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玩法:摄影,人文,自由行
发表于 2025-01-13 14:45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读着这首词的我,对历史兴替、英雄湮灭颇有感触,历史虽已走远,但河山依然葱茏,人生沉浮,千古沧桑,怀古之情跃然而上。数年前,我自山城重庆,沿长江三峡,过荆州,入中原,至洛阳,缅怀历史人物,历览锦绣江山,颇有所得。朝天门外别山城傍晚时分,在重庆朝天门码头登船,游轮在山城璀璨夜景送别下启航。峡陡江急,船只缓缓行进,像一个在崇山竣岭之间小心迈步的旅人。从舷窗望出去,暮色浓了起来,四处是苍茫流烟,只有西边的高山上还留着一抹夕阳,有丝缕晚霞很明,高峡之间,水光暗淡,那些挺拔多姿的峰峦,像许多站着、蹲着、坐着的巨人,在云缠雾裹中沉思冥想。而江水,不愿回顾往昔,不肯停息片刻,沉着而又焦急地向前奔跑。江岸与江心,这里那里,星星点点,闪起了绿的、黄的、红的航标灯,给轮船布一条闪光的途程。次日天亮的时候,我来到甲板上,天色暗蓝,带着几缕淡漠的云。江水被太阳的光辉染成金黄一片。一叶叶风帆,从我眼前掠过。三三两两的沙鸥,很自若地在水面打转。偶然一声汽笛,在群山回荡,轮船过处,击起一片浪花,漫漫地展开,展到江边,又击到岸上,沙鸥惊得飞散了,不久又一只一只地飞拢来,依然很自若地飞。这次行程的第一段,就是选择在长江三峡航行。三峡西起重庆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自古以来,长江三峡人杰地灵,它是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大峡深谷,曾是三国古战场,是无数英雄豪杰用武之地:有中国历史文化名胜白帝城、刘备托孤的永安宫、诸葛亮的八阵图、瞿塘峡内的摩崖石刻、悬棺群等自然、人文景观。风雨之夜探鬼城船到丰都,已是晚上,风忽忽地刮着,雨随风飘洒,使人感到寒意。同行诸人都不愿意上岸,只有我和小薄坚持到鬼城走一趟。我们坐上缆车,慢慢地上山,但这个缆车是简易的,没有遮挡,风吹在身上,雨丝也飘洒在身上,我们冷得有些颤抖。到了山上,只有一线苍白的微光照在地上,庙宇楼阁呈现出一片黑影……丰都鬼城素以“鬼国京都”、“阴曹地府”闻名于世,传说这里是人死后灵魂归宿的地方。鬼城有三宫九府,宫阙楼观,贵似天庭,鬼帝坐镇在此,统亿万鬼神。山上古木参天,寺庙林立,在庞大的阴曹地府里仙道释儒,诸神众鬼盘踞各庙,等级森严,各司其职,并以苛刑峻法统治着传说中的幽灵世界。风雨之夜,黑乎乎的天空,仿佛有灰暗的云团缓缓无力地移动。阴森的天气,一两点没精打彩的微弱灯光鬼火般的摇晃。近处光线昏暗,有的地方甚至是漆黑一片。脚下的东西也看不清了,如堕五里雾中。雨越下越密了,夜风吹着,遥远地,忧郁而悲哀地嘶鸣,还不时地夹杂着一种令人心悸的、不知名的吼号声。夜的寂静,差不多全给这些交错的声音碎裂了。我和小薄撑着伞,深一脚浅一脚,像亡灵游魂似地在鬼城游荡。穿过奈河桥,徘徊望乡台,进入鬼门关,走上黄泉路,逗留哼哈祠,拜谒无常殿、城隍殿、九蟒殿、报恩殿…所到之处,只见厉鬼面目狰狞,大殿烛光晃动,加上风声雨声、树木飘摇,令人不寒而栗。游人越来越少,导游给我们定了回去的时间后也走了。这时夜色更暗,风声尖锐起来,有些像鬼哭,灯笼、红烛都在风中摇晃,整座鬼城好像只剩下我和小薄两个人。身边彷佛有沙沙的声音,像是有鬼魂跟着,我俩头皮也有些发麻,身上和鞋子都湿了,虽然不是步步惊心,却也觉得一阵阵发颤。接下来,我们又去参观了人文景观鬼国神宫,“阴曹地府”塑像群分别模拟人间诉讼、法庭、监狱、酷刑等,利用机械和声光技术营造了恐怖的气氛。