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30

泉州-半城烟火半城仙

编辑
天数:5 天 时间:3 月 人均:2600 元 和谁:夫妻

        泉州市,简称“鲤”,别名刺桐城、温陵,东望台湾,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雨量充沛,温暖湿润,泉州历史悠久,经济开发早在周秦时期就已开始,泉州市渔业、港口经济发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泉州宜人的气候,浓厚的文化底蕴和闽南美食,现已成为网红打卡城市,好多游客会选择冬季来这里住上一段时日过冬,享受这里温暖的冬季。

       3月初春季来临,看了天气预报,从3月8号~3月11号连续晴天,气温均在20度左右,之前和之后都会下雨,马上预定了机票出发。

       自盛唐起,泉州古城开始兴建,五代及宋、元、明,随着海外交通和对外贸易的繁荣与兴盛不断扩大。这次的住宿就安排如家睿柏·云酒店(泉州钟楼西街店),交通便利方便游玩,这家酒店的屋顶可以俯瞰古城,从酒店最高层8楼沿着楼梯再走上去,楼顶观景酒店有安排工作人员看守,酒店住客免费观赏,非酒店住客可付点钱上去观赏,从这个制高点拍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泉州市整体环境比较整洁,出了酒店沿街就有公交站,公交车1元/每人,游客还可以选择乘坐小白车2元/每人,去各个景点也比较方便,招手可停,还有网约车出行也很方便。

西湖公园

         西湖公园位于泉州市区西北部,紧邻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清源山,面积达100公顷,这次行程不紧,上午就到 泉州,先来这里游玩一下,风景还是不错的。

    单孔桥(仿建吴江玉带桥),和刺桐阁同框。

     

     刺桐阁,公园标志性建筑。

    出公园北门就是泉州博物馆。

泉州洛阳桥

         下午来到了洛阳桥是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桥,现存桥长约731米,宽4.5米,桥墩45座,桥南、北保存有4尊11世纪修桥时所立的护桥石将军,7座石塔以及历代修桥碑记。桥南有蔡襄祠,桥北有祭祀还神通远王的昭惠庙,体现宋元泉州运输网络的代表性遗产要素。

        洛阳桥原称“万安桥”,始建于1053年,经数年努力,至1059年太守蔡襄终成其事。造桥时首创的“筏形基础”“浮运架梁”“养蛎固基”,代表了当时中国先进的造桥技术,是古代大型石桥建造的工程杰作。筏形基础就是用船载石沿着桥梁中线抛下大量石块,使江底形成一条矮石堤,然后在堤上建桥墩; 洛阳桥桥墩全中用长条石交错垒砌,两头尖,以分水势,减轻浪涛对桥墩的冲击,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首创的“养蛎固基”,即在基石上养殖牡蛎,使之胶结成牢固的中流砥柱,这是世界上把生物学应用于桥梁工程中的先例。

     

     

正值中午时分,还未到涨潮时间,牡蛎的养殖桩子清晰可见。

   蔡襄石像,蔡襄主持了洛阳桥建桥工程。

      今晚泉州第一餐选择了临家闽南菜(宝洲路店),此店环境不错,当地特色菜茶油姜母鸭很是不错,鸭子没啥异味也比较嫩,一起烧制的生姜都充满了鸭子味道,值得品尝。绣球菌蒸东山小管,小管肉质肥厚鲜嫩,绣球菌爽脆。海鲜蚝仔煎这个觉得有点油了,蚝仔还不算很鲜嫩没有潮汕的好吃。原味土猪汤服务员介绍说炖制3小时,汤底清澈无比,土猪肉鲜嫩。凉菜百香果汁拌蔬果也不错,甜品石花膏配手工绿豆糕一甜一淡搭配相得益彰。免费提供的米汤非常喜欢。

承天寺

       第二天一早,早餐花生汤加油条。吃完早餐逛逛附近的承天寺。

       泉州一早的天气总是这样云层很多,有点阴天一般,总是让人怀疑这天气预报的晴天是否准确?

