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玩法:美食,摄影,自驾,人文,跟团,火车,徒步
发表于 2024-07-26 14:44
记者随行的《探秘可可西里•三江源头》之旅终于迎来了前往可可西里的行程。团队将从格尔木出发先后观赏瞻仰纳赤台的昆仑神泉、世界海拔最高的道观:无极龙凤宫、昆仑垭口、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及索南达杰保护站。
昆仑山景色(摄影:冯赣勇)
2024.06.26北京时间07:00,团队离开入住的格尔木金鱼湖酒店开启当日的行程。其实当日的这段行程的一部分,记者曾经于十六年前的2008年9月4日,在纳赤台参加首届世界智力运会“智慧溯源”圣水采集启动仪式。之后,也到访了位于昆仑山口的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周边地带。
藏汉蒙三位少女(摄影:冯赣勇)
至今,当年在“昆仑神泉”旁,由藏族、汉族、蒙族三位少女,作为圣女使者采集圣水;两位圣女手捧昆仑神泉之水装入一位圣女手持的昆仑山石制作的圣水瓶中,并一起高高举起圣水瓶的景象,记者记忆犹新。
黑色戈壁滩(摄影:冯赣勇)
团队由格尔木出来后,只见公路两侧是一望无际,星星点点灌木丛的黑色戈壁滩,这里是柴达木盆地的东南边缘,前行32公里便是南山口车站,它是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起点,2001年6月29日,青藏铁路开工建设的消息,便是从这里传出,传遍青藏、传遍中国,传遍世界。
昆仑山入口标志(摄影:冯赣勇)
经过南山口收费站不远,两座矗立于青藏公路两边,壮观的纪念石碑,就会撞入人们的眼帘。东侧碑石上刻着“万山之祖”,西侧为“巍巍昆仑”。八个红色的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异常醒目。这个标志就意味着从这里开始就进入了昆仑山。记者曾经在此留过影。而此行,由于乘大巴车途经此地,为了安全,只能凭窗眺望了。
当年昆仑山入口留影(摄影:马春晓)
驱车继续前行就进入了格尔木河谷区,几次跨越河流,前方,便别了昆仑桥,在这里,发源于昆仑山北麓的昆仑河(格尔木河上游)长期剥蚀岩层,穿凿成深达30-40米峡谷,峡谷底部宽阔曲折,谷顶最窄处仅一步之隔,置身其间,雪山融水奔腾而来,呼啸而去,水声震耳欲聋,称“一步天险”。
青藏线上最高铁路桥(摄影:冯赣勇)
昆仑山势如巨蟒,誉称“莽昆仑”,史书载昆仑山是玉龙腾空之地,素有亚洲脊柱之称。昆仑山西起帕米尔高原,山脉全长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宽130~200公里,西窄东宽总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最高峰在于青海、新疆的交界处,名为新青峰--布格达板峰,海拔6860米,是青海省最高点。
青藏线上河流(摄影:冯赣勇)
昆仑山峰峦起伏,林深古幽,景色秀丽,每逢春夏之交,满山碧树吐翠,鲜花争奇斗艳,使昆仑山更具风韵,是青海省著名的风景游览区之一。北魏史学家崔鸿在《十六国春秋》中,称之为“海上之诸山之祖”、“天下名山僧占多”。
牧民迁徙驼队(摄影:冯赣勇)
昆仑山自古以来就吸引佛界道家在这里建寺筑观,养性修身,传经布道。远在汉唐之际这里就寺院林立,香火不断。至金元,盛极一时的中国道教全真派开山祖师王重阳同他的七弟子,把这里选为创教立派的“洞天福地”,留下了诸多令人神往的道教遗迹。
昆仑神泉景区入口(摄影:冯赣勇)
当日09:20,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导游刘亚丽首先带领大家来到当天的首个景点:昆仑神泉纳赤台。昆仑神泉是昆仑山中最大的不冻泉,泉水是昆仑山冰雪融化后渗入地下流动喷涌出来的,不仅澄澈清冽,晶莹透明,甘甜醇美,洁净卫生,加上这里海拔高,没有污染,被誉为“冰山甘露”。团友李满银在此新设的网红打卡点,为我们留下了一张十分满意的瞬间定格。
