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睹为快
喜欢古城,喜欢一个城市的烟火气,喜欢感受一个城市的温度和厚度而不满足于仅仅到此一游的旅行,泉州就是这样一个既开放又包容,又有着厚重历史的城市,他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是世界宗教博物馆,所有这些都让我迫不及待的想行走在这座城市,去探索和感悟...
D1,2023.03.19 上海虹桥-泉州晋江机场 蟳埔村 夜游中山路 住泉州酒店
搭乘厦门航空的航班,中午到达泉州晋江国际机场后打车前往泉州酒店,此行选择在泉州酒店连住4晚,是因为泉州酒店的位置相当优越,位于古城区,去往各个景点都非常方便,基本步行就可以到达。
酒店服务态度也很好,给与房间升级,能看到开元寺的双塔
稍事歇息后,乘着今天是个好天气前往蟳埔村。
蟳埔村是一个距离泉州市区大约10公里的小渔村,位于晋江的入海口,是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重要港口。
那里的蟳蜅女是福建三大渔女之一,她们头戴簪花围、插象牙筷的头饰是宋代以来从中亚流传过来的。如今的蟳埔村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渔村了,主街的两旁已是2-3层的楼房,只有从有一定年纪在街上摆摊做生意的婆婆身上能依稀看到蟳蜅女当初的模样
周末的下午,游人如织,人人头顶花海,笑意盈盈
小小年纪也爱美
阿姨也很美呀
这里还可以看到一种很特殊的民居-蚵壳厝,在闽南语中,厝就是房屋之意,蚵就是海蛎。当地人拾海蛎壳拌海泥筑屋而居,蚵壳厝散发着浓浓的古城余韵,外墙上的贝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散发着海的味道
最原汁原味的蚵壳厝,部分墙体已坍塌
泉州是一个多庙宇的城市,小小的渔村也是转角都能遇见庙
游览结束回酒店,晚上夜游中山路。
中山路是老城区一条最著名的街,因他连通着泉州老城区的各大景点,所以在泉州的几天,几乎每天都会走过中山路。
“觅鲤”是一个年轻人的网红打卡点,原本是一家有着60多年历史的泉州纸品厂,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纸品厂的搬离,这里就慢慢沉寂下来。如今老厂房经过改建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吸引了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纷纷前来打卡
老厂房的烟囱仍然保留着
D2,2023.03.20 开元寺 西巷 裴巷 洛阳桥 夜观关岳庙灯光
到泉州一定要来开元寺,因为开元寺是泉州能够成为世界遗产城市的重要因素之一。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的匾额题写的是“桑莲法界”,传说在1300多年前的唐朝,这里是一片桑园,主人是城中首富黄守恭,他梦见一个和尚向他乞地建道场,于是故意为难,说等到这一片桑树开满了莲花就献地结缘。没想到第三天整片桑园的桑树上开满了白色的莲花,黄守恭深感佛法无边,于是舍地建寺
如今在大雄宝殿的旁边还保留着一颗千年古桑
大雄宝殿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明代崇祯十年(1637年)由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出资重建,是开元寺中轴线上的主佛殿。殿内供奉五方佛,最特别的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24尊飞天斗拱,这在中国木构建筑中十分罕见
这些飞天乐伎在佛教中称为“伽陵频伽”,也称“妙音鸟”,象征中国的24节气。12尊长着大鹏鸟的翅膀,象征白天手捧文房四宝,另外12尊略小,长着蝙蝠的翅膀,象征黑夜手持南音乐器。