       

       承天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南俊路36号。原是五代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南园,南唐保大末年至中兴初年(957一958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沿墙两边是弘一法师的手迹:有无量自在,入不二法门。殿门前一对雄狮。围墙两边写着“行中”和“本直”。承天寺山门面西,百米甬道旁原有石塔7座(现有5座)和高大榕树5棵,塔系宋景德中(1004~1007年)僧祖珍建。寺院坐北向南。中轴线近300米,有弥勒殿、放生池、大雄宝殿、法堂、文殊殿。东翼依次为圆常院、广钦佛教图书馆、僧寮、客堂、龙王殿、大悲阁、五观堂、一尘精舍、祖堂,以及公园式的“南园故址”。西翼有檀樾王公祠及其他建筑物。

     

        甬道上的“南无阿弥陀佛”、“升无上道、得正法流、善悟无碍、永得大安”等等都是弘一大师的手迹。

泉南佛国照壁。

   弥勒殿,殿前有一石雕香炉,为元朝时期的文物,盖上蹲踞一只石狮子,张口昂头,好像在吞吐云雾,这便是狮子吐烟。

廊壁上塑有赭色脱胎浮雕高达二米多的二十四诸天像,别具一格。

    承天寺有闽南甲刹之称,与开元寺、崇福寺并称为泉州三大丛林。

   法堂。

     在两廊中还绘有12幅壁画,黄金打底,工笔重彩。这些壁画都仿选自南宋·泉州开元寺镇国塔(东塔)须秘座佛传故事浮雕。

    大悲殿坐北向南,为三重八面楼阁式建筑,八角攒顶,殿内藻井由斗拱层层迭架而成,造型巧妙,结构严密。殿内正中佛龛分东、西、南、北4面,每面供奉铜铸观音菩萨造像1尊,造型各不相同。

     殿柱有联:“大愿普弘朗澈月轮昭彼岸;悲田广种圆澄觉海泛慈舟。”

泉州开元寺

      接着来到了开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原是黄守恭的桑园,初名“莲花寺”。长寿元年(公元686年),改名“兴教寺”,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又更名“龙兴寺”;唐开元二十年(公元739年),唐玄宗下令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遂改现名——开元寺。

紫云屏,主轴线最前端砖石砌成的照壁,高六米,宽十五米,设计简朴而 大方 。

山门(天王殿),檐下悬挂的匾额,上书紫云二字。

       进入天王殿,石柱上楹联令人眼前一亮,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这副对联是南宋哲学家朱熹所撰,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所写。殿梁上匾额,上书敕大开元万寿禅寺。

开阔的拜庭,连接天王殿和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殿檐中间桑莲法界横额。其中桑、法二字为繁体异形字,古意盎然。殿前左右两座南宋宝箧印经塔,两座塔建于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年),采用宝箧印经式石塔设计,即阿育王塔。

      藏经阁位于甘露戒坛后侧, 原是法堂,建于元代,至正十七年(1357 年)毁于火灾,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 年)僧人正映重建,但在元、明时期多次重修,在民国十四年(1925 年)被元瑛和尚改建为水泥仿木二层楼阁建筑,留存至今。

      开元寺双塔东为“镇国塔”,高48.27米,始建于唐咸通六年(865年);西为“仁寿塔”,高45.06米,始建于五代梁贞明二年(916年)。东、西两塔是中国最高也是最大的一对石塔。

      东西双塔集建筑艺术、绘画、雕刻、宗教文化于一体而闻名海内外,双塔上的浮雕雕刻精湛、内涵丰富,在中国其他古石塔上并不常见,但双塔的浮雕又各有不同,从佛教的角度讲,东塔代表东方娑婆世界,西塔代表西方极乐世界。

   开元寺双塔也是今年大火的黑神话·悟空取景地之一。

大雄宝殿一侧的红墙,沿着右侧的走廊走即可看到这面红墙。是网红打卡点。

                

清净寺

      清净寺,初名圣友寺,又称艾苏哈卜大清真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区涂门街,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国创建的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是年为回历400年。清净寺占地面积2184平方米,整体为石构建筑,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伊斯兰教礼拜堂的建筑形式,具有伊斯兰教清真寺在功能空间上大分散、小集中特点。留存主要建筑为门楼、礼拜殿、明善堂等部分。20世纪90年代列为“中国十大名寺”中唯一入选的伊斯兰教清真寺。与扬州仙鹤寺、广州怀圣寺、杭州凤凰寺合称中国伊斯兰教四大古寺,它的建立是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之一。

