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xty
第三天晚上
从古城正北门朝天门进入城内
打车目的地:泉州府衙正门威远楼前
住宿订在橘若·西街酒店,位于钟楼旁,民宿风格,但价格较高,且只有大床房造成不便,引发爸爸非议
第四天
酒店内早餐:面线糊+大肠、醋肉(首次品尝)
在餐厅内可遥望西街
酒店内还有艺术馆、房顶泳池等各处可遥望城中
西街:古城商业最繁荣之处
经过肃清门旧址,肃清门本为泉州子城的西大门,与“西街”之名照应
开元寺:为泉州城打下基础的闽南古寺
内容较丰富,故请导游讲解
照壁:“紫云屏”字样(建寺之时出现紫云祥瑞)
山门/天王殿:外侧牌匾“紫云”、内侧牌匾“敕大开元万寿禅寺”
当地俗语:“站如东西塔,卧如洛阳桥”
双塔均为花岗岩仿木石塔,建于南宋年间,五层八角形
双塔高48m,直径约为其三分之一,中心为八角塔心柱,周围为回廊
东塔壁画:每一层从下往上的内容分别为护法、罗汉、高僧、菩萨、佛的形象
塔基座处浮雕:佛家经典故事(佛祖降生、丘井狂象)
大雄宝殿前庭院:宋代阿育王塔
大雄宝殿:晚明九间大殿
大殿牌匾:桑莲法界(唐代时本为黄氏土地,黄氏要求自家桑树开出莲花,才允许建寺)
大殿前部:24尊飞天造像(对应24节气),分鸟翼和蝠翼两种,鸟翼持纸笔,蝠翼持南音乐器
大殿后部:印度教寺庙石柱留存,有大象向吡湿奴求救等印度教神话故事浮雕
大殿后甘露戒坛,全国四大戒坛之一,康熙年间建筑
戒台旁是建寺故事里的古桑树,桑葚为白色
塔旁照壁:“犭贪”兽形象,从府城隍庙迁建而来,乾隆年间建立以呼吁廉洁
西塔浮雕
须弥座八个角上各有一尊扛塔力士像
塔旁:将一点置于下侧的“心”表“放心”
路上:街边蜜汁鸡翅
南外宗正司遗址:荒草下的皇家机构
室外遗址:大部分已经回填,被荒草覆盖,立有石人雕像
室内展览陈列馆:梨园剧院旧址(门口仍留“庆祝国庆”横幅)
介绍开元寺双塔:泉州城市建设基准点
南外宗正司:与西外宗正司管理地方宗室,原位于北宋南京应天府(商丘),建炎南渡后转移到泉州
剧院老舞台也被改造为展板,展示泉州22处遗产点
可登上二层观看市舶司相关展览:类似海关的职务部门,宋元时期最多与近100国家产生联系
途径:“银青衍派”字样中西结合红砖民居
泉州当地,衍派前两字表明户主姓氏
中山路上小吃
金鱼巷:由金鱼世第建筑命名,内有海丝金凤汤圆
泉州府文庙/学宫:闽南文化教育的核心
2016年春晚泉州分会场
西侧入口被称为泮宫,为现代重建,而民国时期爱国华侨援建原物展示于场地中
主建筑群西南侧附有蔡清祠
首次发现“龙生九子”系列艺术装置:与青龙所生第八子负屃,好文,常放在石碑顶端
大成门/仪门:
泮池位置特殊,直接处在大成殿前而非相隔以大成门、棂星门
泮池上泮桥建于元代,造型简约
大成殿:七间重檐庑殿顶,文庙区域中心建筑
有一定宋代风格,但定型于明代中期地震后,为泉州市区最古木构建筑
大殿纵横梁柱截面为圆形,多涂成黑色,上覆花卉、蝙蝠、二龙戏珠等彩画图案,别于常见的京式彩画
大殿外侧:阴阳八卦图案
崇圣祠:位于文庙、府学中间,用于祭拜孔子祖先,起到不同功能区间过渡的作用