参观完阴世鬼都之后,我俩踏过跨在两山之间的铁索吊桥——“阴阳桥”,回到了“阳间”。急急地赶到船上,导游正在焦急地等待,再过几分钟船就要起锚了。鬼城仿阳间司法体系,营造了一个等级森严,融逮捕、羁押、庭审、判决、教化功能为一炉的“阴曹地府”。惩治生前作奸犯科者。虽阎王判官小鬼只传说虚妄,但其惩恶扬善的社会教化功能还是值得称道。江上风清张飞庙一夜舟上听雨,清晨凭窗望去,雨停了,天顶上,浓云尚未散开,空中还飘浮着若有若无的雨丝,天地间弥漫着一层湿漉漉、静悄悄的青黛色雾霭。上午,站在甲板上迎风远眺,船平稳地行驶着,蔚蓝色的天空明净如洗。江面浩浩荡荡,有时驶到很宽阔的境界,平畴无际,一泻万壁。有时驶到很逼狭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其间曲折回环,极其幽峻。远岸一丛绿树被染得浓荫如墨。朦胧的墨绿中,闪着点点火红的花朵,宛如一阕厚重、平和的弦乐声中,跳出了一管清脆、欢跃的笛音,给这雨后晴朗的清晨,增添不少生气。行驶到一处稍微开阔的江面,只见前面有一依山取势,琉璃粉墙的殿宇群,导游说这就是张飞庙。迁建后的张飞庙与云阳新县城隔江相望。船靠岸后,踏上陡峭的台阶,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雕塑面江而立,神态栩栩如生,背后桃花掩映,庙外有许多上书“张”字的大旗,黄桷梯道,石桥涧流,瀑潭藤萝,临溪茅亭,峻岩古木,秀美清幽。主要建筑有正殿、旁殿、结义楼、助风阁、杜鹃亭等。三楼大殿当中为张飞铜像,大殿铜像上面,悬挂了“力扶汉鼎”的牌匾。铜像前,游客多将红布结系到铜像前的栏杆上,祈求平安。此处收藏的书、画、雕刻亦有“三绝”之誉:美文绝世、书法绝世,雕刻绝世。在人们的眼中,张飞是一员勇猛的战将,实际上张飞的能耐不仅仅如此,据《三国志集解》等史料记载,他能写诗,画画,还是一位不错的书法家。回到船上,眼望着绵绵不绝的青山和急急匆匆的流水,不觉感到命运的飘然和历史的无奈。据传张飞在阆中被部将范疆张达暗害后,二人取其首级投奔东吴,行至云阳,闻说吴蜀讲和,便将其首级抛弃江中,为一渔翁捕鱼时打捞上岸,埋葬于飞凤山麓,世人在此立庙纪念,故有张飞“头在云阳,身在阆中”之说。我不由浮想联翩,想张翼德武艺盖世,关羽曾经对曹操说,我的兄弟在万千军中取上将头颅,如探囊取物。长坂坡当阳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五千精骑,没想到自己会如此窝囊地掉了脑袋,我少年时读三国,读到这一段,竟悲愤难平,对范疆张达两个家伙恨之入骨。游轮继续缓缓地行驶着,傍晚时分,雾在江面上飘荡,如同捧起了一层纯白的罩纱,到了晚上,江涛拍着船舷,深蓝色天幕上散布了很稀疏的三两点星星,发出幽幽的光。擦肩而过的夜航的小船挂着红灯,时隐时现。千古悲戚白帝城船到了这一段,就不能不领略三峡的水险了。江面不断出现礁石。江心还伏着无数险滩,两岸皆峡窄流急,旋涡相套,险浪相逐,江中滩峡相间,水波湍激。唐代大诗人李白经过这里留下了优美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船到白帝城,已经是下午时分。攀登近千级石阶,到达山顶的白帝庙门前。白帝城是“刘备托孤”之地,巍巍夔门近在咫尺,四面环水,气象萧森。三国历史上,战败的刘备退到白帝城,一病不起,临终之际,在永安宫把儿子和国事托付给诸葛亮。“天下英雄,唯备与操尔”,这是曹操对刘备的评价。刘备确实算得上是那个纷争时代的英雄:虽出生草莽,却位至蜀帝之尊;虽终未匡,但也三分天下经营西南。《三国志》评论刘备: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尽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不二,诚君臣之圣公,古今之盛轨也。