  门票3元/每人。

       门楼的外观具有传统的阿拉伯伊斯兰教建筑形式。大门朝南,入口凹进,高12.3米,基宽6.60米,门宽3.80米,用辉绿岩条石砌筑,分外、中、内三重。除了第三重为砖砌圆顶,第一、二重皆为青石作圆形穹顶拱门,有着和中国古建筑的“藻井”相类似的石构图案,第一尖拱大门穹顶正中衔接外层,倒悬一朵雕刻精致的辉绿岩莲花。以此垂莲为中心,砌嵌成放射状,由上端沿外层各侧延伸,有如蜘蛛网状拱形宝盖。表示伊斯兰教崇尚圣洁清净,门楼正额横嵌阿拉伯文浮雕石刻。

      奉天坛又称礼拜殿,在门楼西侧,坐西朝东,尖拱形大门,高4.45米,宽2.25米,门楣顶刻有阿拉伯文经句,屋顶已倒塌,殿内尚存石柱础7个。坛的四周围墙均为白色药岗岩石砌成,南围墙全长23米,高6米,厚1.02米。墙高1.82米处并排开设八个长方形大石窗,窗孔高2.85米、宽1.8米,窗顶楣各嵌一方阿拉伯文古兰经摘句的石刻。西围墙为朝向圣麦加的正向墙,呈凸字形。正中凸出宽4.54米,深4.31米,中间嵌一尖拱形宝盖龛,刻有阿拉伯文古兰经句,两旁各设一门,门龛顶有浮雕阿拉伯文经句。凸出部分以外的两过墙壁各砌三个尖拱宝盖状壁龛,龛与龛之间开设高2.95米、宽1.60-1.65米的长方大门,龛中及尖拱顶石板均雕有阿拉伯文经句。

     寺门内北面围墙正中,完好无损地镶嵌着一方明永乐五年(1407年)刻有《永乐上谕》的石刻,是明成祖朱埭颁发保护伊斯兰教寺院的文告。

     古礼拜大殿北墙边,有一口古井,周边围有链锁,水至今丰盈,可照人影。古时这口古井是供伊斯兰教穆斯林前来举行礼拜之前,汲水净身和寺众日常饮水之用。

    

      新礼拜堂位于清净寺东侧,尖拱式仿伊斯兰文化风格,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478平方米,形制同奉天坛,可容纳500多人。

通淮关岳庙

     关岳庙位于泉州市鲤城区涂门街,俗称涂门关帝庙,主祀关羽,民国三年(1914年)祀岳飞,故改现名。是福建省现存规模最大的武庙。

     关岳庙,现存庙宇为民国十六年(1927年)重修,1986年至1990年再次进行全面整修。庙坐北朝南,由武成殿、崇先殿、三义庙三座并排的庙宇组成,均为三进,建筑面积1300多平方米。民国三年(1914年)大规模重修时,将三义庙前殿退后同主殿的前殿并列,使三座神庙连成一体,形成结构对称,庙形壮观的建筑群。修复后的殿宇,装饰精美的木雕、石雕和泥塑,屋脊剪瓷龙雕,造型各异,其间配有花鸟走兽,体现闽南古建筑的艺术风格。主殿为武成殿,面阔三间、进深五间,单檐硬山顶,穿斗式木构架。现改建为三层楼房,仿古装修。

    关岳庙的人流川流不息,香火真是旺盛得来不得了~~~

    门票免费,开放时间,6:00-18:00。 泉州市鲤城区涂门街186号。

泉州天后宫

    泉州天后宫,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南门天后路,始建于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是海内外妈祖庙宇中年代最早、规格最高的古建筑 ,为世界文化遗产“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组成部分。

    门票免费,开放时间,7:00-18:00。 泉州市鲤城区天后路1号。

      天后宫前德济门遗址,这一经由科学考古清理出来的城门遗址,包含有宋、元、明、清不同时期建筑遗存。是中国现存使用时间最长、面积最大的石构古城门遗址之一,该遗址内各时期建筑遗存叠压清晰、内容丰富,且城墙不断向外延伸的痕迹明显。其地基完整保存了宋代以来古刺 桐城 和泉南地区拓建、发展、演变的历史印迹,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

   天后殿,是天后宫中明清木构建筑保存较为完好的建筑之一。

    寝殿,又称后殿,两侧突出部位设为翼享,整座殿字系明代大木构建筑,殿前檐柱保存一对十六面青石雕的元代 印度 教寺 石柱 。 石柱 上接木柱。刻有楹联神功护海国,水德配乾坤。

