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还真是个辛苦事,早上八点半开始乘车出黄姚到八步再去柳州,天!一下子八个小时在车轮下过去了!到柳州南站买了前往融安的票,说三个小时到,偶的神,就为了想去看看苗族和三江看个与众不同的程阳风雨桥,这么辛苦啊!姐昨天的逍遥就是为了今天的劳累?车费都花了17+80+31了,时间是1.45+5.40+3!
这一天,我独自一人扛着大包,从贺州一路直奔柳州而去,只为了在三江的程阳风雨桥,以及在那里生活着的侗族!一直知道,一人行走在路上的滋味是孤单和寂寞,而我还要忍受的是人生地不熟的挑战。
这次的广西行只有大概的行程却没具体的攻略,都是走到哪算哪的,而广西的每个景点之间都是遥遥相望的,看着地图上仿佛伸手就能触及的景区往往要在路上奔波一天才能到达,这些都在考验着我的耐心和体力,而一旦经历过了这些路途的艰辛后终于能见到与往日所见不同的景色后,所有的一切艰辛全瓦解了,这也是就是旅行的又一大魅力所在了吧?
在云南支教的一年时间里,看多了各种少数民族,对少数民族的各种风土人情让我着迷,他们的文化,风俗,服饰,建筑,饮食等都深深地吸引着前往。
在广西的侗乡有许多久负盛名的鼓楼和风雨桥,这些兴于汉末至唐代的古建筑,结构严谨,造型独特,极富民族气质,最为伟大之处是整座建筑不用一钉一铆和其他铁件,全靠榫头衔接而成。如此特殊的建筑怎能不吸引我前往?即使知道路途漫漫,我依然毅然踏上了漫漫旅途。
柳州,我来了,风雨桥,我来了,侗族,我来看你们了!
天色将晚,司机说八点才能到融安,好吧,天黑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好像还是有点心虚,不管了,到融安再说,住一夜明早再赶往三江,我就不信到不了我想去的地方了!三江侗族,程阳风雨桥,诱惑着我长途跋涉啊!今天乘车12小时,我的腰啊直不起来了……这是进入三江后看到的壮观的风雨桥,长长的风雨桥一下子震撼了我的魂魄!程阳风雨桥,从融安乘车到三江,22元,1.45小时。到广西不能不看民族风情,看民族风情不能不到柳州,苗族的节日、壮族的对歌、瑶族的舞蹈和侗族的建筑被誉为柳州民族风情“四绝”。程阳风雨桥就是典型的侗族建筑,这座横跨林溪河的木石结构大桥,建于1916年,河中有五个石砌大墩,桥面架杉木,铺木板。桥长64.4米,宽3.4米,高10.6米。进入欣赏之前先来一碗油茶如何?到侗族不吃这个可是可惜哦~~~油茶一碗三元,结果吃完却发现口感一般,花生、爆米花、还有青豆等物的结合体,不属于我的菜!侗族服饰里的百皱裙是最大特色,一条裙子要用很多的自家织布来手工完成,很费时间。曾在电视里看见介绍这百皱裙,那密密麻麻的皱褶耗尽了侗族妇女的心思,同时也看出如果单穿是绝对看不出这裙子的魅力的,只有配套穿才能看出这不同来。少数民族那手工真是发达的!苗寨喜欢依山而立,侗寨则大多修在河溪两旁,跨水而居。因此,侗寨就出现了石拱桥、石板桥、竹蔑桥等。而最富民族特色的便是风雨桥。坐落于广西三江侗族林溪乡的马安寨的程阳桥是风雨桥的代表。因桥上建有廊和亭,既可行人,又可避风雨,故称风雨桥。这是一座四孔五墩伸臂木梁桥。其结构以桥墩、桥身为主的两部分。墩底用生松木铺垫,用油灰沾合料石砌成菱形墩座,上铺放数层并排巨杉圆木,再铺木板作桥面,桥面上盖起瓦顶长廊桥身。桥身为四柱抬楼式建筑,桥顶建造数个高出桥身的瓦顶数层飞檐翅起角楼亭、美丽、壮观。五个石墩上各筑有宝塔形和宫殿形的桥亭,逶迤交错,气势雄浑。长廊和楼亭的瓦檐头均有雕刻绘画,人物、山水、花、兽类色泽鲜艳,栩栩如生,是侗乡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木建筑中的艺术珍品。程阳风雨桥是建筑的集大成者,集桥、廊、亭三者于一身,在中外建筑史上独具风韵。程阳桥又叫永济桥、盘龙桥,建于1916年,主要由木料和石料建成,是侗寨风雨桥的代表作,是目前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风雨桥,是侗乡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木建筑中的艺术珍品。这座横跨林溪河的大桥,为石墩木结构楼阁式建筑,2台3墩4孔。墩台上建有5座塔式桥亭和19间桥廊,亭廊相连,浑然一体,十分雄伟壮观。据有关资料记载,该桥与我国的石拱赵州桥、铁索泸定桥及罗马的钢梁诺娃上的沃桥齐名,为世界四座历史名桥之一。仔细看那些木头之间的交接处还真的是没一个钉子和一个铆,全是木头和木头之间的镶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