走过明良殿、武侯祠、观景亭、望江楼等楼阁,幽深的寺庙,使我产生了从未有过的触动,仿佛刘备托孤时半卧病榻,发出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弱音,如轻烟飘浮回旋在白帝城上空,继而跌落在湿漉漉的山崖间,悲切而苍凉。在白帝城上俯瞰长江,江流回转之处,波涛沸荡,远山衔着残阳,江上泛起的道道金波,像微微游动的干万条金蛇。江水湍急奔涌,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山高水远屈原祠早上,船速渐渐地缓下来,抬头眺望江岸,桔林翠柏之中,便是屈原祠。唐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屈原祠修建于屈原的诞生地——秭归县屈原镇乐平里,名曰屈原庙。镌有《楚三间大夫屈先生祠堂铭并序》石碑,赞颂屈原“义特百夫,文雄千古,其忠可以激俗,其清可以厉贪。”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宋神宗尊封屈原为:“清烈公”,将屈原祠修缮并更名为“清烈公祠”。1976年,清烈公祠迁往今址(向家坪),重更名屈原祠。迁徙后的屈原祠倚山面江,包括山门、屈原青铜像、东西碑廊、纪念屈原陈列馆、屈子衣冠冢,五大部分依山排列,古朴清幽,壮观肃穆。山门建筑风格独特,郭沫若先生手书“屈原祠”三个苍遒的大字镶嵌在牌楼上方正中的天明堂。山门色彩匠心独具,立柱土红色,墙面白色,屋面绿色琉璃瓦。既静谧高洁,又气势宏伟,浩气荡荡。屈原青铜像矗立在屈原祠中心,屈原挺拔清瘦,前额微倾,眉宇紧锁,两袖生风,表现出屈原爱国爱民的满腔激情和孤忠高洁的精神境界。屈原衣冠冢也为屈原墓,四周石阶石栏环布,翠柏苍松掩映。墓上青狮白象,鱼吻翘昆,墓前拜台,香炉居中。外石柱镌有“泪水怀沙千古遗恨,归山枕抽万世流芳”楹联。四根内柱的楹联是“崔嵬丰碑矗在地,凛然浩气贯长虹”,“千古忠贞千古仰,一生清醒一生忧”。墓前两侧一对明代大石狮,凸眼阔口。墓中有一通道,透过石门可窥见一红漆古棺悬吊其内,棺被一巨大莲花石座所托,俗称“屈原吊棺”。屈原陈列馆坐落在青铜像大坝上,系歇山大屋顶,白墙琉璃瓦,馆内分上下两层。下展厅陈列有介绍屈原生平的图片、绘画、诗词、乐曲、书法、屈原研究论文和历代各种版本的《楚辞》。东西碑廊呈南北走向。廊内青石碑上,镌刻屈原的《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22篇诗作和历代文人墨客歌颂屈原的诗句手迹。盘桓屈原祠,感慨良久,史上几人,日月争光?惟有屈原。“麟出外时,终困于人。剑有雄芒,不用无神。矫矫先生,不缁不磷。举世皆醉,抱志殁身。汩水悠悠,言问其滨。归山高高,独抱清尘……”。于是不揣浅陋,写《云梦吟》一首,以抒情怀:诗魂如莲今夜我与你同在两千年前在楚中一片大泽与你同散乱发当风驾扁舟悠悠似流云听湘水沅水木叶萧萧诉半部春秋烟云半部诗史风骚呵两千年来你形容还是那么枯槁在月光下你行吟泽畔又徘徊浪中莫非还在“涉江”,“哀郢”“怀沙”来来,这月光如水水如酒你的心已不在秭归那一段怀王亡秦子兰葬楚的亡国故事早被千堆雪浪淘尽,你三闾大夫怀中长铗也已锈成斑驳古铜哪斩得断南后的狐媚水袖今夜,为你掬一钟酿了两千年的雄黄米酒莫管这酒中还淀满――谗言、谗言、谗言饮吧,消化了这谗言才有五千年一部的不朽《离骚》请出湘君奏一曲斑竹神韵再邀山鬼伴你我月下共舞何不今夜追随你的浪漫主义且歌且舞且吟且啸且泣且嚎众人皆醉,今夜我且随你醉它一回在隆隆作响的祭傺舞乐里辨你的九歌九章孪皇凤鸟,飘风云霓纷至沓来后皇嘉树,薄暮雷电牵我魂魄飞动怀王只是腐鼠,秦皇已成腌鱼千古王侯都作粪土而你有一卷瑰丽楚辞如金铸之翅羽化万卷千古华章一万年以后我与你一样成为古人何不乘今夜随你沉于碧波浮于碧波如乘骐骥朝发苍梧夕至园圃飘自你的袖际饱食祭你的粽子有鱼龙虾鳖翔集在我掌中沧浪之水清兮濯你三闾大夫之峨冠沧浪之水浊兮濯我上山下海之赤足今夜,何必对天地对日月对雷电呕心泣血的天问上下五千年只是弹指一挥间何不梦一瞬为永恒与你上下而求索奇险幽绝过三峡此时游轮已经进入被称做万里长江第一峡的瞿塘峡。