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之二 岜沙苗寨:树为神,男持枪,女娶男

普通用户  0篇游记

天数:3 天 和谁:一个人
玩法:摄影,人文
作者去了这些地方:
黔东南
岜沙苗寨

发表于 2021-05-25 00:13

黔东南之二 岜沙苗寨:树为神,男持枪,女娶男


2021年5月11日,由于当年当兵的愿望没有实现,所以一直对军人、拿枪杆子的人向往之并心存敬意。


号称中国最后一个枪手部落的芭沙苗寨,多年以前就已耳闻,只是今日得以成行,此次黔东南之行,就是为它而来。


去岜(国语还是读“巴”,苗语读bia第一声)沙苗寨不太容易,要上下几百级楼梯,才到景区门口,再坐电瓶车才能到山寨门口,然后再步行穿越寨子。

站在景区大门望下去,苗寨就在山脚下,青山环抱,梯田相依。


岜沙苗寨有300余户。因地处偏远,保留了古老的生活习俗。其装束有秦汉遗风,岜沙男子在头顶挽着发髻,穿着自家纺织的无领右开襟亮布衣,直筒大裤管亮布裤。常年身佩腰刀,肩扛火药枪,仿佛古代武士。女性则穿着自己制作的亮布衣裙,衣裙上古香古色的刺绣图案,配以银项圈、手镯,十分耀人眼目。曾有日本民族、民俗学家寻根来到黔东南,岜沙人还引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因为日本的武士装束和岜沙人的装束几乎没有二样,所以有人认为日本人的祖先是岜沙人。

岜沙苗民好客,如有宾客来临,一身威武的岜沙男子在寨门前吹奏芦笙、芒筒;岜沙姑娘用牛角杯敬上拦门米酒。一曲笙歌奏毕,三声铁铳响起,火枪对天鸣放,打开寨门迎宾入内。随后沿林中石板小道走进寨子,表演民族风情习俗。岜沙苗寨被誉为“阳光下最后一个枪手部落”,持枪是得到特批的。


传说苗族的祖先蚩尤有三个儿子,岜沙人就是第三个儿子的后裔。当年蚩尤被黄帝打败,率领部落开始了向西南的千年长征。岜沙苗族的祖先就是大迁徙的先头部队——九黎部落的一支。他们开山劈路、鏖战熊罴,勇武之至。岜沙男人崇尚武力,平时身着自织的无领右开衫铜扣青布衣,直筒大筒裤,青布裢,常年身挎腰刀,肩扛火枪,上山打猎,下河打鱼。爬山上树如履平地,极擅长爬山打猎,衣食住行均取之于山林河谷。他们十分重视自己身体的强壮,狩猎与耕作技术高超,还特别强调装束和身体的标志。


岜沙苗寨崇尚树文化。他们的一生用三棵树概括:生命树,消灾树,长青树。

每个岜沙人出生时父母都会为他种上一颗树,伴着他茁壮成长直至老去,直到他离开这个世界,那颗树就被做成为棺木来安葬他,死后不建坟、不立碑、不扫墓,只是在埋葬处再栽上一棵树,这棵就是长青树,以另一种形式(人与树同在)存在着,直至再一次降临人世。树葬传统已在岜沙苗寨延续了千年之久,所以芭莎苗寨崇拜树神,到处可见参天大树,空气中弥漫着树木的幽香、清香。

11点,寨门口有简单的欢迎仪式,迎宾仪式开始之前,只见寨门前散落着坐着当地的苗民,或悠闲地抽着烟袋、或三三两两地交谈,让我们驻足关注的是,他们手中的枪,有的正在擦枪、验枪,有的正在给枪枝装药,姑娘们则安静地坐在一旁做着女红。

仪式开始了。一群芭莎男子和女子穿着苗族服装盛装列队欢迎游客,男子吹着芦笙,女子载歌载舞,硝烟起,枪声响,吓我一跳,是对天鸣枪以示欢迎,这是芭莎苗寨迎宾的最高礼仪。

跟着苗寨专业讲解员进入苗寨。

怀揣着好奇行走在密林小道间,双人合抱的大树华冠遮阳,幽幽的青草味和树木特有的木香直入心扉,前行了几百米后,一座木制寨门向我们敞开。岜沙,是苗语中草木繁多的意思。这是个苗寨,以黑苗为主,保有浓郁古风和古老的生活方式。


男子头挽发髻,穿着自制的无领右开衽铜扣青布衣,直筒大裤管青布裤,常年身挎腰刀,肩扛火药枪(连小孩都配有小号版枪杆),气势逼人,看着就不好惹。但令人称奇是这么强势地位的男子却是由女子来追的,男子腰后绑着的系带就是心仪于他的女子亲手编织的。导游告诉我们,女子不能和芭莎男子随意合影,如果要合影,你就要准备好钱财,如果没有钱财,你就要留下来娶男子。

这里的女子身着黑色对襟衣,百褶短裙,配以色彩鲜艳的蜡染及刺绣,白色裙摆则表示已婚。她们衣服上的刺绣都是自己绣上去的,把自己看到的一只鸟一朵花都手绣出来,只要一有空闲,女子就开始刺绣了。如此心灵手巧的女子,15岁开始就可以追求男孩子了,只要自己看上的男子,芭莎女子就为他们绣物件挂在他们身上。感觉少数民族比大汉族更尊重女子,女子的权力很大,从云南泸沽湖的母系社会,到广西的侗族、再到这里的苗族,都是女娶男,女人的地位远远高于男人。