不少专家表示妙音鸟的艺术价值超过了敦煌的飞天,作为斗拱承载了大殿屋顶的重量,是古建筑艺术中力学和美学的统一。
在大雄宝殿的月台须弥座束腰处有73方狮子与人面狮身石刻,具有浓郁的古希腊、古印度雕刻风格,是明朝重修开元寺时从坍塌的印度教寺庙移用至此。
在大雄宝殿后檐廊有一对雕有印度教神话故事的十六角形灰绿石柱
元代的印度教神话石雕
开元寺的东西双塔是千百年来泉州的地标,也是我国现存最高的宋代石塔。
镇国东塔,通高48.27米,始建于唐670-673年,开始是一座木塔,后因遇灾于南宋1238-1250年重建,为八角五层仿木楼阁式石塔,另有地下二层,称为七级浮屠
塔身外壁石像依照佛教五乘等级排列,自下而上逐层为诸天神将、罗汉、高僧、菩萨、佛尊等80尊,代表佛教修行的五种境界。
仁寿西塔始建于五代915-920年间,初为七级木塔,号无量寿塔,宋1114年改为仁寿。后遇火灾改为砖塔,1228年改建为石塔,1237年完工,先东塔十年而成,规制和东塔相同,略小于东塔,高45.06米
塔身外壁每一层都交错浮雕着各乘佛教人物共80尊,石雕工艺比东塔简朴,形态各异,线条粗旷,弘扬众生佛教平等的理念
第四层雕刻的猴行者的雕像
开元寺东西双塔历经风雨侵袭仍屹然挺立,他是古代石构建筑的瑰宝,也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一座丰碑,代表了13世纪中国石塔建筑技艺的最高水准
“戒贪壁”,这个有着龙的头、麒麟的身体、狮子的尾巴的叫“贪”,在古代只要有人来泉州上任,都会来这面“戒贪壁”表决心
在开元寺还有宋代的阿育王塔
卒堵波士塔
可以说在开元寺的每一座建筑、每一根石柱、每一块石碑都反映出宋元海洋贸易带给泉州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共存。
出了开元寺,找了一家书店的2楼喝茶休息
书店闹中取静,2楼更是别有洞天,小环境很舒适
闽南很有特色的建筑:“出砖入石”结构
在泉州喜欢逛小巷子,感受这个城市的烟火气。
裴巷和西街相连,安安静静,和人流熙攘的西街完全不同
喜欢这种老房子,古朴中承载着很多故事
西街,是美食的天堂
今天上午是阴天,下午太阳露头,果断决定去洛阳桥看日落
洛阳桥是体现宋元泉州运输网络的代表性遗产要素。是我国第一座跨海大桥,和潮州广济桥、河北赵州桥、北京卢沟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
洛阳桥原称万安桥,始建于北宋1053年,经数年努力至1059年太守蔡襄终成其事。造桥时首创的“筏形基础”、“浮运架梁”、“养蛎固基”代表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造桥技术,是古代大型石桥建造的工程杰作
太守蔡襄
洛阳桥的桥墩设计十分有特点,桥墩的形状像一条在水中前进的小船,这样的设计就可以非常有效的减少海水的冲击
但是常年累月的海水冲击也会给桥墩带来一定的影响,而且洛阳桥的桥墩是由石头堆积而成,不可能没有空隙,聪明的古人又发明了一种特殊的加固方法,在桥墩大量养殖牡蛎,牡蛎的吸附性很强,靠着这些牡蛎石头间的连接更加紧密和牢固,于是这些石头就好像全部连接在了一起
漫步桥上,可以发现桥的石板很长,在古代没有起重机的情况下古人采用“浮运架梁”,即利用涨潮的时候把这些石板放在船上,然后趁着潮水的涨力把他们架到桥上来
就是这样不同寻常的组合创造出了千年不倒的奇迹-洛阳桥,它经历了地震、飓风、水灾,至今仍然保存完好,被桥梁专家茅以升称为“中国古代桥梁的状元”
那么明明在福建泉州,为什么要叫“洛阳桥”呢?原来当年中原人为躲避战乱南迁福建,河南河水和洛河一带的人多迁到泉州闽南一带,他们心怀故土,所以取名洛阳桥
今天云层较厚,没有完美的日落,不过已经很满足
回到市区正好是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的时分,之前做攻略时看到介绍说关岳庙晚上的灯光很漂亮,就过去看看,时间刚刚好,灯光映衬着宝蓝色的天空,很美
关岳庙