我伫立在甲板上,江风合着水气从山峡口吹拂过来,在江面上留恋地回旋着。只见前边两面悬崖绝壁,中间一条狭狭的水面,船已进入瞿塘峡了。江随壁转,前面天空上露出一片金红色阳光,像横着一条金带。地平线处还是云海茫茫。瞿塘峡口为三峡最险处。杜甫《夔州歌》云:“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古时歌谣说:“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滪大如猴,瞿塘不可游;滟滪大如象,瞿塘不可上。”这滟滪堆原是对准峡口的一堆黑色巨礁。万水奔腾,冲进峡口,便直奔巨礁而来,可以想象得到那真是雷霆万钧。船如离弦之箭,稍差分厘,便会撞得粉碎。现在,这巨礁早已炸掉,不过,瞿塘峡中依然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江面形成无数旋涡,船从旋涡中冲过,只听得一片哗啦啦的水声。瞿塘峡两端入口处,两岸断崖壁立,相距不足一百公尺,形如门户,名燮门,也称瞿塘峡关。山岩上有“夔门天下雄”五个大字。左边的名赤甲山,相传古代巴国的赤甲将军曾在此屯营,“镇全川之水,扼巴鄂咽喉”,在远接天际的烟波上,若有帆影轻轻地游移着,闪着点点白光。巫峡被称做三峡第二峡。巫峡绵延四十五公里,包括金蓝银甲峡和铁棺峡,峡谷特别幽深曲折,是长江横切巫山主脉背斜而形成的。三峡之中,唯巫峡最长。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古木阴森,映蔽江面,数百里内,岸上绝无人烟,唯闻猿声昼夜不断。因此有个俗谚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断客肠。”巫峡以幽深秀丽着称,宛如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是三峡中最不容错过观赏的一段。船行至此,客人们都离开了房舱,在甲板上徜徉散步,披襟当风,玩味山水。船身徐徐地破浪前进,一路上奇峰突兀,怪石磷峋,峭壁屏列,绵延不断,江流两岸对立着很奇特的岩石,有时候真如像刀削了的一样,山顶常常戴着白云。船进峡时,但觉前不见去路,后不见来路,好像一个四山环拱着的大湖,但等峡路一转,又是别有一洞天地了。遥望栩栩如生的神女峰,聆听凄美的爱情传说,美好绝伦的神女,时而为暮雨,时而为朝云,令人感到心情飘逸,觉得有一种神韵袭人,很想在浩渺的江心仰天长啸了!西陵峡西起香溪口,东至南津关,是长江三峡中最长、以滩多水急闻名的山峡。我们的游轮左折右转,被激起的银白的浪花掠过船舷,然后在船尾汇合汹涌的波涛,留下一条闪光的水带。水带扩大到远处江面上,泛起万顷波光。两岸高山峡谷和险滩礁石绵延,峡中有峡,大峡套小峡;滩中有滩,大滩含小滩。自西向东依次经过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崆岭峡、灯影峡四个峡区,以及青滩、泄滩、崆岭滩、腰叉河等险滩。船上的导游指点我们看,在长江北岸,有一叠层次分明的岩石,看似一堆厚书,还有一上粗下尖的石柱,竖直指向江中,酷似一把宝剑,故名兵书宝剑峡。传说是诸葛亮存放兵书和宝剑的地方。