明伦堂:府学区域中心建筑,七开间硬山顶,明末清初建筑,应为全国最大明伦堂,中央设有“国学讲堂”
南大门:府学坊、洙泗桥
午饭:斯丹姜母鸭(09年创立品牌,名字来源于老板夫妇之名)
清净寺:印度洋两岸强权的交汇之处
泉州市中心伊斯兰教建筑遗存,本名“圣友寺”,由于阿拉伯商人众多而建
门楼内部是伊斯兰风格穹顶和中式藻井的结合
“清净寺”之名本为其他寺院名称,明代时相关碑文被存放于此,故得其名(两寺建寺时间不一致,由此判断得出)
存放永乐帝颁布保护伊斯兰教诏书复制品
遗址东部:新建穆斯林礼拜场所,阿曼国王出资帮助修建
遗址西北部:中国传统风格院落
奉天坛:向西朝拜之所,现仅在回历新年时使用
房顶结构有两种说法:木质结构腐朽/石结构坍塌,只保留石柱网
通淮关帝庙:见证泉州虔诚信仰之所
位于通淮门附近,故得此名
“龙生九子”系列艺术装置:与狮子所生第五子狻猊,好火,常放在香炉脚上
关羽被奉为财神,泉州又为重要商港,所以香火极旺
现存建筑建于民国,对比文庙大成殿,可以发现闽南建筑屋顶装饰逐渐繁复的过程
通淮文化馆:藏有明代古钟,但不开放
天后宫:海上闽人的安心之处
“龙生九子”系列艺术装置:与鸟所生第三子嘲风,好望,常作为脊兽
妈祖本为渔家女林默,封号:夫人→天妃→天后
戏台:蛛网形藻井
戏台前:有米袋组合而成的乌龟造型,供人摸头祈福(“乞龟”活动,与澎湖天后宫共同举办)
正殿:面阔五间,重檐歇山大殿,始建于南宋,最后重修于清代
殿前石柱:镂空祥云、盘龙造型
主体结构前部增加“拜廊”,使正殿如同三重檐结构
正殿基座浮雕:鲤鱼跃龙门、祭台等造型
正殿内:可看到巨大而密集的斗拱
正殿后清代壁画:描绘湄洲天后宫格局
侧廊:祭拜其他与妈祖相关神明,有很多与妈祖并不同源,展现妈祖信仰包容性
寝殿:保留明代嘉靖重修时原貌,木材不上桐油、刷漆,故相比各大殿显得更为古朴
寝殿前廊:出现于开元寺大殿相近的印度教方形石柱,应为元代遗物
“添砖加瓦”:花钱在瓦片上写下祝福
后部:电子求签,可惜未发现
德济门:泉州保存最完好的城门遗迹
宋代以后泉州南城门
可见宋代城墙遗址、内壕沟、跨越壕沟梁桥、元明城墙及瓮城
顺济桥:位置关键的古桥遗迹
从装修中的中山路通过
铁栏杆阻挡,无法近看
曾是向南交通要道,钢混桥面,石制原物桥墩,2006年塌于台风
乘坐“小白车”回到酒店处:
2元1人,最先上车的乘客指定目的地,后来者依顺路情况可一起乘坐
钟楼:展示新文化的城市中心
特色“壶见”奶茶店
“龙生九子”系列艺术装置:与蛤蟆所生第四子蒲牢,好吼,常置于大钟顶部
下午茶:酒店内提供泉州小吃拼盘(醋肉、安海菜粿、紫菜海蛎炸)
更换酒店至清源山下天下安澜酒店
晚餐:酒店楼下配套面馆&德克士
第五天
清源山:儒释道融合的城中仙山
出于票价减免的需求,父子二人早起爬山
进入景区入口先看到“众妙之门”庭院
老君岩:全国最大石刻老子像,宋代刻成
由天然奇石“羽仙岩”雕刻而成,外部原本有建筑覆盖,后来毁圮
石像前有“老子天下第一”石刻
这里的“涵宫”迷宫和“众妙之门”都是附属于老君岩的道家文化景观
路上有见龙台、无尘台等高地,其中无尘台是佛教建筑和道教建筑分界线
弘一法师舍利塔:仿木小石塔,弘一法师李叔同埋骨之处
塔内遗像为丰子恺所绘