   

      

梳妆楼。

       出了天后宫走累了也有点渴了,边上正好就有一家老字号秉正堂(天后宫总店),来这里品尝当地特色四果汤,买了12元一份的,可以自选6种食材,每份都会搭配我喜欢的海石花,这样一份下肚也有点饱了。

      

打卡西街、中山街

      泉州古城西街东起钟楼,西至城西路,西街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到泉州旅游的人,西街是一定要去游玩的。这里有历史遗迹、人文景观、美食和购物,最火的则是以街景和东西双塔为景观的几个网红打卡点,每天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去打卡拍照。

  西街游客服务中心  泉州市鲤城区西街219-2号,无需消费可到楼顶天台打卡东西塔。

     有鲤天台咖啡馆,泉州市鲤城区西街129号2楼。这家店不临西街,很容易错过。店门在下图的小巷进去就能看到。需消费或20/人门票到楼顶天台打卡东西塔。节假日人多要排队。

  能拍到双塔和西街同框,可拍日落。

   心形位置同框双塔。

       莓超疯(西街天台1店),泉州市鲤城区西街43号,点了桂花单枞白和龙芽茉莉白,两杯口味都很不错,这家店铺比较大,也很大气无需消费也可到楼顶天台打卡东西塔,节假日人多要排队。

       虽然拍不到西街,但双塔和城景同框也很不错。可拍日落。

      橘若西街综合创意空间,泉州市鲤城区西街43-1号,集咖啡馆、民宿、创意空间为一体的五层小楼,需消费到楼顶天台打卡东西塔。

     早上咖啡馆内没啥游客,可以尽情随意拍照,这家店的咖啡味道还是不错的。楼顶天台很大,拍高空城景、双塔都很出片,可拍日落。

       

   室内也可打卡。每一层都有不同风格。节假日人多要排队。

在莓超疯和橘若西街综合创意空间对面小巷子里,打卡泉州影剧院大字海报和泉州日历。

  入住的如家睿柏云酒店(泉州钟楼西街店),泉州市鲤城区东街34号。楼顶打卡泉州古城城景。

       

       钟楼始建于1934年,高13.8米,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表白色,形状似亭似楼。最上部安装四面圆形时钟、风向标、指南针和避雷设施;中部似一楼阁,四面设有窗户;底面则是一圆形基台,台上四根方形水泥柱,支撑着整座钟楼。

   泉州有好多店铺,提供游客租借服装,盛装打扮簪花头饰拍照片留念。

      东西两座塔,南北一条街,南北一条街就是中山街,街的两侧是骑楼式建筑,一般为两层。这种建筑风格在东南亚国家和我国南方较常见。在福建的三大城市里,泉州和厦门都有这种建筑样式。

     基督教泉南堂门口的爱字也是打卡点。

     

      中山街两边的连排式骑楼建筑,既结合泉州民居的传统特色,又融入海交文化的建筑精华,是历史上中西合璧的成功范例,也是中国仅有的、保存最完整、最长的连排式骑楼建筑商业街。

   在这两条街上也有不少美食大家不要错过咯~~

   芋头饼首选桂坛巷3号的庄阿姨,这家店铺每天下午3点开门,别无分号,由于排队人多索性直接快递到家,芋头饼分甜口和咸口,店家温馨提示甜口冷冻后有冰淇淋口感,确实如此,空气炸锅加热后外皮脆脆的,里面的芋头馅料很多,味道不错。坤记芋头饼也品尝了一下,还是庄阿姨完胜。

      亚佛润饼皮,西街165号,4元一个,这个是吃凉的,咸甜口味,饼皮里包的凉拌萝卜丝还是咸味,撒的花生酥是甜味,味道还是可以的。

     车桥头文阿水丸(中山路店),打锡街9号,此店为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点了文阿水丸汤,招牌鸡卷和咸饭,都很不错,尤其推荐咸饭,和别家的都不同,别家的只是米饭里加点青菜碎,这家值得品尝不要错过。

水门国仔面线糊(国仔中山路店),中山中路120号,面线糊搭配着油条吃,汤头鲜美,加了套肠味道不错,处理的很干净,猪血汤也是这里的特色,猪血品质很好,上海是吃不到的不容错过。