江水破峡之处,激起云雾迷蒙,水天极白之处,波涌,鸥飞,风啸,我似乎听到了那宝剑出鞘的声音。]淡泊宁静古隆中过了三峡,江面显得开阔,两岸的平滩,一丛丛柳树,都还浸泡在水里,绿茵茵的一片,与碧绿的江面浑然一体。至宜昌,我们登岸坐汽车去荆州,也就是关云长大意失荆州的那个荆州。荆州古城的城墙虽然古老而残缺,而且布满了历代的刀伤和弹痕,但它却倒挂着青翠的藤蔓。藤蔓在随风摇曳,轻柔多姿,显得春意盎然。在古城墙稍作逗留,便去河南安阳古隆中,拜访诸葛亮的草庐。来到隆中,迎面便是一座巍峨雄伟的四柱三层青石牌坊,举目仰视,正面“古隆中”三个大字遒劲有力,两边镌刻的“淡泊明志”和“宁静致远”是诸葛亮的人生格言。条柱上刻有杜甫的诗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我们沿着幽深的小径缓缓而行。山林上的絮云,慢慢出空旷处涌聚流动。峰峦秀拨,溪涧澄清,漫天飞着软绵绵的柳絮。草叶上的露珠像镶在翡翠上的宝石,泛着五颜六色的光华。樟、桂、皂角、黄连木夹道迎迓,遍山竹笆松茂葱葱郁郁,梅花、牡丹、紫薇、绣球等满布各个庭院,可惜不是灿然怒放的季节,然而火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娇艳的海棠花,楚楚动人的樱桃花,都开得笑盈盈的,飘荡着浓郁的花香。成群的蜂蝶在花间飞舞,一种恬淡情韵,使人感到静谧和谐。踏着一路春色,我们过躬耕田,经抱膝亭,步小虹桥,穿咏啸亭,来到诸葛草庐。如今的草庐自然是近年根据史料修建的,门额是郭沫若题写的“诸葛草庐”。穿过小庭院,便是草堂,右侧为诸葛亮和夫人黄月英的卧房,左侧为厨房,庭院内左侧是客房,放着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右侧是其弟诸葛均夫妇的卧室,放置了汉代的平织机。步出草堂,沿着曲折的山径便到达三顾堂。此为清朝康熙年间重建,门厅三间、后堂五间形成四合院落,回廊里嵌置着历代赞咏诸葛亮的诗文石刻数十块。附近的武侯祠是祀奉诸葛亮的祠宇,据说始建于东晋,后几经迁移并维修,大殿内有诸葛亮与其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的塑像,诸葛瞻、诸葛尚二人一起于四川绵竹以身殉国,武侯祠的西配殿是纪念刘、关、张的三义殿,三人的塑像栩栩如生。古隆中林木萧萧,花草芳菲,山水依旧,人物咸非,草庐似传出弦诵之声,抱膝石上似有人孑然独坐。徜徉其间,面对着迭宕浩繁的前贤遗迹,令人感慨万千。念卧龙先生一生:三顾后起,草堂对策,纵论天下,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何等的风流;舌战群儒,连吴抗曹,火烧赤壁,文韬武略,定分天下,是何等的英伟;筹画必当,缔构必成,事屯而业亨,主暗而国治,兵弱而强邻畏服,功大而本朝不疑,是何等的忠烈;受寄托孤,殚精竭虑,举轻若重,事必躬亲,抱积劳成疾之身,知不可为而为之,鞠躬尽粹,死而后已,是何等的悲苍。杜甫有诗: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徜徉古隆中,不由若有所思,想古来文人高士循迹江湖怀抱儒道,信奉退则独善其身,进则兼济天下。话虽这么说,但只要身在庙堂,他们往往身不由己,被风卷浪挟,不能自持而少有善终,今人如我又何能探其精微?哦,逝者如斯,我还是欣赏卧龙先生寓居隆中,躬耕习读,瑶琴弦诵,抱膝咏啸,坐而论道的风雅清骨,还有先生睡到自然醒后伸伸懒腰口占一绝的样子…“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九朝古都牡丹城洛阳是我此行最后一站。古都洛阳地处中州腹地,历史上曾有“十省通衢”之誉。