离家乡的河······
寨子里的古榕树群甚是奇特,一般的榕树都是根须在外,长长的垂下,可这里的榕树看不到一条根须,也同样有着上百年的历史。
等着吃农家饭的空隙,和友人跑到这条河边拍照,暮色沉沉中告别了车江三宝侗寨。
导游跟我们说下一站开始才真正的进入黔东南。下一站将抵达入选为《中国国家地理》“最美乡村古镇”的肇兴。还真是一次吊足胃口的旅程啊。
清晨在层层雾霭中抵达“最美乡村古镇”肇兴。肇兴是全国最大的侗寨。同样一条小河穿街而过,肇兴侗族人和江南水乡的村民一样枕水而居。
我们抵达时依旧是细雨霏霏,细雨中的古朴小镇真的是别有一番风韵,树更绿,黛色屋顶层次也更加分明,鼓楼看上去也更清新。本已清新的空气愈加清爽。我和友人就在细雨中游览着这个被大山环保的最美的小镇。
我和友人实在不想浪费大把时间去躲雨,干脆就在忽大忽小的雨中逛起了寨内的美景。事实上和友人的决定是对的,在雨中看肇兴古镇比在阳光下看到的古镇更添神韵。落汤鸡般的我游兴不减。
古镇的风景看上去比西江苗寨的更有风韵。几座小桥成为连接两岸居民的纽带,让本已不多人家的小镇看上去愈加和谐。
大门处的几座鼓楼在雨的氤氲中,在群山的环抱里更显苍劲和古朴。其实再美的语言也无法表达那么真实的美,更无法表达内心无限的感受。
这张照片有点不够清晰,是因为在仓促中按下的快门。在雨中的古镇闲逛,看到这个老婆婆就这样光着脚、背着装刀的篓子穿行在古老的镇子里。那一刻有些恍惚,或许时光真的穿越到了从前,刀马剑客的人生就在我眼前上演······回到现实,我想这个老婆婆或许从更深的山林里走出来,只是她们或者从心里并不觉着自己是贫穷的。
闲逛过后的午餐,是当地的特色。油炸昆虫,我实在没胆子吃下这么恶心的昆虫,只拍张照片权当见识了。
来个放大清晰版的,万幸自己没胆吃,近看起来居然那么恐怖。心有余悸啊。
这个让我奇怪的竹编篓子,一开始被我误以为是装鱼的,问过店家才知道是装砍刀的。砍刀就用来打猪草或者挖野菜,更或者这个在深山里更有防身的作用吧,就如上面写到的那个婆婆一样。
五月的天气其实已经不算冷了,只是雨后的寨子真的有丝丝凉意。寨子里的人子在鼓楼下燃气堆堆篝火,用以取暖。
雨中看过美丽的古镇风貌,逛到了夜晚休息的酒店。这个酒店还真没让我们失望。很有特色,居山临水,只是酒店门口散养的这群鸡还真让人垂涎😍
酒店临窗,坐在酒店二楼的廊坊下,抬眼望去,群山环抱下的小镇就那么清晰地在眼前呈现,恍若隔世。
导游说肇兴中学可以拍到古镇的全景。然后我和友人第二天一大早就踩着青石板台阶爬上肇兴中学,结果长大的树木全然挡着了古镇的全景,就只拍到这张照片。在中学里闲逛时,碰到一主动打招呼的老师,他跟我们说这两年树长得太快了,但是学校又不能以看风景为主,所以树是不能砍掉的,为此他还跟我们抱歉。其实说抱歉的应该是我们,我们作为游客已经打扰了学校的一方幽静。只希望这里的孩子能走出大山,寻找到属于他们的更广阔的天空。
古镇里打布的婆婆。寨子里的老人穿着的衣服都是自己织布自己做的,颜色大致只有两种,黑和深紫色的。而这些染料都直接取自于她们生活的大山,织好的布有一道工序需要用锤子打的,直到打到布发亮了就可以做衣服。
阳光下的鼓楼看上去有点现代感,还真的少了雨中古朴的韵味。
再见了,美丽的肇兴还有那些淳朴的村民。
拍过这张照片我们就离开了肇兴,离开了这个古朴而又美丽的小镇。下一站堂安比起肇兴更原始、更让人感慨。
去堂安的路上,向下看去是醉美肇兴的全貌,没想到在学校那里留下的遗憾在这里得以圆梦。山下看上去寨子是那么美,四面环山,静谧、清幽,让人不敢大声打扰,梯田上满满的是村民的希望。
往堂安寨子路上看到的梯田。人类真的是充满智慧,上千年历史的梯田延续至今,后人依然受益无穷。
堂安寨内的纯天然泉水。这些泉水沿各沟渠直接进入人家,洗碗、洗衣全是天然泉水,奢侈的古寨啊
寨子里随处可见的青石板小路,我们的一个队员就在这湿滑的青石板上不小心湿了身。
堂安侗寨下来后,我们又赶去从江县城,县城晚上的夜景倒是很美,沿河的灯光一点不逊于山城重庆的夜景,只是风景太多就不再传夜景照片了。县城住过一晚后,我们直接去了更高处的黄冈侗寨。
在风雨中飘摇的寨子,就那么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导游让我们买了糖给孩子们,可是我是真的不忍拍下那些照片,真的担心伤害孩子们最单纯而又美好的心灵。导游说太多的孩子一辈子没有走出过这座大山,这座大山承载着他们人生的全部,真心的希望这里的孩子有个更美好的未来。
从老婆婆的眼神里看不出在想什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已成为她们生活的全部。只是不知道在她们的心里:幸福是什么?