舍利塔旁另有一座供奉弘一法师两位弟子(广洽、广净两位法师)的灵骨塔
旁有“悲欣交集”题字和李叔同坐像
北山胜筑门:山脚和山腰分界
弥陀岩石棚:建于元代,内有阿弥陀佛像
下山路上经过第一山、千手岩寺等其他景观
可以看到山脚拟建欧阳詹书院景观
泉州博物馆:闽南历史和文化的大汇总
双重视角:泉州市+泛闽南地区中心
馆内展示唐五代、宋元时期泉州城平面图
德济门平面图后模拟清明上河图之景
在地方历史和文物展示之外,博物馆还将重点放在了方言、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展示上
泉州与时俱进的信仰文化也有所体现
附近为西湖公园、闽台缘博物馆等景观
洛阳桥:制造工艺颇有巧思的最古跨海桥
宋代蔡襄主持建造,本名“万安桥”,是如今洛江区、惠安县分界桥
和开元寺双塔一样,也用本地花岗岩建成
上游不远处新桥设有形如高铁站的水闸
三大建造工艺:
浮运架梁:载着石梁的船只驶到桥墩中间,水位下降后石梁放置到桥墩上
筏形基础:桥墩上游方向呈船型,以减轻水力
养蛎固基:桥墩上养有牡蛎,其分泌的胶体可作为胶水粘合石块
前去时河面处于退潮阶段,大量沙洲露出水面
一只白鹭一直立在沙洲上,被我们误认为雕像
为了镇住妖魔,保佑平安,桥上立有月光菩萨塔等石塔
午餐:海桐里(位于海峡体育中心场地内,沙茶汤、花枝虾排等)
南少林寺:泉州文武兼修的印记
寺庙建筑为今年重建,依山而建,从前往后海拔逐渐上升
在天王殿前拍照时从台阶上跌落,差点崴脚
柱头雕刻多为习武造型,呼应南少林之名
遥望南部郑成功公园
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泉州兴盛之路的博览
博物馆为船帆造型,强调泉州历史上海运作用
泉州城多刺桐花,故别号“刺桐城”/Zayton
馆内遇到一个团队的导游,讲得较为细致,故跟随聆听
一楼宗教石刻馆:基督教、印度教相关文物为主
印度教石刻(笋状石雕、毗湿奴像等)
二楼船只馆:原本爸妈二人感到疲倦,只有我一人上楼参观,后来改变主意,一同参观
舵:前一世纪发明于中国
福船:中国三大传统船型之一,源于福建,以尖底为特色,利于破浪
船上的“十二生肖”:泉州南北指代不同,但都指船上十二个部分
酒店:晋江供电局所办荣誉大酒店
晋江:泉州府附郭县,原本包括泉州市区,因此城区和泉州市区间无明显分界
晚餐:牛肉羹、牛排、咸饭等
第六天
天气一改先前的阴郁,终于放晴,温度也随之升高
安平桥:南宋建成的最长跨海桥
瑞光塔:桥东岸安海镇一侧,又称白塔,本用于镇风水,后起到文峰塔作用
本地俗语:白塔点灯,金榜题名
白塔原本为东端起点,但后来陆地淤积,东段桥面成为陆地道路
晋江段西段:维修中
公园角上:安海黄氏家庙,著名人物包括渤泥(文莱)国王黄森屏
为了总览全桥,我们打车到对岸南安水头镇,从西侧上桥
桥墩:南安段为船形,晋江段有平头有船形,依据不同水文情况而定
南安段西段:人文景观较少,类似湿地公园,有夜鹭、鹭鸶、海鸥等鸟类
损坏石梁:用铁条代替
中亭:“天下无桥长此桥”楹联出处
草庵:中古摩尼教的最后遗迹
最早为草结构,因此得名,后改为石结构