这座曾经是九个朝代的都城,如今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洛阳也因种植牡丹的历史悠久被世人称为“牡丹城”。作为九朝古都,我感到,洛阳有一种华盛之气。洛阳的华盛之气,尤见诸于牡丹。牡丹以其雍容华贵、妖艳妩媚赢得“万花之王”和“国色天香”的美誉。走进洛阳牡丹园,立刻被那迷人的景色所吸引。一株株亭亭玉立的牡丹花,根据颜色、花形、产地、种植世家等特点,冠以许多美好的名字,像“姚黄”、“魏紫”、“潜溪绯”、“鹤翔红”等,都是花中之王。置身在这充满诗情画意的牡丹园里,群群彩蝶在红花绿叶丛中翩翩起舞,微风拂来,朵朵花蕊散发着浓郁的芳香。司马光的《看花》诗极尽牡丹的繁盛,“洛阳春日最繁华,红绿阴中十万家。谁道群花如锦绣,人将锦绣学群花。”洛阳的华盛之气,还见诸于龙门石窟。这座始创于北魏时期的艺术杰作,与敦煌、云岗并称为我国三大佛教艺术宝库。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区南十三公里的龙门山上,共存窟龛二千多个,佛截四十多座,造像十万多尊,造像题记和碑刻三千六百多品。当我们登上高高的斜坡,踏上了最后一级石级的时候,抬头一望,惊喜地对呼起来。原来在我们的上面,有一张端庄安详、微露笑容的脸庞出现在眼前,那就是奉先寺著名的卢舍那雕像。高十七米,膝部以下虽已崩落,但全部体态仍十分匀称平衡。尤其是脸部,仿佛有无限的魅力,一见那张慈爱温厚的脸容,内心就不禁油然地滋生出一种喜悦的情绪。这是七世纪七十年代的产物。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年的历史,虽经长时期的风雨剥蚀,然而不管从哪个侧面看上去,它总是那样匀称!那样慈爱温厚和端庄安详!甚至当我们走到伊水的对岸,站在看经寺洞前来回望它的时候,它那慈祥的脸容,却依然是那样动人。洛阳的华盛之气,还见诸于菜肴系列。在洛阳,我品尝了名闻天下的水席。洛阳人对于汤水丰富、菜序严格的传统水席,有着外人难以理解的深厚感情。当地人把水席看成是各种宴席中的上席,以此来款待远方来客。它作为传统的饮食风俗,和传统的牡丹花会、古老的龙门石窟并称为洛阳三绝。洛阳水席名称的由来,一是紧扣水席汤水多的特点,二是指似水流云的上菜顺序。洛阳水席的格式非常讲究,二十四道菜不多不少,名称讲究,上菜顺序也非常严格。汤水多是水席的特色,看到鸡蛋汤上桌,了解当地风俗的人都知道,二十四道菜已全部上完。洛阳作为三国时代魏国的都城,不能不提到一个人物,那就是曹操。曹操,在众多争议的背后,是他统一北方的画面:从陈留起兵到兴平二年,历经六年,曹操从只有数千人的起义军到几万精锐的青州兵,曹操拥有了一支颇具战斗力的军队。再加上兖州这块根据地,曹操得以雄图天下。他文治武略,修耕植,畜军资,挟天子以令诸侯。从“州郡各拥强兵,而委输不至,群僚饥乏,尚书郎以下自出采稆,或饥死墙壁间”到“后遂因此大田,丰足国用,摧灭群逆,克定天下”。曹操统治北方期间,重视农业生产,颁布新的征收制度,到建安九年,又明确:“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曹操前后实行的这一系列措施,使濒于崩溃的自耕农经济不断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这成为曹操集团的雄厚经济基础。官渡一站,惊天动地。统一北方。后期,虽然三国鼎立,但曹操仍全意争霸,花甲之年仍披甲出战,曹操是一个胸襟宽广的人,煮酒论英雄的本色,唯才是举的思想,以及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常令我感叹,正如那淘尽英雄的浪花,沉浮在那滚滚长江中……忠义仁勇谒关林关林在洛阳白马寺东,是曹操葬关羽的地方。