纳赤台打卡点留影(摄影:李满银)
纳赤台的小镇位于青藏线90公里,海拔3700米处,这就是昆仑神泉的所在地。它是一泓优良的天然矿泉,被视为昆仑奇观。纳赤喷泉,一大一小,相距50米,大泉在青藏公路路边,泉眼周围用块石砌成外圆内八角形、高一米的泉台。
当年的六角亭(摄影:冯赣勇)
昆仑神泉的泉口直径1.6米,泉眼水深1米,旁边有一出口。16年前首次来此时,记者就看到的是格尔木市政府,专为昆仑神泉盖的一个漂亮的绿色琉璃瓦红柱子的六角亭,并立了昆仑神泉纪念碑。如今这里有了不少的变化,六角亭换成了圆形亭,周边还增添了历史石雕壁画。
现在的圆形亭(摄影:冯赣勇)
昆仑泉泉水很旺,日夜不停地向外喷涌,不时翻起层层小浪花,并发出响声,全年水温恒定为20℃。泉池四周由花岗石板砌成的多边形图案,中央一股清泉从池中蓦然喷涌而出,形成一个晶莹透明的蘑菇状,将无数片碧玉般的花瓣抛向四周,似一朵盛开的莲花,又似无声四溅的碎玉落入一泓清池,然后奔向滔滔的昆仑河。
品尝一口神泉水(摄影:冯赣勇)
至今,在纳赤喷泉还流传着当年文成公主进藏时在此歇息的传说。相传,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时,随身抬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佛像。当公主一行来到昆仑山下的纳赤台时,由于山高路遥,人马累得精疲力竭。于是,公主命令大队人马就地歇息。当夜做饭时,才发现附近没有水,大家只好啃完干粮,和衣而睡。
神泉景区一角(摄影:冯赣勇)
第二天早上,人们醒来时,发现昨晚放释迦佛像的山头被压成了一块平台,离平台不远的地方,一眼晶莹的泉水喷涌而出,淙淙流淌。人们一下子明白,这是释迦佛把山中的泉水压了出来。虔诚信佛的公主为了表达对佛祖的敬意,把自己身上的一串珍珠抛在泉眼里,泉水变得更加清凉甘甜。由此,人们把纳赤台称为“佛台”,把昆仑泉称之为“珍珠泉”。
神泉的石雕壁画(摄影:冯赣勇)
还有一个传说是创造神凡摩赴昆仑山瑶池之畔的西王母寿宴后归途中,饮兴未艾,信手把樽畅饮西王母馈赠的瑶池琼浆,金樽掷地,琼浆四溢。其乘坐的莲花神龛化为赤台群山,溢出琼浆化为昆仑泉。
远眺昆仑雪山(摄影:冯赣勇)
团队离开昆仑神泉纳赤台,继续顺青藏线西行几十公里后,绵延不断巍峨的雪山开始出现在路的一侧。这里被称为西大滩,也是昆仑山著名的玉珠峰所在地。玉珠峰亦称可可赛极门峰,海拔6178米,地处昆仑山脉东段,位于东经94.2度,北纬35.6度。玉珠峰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巍峨壮观,在主峰周围海拔5400米以上雪峰有20余座。
西大滩望玉珠峰(摄影:冯赣勇)
北京时间10:00,探秘可可西里之旅团队过了玉珠峰观景台不远就来到了当天的第二站:无极龙凤宫。无极龙凤宫是中国海拔最高的道观,3800米,是道教昆仑派的道场,这里虽靠青藏公路109国道但游人并不多,从格尔木去可可西里或者进藏,都会经过这里。来此寻访古观,远离喧嚣,静享安逸,诠释与城市不同的生活态度。
无极龙凤宫山门(摄影:王珏)
来到景区前,只见在道路右侧出现一个六座石柱连体的“山门”,正中两个高大的石柱间有一块黑底金色的匾额,上书“无极龙凤宫”。在昆仑山这样一个苍凉的所在,绝对会让你十分意外,要不是看到往来奔驰的汽车,真有种穿越到了玄幻世界的感觉。
《道德经》碑文(摄影:冯赣勇)
相传这里曾是姜子牙得道飞升之地,只见它刚好位于一处崖壁之下,后面还有雪山环绕,呈半包围的地形,颇有几分“藏风”的感觉,主要建筑是一个金碧辉煌的大殿,在丽日蓝天下看起来十分巍峨。这个龙凤无极宫,虽然里面的建筑看起来有些新,但确实给人十分神秘之感,确实有可能是姜子牙“得道”之地。大量运用灰色的花岗岩,处处能看到《道德经》中的字句。
龙凤宫大殿(摄影:冯赣勇)
