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之行】15. 涅瓦河之壮“升桥” 涅瓦大街包尽一切
9月9日,在大多数团友参加涅瓦河游船这个自费项目后,我家帅哥带着我和另外五六个打死都要跟着的老人家游车河,说好4点半回来集合。
在俄罗斯,英语是不通用的,由于受欧美的制裁,某度某德的地图这里都不管用,小帅哥只好下载了一个当地的什么软件,跟着手机走,他的英语说得再好,在俄罗斯也是没用的。
街道很干净,到处都是几百年前的建筑。
水果档的水果有些是我没见过的,俄罗斯的草莓很小,不像国内的草莓,又大又红,也不知是不是用激素催大的。
街边很多雕像,这座雕像也不知是何许人也。
这个穿着毛皮大衣的雕塑也不知道是谁。
见到一个白粉色的尖顶建筑,肯定是教堂。
这座教堂由浅粉浅蓝和白色构成,很漂亮,拍了几张照片,同行者都不知道教堂的名字,回来按图索骥,找度娘问了问,网上显示的图片和我拍的图片相似,名叫圣安德鲁大教堂。
这是俄罗斯圣彼得堡最后一座巴洛克风格的大教堂,建于彼得大帝时期,是由著名建筑师小尼哥德摩斯· 特辛(Nicodemus Tessin The Younger)设计的俄罗斯第一个骑士团教堂。这座教堂长430英尺,形似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1732年10月8日为了纪念圣安德鲁,这座教堂被作为一座普通的木质教堂进行了供奉。由于木材教堂被认为太小,特雷津尼还于1740年7月2日在木材教堂附近建造了一座石头教堂, 并以三位圣人的名义将基奉献。这座美丽的浅粉色教堂以其高高的银色圆顶、钟楼和尖塔而闻名,尖塔的顶部是洋葱形的圆顶。
我们在国内叫茅草的东西,在这里很常见,常常和鲜花在一起装点城市的大街小巷。
在涅瓦河的这一边,可以望见对面的海军总部大厦,金顶大教堂。
学画画的孩子在写生。
车子开得飞快,摩托车经常在你耳边呼啸而过。
因为圣彼得堡是建立在沼泽地上,所以,它的老建筑多是三四层高。
300多年前的1703年,彼得大帝要在涅瓦河沼泽地上建一座城,并要求莫斯科所有的王公大臣和贵族们必须在此建造自己的行宫住所,有违令者一律革职。
彼得一世下令,凡是经过涅瓦河的商船必须缴税,不要货币,只要石头,每块不少于十磅,小船缴十块石头,大船至少三十块。
收缴的“税”,全部铺垫在这里成为坚硬的地面。这些石头历经岁月磨砺,闪闪发亮。
圣彼得堡素有“北方威尼斯”之称,由360多座桥梁连接42个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也因此被认为是一座桥梁博物馆。
因为桥面距离水面距离较近,大型船只无法通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技术人员对涅瓦河上的数座桥进行了改建,使桥梁具有了开合功能。由于白天桥上交通非常繁忙,便将每天开桥放船的时间定在午夜之后。
桥在这个城市起着重要的作用,除了常规用途以外,它们还在夏季成为城市独特的风景线。为什么强调夏天呢?因为备受瞩目的“开桥”大都发生夏季,涅瓦河的通航季节。夜色深深,成千上万的游客在涅瓦河边等待着“开桥”瞬间,那场面只能用壮观二字来形容。
涅瓦河上的桥梁,是可以从中间打开的,它们依次缓缓升起,一分为二。那些或大型或小型的船只一一鱼贯通过,它们拉响汽笛,像是对开启的桥梁致以谢意。这就是开桥。很可惜没机会看到这样的壮观仪式。
那五六个老人家一会说要坐船,昨天还叫我家帅哥下载了一个什么翻译软件,现在就拿着手机去游船上问价,告诉我们那种游船是1600卢布,一会又要拍照,小帅哥很负责任地帮拍或等他们,因为他答应过领队,要把他们安全带回集合地点。
9月10日,参观了行程包含的景点后,离坐高铁回莫斯科的时间还有一段距离,导游给了一点自由活动的时间,让我们逛逛涅瓦大街。
这回是我和我家帅哥一起,没有另外五六个老人家。
涅瓦大街是圣彼得堡的主街道,最著名的历史街区,建于1710年,全长约4.5公里、宽25至60米,涅瓦大街的历史与圣彼得堡的城市历史一样长久,经历了无数风云变幻、潮起潮落。它还是一条极具观光价值的街道,道路两边集中了18~20世纪最杰出的建筑。每一幢建筑都精雕细刻,一栋栋建筑均是一件件艺术品。在那里可以欣赏到各类教堂、众多的名人故居以及历史遗迹,被称为世界最美的街道之一。
街道两侧和毗邻的广场有很多歌剧院、图书馆、博物馆、音乐厅、电影院、名人故居等,如果你够时间也够细心,那……你还是看不完。
街上还有众多大百货公司、食品店、咖啡店等。
电车很长,一辆车顶国内的两辆。
走在涅瓦大街,随处可见鲜艳的旗子飘扬,蓝白相间、黄白相间的建筑比比皆是,连公交车都是彩色的,红色蓝色的都有。我们看到圣彼得堡的建筑依然是18世纪、19世纪的风貌,每一幢建筑都精雕细刻,雕像往往是一座城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每一个重要的公共空间,一定会有名人雕像,并且多半是文化名人。