明代开始建此庙,是我国最宏伟的关帝庙之一。洛阳城东的白马寺,已有一千九百多年历史,是佛教传入我国内地兴建的第一座寺院。关林,它是全国惟一的“冢、庙、林”三祀合一的所在。这是因它在众多关庙之中地位独尊。走进关林,犹如走进了帝王宫阙。自小就对关羽充满了敬意。当我站立在关林庙门八字墙前的时候,那位象遥远的传说一样的英雄,此刻离我很近。关林大门为三门道五开间硬山式建筑,始建于乾隆五十六年。走近它的时候,镶嵌在大门上的八十一颗金钉闪耀,威仪立至。在古代,仪门上的铜钉数目是按等级划分,皇帝为九五之尊,可用九排,余者依次递减,由此可知关羽被尊崇的地位已非一般。抬头间,便看到被奉为神笔的洛阳书法家王铎所书的“关林”二字。穿过仪门,便是一条石狮甬道。据说有大小石狮104尊,安坐两侧甬柱顶上,大狮沉稳持重,小狮憨态可掬。走在古韵沉香的石甬道上,那段历史典故油然而至。关羽被俘后不降被杀,孙权用张昭计送关羽首级到洛阳,欲嫁祸曹操,曹操遂将计就计,刻沉香木为躯,与关羽首级合为一体,以王侯之礼厚葬洛阳城南。走过石狮甬道,便是拜殿,这里是春、秋、诞三祭之期的祭所。仰面观之,有一大匾高悬,上书“声灵于铄”四个大字,为清乾隆帝所题,两侧并题有联曰:“翊汉表神功龙门并峻,扶纲伸浩气伊水同流。”拜殿后面就是关林大殿。走进大殿,关羽金身端坐眼前,它头戴十二冕旒帝王冠,身穿锦缎绣龙袍,手持一把“七星”护板,庄严肃穆。关公不仅被尊为帝,还被尊为圣人。文圣是孔子,武圣就是关羽。在关林各殿刻绘着《桃园结义》、《三顾茅庐》、《斩颜良》、《诛文丑》、《挑锦袍》、《水淹七军》、《义释曹操》等刻绘、壁画,春秋殿的一组高浮雕式彩色悬塑“关羽灯下读春秋的像。走上前看,惟妙惟肖,气韵生动,真可谓气挟风雷无匹敌,志垂日月有光芒。关冢之前,有两座石牌坊和一座碑亭。第一座石牌坊正坊额上题“汉寿亭候墓”五个大字。这是在关羽解白马之围后,曹操向汉献帝给关羽奏请的封号,也是关羽的第一次受封。正坊柱正面有联一对,左右分云:“盖世英雄皈圣域,终天仇恨绕神丘”。再看左右,偏坊也有坊额,分曰:“义参天地”、“道衍春秋”。第二座石坊,比第一座略小一些,“中央宛在”,四个大字迎面正对。关于这四个字,有解释说,“中央”是指头颅的意思,“宛在”则是说仿佛存在的意思。碑亭位于两座石牌坊之后,因其台基为八角形,也叫它“八角亭”。整座碑亭无一颗铁钉,均为木结构,虽历三百余载风雨仍巍然屹立。亭内立有一石碑,碑额上是九叠篆书“敕封碑记”,碑面上刻“忠义神武灵估仁勇威显关圣大帝林”,这是明清两朝对关羽的最高封号。一路过来,可感知关羽已经被历代当政者神化。殿宇廊庑,金狮玉马,巨龙华表,俨然帝王意象。但细想一下,关羽的“忠、义、仁、勇”之所以为草根黎民所尊崇,倒是具有一定的民间道德基础。但历史上的关羽毕竟是人而不是神,勇武盖世自然傲视群雄,百战百捷难免刚愎自用。我还是崇敬历史上的关羽,那个性情中人的关羽,崇敬他温酒斩华雄的气概;千里走单骑的忠勇;义释曹操的侠义。至于因性格刚烈、性气高傲导致的失荆州、走麦城…乃至蜀国吴国联盟破裂、张飞被害,刘备兵败病亡,皆因关羽的一时意气所肇始。但今天观之,天下分合巳是过眼云烟,朝代兴替皆因时势所然。倒是关云长创造的一幕幕历史活剧慷慨激越、悲壮豪放,至今脍炙人口、催人涕泪,永远不会被人们忘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游记提到的目的地
-
三门峡
-
重庆
-
荆州
-
洛阳
-
南阳
推荐相关游记更多
更多相关问答
-
#三门峡天鹅城国际酒店(天鹅湖景区高铁南站店)#你好,2张双床的房间可以住3个大人,1个小朋友吗
2025-02-02 6回答 - 2023-08-18 7回答
- 2024-09-02 6回答
评论