拜一拜,祈祷国泰民安~
同一条街上,离关岳庙不远处就是伊斯兰的清净寺,不同的宗教离得那么近又和平共处,这样的奇观只有在泉州才能看到吧
D3,2023.03.21 关岳庙 清净寺 文庙 承天寺 花巷 天后宫 青龙巷 井亭巷城心塔
泉州涂门街是一条不同寻常的街,短短的街上关岳庙、清净寺、文庙相距百米比肩而立,充分反映了泉州作为宋元中国世界海洋贸易中心,城市经济繁荣所带来的人群汇聚、商贸往来和文化繁荣
关岳庙,道教庙宇,始建于宋代,因主祀关圣帝君,附祀岳王,故名
据说关岳庙是泉州香火最灵验的寺庙,庙内香火终年旺盛,信徒远及东南亚及台湾。
来进香的人络绎不绝
清净寺位于涂门街,距离关岳庙不过百米的距离。清净寺始建于北宋1009年,是泉州最早建立的伊斯兰教寺院,是体现宋元泉州多元社群的代表性遗产要素。
元1310年来自波斯设拉子城(今伊朗)的朝觐者艾哈玛德.本.穆罕默德.贾德斯出资予以修缮,奠定了现存建筑群的主体格局。寺院整体为伊斯兰风格
清净寺是宋元时期跨越重洋来泉州营商的波斯、阿拉伯等地穆斯林商人及其族群的珍贵历史遗存
奉天坛 伊斯兰穆斯林诵经礼拜之所
明善堂
“出水莲花”香炉,用寿山石雕刻于宋代。北宋著名诗人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曰“莲花出自污泥而不染”,夸赞莲花的清净与洁白,此炉是穆斯林举行礼拜时焚烧檀香末调节空气之用
该炉已近千年,是珍贵的历史文物
府文庙,也位于涂门街。泉州府文庙始建于唐开元末年,北宋年间迁于此地
南宋1137年就原址重建左学右庙,后经元、清朝的重修和扩建,终成现在的规模。
大成殿外的泮池、泮桥,泮桥是元1349年所建,石构平梁式,中部拱起,桥面铺长条形花岗石72块,两侧置石护栏。现在泮桥已经被保护起来不允许游客上桥参观了
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始建于北宋,正面殿前檐下有浮雕盘龙檐柱六根,殿顶铺黄色琉璃瓦
殿宇内外檐仍保持宋代真昂形制,出檐深远舒缓,是典型的重檐庑殿顶抬梁式木架结构,这是一种最尊贵的宫殿建筑形式,也是福建目前唯一仅存的
大成殿中祀“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两侧有四配和12哲人
殿内柱网由内而外两排柱组成,殿身以48根白园石柱承担,横架与纵架具用圆木,故又称“圆木厅”
大成殿两侧是左右廊庑建筑
明伦堂,始建于南宋1137年,现存建筑为明代重修,是古代官方举办的学校,是当时泉州的最高学府。也是历代儒家对秀才举人等取得一定功名的人进行文化伦理道德教育的场所
文庙旁的文庄蔡公祠,是为了祭祀明代理学家蔡清所建
蔡清为泉州晋江人,三十多岁中的进士,因为无心官场辞了五 六品文职回老家一心从事理学研究和教书的工作。因为他在理学上的贡献和对泉州儒家文化的教育作用,蔡清在当地享有非常高的地位,留下了很多育人读书的美谈。
蔡清过世后,当地百姓在明代隆庆年间修建了文庄蔡公祠,后来遭到破坏但最终得以修复,如今算是文庙的一个组成部分
蔡公祠是闽南典型的红砖古厝,内部已经挪作他用,院子里的大榕树已有150年的历史
这里还有李文杰祠、庄际昌状元祠,这些建筑现在都已经成为文庙的一部分,供大家游览参观,感受泉州浓郁的文化气息
承天寺,位于繁华之地环境却格外清幽,颇具城市山林之概,是闹市中难得的一片园林之缘
月台别院,弘一法师晚年在此生活的地方
原为五代十国时期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的南花园,南唐公元957-958年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1007年赐名“承天寺”
承天寺屡修屡废,历经千年,规模却越来越大,与开元寺、崇福寺并称为泉州三大丛林
宋代石经幢
弘一法师墓
参观结束,步行回酒店
花巷,最引人瞩目的是这个转灯楼,晚上更好看
酒店休息后,下午继续~
天后宫 始建于宋1196年,地处泉州城南晋江之滨,是我国东南沿海庙宇中现存较早、规模较大的一座妈祖庙,也是世界范围妈祖信仰的重要传播中心,见证了妈祖信仰伴随着海洋贸易的行成和发展历程