    泉州阿华牛肉店(东街店),东街137号,点了份咸饭+牛排+牛肉羹汤套餐30元,加了卤豆腐2元,牛肉羹很嫩滑,带骨头的就是牛排,卤的比较酥烂淡淡的咖喱味,不带骨肉的就是牛肉,这家小店的味道不输给蔡文文。

石狮黄金海岸

      福建蔚蓝海岸线上,除了厦门和福州 ,还有一座充满故事的城市泉州 。 泉州古城东南方向石狮市的海岸,成为了我们这次旅程的另一个目的地。

      入住的海上·朴舍度假酒店(石狮黄金海岸店),就在黄金海岸度假区内,房间阳台直面大海,洛伽寺,海洋世界也尽收眼底。

 

    稍事休息后到海边走走逛逛。

    海岸处一尊观世音菩萨像, 菩萨赤足立于莲台之上,左手持净瓶,右手结法印,身姿飘逸,神情慈悲,净瓶观音造像,寓意着‌大慈大悲与‌救苦救难。

洛伽寺

      洛伽寺位于石狮黄金海岸东畔宫屿岛,占地面积二十多亩,面对台湾海峡。涨潮时整座寺庙四周环海,如同漂浮在海上的寺庙。这座海上寺庙,波涛相拥海潮相伴,以其独特的风采,吸引无数的游人。

      门票免费,全天开放。 泉州市石狮市滨海东路。

  海天佛国牌坊。

  金桥,连接着寺庙和海岸。涨潮时,只能从金桥入寺。落潮时,桥下也可通行。

   山门,黄墙绿瓦,飞檐翘角,洛伽寺的匾额高悬于空门之上。无相门与无作门分别书有风调和雨顺。

   山门另一面,回头是岸和国泰民安。

  天王殿,高翘的檐角,优美的弧线,飞舞的祥龙,尽显闽南佛殿之特色。

 主殿圆通宝殿。

  与钟楼飞檐、蓝天、大海同框来一张,这个也是网红打卡地之一。

   正好遇到退潮时段,寺庙外围大片礁石袒露,可去游玩拍照。但要留意涨潮情况,千万注意安全。

礁石中有水潭的地方可拍倒影。

海上日出

      第二天早晨在酒店阳台看日出。日出时刻,洛伽寺方向的天际开始亮起来,但海平面处云层较厚,还是坚持等待,等到了太阳跃出云层。

   太阳又进入了云层。

丁达尔光。

梧林传统村落

     梧林村落形成于明洪武年间,门票免费,全天开放。 泉州市晋江市东西三路。离石狮黄金海岸线不算太远,40分钟车程,自驾或网约车过去很方便。 

      清末,梧林开始有人旅居海外,从20世纪20年代起,海外华侨回乡“起大厝”蔚然成风,他们陆续建起一座座闽南红砖大厝、近现代哥特式和罗马式洋楼、番仔楼等建筑建筑风格。村庄辖区面积约1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800多人,海外侨胞有1.5万人,是名副其实的侨乡。

       朝东楼建于20世纪30年代,占地面积700平方米,是旅菲律宾华侨在梧林建造的第一栋西式洋楼。朝东楼由西班牙设计师设计,外部采用古罗马式建筑风格,内部则是沿袭闽南大厝的传统空间构造。它的钢筋、水泥、木材等建筑材料都是从菲律宾运来。朝东楼已被开辟为“梧林·记忆”主题的侨史馆。

      烧塔仔,闽南传统民俗,通过烧塔来表达收获的喜悦、新年平安兴旺。随着由砖块垒成的塔仔被点燃,腾空而起的火焰伴着噼里啪啦的燃烧声,火旺时再撒上米糠、 海盐 、松香粉助威,场面极为壮观。

       修养楼(枪楼),始建于1934年,坐东北面西南,三层碉楼,建筑四面围廊,二、三层内壁间、廊道中开着里大外小的枪孔,便于朝不同方向射击。该建筑精巧的欧式建筑塑花工艺和借柱造廊技术,是梧林建筑群中西洋建筑工艺的代表作。枪楼可登高观景,10元/人。

       德养宅,建于民国初年,为两落五开间带双面护厝的皇宫起大厝,俗称九十九个门头,建筑面积598平米。大厝门路双塌寿,墙裙用白石砌筑,墙体用红砖砌筑。广泛运用木雕、石雕、砖雕、灰塑、彩绘、油漆、印花砖等装饰工艺,构件雕工细腻精美。