岜沙人主食糯米,在寨子的几个地方都见有一排排的木架,导游让我们猜这是做什么用的,我们胡乱猜测,原来是用来晒糯米的,把刚从地里收割上来的禾把挂在这里晾晒。

岜沙苗寨的房屋皆为古老的吊脚楼,依山势而建、错落有致,具有浓郁的苗家建筑特色。他们居住的木屋也别具一格,以木板为墙,树皮当瓦,采光靠移动的木板窗。

岜沙人把禾仓和住所分开来建,目的是防止村里一旦发生火灾,粮食还能保住。

站在芭莎文化陈列馆的二楼往下看,可以看到芭莎苗寨的户数还不少,房盖基本都是一个样式,挺密集的。资料显示全寨划分为16个村民小组,470户,2200余人,相当于汉族农村的一个大队(现称村)。

周围都是大山,环境还是相当不错的,空气质量一定是杠杠的。上山下山应该是他们的常态。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香樟纪念亭,这座亭子可不寻常。听导游介绍,上世纪七十年代,毛主席逝世,岜沙苗寨就为毛主席纪念堂的建造贡献过一棵千年珍稀香樟树,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也是我们苗人心中的神,怀着对主席无限敬重的岜沙人,毅然决定将寨前小山头一棵全寨视为林中大神、直径1.2米的千年香樟树敬献给毛主席纪念堂。那天樟树树干出寨时,全寨老少都跑到大路两边夹道目送,一直到尘灰已净才返回寨中;送走树干的第二天,岜沙苗人男女老幼2000多人前来香樟树根处长跪不起,此事传到北京,纪念堂筹建指挥部很是感动,拨专款在这棵古樟树的树根处修建了这个亭子,命名“敬献毛主席纪念堂香樟木纪念亭”,当地苗民都叫它是“神树亭”。这是岜沙绝无仅有的砍树“行动”。

走近亭内,那树根隐隐的香樟气味扑鼻而来,当地人奉其为神,据说用手抚摸树根能避邪趋福、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于是大家都去摸摸树根。


花了40元看表演,全团17人只有我和另外一对老年夫妇看。表演真是原汁原味,胜过那些用很多高科技、舞台灯光装饰的华丽演出。

表演有苗族的拜祭树神的仪式、迎宾仪式,当地的婚嫁习俗,让一位观众扮演新郎,还原婚礼过程。

婚俗表演。


岜沙的镰刀剃头,是当天表演最高潮的地方。芭莎没有理发店,理发用的是镰刀。你看,尺余长的刀柄,弯月般的铁刀,没有比镰刀更大的“剃刀”了。这门项上功夫还真不容易,刀刃要磨得锋利,下刀要准确到点,运刀还得流畅,十分钟左右,便大功告成,堪称绝活。

岜沙男人非常重视他们的发髻,发髻在岜沙苗语中称之为“户棍”,是男性装束中最重要的性别标志,剃掉男性头部四周大部分的头发,仅留下中部盘发为鬏髻,并终生保持这种发式。据说,这种装束是从蚩尤老祖时代传下来的,也是迄今为止在中国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男性发式。

岜沙人头上蓄留的发髻象征着生长在山上的树木,身上穿的青布衣服象征着那美丽的树皮。岜沙人认为,如此安然自得的生活,主要是得益于祖先选准的这块宝地,尤其是这片生于斯、养于斯的森林的荫庇。于是岜沙人对树木特别崇拜,把树木当神祭拜。岜沙人说:“人来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生不带来一根丝,死不带走一寸木。”从古到今,岜沙从不滥伐树木,有时不得以为之,也是局限于生活生产所需,其余概受制约。尽管321国道已于1965年修通过境,可就是从未有车敢到岜沙来拉过一车木材,村民们缺油缺盐,只是上山修剪杈枝或砍些枯树,肩挑徒步到县城去零售,从未用车拉过。

这里最大的姓氏是滚姓,多处的木房子用木板钉着“滚姓家规”:见利思义,见水思源,见难思忠,见德思贤。“滚”在汉语是骂人的话,在岜沙却是一个姓氏,出了著名人物滚拉拉,还拍了以他为原型的电影《滚拉拉的枪》。

寨子里种的苎麻,可用来做成苎麻衣服。

整个寨子因为没有太多外界侵扰而保持着它本真的模样,虽然寨子很破旧,在这里依旧可以感受到远古的文明气息和浓郁的原生态乡土气息。这里的苗民远离城市喧嚣,守着这原始的村落,安享着自己的恬淡生活。在商品经济大潮的今天,这儿真是块难得的净土。

(3208)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推荐相关游记更多

更多相关问答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黔东南之二 岜沙苗寨:树为神,男持枪,女娶男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旅游攻略导航

黔东南旅游攻略指南? 携程攻略社区!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最佳的黔东南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黔东南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黔东南旅游信息就来携程旅游攻略。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

      最新游友动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