据说,无极龙凤宫之前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西王母庙,是贡奉三圣母的昆仑山道观,既西王母、九天玄女、金圣老母,另外殿中还供奉着释迦牟尼、鸿均师祖像与姜子牙等。西王母在道教中地位极高,是道教中至高无上的女神。据《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西王母穴处昆仑之丘。”
哪吒太子殿(摄影:王珏)
《山海经》中西王母的形象则是:“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东晋葛洪在《枕中书》中称其为元始天王与太玄圣母通气结精后所生之女,号曰“太真西王母”,是西汉夫人,“所治群仙无量也”。
侧面看大殿一角(摄影:冯赣勇)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昆仑山一共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我们人间的这座山。第二层则是西王母的悬圃,里面生长着各种各样的珍禽异兽与奇花异草,包括各类可以让人长生不老的仙草灵药。而最高面的第三层是天帝的居所,是天地间最神圣的地方。
大殿前的坐像(摄影:冯赣勇)
走近宫观时,只见宫殿建筑古朴典雅,飞檐斗拱,尽显历史的沧桑与厚重。踏入宫门,宫内香火袅袅,虔诚的信徒们在此祈福祷告,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神灵的敬畏与期望。漫步其间,我细细品味着每一处建筑细节,感受着其中蕴含的文化底蕴。
昆仑山口路牌(摄影:冯赣勇)
团队离开无极龙凤宫经过西大滩继续西行,北京时间11:30,大家来到了当天的第三站:昆仑山口。这里位于青藏线165公里处。在路边能看到标有海拔4767米,藏汉两种文字的“昆仑山”指示路牌。
黑色巨龙走昆仑(摄影:冯赣勇)
昆仑山口位于青海西南部,昆仑山中段,是青海、甘肃两省通往西藏的必经之地,也是青藏公路上的一大关隘,因山谷隘口而得名,亦称“昆仑山垭口”。站在昆仑山口,东西昆仑尽收眼底。往东看,在静寂的万古雪野中,玉虚峰孤兀雄起,势压万山,造就了冰雪世界特有的自然景观。
昆仑山口纪念碑(摄影:冯赣勇)
传说中玉虚峰是西王母女儿玉虚公主的化身,山峰巍峨高耸,峰顶终年云雾缭绕,白雪皑皑,山间奇峰怪石活灵活现,飞禽走兽不时出没。远眺,蓝天白云下一条黑色的巨龙飞驰在天路上分外壮观。
当年的可可西里留影(摄影:马春晓)
山下绿茵草地上造型地貌庙宇宫殿错落有致,构成一幅人间仙境的美丽画卷。不远处又有玉珠峰,相传是西王母另一个女儿玉珠公主的化身。玉珠峰终年积雪,冰川纵横,巍峨壮观,玉珠峰南侧冰雪地形各异,冰川末端形成为10余米高的冰琴。玉珠峰南侧高山草甸带是野生动物的天堂,经常有成群的藏羚羊、藏野驴等珍稀动物活动。
昆仑山口标记碑(摄影:冯赣勇)
昆仑山口有多处纪念碑,四周飘舞着五彩经幡的昆仑山口标记碑分为主碑、副碑、陪碑、雕塑、底盘五部分,材质为汉白玉。主碑高4.767米,是昆仑山口海拔高度的千分之一,碑底座用花岗岩块石砌成9.6平方米基础,象征她屹立在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坚实土地上。
当年路牌留影(摄影:马春晓)
每年,都有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来此寻祖,他们在山坡虔诚跪拜,山坡上,寻祖纪念碑组成的碑林形成了昆仑山的又一道风景。
索南达杰纪念碑(摄影:冯赣勇)
另一块是索南达杰纪念碑,碑上系满了洁白的哈达,索南达杰这位为保护藏羚羊、保卫可可西里而献出生命的英雄,他的忠魂依附着昆仑,英雄的双眼,仍警惕地注视着前方--他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的可可西里。离此不远还立有“昆仑山口纪念碑”、“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纪念碑”及“国家地质公园纪念碑”。
