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亲爱的用户:感谢您对游记业务的长久支持。由于战略方向的调整,我们将于2025-11-30 23:59 停止游记业务的运维。您已发布的游记会继续保留,但不再提供“编辑”功能。后续您可以通过【发布笔记】,记录您的美好旅行。
2025.10.03

泉州南少林寺

编辑
天数:1 天 时间:10 月 人均:50 元 和谁:一个人

说到少林寺,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嵩山少林寺的壮丽景象。但你知道吗?福建泉州也有一座少林寺,它是中国三座少林寺之一,与福清少林寺、莆田少林寺齐名。泉州少林寺,作为南少林的代表,与北少林——嵩山少林寺,遥相呼应。

南少林寺,又名“镇国东禅少林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清源山东岳山麓,相传为曾救唐王十三棍僧之一的智空入闽所建,占地面积近500亩。泉州南少林始建于唐朝,兴盛于两宋,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是中国禅宗名刹、南派少林武术发祥地。南少林寺与开元寺、承天寺、崇福寺并称为泉州四大丛林。

2004年,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先生在泉州之行中,为南少林寺题写了“少林武功,源远流长,传来南方,光大发扬”的十六字真言。随后,金庸的新版武侠小说中,南少林被明确改为泉州南少林。

初见:红墙古刹,历史余韵

南少林的山门并不张扬,却自有一股庄严肃穆之气。朱红色的院墙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与北方少林的金碧辉煌不同,这里的建筑更显内敛,处处透着闽南特有的精致与沉稳。寺内的石阶、碑刻、古树,无一不诉说着“三兴三废”的沧桑历史。

天王殿
大雄宝殿

站在大雄宝殿前,抬头可见雕梁画栋间的飞檐翘角,细看之下,每一处纹饰都蕴含着闽南匠人的巧思。殿内香烟袅袅,佛像庄严,而殿外偶有武僧疾步穿行,动静之间,恍若禅与武的对话。

观音阁

悟禅:梵音袅袅,心归宁静

午后,游客渐稀,寺院回归宁静。我坐在藏经阁外的石阶上,听着风铃轻响,看僧人缓步穿行于廊下。远处传来诵经声,低沉悠远,仿佛能涤荡心中杂念。

寺内有一棵千年古榕,枝繁叶茂,树荫如盖。树下立着一块石碑,刻着“少林禅武”四个大字。我静坐片刻,忽然明白:南少林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武术传奇,更在于它能让浮躁的心沉静下来,在喧嚣的尘世中寻得一方净土。

普贤阁

普贤阁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是南少林寺重要的菩萨道场。阁内主供普贤菩萨金身像,其六牙白象坐骑象征"六度"修行法门。

据《南少林寺志》记载,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寺僧夜见阁内放光,次日发现一尊鎏金普贤像凭空显现,视为菩萨显圣,遂将此事刻碑立于阁前。现存明代彩绘《普贤行愿图》壁画,生动展现了菩萨十大愿王典故。

乾隆十六年(1751年),皇帝南巡驻跸泉州时,特赐"行愿圆融"御匾。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曾在此闭关抄经,留下珍贵墨宝。每年农历二月廿一普贤菩萨圣诞日,这里都会举行隆重的行愿法会。

文殊阁

文殊阁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相传为纪念文殊菩萨显圣而建。据寺志记载,当时有位云游高僧夜宿寺中,梦见文殊菩萨手持智慧剑点化众生,次日便在菩萨示现处倡建此阁。

清康熙年间,文殊阁曾毁于战火,唯留一尊文殊铜像完好无损,僧众视为祥兆,遂在原址重建。阁中现存明代《文殊说法图》壁画残卷,描绘菩萨为五百罗汉讲经场景,笔法精妙,堪称镇阁之宝。

乾隆南巡时曾赐"智灯常明"匾额,至今高悬阁中。近代高僧弘一法师驻锡南少林时,常在此阁讲授《华严经》,使文殊阁成为闽南著名的佛教文化圣地。每逢文殊诞辰,阁前依旧香火鼎盛,延续着数百年的智慧传承。

藏经阁

步入泉州南少林寺藏经阁,仿佛穿越千年时光。古朴的木结构建筑散发着淡淡檀香,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泛黄经卷上投下斑驳光影。这里不仅是佛教典籍的宝库,更是南少林禅武文化的灵魂所在。展柜中陈列的拳谱剑诀令人叹服,字里行间流淌着"禅武合一"的智慧。驻足细观,仿佛看见历代武僧在此研习修行的身影。

工作人员轻手轻脚整理古籍的身影,让我感受到文化传承的厚重。阁内的静谧与寺外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让人不由自主放慢脚步、沉淀心灵。

这次游览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武术不仅是招式,更是心境的修炼;真正的经典不仅是文字,更是智慧的传承。短短一小时的参观,却收获了一份难得的心灵洗礼。

离开时,回望山门,夕阳为红墙镀上一层金辉。我想,南少林之所以能历经千年而不衰,正是因为它承载着一种精神——刚柔并济、禅武合一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是武术的传承,更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象征。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泉州南少林寺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