摩尼教即明教,由波斯拜火教派生而来
海上丝绸之路考察团签名
草庵石像:主体接近佛像,胡须和长发又提现道家特征,因此长期产生争议
确定为摩尼教石刻证据:井内发现“明教会”字样瓷器
圆形神龛表示日月,光线表现明教特有对光明信仰
钟鼓同悬与前廊,呈微型钟鼓楼
瓷瓶状栏杆
五店市:被现代城市包围的红砖街区
庄、苏、蔡氏居多,是晋江现城区的发源之地
中心:青阳山(别名梅岭,青梅山,晋江城中心仍有青阳、梅岭街道)
本地特色的诗羽蛋糕店,售卖红砖古厝、醒狮等造型蛋糕
庄氏家庙:大量进士、状元牌匾
祠堂旁露天戏台:舞狮表演,多人观看
月记窑德化白瓷店:售卖陶瓷可乐杯
天官第:现用作万应茶文化园,销售人员热情介绍当地文化
出天官第来到街区东南角
残墙广场(龙眼宅):八景“桃花叠浪”旁,保留墙基遗迹,内有龙眼树
眉山衍派大屋:苏姓人家
大夫第、布政衙:并列两座大厝,正殿进深较深,结合抬梁、穿斗建筑
大夫第内展示木雕等艺术作品
民俗体验馆:磁盘雕花
涴然别墅:番仔楼代表,向下阶梯后进入庭院
雁塔:阿育王式石塔
晚餐:宋小瑾餐厅(秋葵螺片、大管、海蛎煎、荠菜饭等)
第七天
梧林古村落:中西结合的华侨之村
蔡氏居多,菲律宾华侨多
进村口:发现刺桐花
村口处:“烂尾楼”朝东楼(罗马风格,最古老洋楼,外洋内闽)
烧塔仔:村民点燃篝火庆祝处
朝东楼旁有闽南传统院落“朝东宅”,属于同一主人
枪楼:村中心防御用塔楼,其下介绍枪械发展历史
正式名称修养楼,体现文武兼修希望
亮片绘画处
五层厝:村内制高点
古厝遗址:展示夯土墙
侨批馆:旧邮局,二楼阳台可眺望全村
门前栏杆由瓦片填充,造型较有特色
村中售卖甜品四果汤
忠补厝内红砖画:泉州二十二处遗产点
胸怀祖国楼:位于村落东北角,内有展览
戏台:放射状藻井
高铁上:经过梧林边上、泉州湾
总结
建筑:
多使用红瓦红砖原因:本地泥土中三价铁含量高,烧成青砖效果不佳,反而红砖更加美观
重建、重修界限较为模糊,改造时会保留部分原有构件和格局,为断代工作带来“忒修斯之船”式难题
美食:
潮汕地区卤鹅、甘草水果、牛肉火锅等较为推荐,但饭店花样较少,且生腌、鱼生等海鲜类味道不如预期(可能与门店有关)
泉州地区多小吃(醋肉、土笋冻、海蛎煎)等,品类丰富,味道较好但名气不显
文化传承:
两地民俗文化都有较好传承,古城内烟火气较足,可谓“活着的古城”,但潮汕地区由于经济相对落后,城市建设相比泉州有些过于老旧
服务:
两地司机都较为健谈,与司机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了很多城市的知识点
相比潮州,泉州部分地方黑车司机较多(泉州站),但文旅工作更加活泼,创新性较强(例如本次所见“龙生九子”活动)
游记目录
相关游记
-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 那些不可不看的标志性景点 18539
- 一日玩遍百味泉州,一天带你穿越刺桐城 116230
- 泉州旅行 | 住在晋江河畔,寻找这个宝藏城市里的闽南古味 17528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