涅瓦大街也频繁地出现于俄罗斯近现代的文学作品中,例如果戈理的《涅瓦大街》,精准地刻画了19世纪中期圣彼得堡的市井人生。
“至少在彼得堡,没有东西比涅瓦大街更好的了;对于它说来,涅瓦大街包括尽了一切。”果戈里的短篇小说《涅瓦大街》就是如此开头。
无法想象,为什么历史并不十分悠久的俄罗斯会出那么多文学巨匠。
经过18世纪历代沙皇的建设,圣彼得堡成为俄罗斯境内的小欧洲。
今天的涅瓦大街依然是圣彼得堡最热闹最繁华的街道,展示着最好的圣彼得堡:街道宽阔,两侧有各种古典建筑、教堂和名人故居,还有时尚商店、书店和各式各样的餐厅和咖啡店。涅瓦大街的所有建筑都不能超过冬宫的高度,因此街道面貌高度整齐划一。
涅瓦大街还是一个信仰宽容的地方,这里有东正教的喀山大教堂、新教的圣彼得和保罗教堂、天主教的圣凯瑟琳教堂、荷兰教堂、亚美尼亚教堂等等。
喀山大教堂,是19世纪初期,沙皇保罗一世为了安置有着“俄国军队的守护神”之称的喀山圣母像而建造的。现在作为一个博物馆供游客参观。它是由俄罗斯建筑师沃罗尼欣设计,始建于1801年,历经10年竣工。它的外观具有典型的俄式帝国风格,看起来更像是一座宏伟的宫殿,教堂内部有着传统东正教的风格。
建筑师在设计这座教堂时遇到不少困难。根据东正教教规要求圣堂必须面向东方,因而必然造成教堂往往是侧面对着主要大街。建筑师们采取了把侧面设计得十分壮观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难题。因为人们一看气度非凡的柱廊,就忘记了这不是教堂的正面。这种处理方法极其大胆,富有特色。
这个建筑的顶楼上是一个端正的圆顶。半圆型的柱廊由94根圆柱组成,面向大街,环抱广场。柱廊前面矗立着俄军统帅库图佐夫纪念碑和俄国陆军元帅纪念碑。由于喀山圣母像多次显灵,成为俄罗斯东正教教徒最敬奉的圣像之一,也是一座独一无二的俄式礼拜堂。
由于逆光,照片没拍好。
最最关键的是,我错过了“沃尔夫与贝兰热甜食店”,1837年1月27日,为了爱情,普希金正是从这家甜食店喝完最后一杯咖啡,而直接奔赴决斗地点“小黑河”的。不仅如此,莱蒙托夫、陀斯妥耶夫斯基、舍夫琴科等人经常是这里的座上客。
可惜事先没做攻略,加上一个大字不识,根本不知道这间咖啡馆,不然肯定会进去看看的。就算不喝咖啡,也要去感受一下当初文学家们的文思激越和诗人最后的激情与浪漫。
我们看到圣彼得堡的建筑依然是18世纪、19世纪的风貌,每一幢建筑都精雕细刻,雕像往往是一座城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每一个重要的公共空间,一定会有名人雕像,并且多半是文化名人。我无法想象,为什么历史并不十分悠久的俄罗斯会出那么多文学巨匠?
经过18世纪历代沙皇的建设,圣彼得堡成为俄罗斯境内的小欧洲。
街景
小店里的商品,很多套娃。
走在圣彼得堡,仿佛置身于一部浪漫的电影中,而你自己就是影片中的主角。如果有一天你到这里参访,请放慢你的旅行脚步,仔细体验一下属于自己的浪漫时光。
“我爱你,彼得兴建的城,
我爱你严肃整齐的面容,
涅瓦河的水流多么庄严,
大理石铺在它的两岸。
我爱你铁栏杆的花纹,
你沉思的没有月光的夜晚,
那透明而又闪烁的幽暗。
常常我独自坐在屋子里
不用点灯写作或读书……
我爱你的冷酷的冬天
你的冰霜和凝结的空气
多少雪橇奔驰在涅瓦河边
少女的脸比玫瑰更加艳丽”
这是普希金在叙事诗《青铜骑士》中对圣彼得堡的赞美和喜爱。
而后,赵导把我们送到了圣彼得堡高铁站。
这是第二次坐高铁,第一次是9月7日,在莫斯科乘坐高铁到圣彼得堡,感觉莫斯科高铁站很朴实,车站比较陈旧,候车室正在装修,只能站着候车。
今天(9月10日)在圣彼得堡乘坐高铁回莫斯科。
圣彼得堡高铁站也不大,候车室一处高大的座基上立着彼得大帝的半身雕像,座位也不多,没有广州南站装修得那样先进。
在圣彼得堡高铁站的候车室随意逛了逛。
无论莫斯科站还是圣彼得堡站,都可以提前30-40分钟上高铁,不像广州南站只能提前15分钟办理检票手续,然后要挣时间抢速度到高铁车厢。
过安检也很快。
安全隐患是,高铁和月台有2、30公分左右的空隙,一不小心踩空,就会掉到铁轨下面去,不知为何这样设计?
莫斯科或圣彼得堡高铁在进入车厢时由美女扫描护照检票,美女真的肤白貌美,高鼻梁,笑容恰到好处。
车厢座位比较宽敞,小桌板好像是铁制的,可以直接贴在椅背上,不用扣子即可安稳。
速度没有中国高铁快。
乘务员拿着一个托盘发消毒纸巾。
赵导把今天的晚餐让餐厅打包送到车站,每人饭菜各一盒,外加一瓶矿泉水,拎上车吃。
晚上7点多开车,4个小时后我们又回到了莫斯科。
(3385 图53 2024/9/2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