天后宫历代都有修复,除较完整保存有雄伟的大殿、后殿等古建筑外,近年来在政府和海内外信众的热心资助下已经陆续恢复了山门、戏台、东西长廊等建筑。
天后宫原来的山门和马戏台因筑公路而被拆毁,1990年3月捐资重建,今移清代晋江县学横星门为山门,牌楼式造型,雕花漆绘木拱斗柱,青龙石柱,两侧石雕麒麟。屋顶重檐四坡面,屋脊反翘瓷雕八龙二鳄,角脊作成凤尾伸展而卷曲,线条柔和优美,整体结构华丽壮观
戏台连接于山门后檐,坐南朝北,雕脊画枋,小巧玲珑,具有泉州独特的艺术风格
天后正殿,虽历经沧桑,但明清木构建筑依旧保存完好,殿顶筑九脊重檐四面落水的歇山式,正脊是天后殿至高点,两端五彩瓷形双龙戏珠,造型精美,光泽鲜艳,四岔脊头组合凤凰图案,对应大脊成龙凤呈祥,为闽南建筑艺术之一绝
后殿又称寝殿,始建于南宋1196年,明嘉靖年间(1522-1565年)重修,现在由国家文物局拨出专款复原修缮。
整座殿宇系明代大木构建筑,木质梁架粗大古朴,殿前檐柱保存一对明代维修移用至此的十六面青石雕的元代印度教石柱
游览结束逛逛小巷子,青龙巷离天后宫不远,泉州俗谚:金青龙银聚宝,青龙巷与聚宝巷相连,形成于宋代,相传是蕃商兑换货币和商贾聚集之地 ,是古城区保存较为完好的传统民居街区之一
青龙巷有很多名人宅院,可惜大多房门紧闭。
李妙森故居,有着挺拔开阔的罗马柱回廊,色泽鲜艳的象头神瓷画,红砖白石雕饰精美的墙面。这座中西结合的小楼房建于1927年,建造者是旅菲华侨李妙森,近百载的风雨洗净了曾经的铅华但雍容不改
墙面上的象头神瓷画,色泽鲜艳
现在小楼已挪作他用,看房门开着,征得同意入内参观
小楼一共有三层
木雕精美
站在三楼的露台上能看见黄雪珍民居,也是一栋中西合璧的小洋楼
黄雪珍民居,建于1948年,是一栋四层的楼房,大门紧闭无法入内参观
回到天后宫,坐上泉州特色的小白观光车,2元车费到西街,去找位于泉州中心位置的城心塔
到西街后跟着导航,又询问当地的路人,曲里拐弯终于找到了位于井亭巷的城心塔(又称定心塔),这塔居然是在民居的院落里面,房主告诉我,塔是文物是国家的,院子是私有的,是不是超级有意思,在别的地方见不到吧
他家院子的顶楼是欣赏双塔落日的绝佳位置,付10元茶水费爬上顶楼露台,尽管傍晚有点凉,但还是坚持了一个多小时,天气还是不给力啊
D4,2023.03.22 中山路 金鱼巷 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落日西街
中山路是老城区最著名的一条街,一条中山路,千年泉州史。中山路形成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沿街廊柱式骑楼浓缩了南洋式建筑的精华,正所谓“南国多雨天,骑楼可避雨”,是我国仅有保存最完整的连排式骑楼建筑商业街,荣获亚太地区遗产优秀奖
中山路上的建筑具有闽南特色,别具一格
基督教泉南堂 此地原为清康熙年间靖海侯施琅“花山”园林,同治五年(1866年)英国长老会杜嘉德购地建泉南堂,为泉州首座基督教堂。1935年牧师高兰庭主持扩建为四楼骑楼式教堂
新教堂于2007年落成,是泉州基督教传教中心
中山南路相对来说更加古朴一点,道路两侧绿树成荫,因靠近天后宫,所以两边的商家大多做香火生意
泉州花桥慈济祖宫,为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始建于南宋1131-1162年间,清光绪1848年创办“泉郡施药局”,为我国最早的慈善机构之一,其赠药义诊善举流传至今
医生义务问诊,免费赠药
非常喜欢逛泉州的小巷子,其浓浓的烟火气、古早味让人体会到生活的岁月静好
自唐代开始,五品以上的官员就有佩戴金鱼袋的传统,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鱼袋,五品以上绯袍佩银鱼袋。宋代福建转运使官至三品,佩金鱼袋,回乡在此巷建宅,故小巷被称为金鱼巷
金鱼巷
现在的金鱼巷已经是旅游文化一条街,也许是因为这里人才辈出,整条小巷透露出深深的文化底蕴