昆仑垭口留影(摄影:刘亚丽)
16年后再次来到昆仑山垭口,那壮丽的景象依然让我激动不已,为之倾倒。皑皑白雪覆盖着山峦,与湛蓝的天空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恢弘的画卷。而群山连绵起伏,云雾缭绕的景象则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昆仑山地质公园纪念碑(摄影:冯赣勇)
昆仑垭口处寒风凛冽,是一个充满挑战与魅力的地方。远处的雪峰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银光,让人不禁感叹造物主的神奇。沿着垭口漫步,脚下的碎石嘎吱作响,每一步都充满了探索的意味。周围寂静无声,只有风声在耳边呼啸,这种宁静让人心生敬畏。二次探秘昆仑山垭口与可可西里,记者深感真是不虚此行
索南达杰保护站碑(摄影:王珏)
2024.06.26北京时间13:00,探秘可可西里之旅团队来到当天的最后一站:寻访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这里于1996年由民间组织“绿色江河”始建,是中国民间第一个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站。
保护站大合影(摄影:刘亚丽)
保护站位于可可西里核心区,海拔4479米,东北距昆仑山口50公里,西南距唐古拉山口300多公里。它屹立在高原之上,守护着一方净土。导游刘亚丽在索南达杰保护站为大家留下了出行后的第一张大合影。
保护站的羚羊雕像(摄影:王珏)
可可西里平均海拔4500米,是长江北源楚玛尔河流域及周边地区,中国目前最大一片无人区之一。这里也是中国青藏高原特有野生动物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等最集中的地区。在当日进入昆仑山的青藏公路的无人区沿途,大家还偶尔看到了一些在草原上游走的藏羚羊与野驴,每到此时,车厢内立即响起一片欢呼声。
途中发现的藏羚羊(摄影:冯赣勇)
资料显示,近年由于非法偷猎者的大量涌入,野生动物的数量急剧减少,当地政府因经费不足,保护野生动物的范围和力量也相当有限。1994年1月18日,治多县西部工委书记索南达杰为保护藏羚羊,一人同18名偷猎者枪战,英勇牺牲。
广袤的草原(摄影:冯赣勇)
来到索南达杰的自然保护站,心中一种崇敬的心情立刻油然而生。只见周围壮丽的景色十分震撼。广袤的草原一望无际,远处的山峦层峦叠嶂,天空湛蓝如宝石,洁白的云朵仿佛触手可及。
保护站周边一角(摄影:冯赣勇)
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是一座丰碑,是对英雄的纪念,也是对自然的守护。它让人们明白,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让这片美丽的土地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寻访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的所见所感,将永远铭记在记者的心中。
曲麻莱县街景(摄影:冯赣勇)
圆满结束了探秘可可西里之旅,团队乘丁道武师傅的大巴车,经过近七小时的长途跋涉于19:55进入曲麻莱县,在三和小炒餐馆用过晚餐入住麻秀商务宾馆。进入客房看了一下时时海拔为4162.89米。看来,考验人们应对出行后的高原反应的时刻即将到来。(图文:冯赣勇)
推荐相关游记更多
更多相关问答
- 2023-04-24 5回答
-
#敦煌河西走廊大酒店#请问晚上空调能开吗?来了青海才知道空调不能开,西宁和格尔木晚上的室内热死了,根本睡不着
2023-06-29 40回答 - 2024-06-30 1回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