       德鑨宅五间张,旅菲华侨蔡德鑨宅邸,建于1924年,为两落五开间闽南官式大厝,建筑面积388平米。庭前石埕铺设精良考究,门路木排楼及石雕构件精雕细琢。门堵印花砖工艺精美。建筑集砖雕、灰塑、彩绘等装饰工艺于一体,精妙绝伦。

      五层厝,旅菲华侨蔡德鑨所建,建于1936年,五层洋楼,建筑面积700平米。整体以钢筋水泥注筑,二至五楼的围栏上留有多个枪眼,用于防御。大楼主体完工后正值日本侵华战争爆发,为支援抗战,主人将装修款捐给政府用于购买抗战飞机。

      侨批馆,建于1938年,三层红砖洋楼,由主楼和石埕组成,建筑面积516平米。为方便家乡侨胞、侨眷,蔡顺意投资建设侨批馆,惜逢日寇入侵,未能完工,余下款项悉数捐予政府支持抗战。侨批馆转作梧林小学校舍,也被称为旧学堂。

三栋厝,建于19世纪末期,砖木石结构,三开间两落闽南官式大厝。

     胸怀祖国楼,建于1953年,旅菲华侨蔡怀紫、蔡怀番在家乡合建的一座中式楼房,建筑面积600平米,砖木石结构,五开间两落双层楼。

   戏台边上就是蔡文文(晋江梧林店),晋江君公路8号,店铺环境不错比较干净,上下2层还有露台,点了一份双人套餐,哈哈再次吃一下泉州牛排和牛肉羹汤。

     梧林景区内还有一个小店铺,售卖泉港浮粿,就是这个小老板态度极差,凶巴巴的不给拍照,说煎炸一个要10分钟,一副爱吃不吃的样子。味道倒是非常地道,里面有非常新鲜爆汁的海蛎,瘦肉还有地瓜等配料,外面粿团油炸的口感很好吃,为了美味忍气吞声一次吧,下次还不知道啥事时候才能吃上一次呢,嘿嘿!

泉州永宁古城

        永宁古城位于 泉州市石狮市永宁镇,是一座拥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古镇。这座古卫城拥有600多年的历史。在明朝洪武年间,朝廷为了防御倭寇,在永宁设立了永宁卫,下辖11个千户所,卫城内有五个千户所,卫城外有福全( 晋江 )、崇武( 惠安 )、 金门 、中左( 厦门 )、高浦( 同安 )、白叶坂( 安溪 )六个守御千户所。鼎盛时期与天津卫、威海卫齐名,成为全国三大卫城之一。

门票免费,全天开放。泉州市石狮市古卫大道。

城门楼

      遗泽楼,建于1953年。这座番仔楼原址在永宁镇子英村。2022年,子英村进行了部分建筑的重新规划建设,遗泽楼所在的区域被纳入拆迁范围。本着保护闽南传统建筑工艺的想法,房屋原主李荣祥和堂兄李贤凹决定以半公益的形式,把遗泽楼捐赠给古卫城。经过15个月的精心迁改,遗泽楼最终在2024年8月 成功 迁移到了永宁古卫城小东门游客中心的对面。整栋房屋的复原度达到80%。

    东南第一财神庙,这个财神庙供奉的是赵公明。财神庙的建筑风格独特,采用闽南特有的石材建造,显得古朴而庄重‌。

戏台。

     城隍庙,建于洪武年间,闽南地区现存规模最大规制最完整的城隍庙之一。 永宁城隍爷为侯爵,足见卫城显赫地位,是永宁卫城重要的精神象征。

   住宿边上有肯德基,但是不供应早餐,早餐可以在大楼下超市购买包子、玉米等、比较干净卫生。正餐就选择了肯德基边上的富源海鲜楼,滨海东路沙堤三期188号,就在沙滩边上,环境舒适靠窗位置直接可以看到洛伽寺。在富源吃的两次都点了套餐,海鲜炒饭、炸墨鱼扇贝饼、象鼻蚌萝卜丝汤、白灼虾、带子生蚝蒸粉丝、花蛤、椒盐皮皮虾、白花鱼粥,都比较新鲜,味道鲜美也不错。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泉州-半城烟火半城仙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