藏在巷子里的咖啡馆
清新中又透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又回到中山路,泮宫古牌楼,穿过古牌楼就可以到府文庙
下午参观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在游览过泉州的一些古迹后,再系统性的回顾泉州宋元时期的这段辉煌的历史,再走进展厅,感受那些古老、生动、甚至世所罕见的历史遗存,见证宋元泉州开放、多元和包容的海洋文明和城市精神,真的是得益匪浅又感慨万千
除了主陈列馆外,还参观了泉州宗教石刻陈列馆和阿拉伯-波斯人在泉州2 个展厅
到了闭馆时间,打车前往西街
今天是在泉州的最后一个晚上,还是想再去感受一下夕阳余晖下的西街,找了一间茶楼,上到顶层,看着太阳慢慢西沉,看着人来人往的西街,甚是惬意~
D5,2023.03.23 泉州-晋江 梧林传统古村落 住开元颐居酒店
早餐后,退房前往晋江,先去酒店办理入住后就去了梧林传统古村落
梧林传统古村落位于晋江市新塘街道,2016年被评为中国第四批传统村落。现存明代百福墙、清代官式红砖大厝、近现代哥特式和罗马式洋楼、番仔楼等各式古建筑136幢,展现了中西结合的建筑史、闽南华侨的文化史、福建人下南洋的创业史、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交流史
闽南民居营造技艺是泉州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技艺,梧林建筑之美不止于精美的闽南建筑民居还有风格各异、气质华美的西洋建筑,各自成趣又融为一体
青普文化行宫在梧林古村落的中心位置,由12栋古建筑构建而成,其中有多座历史愈百年的闽南传统红砖大厝,优雅明丽的燕尾脊、四水归堂的合院均被保留了下来
梧林堪称闽南人下南洋史的一个完整切片,在这样一个院落,喝茶听雨、或喝一杯咖啡,静观四时,体验归侨人家的美好日常,都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了
行走在梧林,这里的每块砖、每片瓦、每垛墙都写满了岁月的痕迹,记录了梧林六百年的历史,盛满了闽南华侨的乡愁
走累了,在古宅德越馆,泡一壶铁观音,看看非遗传统戏剧-掌中木偶(布袋戏),也是很不错的体验
桔若古厝书局,开在始建于1921年的显韬宅内,就在村落的入口处
和门口的收银小哥打个招呼,就进去自由参观。这是一栋二层的红砖大厝,装修风格是中西结合,传统和现代相融合
走到二层,被漂亮的屋脊所惊艳,真不愧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被列为不可移动文物点
天愈发的阴沉,开始飘起小雨,我也正好游览结束回酒店,今天真是美好的一天啊!
D6,2023.03.24 五店市 晋江-上海
冒着绵绵细雨漫步五店市,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位于晋江青阳的核心区,唐开元年间,青阳有“五店市”之称,五店市传统街区是晋江城区的发源地
该街区独具闽南特色的红砖建筑、中西合璧的洋楼等明清建筑保存完好,还有一些古建筑则是从其他地方迁移过来
和昨天的梧林古村落相比,这里的商业气息更浓一些
开在柳青新老宅的星巴克是一个亮点
咖啡馆基本保留了老宅的基本风貌,古朴中透着精致,真不愧有全国最美星巴克的美名
在这里歇歇脚、喝一杯咖啡,很惬意
游览结束回酒店,稍事休息后打车去机场,搭乘航班回到上海,结束了此次的旅行。
一次旅行结束的同时就意味着下一次旅行即将开启,在路上永远有惊喜,期待吧~
游记目录
相关游记
-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 那些不可不看的标志性景点 18402
- 一日玩遍百味泉州,一天带你穿越刺桐城 116152
- 泉州旅行 | 住在晋江河畔,寻找这个宝藏城市里的闽南古味 17423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