黄冈侗寨的全景,一条大马路贯穿了全村的大交通,路的尽头是绵延不绝的大山····
在寨子里就碰到一辆和我们一样到寨子里观光的游客,大概也就七八个人,但其中似乎有些专业摄影人士,摆好的相机随时捕捉寨子里的民风、民情。这两个孩子对这个照相机充满了好奇,实在禁不住诱惑,看看没人快速的凑到相机面前,想弄明白这里可以看到什么?而他们那认真而又好奇的动作已成为我们的风景。孩子们,真希望你们能够走出这座大山,看到比这相机里记录还多的风景,也能找到属于自己不同于这大山里的人生。
一个孩子或许觉着无味,已经离开,只是这个孩子执着的劲头是否可以支持他走出不同于他伙伴的人生?
相片里的婆婆看上去年龄很大了,我和友人聊天说“这里空气这么好,看来人都很长寿呀,友人说这样的环境活那么大干嘛呢?”不禁哑然,或者友人是对的,每个人追求的不同,自然想要的也不同。也或者婆婆只要还生活在这片大山里就已经觉着自己很幸福了,有时幸福真的很简单。
黔东南一路走过,看到更勤劳的恰恰是这些女人。导游说贵州这边的女人大多都是很能干的,男人整日游手好闲,女人耕地打草担当着家里所有的活计。一路看过一路庆幸自己没生在贵州。
拍了太多各式劳动的妇女,心里充满了同情。
这个世界上最后的一个枪手部落岜沙苗寨,每个持枪的人都有证书,像我们每个岗位要求的上岗证一样。持枪在苗寨岜沙这里是合法的,只不过这枪里装的不是子弹了。岜沙苗寨比起西江更具少数民族的风情,那些古老的习俗和表演更引人入胜。一路走来这里的表演和风俗更吸引我。
从大门口的芦笙和枪炮声中,我们进入山寨的大门,进入大门后,沿一蜿蜒的石板路我们才在这条土路上站定。
寨子里的导游告诉我们这一段路一定要倒着走上去的,面向东方的太阳倒着进入寨子的正门,是岜沙苗寨的习俗。我们就这样倒着进入岜沙苗寨的腹地。
这个苗寨孩子的发型就是苗寨人之前未成年人的发型,在他们十八岁以后,发型就变了。
岜沙人表演前的准备,苗寨人的衣服色彩比侗族人要丰富许多。
看完表演,和苗王拍张拿枪的合影,这枪不错,就是不让开,否则一定小试牛刀。
这个镰刀剃头还真是惊悚,这一不小心还真是头破血流啊,希望每次剃头师傅心情好点。
岜沙寨里看到很多这种被塑料包裹的树木,一直不知道这塑料的作用是什么?导游说“这个塑料是防止老鼠爬上去偷吃粮食的”。你想到了么😂?
这个门口大石头写着“人即树也,生命长青”。是余秋雨几次入住岜沙后题词。
主要是因为岜沙苗寨人死后是树葬的。这里的人出生时家里就会种上很多树,在成年礼时选一棵长势较好的树作为这个人的“生命之树”树枝可以修剪,但不能砍掉树顶的枝桠,当岜沙人死去的时候就用这棵树作为棺木陪他一起入葬。入葬后,坟顶摊平,再栽上树苗,生生息息,世代如此,所以在岜沙苗寨是没有人砍树的,因为每一棵树下或者都有一个死去的生命。
离开岜沙苗寨基本上就开始去广西的旅程了,黔桂交界的三江有一部分的风景也还是属于广西的。一路走过黔东南真的不是富裕的地方,只是那里山民的淳朴自然、勤劳仍是在我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三江的风雨桥,据说这个程阳风雨桥是风雨桥的鼻祖,其他地方的风雨桥都是依此原型而建。苍劲古朴的风雨桥,在这里屹立多年,给太多的人遮风挡雨。人生风雨桥不过如此,只是有时候我们所选择的路并没有给你遮挡风雨·······
这间房是我们在龙胜县城的龙脊梯田上入住的酒店。屋内的一切都很潮,但窗外的风景无限好,所以人生没有完美。
这些妇女每天都背着游客的包送到旅店(每个包30元,大一点的40元),周而复始,对于她们来说已经如履平地,而我们两手空空的人爬到酒店都已经气喘吁吁了。这些能干的妇女,撑起的岂止是家里的半边天?
这一路走过、吃过美食很多,譬如凯里的酸汤鱼,譬如乌江鱼等等,可这道竹筒饭实在是要记下来。因为这个把我撑得胃都消化不良了,太好吃的结果就是不肯停下吃的节奏。
香菇腊肉和糯米装在竹筒里,在火上烤,里面的糯米是真香。
龙脊梯田果然名不虚传,壮美、巍峨的像一条蜿蜒曲折的巨龙横亘在大地中央。
只是我们来的季节不对,没有放水,禾苗也没长大,看上去风景差了些,但足以壮观。据说龙脊梯田最早是被几个摄影爱好者发现,梯田才在群山环保的大山中得以见天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到这里一睹梯田的壮观,从而带动了当地经济及当地人收入的大幅改观。
在龙脊的梯田住了一晚,本来以为可以看到壮观的日出,可惜大雾蒙蒙什么也没看到。在高处俯瞰过整个梯田就下山了。直接去桂林,在桂林半天的时间,来不及去阳朔,所以就选了桂林的“四湖一江”游览下桂林的山水。只是小时候常听到的“桂林山水甲天下”在亲自目睹之后,心里更多的是失望的感觉。没有想象的好,感觉不如杭州的静默之美。
八天的黔东南旅程, 同行的队友一路融洽的走来。一路行程,一路欢歌,只是大家不过是彼此生命中的过客,留下的也只是生命里的曾经。每一次旅途都有不同的精彩,喜欢在路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